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教师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对新课标的内涵要求的响应。通过发挥语言的魅力、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好笔记的工作、拓展学习的深度,以及锤炼感悟的能力这五大途径,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升;有效途径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语文素养必须首先得到提升。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素养”一词的解释为“平日的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较高水平语文素养的教师,有哪些途径呢?
  二、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语言的魅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语言修养的重要性。语言的清晰、流畅、丰富、感染力程度是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水平的重要因素,较高的语文修养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关注教师,关注课堂,进而喜欢语文课程。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又能展现教师的语文素养。
  (二)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能习得语言,获得语感,增强学识,丰富底蕴。而阅读的材料可谓浩如烟海,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重大。其一是精读。精读要做到“定时读”:因为现代的生活节奏太过快速,若不做好时间上的安排,养成定时读书的习惯,就很难坚持不懈,导致事倍功半。精读还要做到“规划读”:这主要是针对书目的规划而言的。经典名著往往是经过岁月的沉淀的,它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能够润泽丰厚我们的心灵。所以有规划地去精读经典名著,不失为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其二是泛读。泛读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专业的学科期刊,因为期刊时代性强,文章短小精悍,适合在零碎的时间阅读。既可以在每天的早晨,也可以在夜晚的灯下大声朗读,这样对提高语感和规范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三)做好笔记的工作
  计算机的普及大大地降低了纸质手写的频率。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动笔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读书摘录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经常把自认为精妙之处摘抄下来,做学习的有心人;每天有意识地写字,练字,做读书笔记,这对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是有帮助的。勤于动笔还可以强迫自己完成教学反思,这是锻炼自己的笔头功夫,梳理思路,增强思辨能力的好途径。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内涵和素养。
  (四)拓展学习的深度
  加强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提高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学科的知识必须深入地学习研究。比如现代汉语常识及语法修辞的知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中外经典文学的特色等,若教师对这些知识点不深入学习,而只能按照教参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学生也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也只能是味同嚼蜡了。
  除此以外,语文教师还要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方各面的知识,对诸如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书法,甚至建筑、农工、园艺、棋牌、武术、医药,都不妨稍有涉猎。这些知识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活水源泉,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锤炼感悟的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即不仅要学会读字面的内容,还要学会从空白处解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此,教师在阅读文本时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要反复读,深体会,要与作者对话,要细细揣摩人物的所思所想,既要有高屋建瓴地把握全局的高度,又要有小桥流水的精细涵咏。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内涵,也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文本的主旨。而不断地体会感悟生活的内涵,增长阅历,开阔视野,积淀自己,才能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正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
  综上可知,发挥语言的魅力,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好笔记的工作,拓展学习的深度,锤炼感悟的能力,这些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不仅有助于教师们深厚的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培养,而且更有利于他们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课程设计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才是当下新课标要求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崧舟.诗意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社会现实及大学生思想实际极为贴近的一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内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主要通过社会调查、校外参观、志愿服务、课堂讨论、演讲、举办读书会等方式展开。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经费短缺、组织管理难度大、方法陈旧,甚至对实践教学本身的理解存在歧义等问题,减损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实践教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们也在不断调适着自己,期望孩子成为最好的孩子,期望自己是个最好的爸爸或妈妈。其实,最好的父母也许就是“刚刚好”的父母。   1.“刚刚好”的父母不苛求完美   不苛求完美的父母允许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孩子,明白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擅长而在另一方面不擅长是正常的。他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很少放大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他们不要求自己的孩
【摘 要】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 “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的教学,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将抽象化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解决问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
摘要: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经验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静态的文本世界这三个世界之中,作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其意识形态工作较之发达国家更具有紧迫性与赶超性,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要求推进体验式教育,在经验世界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抢占网络阵地,在网络世界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强化问题意识,在文本世界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论素养。  关键词:“三个世界”;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动态演示,突破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增加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地应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元素融为一体,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的、概括的,
摘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毛泽东与作为哲学家、思想家的李达之间的哲学互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性互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起到了强力助推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李达;哲学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2.012  中图分类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它总是在场。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总体性”“在场”是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在场”,它具有客观性、总体性、始终性、系统性、选择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四重空间,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社会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系
【摘 要】少先队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途径,而小学生的环保行为养成是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以听为载体,可感悟环保行为;以看为载体,可唤醒环保意识;以说为载体,可增强环保观念;以做为载体,可养成环保习惯,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良好的环保品行。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
【摘 要】品德教师的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观情”、“真情”、“温情”、“才情”这四情中。学会观情,做捕捉的生成者;饱含真情,做情感的催化者;渗透温情,做心灵的保护者;洋溢才情,做知识的领航者。惟其如此,品德教师的“四情”学科素养才得以生成。  【关键词】品德教师;观情;真情;温情;才情  新课程改革以来,品德学科传统守旧的说教模式已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的自主、合作、探究
摘 要:一个多世纪以来几经风云变幻,马克思主义迄今依然具有蓬勃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不仅要研究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而且要透过马克思的生平,从中察见马克思的人格力量,不断地汲取精神给养。马克思的一生,始终坚持真理,不媚权贵,以实际行动同情和维护社会弱势群体。他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执着、勤奋、顽强与勇于献身精神,以及朴实的学风和严谨治学精神,包括对待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