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建立清晰的表象,以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环节。
如在“椭圆概念”教学中,可作如下设计:
(1)折纸活动:在一张圆形纸片内部设置一不同于圆心O的一点,折叠纸片使圆的周界上有一点落于设置点。折叠数次,形成一系列折痕,它们整体地勾画出一条曲线的轮廓。
(2)观察、猜想:众多折痕围出一个椭圆。
(3)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折纸过程及形成的椭圆。
(4)探究本质特征,发现形成定义:椭圆上的点到点A,O的距离之和为圆的半径,由学生自己概括、教师补充,整理成定义。
(5)根据椭圆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上述设计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定义的给出不是教师“抛”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概括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下定义、急于抛出概念,而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探索、猜想、创造,决定取舍,形成概念,让学生在交流中、在反思中逐步实现对数学对象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到对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的过渡,从而形成概念。
(作者单位:浙江龙泉一中)
如在“椭圆概念”教学中,可作如下设计:
(1)折纸活动:在一张圆形纸片内部设置一不同于圆心O的一点,折叠纸片使圆的周界上有一点落于设置点。折叠数次,形成一系列折痕,它们整体地勾画出一条曲线的轮廓。
(2)观察、猜想:众多折痕围出一个椭圆。
(3)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折纸过程及形成的椭圆。
(4)探究本质特征,发现形成定义:椭圆上的点到点A,O的距离之和为圆的半径,由学生自己概括、教师补充,整理成定义。
(5)根据椭圆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上述设计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定义的给出不是教师“抛”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概括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下定义、急于抛出概念,而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探索、猜想、创造,决定取舍,形成概念,让学生在交流中、在反思中逐步实现对数学对象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到对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的过渡,从而形成概念。
(作者单位:浙江龙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