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必须建立在对工业建筑价值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再利用的过程意味着评估和筛选的过程,再利用意味着对价值的珍视。再利用旧有工业建筑在节约成本,空间改造和延续场地文脉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在可行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再利用,使工业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生活、重新成為城市振兴的动力是国际上比较好的做法。
关键词:工业建筑,再利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113.6+63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建筑形式,以厂房为主体,辅以办公楼及其他构筑物等。以今天的要求去衡量这些建筑,可能多数已经不符合功能,所以对于这些工业建筑,政府的态度偏向于拆除。现在很容易看到在新的区域建设之前,施工企业先要将这些“碍眼”的工业建筑拆除。是否这些工业建筑存在一些缺陷便将其拆除?拆除是否是最优的处理方式?如果不拆除,又该如何重新使用那些旧有工业建筑?近年来,旧建筑的改建及重新利用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话题,旧建筑被重新界定身份,被赋予新的内容,产生新的价值。
2.工业建筑的价值认识
对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必须建立在对工业建筑价值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再利用的过程意味着评估和筛选的过程,没有评估和筛选也就没有了真正有效的再利用,再利用意味着对价值的珍视。
工业生产曾经是城市生存的命脉,工业建筑曾决定了许多城市的面貌,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城市生活和城市特征的变化。作为一段历史的遗迹或者见证,那些具体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构成了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作为工业遗产而存在的。然而,大多数城市中旧有工业建筑对于展示工业发展历史的价值是有限的,对待它们不同于作为世界遗产而得到保护的工业建筑,更重要和更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们通过自身的变迁、物质存在讲述着城市的历史,作为对城市的“生活”见证。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更重要和更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们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意义,是作为艺术家的聚集地,作为重要的当代艺术事件发生地而具有的价值。
798 艺术区是随着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产业和城市定位调整,在政府政策扶持,在艺术家的自发努力,和社会对艺术区逐渐认可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本身的演变是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很好例证。在短短10 年间,798 艺术区从一个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地到官方认可的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中心。798 空间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区,它的建筑和曾经的历史凝固了集体的历史记忆为每个重新创造它的艺术家以及参观者提供了丰富的本土性资源,现在的798 已经成为北京时尚和现代艺术的城市名片。798 空间演变体现了北京从工业城市向后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由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全球性的文化都市的升级。
图 北京798艺术区
3.旧有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优势
3.1 节约成本
旧有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楼面荷载高于民用建筑,配套设施,如排水、供电、动力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民用建筑。我国现存的旧有工业建筑大都是建于20世纪30-80年代的厂房和仓储用房,其结构大都为砖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架结构等,这些建筑有良好的耐久性。利用好这些的资源,可以节省主体建造的材料和施工费用。相对于拆除,还节省了拆除的人工费用和垃圾处理费用。使其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特点。
3.2 空间便于利用改造
工业建筑一般平面上规则平整,表现出遵从生产逻辑的秩序。由于生产设备较多而且尺寸偏大,并要求许多配套设施,故以厂房为代表的工业建筑,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空间的高大和宽敞。在改造利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快速进行重新划分。立面上简洁齐整,并且外墙一般只是起到围护作用,并不承重,改造灵活性大。在现代改造中,大面积玻璃的运用使得旧有工业建筑焕发出通透清新的现代气息。
3.3 延续场地文脉
“工业建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保留或改造工业建筑也是为了在历史的时间轴上无断点,使每个时刻都有所记录。”这些旧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后,仍然保留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大体形象,比起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建筑,更容易被接受,引起人们记忆和情感上的共鸣。除了工业建筑本身,还有一些相伴遗留下来的重型机器、管道等,尽管他们大多已经被历史淘汰,不具备实质功能,但是,这些真实存在、体量感充足的工业机器可通过艺术化的改造处理作为场地精神的象征雕塑,延续场地文脉。
图 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后室内空间
每个伟大的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并通过承载它们的城市空间体现和再创造着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旧有工业建筑如果盲目拆除,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会对现有资源造成浪费,同时还会影响城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完整性。城市中工业建筑的问题,在欧洲一些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1970年之后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使工业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生活、重新成为城市振兴的动力,成为许多国家关心的问题。国际范围内,对工业建筑在可行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再利用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它们的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参考文献
[]叶雁冰,刘西.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工业建筑,2005,35(06): 35-38.
[2]吕舟,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价值观察.中国文化遗产,2007(04):54-58.
[3]孙萌,后工业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方法解读中国城市艺术区发展和规划.国际城市规划,2009(06):60-65.
[4]肯尼思·鲍威尔著,于馨,杨智敏,司洋译.《旧建筑改建和重建》,大连理工出版社,2001.
[5]陆地著《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工业建筑,再利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113.6+63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建筑形式,以厂房为主体,辅以办公楼及其他构筑物等。以今天的要求去衡量这些建筑,可能多数已经不符合功能,所以对于这些工业建筑,政府的态度偏向于拆除。现在很容易看到在新的区域建设之前,施工企业先要将这些“碍眼”的工业建筑拆除。是否这些工业建筑存在一些缺陷便将其拆除?拆除是否是最优的处理方式?如果不拆除,又该如何重新使用那些旧有工业建筑?近年来,旧建筑的改建及重新利用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话题,旧建筑被重新界定身份,被赋予新的内容,产生新的价值。
2.工业建筑的价值认识
对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必须建立在对工业建筑价值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再利用的过程意味着评估和筛选的过程,没有评估和筛选也就没有了真正有效的再利用,再利用意味着对价值的珍视。
工业生产曾经是城市生存的命脉,工业建筑曾决定了许多城市的面貌,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城市生活和城市特征的变化。作为一段历史的遗迹或者见证,那些具体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构成了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作为工业遗产而存在的。然而,大多数城市中旧有工业建筑对于展示工业发展历史的价值是有限的,对待它们不同于作为世界遗产而得到保护的工业建筑,更重要和更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们通过自身的变迁、物质存在讲述着城市的历史,作为对城市的“生活”见证。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更重要和更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们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意义,是作为艺术家的聚集地,作为重要的当代艺术事件发生地而具有的价值。
798 艺术区是随着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产业和城市定位调整,在政府政策扶持,在艺术家的自发努力,和社会对艺术区逐渐认可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本身的演变是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很好例证。在短短10 年间,798 艺术区从一个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地到官方认可的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中心。798 空间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区,它的建筑和曾经的历史凝固了集体的历史记忆为每个重新创造它的艺术家以及参观者提供了丰富的本土性资源,现在的798 已经成为北京时尚和现代艺术的城市名片。798 空间演变体现了北京从工业城市向后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由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全球性的文化都市的升级。
图 北京798艺术区
3.旧有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优势
3.1 节约成本
旧有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楼面荷载高于民用建筑,配套设施,如排水、供电、动力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民用建筑。我国现存的旧有工业建筑大都是建于20世纪30-80年代的厂房和仓储用房,其结构大都为砖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架结构等,这些建筑有良好的耐久性。利用好这些的资源,可以节省主体建造的材料和施工费用。相对于拆除,还节省了拆除的人工费用和垃圾处理费用。使其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特点。
3.2 空间便于利用改造
工业建筑一般平面上规则平整,表现出遵从生产逻辑的秩序。由于生产设备较多而且尺寸偏大,并要求许多配套设施,故以厂房为代表的工业建筑,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空间的高大和宽敞。在改造利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快速进行重新划分。立面上简洁齐整,并且外墙一般只是起到围护作用,并不承重,改造灵活性大。在现代改造中,大面积玻璃的运用使得旧有工业建筑焕发出通透清新的现代气息。
3.3 延续场地文脉
“工业建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保留或改造工业建筑也是为了在历史的时间轴上无断点,使每个时刻都有所记录。”这些旧有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后,仍然保留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大体形象,比起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建筑,更容易被接受,引起人们记忆和情感上的共鸣。除了工业建筑本身,还有一些相伴遗留下来的重型机器、管道等,尽管他们大多已经被历史淘汰,不具备实质功能,但是,这些真实存在、体量感充足的工业机器可通过艺术化的改造处理作为场地精神的象征雕塑,延续场地文脉。
图 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后室内空间
每个伟大的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并通过承载它们的城市空间体现和再创造着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旧有工业建筑如果盲目拆除,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会对现有资源造成浪费,同时还会影响城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完整性。城市中工业建筑的问题,在欧洲一些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1970年之后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使工业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生活、重新成为城市振兴的动力,成为许多国家关心的问题。国际范围内,对工业建筑在可行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再利用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它们的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参考文献
[]叶雁冰,刘西.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工业建筑,2005,35(06): 35-38.
[2]吕舟,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价值观察.中国文化遗产,2007(04):54-58.
[3]孙萌,后工业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方法解读中国城市艺术区发展和规划.国际城市规划,2009(06):60-65.
[4]肯尼思·鲍威尔著,于馨,杨智敏,司洋译.《旧建筑改建和重建》,大连理工出版社,2001.
[5]陆地著《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