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而法治是维护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全社会提倡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才能够构建一个民主自由、互爱互敬的和谐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能够长久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抉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提高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坚持进行,并且要认真对待的一项艰巨任务。基于此,本文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为出发点,提出了以下策略:第一,教师从自身做起,发挥带头作用;第二,强化道德与法治宣传,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第三,采用情景演绎模式,增加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第四,以课外调查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建设。
   一、教师从自身做起,发挥带头作用
   教师不仅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是学生的老师,在生活行为中更是学生效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要做好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通过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对法治的尊重,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和榜样,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行中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践行这些道德和法治要求的行为准则。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行为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诸如尊敬师长、爱护公物、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让别人等;其次,个人的行为要符合法律的规范和要求,自觉遵守法律、信仰法律,做到法律禁止不可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最后,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以身作則,让学生意识到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做一个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青少年。以上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看起来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但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却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示范和榜样。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我明白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言行会成为使学生模仿,因此必须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为学生做出一个良好的示范。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事无巨细地要求自己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努力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帮助别人、爱护社会公共财产等,除此之外,我也常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积极改正改进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以求更好地为学生做出榜样。
   二、强化道德与法治宣传,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一样不能忽略宣传教育这一重要的教学途径。一方面,通过宣传可以增加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了解,增加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储备,提高认识、强化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宣传这种方式可以让道德和法治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能够自觉自愿地践行这些行为准则,使得符合道德和法治要求的生活习惯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宣传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采取道德法治演讲比赛、道德法治小品表演、观看纪录片、展办道德与法治宣传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宣传方式,只要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即可。
   例如,为了向学生宣传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则秩序的重要性,我特地组织了一次以“营造和谐社会,与规则同行”为主题的宣传比赛,由学生自己选择参赛方式。在比赛中,有的学生排演了以“尊重他人”为主要思想的宣传小品;有的学生进行了古代礼仪名篇的朗读,以倡导大家学会以礼待人;也有学生表演了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情景剧。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且慢慢开始自觉遵守和践行这些道德和法治的核心思想和要求了,显然,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意识有了质的突破和提高,宣传教育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情景演绎模式,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记忆和理解理论知识非常容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导致很多学生即使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准确应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充分考虑和调查到学生的需求,以至于学生不理解这些道德和法律条例的适用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较为单一,接触到的情况也较少,对于道德与法治的使用比较陌生,因此难以合理应用。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通过课堂情景演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不同的法律条例适用于什么样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如何遵守道德和法治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完“美好集体有我在”后,我特地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堂情景演绎,将生活中最常见的集体生活的典型问题都融入到这一情景表演中,对学生产生启发,让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合理、正确地应对。在情景演绎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将集体生活中大家的烦恼充分表现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情景演绎教学,不仅解答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应用的众多疑惑,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提高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四、以课外调查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建设
   最深刻的学习体会无不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实践探索,对于道德与法治这样的课程来说,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解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未免显得有些单薄,学生难以从这些讲解中对道德和法治产生深刻、具体、明确的体会,因此,要积极倡导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实践的方式提高自身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只有让学生亲自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他们才能从内心对道德有所尊重,对法律产生深深的信仰。也只有以课外调查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道德与法治的建设中,学生才能懂得如何以道德和法律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如何使用道德和法律的条例来提高个人的行为修养,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
   例如,在教学“理解权利义务”之前,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公民对于自身权利与义务的认识”的调查活动,调查研究公民觉得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调查来进行讲解,让学生牢记作为中国公民所应该承担的基本义务和享受的基本权利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的印象也无疑更加深刻。
   总结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修身养德,这一优良传统也已被证实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坚决杜绝敷衍塞责的教学态度,应该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14
   [2]张延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考试周刊,2018(8):144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新课程思想下数学作业价值发生了一定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发展,因此在作業设计上也更加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差异。但部分教师在作业分层时设计粗糙,无法有效发挥作业分层的有效功能,对此本文对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作业低效化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作业分层设计建议,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学生层次;内容结构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效能优化
目的 探讨医师定期考核网络集中计算机考试的实施效果并进行成绩分析.方法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师定期考核一般程序医师2 265人,采取“统一考核平台、统一考核方式、统一考核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师生互动课堂的主要特点,探索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方法和路径,实现充满魅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优秀质态。  【关键词】师生互动;策略;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这就必须教师构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地理课堂。为此,本文简单探析了关于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科素养;构建;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已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地理教学同样如此。所以,
【摘 要】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会面临不同地区以及接受不同教育水平的初中学生,他们有着参差不齐的知识素养以及学习态度,因此对初中学生的美术课程教育应重视对学生成长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后提高的,也可以改变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态度,但是影响这些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思维模式,包括学生对于美术学习以及我们的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思维模式。因此下文就针对如何在初中的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