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搜集了市面上各具特色的四本教育研究方法书籍,对这四本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为读者在以后选择此系列书籍阅读时提供了参考。
【关键字】教育研究方法;比较;特点
研究的第一步是学习研究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四本教育研究方法书籍的探讨、比较、阅读,分别归纳总结出他们各自的特点,从而起到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习作用。
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该书是由孙亚玲老师所著,本书作为教育硕士“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学科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系统介绍了整个教育科研究方法所需掌握的知识,其内容包括教育研究的科研概述,教育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和研究范式,以及论文的写作方法。具体说明了如何选题、抽样、建立研究假说、设计研究方案、行动研究等。本书集学术探讨和事件应用于一身,技能对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提供指导,又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并指出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向。
2 《教育研究方法》
本书出版于2011年,由韩延伦老师主编,旨在向学生介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应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既要培养教育研究方法意识,还要在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教育研究方法。本教材的基本定位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用书,在章节的编排上,按特点、要求、分类、设计、适用范围及关注的问题的顺序展开,既有利于学生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从案例中学习应用的实例,当然也有利于讲解。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应用性,凸显可读性,尽量多的运用图表,将知识提炼,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视野。
3 《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
孙振东老师所著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一书,在内容范围上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现出了研究所形成的基本观点。本书研究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问题针对性,先从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方法论的局限性和倾向性展开批判,然后进一步探索尝试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本书中对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的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分散在不同章节当中,主要批判了四种局限性:1、科学二分法的局限性。2、 “唯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泛滥。3、科学哲学的认识论局限性。4、当代“后现代主义”的弊病。本书在批判分析上述方法论倾向的基础上,坚持和倡导“教育研究的人文科学方法论”,本义并不是说在其之外还有什么“教育研究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研究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本书贯穿着一个观点: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科学三分”的视域下,依据教育现象的基本特征和文化结构,认为教育现象的核心部分属于文化现象,教育研究在学科归属上应属于人文科学。
4 《教育研究方法》
该书由邵光华、张振新两位老师编著,本书从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的角度,试图打破脱离实际的过度理论化和学术化的教材体系,着力改造教育学、心理学等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规划和建设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教材,加强建设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教材,规构建起一种从教师职业特性出发、注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材体系,实现理论有效地为实践服务,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服务。本书特别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大量吸纳了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中小学教育实际,也能利用这种方式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书在教材内容及其编写方式方面也有所创新,较好地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所选案例符合主题要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教材较好地体现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编写意图,特别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整合。编写者还比较关注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引导师范生主动关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改与教学,关注师范生未来职业生涯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可以看出,本书既具有地方实践特色,也有比较深入的学术思考。
通过四本书的研读,我对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有了更全面了解和深刻的认识。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间被我们忽视的小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必须严谨,严谨是一种态度;研究有量化的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区别,量化求其数据准确,质性直面事实本真。教育叙事正是这样切入学校中个体和集体教育生活经验,是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本身,在理解和分享领悟我们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孙亚玲.教育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孙振东.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 邵光华,张振新.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字】教育研究方法;比较;特点
研究的第一步是学习研究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四本教育研究方法书籍的探讨、比较、阅读,分别归纳总结出他们各自的特点,从而起到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习作用。
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该书是由孙亚玲老师所著,本书作为教育硕士“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学科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系统介绍了整个教育科研究方法所需掌握的知识,其内容包括教育研究的科研概述,教育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和研究范式,以及论文的写作方法。具体说明了如何选题、抽样、建立研究假说、设计研究方案、行动研究等。本书集学术探讨和事件应用于一身,技能对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提供指导,又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并指出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向。
2 《教育研究方法》
本书出版于2011年,由韩延伦老师主编,旨在向学生介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应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既要培养教育研究方法意识,还要在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教育研究方法。本教材的基本定位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用书,在章节的编排上,按特点、要求、分类、设计、适用范围及关注的问题的顺序展开,既有利于学生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从案例中学习应用的实例,当然也有利于讲解。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应用性,凸显可读性,尽量多的运用图表,将知识提炼,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视野。
3 《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
孙振东老师所著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一书,在内容范围上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现出了研究所形成的基本观点。本书研究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问题针对性,先从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方法论的局限性和倾向性展开批判,然后进一步探索尝试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本书中对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的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分散在不同章节当中,主要批判了四种局限性:1、科学二分法的局限性。2、 “唯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泛滥。3、科学哲学的认识论局限性。4、当代“后现代主义”的弊病。本书在批判分析上述方法论倾向的基础上,坚持和倡导“教育研究的人文科学方法论”,本义并不是说在其之外还有什么“教育研究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研究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本书贯穿着一个观点: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科学三分”的视域下,依据教育现象的基本特征和文化结构,认为教育现象的核心部分属于文化现象,教育研究在学科归属上应属于人文科学。
4 《教育研究方法》
该书由邵光华、张振新两位老师编著,本书从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的角度,试图打破脱离实际的过度理论化和学术化的教材体系,着力改造教育学、心理学等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规划和建设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教材,加强建设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教材,规构建起一种从教师职业特性出发、注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材体系,实现理论有效地为实践服务,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服务。本书特别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大量吸纳了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中小学教育实际,也能利用这种方式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书在教材内容及其编写方式方面也有所创新,较好地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所选案例符合主题要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教材较好地体现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编写意图,特别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整合。编写者还比较关注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引导师范生主动关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改与教学,关注师范生未来职业生涯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可以看出,本书既具有地方实践特色,也有比较深入的学术思考。
通过四本书的研读,我对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有了更全面了解和深刻的认识。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间被我们忽视的小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必须严谨,严谨是一种态度;研究有量化的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区别,量化求其数据准确,质性直面事实本真。教育叙事正是这样切入学校中个体和集体教育生活经验,是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本身,在理解和分享领悟我们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孙亚玲.教育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孙振东.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 邵光华,张振新.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