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还是无奈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1990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05-01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有关传播思想史及有关人际交往理论的考辨,基于笔者的个人体验和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分析,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如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的交流略显无奈,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所提供的便利的交流平台,沟通渠道,对于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实质性帮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目的在于探明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施加的真实影响,希望能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所启迪。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人际交流;思考
  1提出问题
  毫无疑问全球化的步伐一直在前进,它从遥远的历史和空间的边缘走到我们眼前,将人们置身于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而网络作为全球化技术逻辑的推行者,充分体现着全球化进程的灵魂。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曾经提出“地球村”概念,即网络的发展促进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借助新的电子媒介,人类成功克服了地理空间带来的不利,实现了便利的沟通。显然,对于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理论,在宏观层面上,通过人类普遍的体验证明是成立的。然而,我的疑惑在于:当考察的主体范围缩小,空间范围也相对缩小,这样的理论是否依然能够合理地解释现实的状况?
  2文献回顾
  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对于麦克卢汉提出的“人体延伸论”有重要影响。他们的观点是:传播媒介是人类思维的延伸,任何历史时期的热点问题都是人类所使用的占优势地位的媒介所致。人们总是通过某种适当的平衡感觉比来适应世界,每一个时代的主导媒介会产生其独特的感觉比,从而影响人们的知觉,是人类得以凭借媒介的技术进步对其自身的感觉器官功能作相应的延伸,比如印刷品被看作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的延伸。那么由此推出,以网络为核心的媒介,无疑是人类整体感官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理应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利渠道。
  然而,美国的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在其著作《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的分析中,却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彼得斯通过对西方传播思想史的研究,从柏拉图《斐德罗篇》中的对话和爱欲到招魂术传统和黑格尔、马克思、克尔凯郭尔对交流的观点等,最终声称交流是不可能的。他指出完美的交流史乌托邦幻想,交流是没有保证的冒险,而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爱心才是最重要的。虽然,这是一种关于“交流”的悲观情绪,尽管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被网络和信息包围,但作者的忧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正是笔者提出问题的灵感。或许,对如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思考,是在更小的范围上对彼得斯提出的观点的论证。
  3提出假设
  基于以上关于传播学中媒介性质及传播思想史的文献的回顾,得出了看似矛盾的两个结论,一方面,网络可以延伸我们的身体,促进交流;另一方面,历史却告诉我们交流是多么的无奈。笔者要提出的假设是:如今,网络在促进大学生实质性的人际交往上的作用是有限的,至少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4现状分析
  针对大学生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特点:
  4.1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率高。如今,网络终端使用率极高,几乎没有大学生离得开网络通讯工具(不包括手机终端),即大学生拥有很便捷的网络聊天途径。
  4.2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频率高。统计的数据表明,76.31%的同学每天至少登录一次,只有10.52%的学生每周使用少于4天。总体看来,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通讯工具的频率相当高。
  4.3登录状态选择“隐身”居多。只有不到两成的被调查者一般选择“在线”,选择“隐身”的占78.94%。这至少在数据上说明,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通讯时大部分选择隐身状态。而对方显示的状态是确定是否有交流意愿的标志,一般,“在线”状态表示具备正常的交流条件,其他状态表示暂时性不具备沟通的条件,而“隐身”则直接宣告交流的死亡,至少使用者并不希望对方的打扰,尽管他拥有发出信息的权利。
  4.4交流对象以同学朋友占多数。26.31%的同学通常与亲人交流,而大部分会与同学朋友交流,占六成,其余一成左右的同学通常会与一般的网友交流。由此对应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强弱关系理论,比起亲人朋友,一般网友与使用者的关系是弱关系,所以网友仅占一小部分;而相对于亲人,朋友同学显然也是弱关系,但大学生却倾向于后者,是否存在关系认同,成为是否进行交流的关键因素。
  4.5即时通讯工具对促进人际交流的效果不明显。对于网络是否真正促进大学生与他人的沟通,44.21%的回答是积极的,消极回答将近四成。大体看来,大学生具备优越的与他人交流的条件,却没有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促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他们不知从何说起,那还不如选择沉默。
  5小结
  无疑,信息时代使得网络迅速普及,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人具备进行网络通讯的便利条件。那么,如何看待它与促进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作用不明显之间的矛盾呢?这完全取决于大学生的心态。目前看来,或许大学生略显封闭的心态是造成交流不利的主要原因。彼得斯所谓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在纯理论意义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他人只能借助你所说出的言语符号才能理解你所表达的思想,而编码与译码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对应的,再者人们表达的言语有时并非头脑中精确的思想。然而,必须理清的是,很大程度上,彼得斯所谓的“交流的无奈”与当今大学生交流的情况似乎是两回事,今天的大学生群体并非因为交流内容不被准确理解而感到无奈,而是缺乏进行交流的欲望,所以往往选择了沉默。 
  笔者认为,要改变网络对促进人际交流作用不明显的局面,大学生应该打破自身的束缚,以开放的心态与人交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8
  [2](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 
  [3](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
  [4](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2007.6
  [5](美)马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国外社会学》,1998年第2期
其他文献
从教多年一直思索和总结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我是一名职教的计算机专业课老师,多年从事《方正书版》的教学工作,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学生。我始终主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别人眼里,方正书版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那些长长的注解语言让人看了心烦意乱,但是我却让我的学生喜欢上了我的课。  首先,做为一名职教老师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技能储备,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生源,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任务,探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不在害怕写作文作文,而是把作文当作了自己的一种乐趣。  关键词:句段欣赏; 优秀习作展示; 范文分析; 作文发表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讨这个难题,对症下药。有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
期刊
摘要:凤翔的彩绘泥塑的现状是中国民间美术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其彩绘泥塑的发展历史、形态、种类的研究,来探讨其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进而为传统工艺美术的未来找到诸多扩展的空间。  关键词:凤翔;彩绘泥塑;虎;传统工艺  凤翔县地处关中平原,这里是中华民俗种类极为丰富的地区。关中地区大致包括:宝鸡、铜川、咸阳、西安等。凤翔县隶属宝鸡市,宝鸡地区有千年的社火表演、造型源于社火
期刊
摘要:坡芽歌书中的图案符号尚没有演变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但是这个结论并不影响其符号内应用有表形、会意与指事方法,而且一些类型的符号在歌书内反复应用,有了一定的组合规则,故而可以说,坡芽歌书是介于原始记事符号与成熟文字之间的一种原始文字。对符号表达的意义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其符号形象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云南壮族;坡芽歌书;文字符号;意义解读  坡芽歌书发现于云南省文山州的坡芽村,是用图画形式记
期刊
摘要:人体是美中之至美,只是青少年朋友们没有正确的眼光好好的认识与欣赏她或他。由于我上艺术鉴赏课的缘故,总喜欢把希腊艺术作为重要的章节来讲,而这个章节里有许多作品无论是绘画雕塑都出自名家之手,而且这些作品又大多以裸体的形式出现的,如古希腊的作品《结胜利带的运动员》、《刮汗污的运动员》、《掷铁饼的运动员》、《赫尔美斯与小酒神》、《拉奥孔》等,这些作品有的知道作者的姓名,有的没有留下作者姓名,但他们都
期刊
摘要:数列是对口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共同提高。运用了四个专题,着重从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其它项或通项公式;数列中的an,n,Sn三者关系;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判定;数列的求和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通项; 性质; 求和
期刊
摘要:作文是制约语文教育改革的瓶颈,写好作文要从低年级写话做起,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培养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真话,充分利用课堂先说后写,设置活动来激发写话兴趣。  关键词:“求真”;“激趣”;“动嘴”;“活动”  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作文也是学习语文的老大难,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育改革的瓶颈。我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觉得一定要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让孩
期刊
“导读课”是我校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其要求是指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阅读课外读物,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导读课是真正没有定材、定法的课,在一年的教学摸索过程中,我做了初步尝试,下面就谈谈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的几点做法:  1 授之鱼  兴趣是人们积极地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
期刊
摘要:多年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做好课前演讲,这样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素养,课前演讲的训练方法要有计划,循序渐进才使学生掌握演讲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课前演讲、“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方法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课前演讲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开展语文课前演讲,这是我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种尝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还指“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所谓探究性阅读,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