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探究

来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作为高校高质量蓬勃发展的保障,青年党员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刻不容缓且意义重大.针对当下青年党员教师缺乏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弱化、育人意识淡薄等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高校应利用落实责任主体、构建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等途径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青年党员教师队伍.
其他文献
从具体的例题中总结规律,提出转动系中转动惯量和平动系中惯性质量互相转换的解题技巧,将两个参考系中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在一个参考系中进行求解,使得解题过程变得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融会贯通.
跨专业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是新时代高校培养企业所需应用型商科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该举措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到底有哪些实质性的影响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2017级的大四在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176份有效样本.运用SPSS 23.0统计分析工具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证实参与跨专业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与未参加该仿真实习的大四在读本科生在择业自我效能感和获得录用通知的数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跨专业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的学习内容质量和教学资源质量对大
本文在必须规范工科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新工科建设思想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对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制订与分解和课程建设的思路,探索了根据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提出了培养方案顶层设计与培养方案设计的新举措.
为了进行智能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对比研究,将《网店实战实训》智能实验教学班级作为实验组班级,传统教学班级作为对照组班级,进行对比实验.经过SAS统计分析,不管是实训成绩还是教学满意度,智能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网店运营实训》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显著差异,智能实验教学模式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势.
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实训操作课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研究,加强学生人文关怀的理念培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重构实操课课程体系,构建立体化的专业技能操作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德技兼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职护理人才,实现教学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用.
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化学人才和开展化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化学实验室安全是化学实验能够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国高校对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加强了重视,但是多数高校并未开设独立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为了系统地对化学类专业本科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辽宁大学化学院专门开设了32学时的“实验室安全技术”课程,在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教学团队进行了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已逐渐成为产学研结合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模式.本文重点研究了校企合作组织培训;第一部分介绍了校企合作的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培训机构与培训机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完善校企合作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人才综合素养培养.习近平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要深入学习四史,推进四史教育相融合.职业院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明确四史教育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路径,积极推进新时期职业院校四史教育和课程教学相融合,从而不断端正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本文以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为例,分析四史教育和大学语文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分析目前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并探究四史教育融入职业
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新型培养模式中,学前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将是未来培养教师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高师学前教育来讲,探索的明确课程定位、优化评价机制和开发校本教材的制度导向;促进学前教育“工匠”精神的传出导向优秀案例运用;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文化氛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职业追求的搭建也会审核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能力达成的重要指标环节.
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对电子信息专业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和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面向工程实际应用的培养思想,分析了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设置、课题选择以及师资等方面的发展限制,分别从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以及校企双导师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用于提高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培养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电子信息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