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传统的填鸭式、时间加汗水式教育教学提出了质疑,各校都在如火如荼的构建新型的高效课堂。但高效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忽略一些内容条件,不能全面完整的看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本文认为实施高效课堂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从学与教中入手,提高高效课堂效率,使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关键词】三维目标 主体主动性 教学基本功及专业知识 因材施教 积极引导
“高效教学”是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高效率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师才能教授更多知识,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教学效果就越好。高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求,必然要促使我们改变过去靠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当今老百姓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十分渴望,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志。本文认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作支撑,还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习。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新课程改革中将原有的教学目标改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这是从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起到今天,我们仍然注重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应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突出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是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反叛,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这样的三维目标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高低,直接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其次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近年来,我们经常会谈到在课堂上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从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是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讲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教学工作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讲课的基本功:讲、写、作、画、演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学高为师”、“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向未知者传授知识的人。由此便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及最新研究,并且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内化,在用自己浅显的表达将其传授给学生。
其次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
最后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研究探索的过程。但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理解新的、复杂的知识,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挫折,此时学生的主动参与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总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建构这些条件,调整和完善自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把40分钟课堂充分利用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实践高效课堂,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能。
【关键词】三维目标 主体主动性 教学基本功及专业知识 因材施教 积极引导
“高效教学”是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高效率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师才能教授更多知识,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教学效果就越好。高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求,必然要促使我们改变过去靠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当今老百姓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十分渴望,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志。本文认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作支撑,还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习。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新课程改革中将原有的教学目标改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这是从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起到今天,我们仍然注重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应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突出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是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反叛,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这样的三维目标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高低,直接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其次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近年来,我们经常会谈到在课堂上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从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是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讲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教学工作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讲课的基本功:讲、写、作、画、演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学高为师”、“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向未知者传授知识的人。由此便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及最新研究,并且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内化,在用自己浅显的表达将其传授给学生。
其次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
最后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研究探索的过程。但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理解新的、复杂的知识,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挫折,此时学生的主动参与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总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建构这些条件,调整和完善自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把40分钟课堂充分利用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实践高效课堂,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