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往往不会灵活使用教材,一味地对教材作肢解分析,把每篇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把教参上的“标准”硬塞给学生,甚至要求学生象背古诗文一样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不允许学生“越雷池一步”。由于长期地接受这样的训练,上课时学生只知道死记“标准答案”,吃惯“现成饭”,导致思维僵化,不会学习,更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他们只知道“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汉语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文字之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怎能把“现成饭”硬塞给学生,并且要他们死记硬背呢?其实学习更应该重视的是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宽容对待这种差异,要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不要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想素质教育顺利地进行单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因为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教师。为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变教法研究为学法研究,变“灌输填鸭”为“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规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一、从无疑处设疑,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篇课文,一个语段,有时看上去内容很明确,似乎没有值得疑问的地方,但仔细推敲,往往有其深刻的内涵或深藏着作家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例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在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的不同称呼。中举前称“岳父”,中举后称“老爹”。这一细节有很多学生都是疏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范进为什么会改变对胡屠户的称呼,从中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一个人。通过思考,学生明白范进在神志清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从这种称呼变化中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城府比较深,感情不容易外露的人。这种人尚且在见到报贴后发疯,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再如《〈陈毅市长〉选场》中,“闲谈不超过三分钟”出现过多次,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多次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发现作者主要用这句话推动故事情节,是为刻画爱国知识分子齐仰之的形象服务。通过多次训练,让学生学会在无疑处发现问题。
  二、从有疑处设疑,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具有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对文章中有疑处设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曹刿论战》中对鲁庄公形象的分析,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鲁庄公作为一个国君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对于第一问学生的答案基本一致。作战前他把作战取胜的条件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说明他政治上的无能;在长勺之战中,“将鼓”“将驰”又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战后还不明白取胜的原因,更说明他“鄙”。对于第二问,学生争论不休,通过讨论、探究,基本形成一致的意见,即作战前能接见曹刿,作战时能听从曹刿的意见,说明他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国君。对于“公问其故”,有的同学说他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理由是取胜了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有的说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的国君,理由是作为一个国君,不懂的地方敢于向曹刿请教。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教师最后都肯定了他们的看法。教师归纳说,在作品中有许多类似的,值得讨论的地方,同学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通过多次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诗人揭示了时空的关系:天地空间像硕大无比的客舍,容纳了世上的万物,时间光阴像匆忙的过客,不停地向前奔跑,时间穿过空间,空间包容着古往今来的时间,时空就在这特定的情境中统一在一起。可见,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工作、学习的。就像足球比赛有主客制一样。主场的场地,观众的反应等构成了特定的情境。这种特定的情境有时有利于主场运动员的发挥,也有可能给主场运动员造成压力,影响他们的发挥。可见情境对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引入或创造与问题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例如:在上《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无尽的哀乐演染亿万人民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的无尽哀思,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思念之情。从而解决“体会诗歌中表现的感情”这一目标。又比如:《〈白毛女〉选场》中笔者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年代和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年代相差甚远,学生很难领会地主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我就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一选段,通过表演学生领悟到了地主的残酷,农民的苦难。完成了学习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确实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比较、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语文学习何尝不是这样。通过对两篇文章或两句相似的语句放在一起,让学生品评,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例如《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两篇小说题材相同,但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主人公的态度以及主人公的性格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学生经过讨论,比较后得出:前者主要采用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主人公,而后者则采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来刻画孔乙己。主人公的性格也有较多的差异,虽然他们都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都追求功名,但范进还表现出卑微、狡猾,甚至虚伪。孔乙己则是善良。两位作家对两个人物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批判和嘲讽。后者除了批判以外还有同情,即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又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优秀的散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时写的,但两位作家的胸襟和抱负在相似中又有很多的不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后归纳,学生定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思对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优化提问的方式,并由此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558306贵州省平塘县西关中学)
其他文献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
期刊
建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要对高效课堂有个基本的评价和认识。我认为从学生角度讲,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情感投入度高,无假学、伪学的课堂。从教师角度讲,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并能恰当地处理好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巧妙的点拨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建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以笔者自己的理解界定了作文评语的内涵,最后从教学实践出发着重阐述了作文评语有效性策略的一些方法和实例。  【关键词】作文评语 有效性的策略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民族中学,很多学生从民族村屯升入初中,有部分学生汉语都说不好,更不用说写篇优美的作文,他们由于接受信息量少,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所以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我认为恰当的作文评语有着不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而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但是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现就我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来谈谈
期刊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针对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正是促进其思维全面发展的契机。  训练想象能力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
期刊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  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收入颇丰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
期刊
独立性,即自主性,是主体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并具有这种能力的特性。独立性在思想观念上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决、自强等自我意识,即对自己作为从客体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实体的存在这一意识,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具体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
期刊
【摘要】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大班幼儿,故事还能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词汇,对于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大班幼儿的关键经验是选择孩子喜欢的故事,运用适宜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表达想法,从而实现故事教学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大班 语言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交互式教学法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笔者的另文《从问卷调查分析交互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日语教学中的问题点》为基础,试探了交互式教学法在日语的主干课程(精读、听力、会话)的应用方案。阐述了在多人数课堂下通过强化课外作业的功能,最终达到增加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法 多人数课堂的日语教育 强化课外作业功能  一、引言  通过对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师生进行
期刊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越来越不喜欢提问或不敢回答问题,成了”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如何让沉默的课堂动起来?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层次化,让不同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个人的自信来源于他不断的成功,不断地被肯定,学生不敢举手就是因为他不自信,课堂提问层次化就是培养自信的一种手段。  如:在《荷花》最后一句话”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