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麻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麻黄;种植技术;栽培管理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我国多地区的过度采购,天然麻黄草的分布大幅度缩减,造成麻黄的年产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此外麻黄的过度采购还造成天然草场的生态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当前市场利益驱动及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下,人工种植麻黄已纳入我国中西部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战略规划中,下文便简要探讨了麻黄种植与栽培管理技术。

1 麻黄的种植技术


  麻黄在种植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幼苗培育处理。在麻黄的培育中需要选择地势平坦且保水能力较强的沙壤土地,严禁在黏性较重的土壤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进行种植。种植区域每到春季或秋季需要进行土壤深耕处理,并对土壤进行耙细和整平工作,每亩土壤需要施加3~5升农家肥,麻黄的苗床需控制在长度10~20米、宽度1.3~1.5米左右。
  在苗床进行播种之前,首先需要对麻黄的种子采用硫酸铜、百菌清等药剂进行浸泡,在浸泡完毕后选用清水滤去麻黄中的水分,再进行播种。麻黄的播种工作通常需要在5~6月份开展,此时外界温度为15~20℃可使麻黄种子达到最高发芽率。麻黄在播种过程中,每一亩需要播撒种子10~25千克,并且在播种之前需要将苗床浇透底水,当水渗透苗床后再将种子均匀洒在苗床之上,播种完毕后需要在种子上方覆盖0.5~1.5厘米的沙壤土。在麻黄种子的出芽期间需要采用微喷的方式使苗床整体保持湿润,通常每一亩会长出40~60万株麻黄幼苗。
  麻黄幼苗长出期间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地对苗床中的杂草进行清除,并定期开展松土工作,保持苗床中的土壤水分湿润。当苗床中幼苗长到4~5厘米,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缩减苗床的浇水次数,若遇到雨水天气导致苗床内积水过多时,需要及时地将苗床中的积水排出。虽然麻黄幼苗所受到的病虫害与其他中药植株相比较少,但是在5~7月份的高温高湿季节,管理人员需要选用专用杀虫剂防治麻黄幼苗出现蚜虫或立枯病,并且麻黄幼苗在生长期间还需施加3~4次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提高其生长性能。

2 麻黄种植中的栽培管理工作


  麻黄在种植过程中进行管理时,需要每年对麻黄种植区域松土2~7次、清除杂草3~6次,在麻黄的生长期间坚决杜绝田间出现杂草;麻黄在种植期间需要定期进行浇水,尤其是在麻黄幼苗的移栽时期,需保证苗床中的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在麻黄的种植后期需要根据天气环境每年浇水3~7次,在麻黄的生长旺季需要追加复合肥料3~4次。麻黄在生长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常需要在早春和高温高湿季节交叉使用农药,如果管理得当可以使每亩麻黄草的产量达到1~2吨,给种植户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麻黄草在秋季采收的过程中,麻黄碱的含量可达到100%。但是在春冬季进行采收,麻黄碱的含量仅有25%~30%,因此麻黄草的采收季节在9~11月份为最佳时期。麻黄草在采收完毕后需要保留其绿色的细枝,确保麻黄草的根部可以继续繁殖。

3 结束语


  麻黄草是特产于我国的著名中草药植物,我国医疗行业每年对麻黄草的需求量极大,这就使得麻黄草在市场上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造成我国部分区域天然麻花草出现无节制的开采。因此现阶段开展麻黄草的种植与栽培工作,便可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作者简介:谢雪帆(1986.11.25-),女,汉族,籍贯广东,本科学历,职称林业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学。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创新  现阶段,短视频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用户规模达到7.73亿,受众多样化对视频内容创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三农”短视频指的是农民、农村、农业相关联的视频内容。今日头条统计分析平台创作者160万余人,其中“三农”短视频创作者达3.2万人。“三农”短视频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快速发展。  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带来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丰富的
关键词:种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  种子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是现代农业的核心“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为中国经济把脉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首次提到必须解决种子问题。这表明中华
关键词:农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发展现状;对策  研究性教学的推行,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培养创新性人才。当前高校农学专业在运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形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抑制了研究性教学应有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高校农学研究性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农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现状  1.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  小麦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品种抗性、生长环境、播种时间等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而且一些病虫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死亡,如果针对病虫害大面积使用药物进行控制,一些药物残留会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种植者经济收入的增长,本文将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做分析和总结,同时结合小麦病虫害形成的特点,提出绿色防控的解
关键词:容器育苗技术;林业生产;推广应用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容器育苗方法。我国森林资源相对稀缺,森林覆盖率不足,一直是林业生产部门关注的焦点。因此,容器育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林业建设技术的创新,容器育苗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并将继续推动林业在产业化、机械化、自动化道路上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优势  1.1 减少根系损伤,促进幼苗生长  移栽容器苗时,可
关键词:生物技术;林业;病虫害防治  生物技术主要依据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和生物链的特征,对森林内的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控制或消灭,其中包含了自然科学的应用,其具备高效、副作用小以及防治效果持久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喷洒生物农药  喷洒农药是农业和林业常用且比较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办法,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部分害虫产生了比较强的抗药性,同时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改善这种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提出,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推广农业技术是首要任务。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必须解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加強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在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起制定种植
林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林业经济的概念以及内涵,实际上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要通过各种实践探索其新的内涵、拓展其新的发展空间。当前,随着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实施,一些地方将林业特色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林业经济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农业、农村、农民紧密相连,既促进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经济;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发展农民、农村、农业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工作的共识,我国出台了相关文件,颁布了支持“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 1 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1.1 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在传统经济环境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不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