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的导向。平时就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学活用活,通过教学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稳定;求新;巧妙
2010年全国高考尘埃落定,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给我的印象是卷面形式上保持稳定,难度比较平稳,甚至略低于去年;试题突出新课程理念,问题、内容角度设计得很巧妙。总起来说是稳中求新不求奇。
一、保持稳定
从卷面形式上整套试卷结构模式、题型、题量和各部分所占分值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甚至第一个选择题依然考查的是文史常识,大题还是五小问等。和近几年一样,以全球历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为命题范式,试题依然突出能力立意。
二、巧设求新
1.选择题道道设陷阱。今年的选择题难度略低于去年,但学生一不小心就会选错,主要原因是试题设计得都很巧妙,更突出阅读、审题和思辩能力的考查,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试题的区分度。下面仅举两例说明: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
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
本題属常规文史常识题,考查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此题在整套试题中算最容易的一个了,平时也练过“相克”的题,而命题者只设计了一个关键词“禅让”,就锁定了考查方向是“相克”,而不是“相生”,应该选“A.金德”,但好多学生因没注意审题选了“B.木德”。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C项是干扰项,看似农村家庭在进行加工,似乎农业经济在转型,实则不然,因为题中并未涉及当时法国农村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反而通过题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是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将企业生产化整为零,在为各个家庭提供生计的同时,逐渐推动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故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农村小农经济盛行,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题中也并没体现农村的劳动力过剩,故D亦不正确。
2.问题角度设计。试题以历史材料隐性考查学生对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的关注,题目突出时代感,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考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5周年(第22题)、试题中第37题(3)小题“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了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世界意识、国际合作意识等情感意识的培养;第39题(1)(4)没有直接考上海世博会,但却从世博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考查近代城市变迁,问题角度设计得很巧妙,本题选取经典史料和区域地图,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理解问题以及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求较高,要求学生从政治沿革,战略地位等方面分析;第(4)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3.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非常自然。2009年37题第(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既不用“根据材料”(材料中没有答案线索),也不用“结合所学知识”(根本没学过),学生组织答案时基本上是无源之水,全凭自己的感觉或是道听途说。而今年所有答题均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非常自然,学生组织答案时都以材料和课本为依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结合平时所学知识,就能组织答案。
三、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启示
结合今年文综历史卷的特点,我认为全面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是高考致胜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构成要素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把解析各种形式的材料作为培养能力的环节,还要把课本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的学习作为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培养能力,死记硬背将无法面对高考的趋势;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提醒学生时刻小心美丽的陷阱,无论多熟悉的题,都要按审题规律办事,读懂材料,明确信息;找提示语、限制语、关键词、主体语,面面俱到,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大意“失高考”。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去综合分析社会热点,注意多角度探讨问题,关注教改成果,将知识学活用活,通过教学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稳定;求新;巧妙
2010年全国高考尘埃落定,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给我的印象是卷面形式上保持稳定,难度比较平稳,甚至略低于去年;试题突出新课程理念,问题、内容角度设计得很巧妙。总起来说是稳中求新不求奇。
一、保持稳定
从卷面形式上整套试卷结构模式、题型、题量和各部分所占分值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甚至第一个选择题依然考查的是文史常识,大题还是五小问等。和近几年一样,以全球历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为命题范式,试题依然突出能力立意。
二、巧设求新
1.选择题道道设陷阱。今年的选择题难度略低于去年,但学生一不小心就会选错,主要原因是试题设计得都很巧妙,更突出阅读、审题和思辩能力的考查,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试题的区分度。下面仅举两例说明: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
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
本題属常规文史常识题,考查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此题在整套试题中算最容易的一个了,平时也练过“相克”的题,而命题者只设计了一个关键词“禅让”,就锁定了考查方向是“相克”,而不是“相生”,应该选“A.金德”,但好多学生因没注意审题选了“B.木德”。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C项是干扰项,看似农村家庭在进行加工,似乎农业经济在转型,实则不然,因为题中并未涉及当时法国农村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反而通过题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是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将企业生产化整为零,在为各个家庭提供生计的同时,逐渐推动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故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农村小农经济盛行,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题中也并没体现农村的劳动力过剩,故D亦不正确。
2.问题角度设计。试题以历史材料隐性考查学生对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的关注,题目突出时代感,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考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5周年(第22题)、试题中第37题(3)小题“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了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世界意识、国际合作意识等情感意识的培养;第39题(1)(4)没有直接考上海世博会,但却从世博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考查近代城市变迁,问题角度设计得很巧妙,本题选取经典史料和区域地图,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理解问题以及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求较高,要求学生从政治沿革,战略地位等方面分析;第(4)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3.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非常自然。2009年37题第(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既不用“根据材料”(材料中没有答案线索),也不用“结合所学知识”(根本没学过),学生组织答案时基本上是无源之水,全凭自己的感觉或是道听途说。而今年所有答题均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非常自然,学生组织答案时都以材料和课本为依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结合平时所学知识,就能组织答案。
三、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启示
结合今年文综历史卷的特点,我认为全面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是高考致胜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构成要素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把解析各种形式的材料作为培养能力的环节,还要把课本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的学习作为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培养能力,死记硬背将无法面对高考的趋势;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提醒学生时刻小心美丽的陷阱,无论多熟悉的题,都要按审题规律办事,读懂材料,明确信息;找提示语、限制语、关键词、主体语,面面俱到,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大意“失高考”。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去综合分析社会热点,注意多角度探讨问题,关注教改成果,将知识学活用活,通过教学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