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你相信吗?在一所被群山环绕、几乎与世隔绝只有5个学生的“小”小学里,一个新时代17岁的花季女孩,拒绝多种工作的诱惑,从2001年春天起,毅然执起了教鞭。她的收费标准是每生每学期100元,包括所有费用在内。在如今某些人的眼里,这个女孩不是傻子就是神经病。但这个女孩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在如今这个大搞经济的社会里。
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就发生在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龙塘村山上小学,花季女孩的芳名就叫卢小燕。
“老师,你好!”
山上小学坐落在海拔600多米高的山上,那里方圆几十里都是山,云雾浩渺、交通闭塞,生人进山没人指点是根本走不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山里人陆续迁到了山下,龙塘村下属的石海、白泉、傅家沟、皇坪、卢家山5个自然村,如今也只剩下不到130人了,且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山上小学就是为这5个自然村的学前班至二年级的儿童开设的。
然而,从1997年开始,山上小学面临着关门的危险。因为山高路远、工资太低,加之耐不住那种与世隔绝的寂寞,好几位民办教师或代课老师来小学没多久便都离开了。2001年临近开学时,龙塘村仍未找到新老师,5名学生也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卢家山自然村的卢小燕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山上小学的教学任务。
卢小燕是个17岁的小姑娘,圆圆的脸蛋,个子不高,扎着马尾辫。因家庭困难,卢小燕念完初三就告别了心爱的学校辍学在家。卢小燕在念书期间很尊敬老师,而且她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老师一样走上三尺讲台,过一把“老师瘾”。如今,这个愿望即将实现了,卢小燕兴奋得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
当卢小燕迈着轻盈的步伐、怀着兴奋而羞怯的心情、踏上熟悉而陌生的讲台时,5名学生齐刷刷地站起来朗声高喊:“老师,您好!”卢小燕脸蛋一红,双眼不由得热了起来。
“还是现在的老师好!”
教室里的情形,显得不伦不类。墙壁没有粉刷,大孔小洞的;地面没有抹水泥,有好几个被屋顶滴下的雨水砸成的小凼凼,旁边还有学生滑倒的痕迹;几张课桌,这哪里是课桌?分明是山里人家用的小桌子,有高有矮,有宽有窄,但相同之处都是破旧的,没有抽屉,有的连底板都没有;学生坐的有的是椅子,有的是高凳子,大都缺胳膊少腿的;教室的两个窗户,空空如也,大门也只有一扇。
卢小燕的5名学生中,最大的年龄11岁,最小的6岁,他们叫石青青、石焱焱、石浪、傅记竹、傅芬芬,分别上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中的傅记竹和傅芬芬是女生,石浪是一名残疾儿童。到开学时,没有一个学生拿得出学费。没有办法,卢小燕只好跑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然后再到山下的商店去买书本。上山下山一个来回有40多里,要五六个小时。那天她下山买书,偏偏下雨,大雨把小路冲得泥泞不堪。她孤身一人在几乎看不见路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衣服被山路两边茅草的水“亲吻”得透湿,裤脚口的水一个劲地往鞋内倾泻,每走一步,鞋内的水就像喷泉一样往上喷射。雨后沿途各种鸟兽的鸣叫声传入耳中,让卢小燕第一次感到了与世隔绝的荒凉与恐惧。回校时,虽然几个学生的书本分量并不重,但上山路爬得她汗流浃背,只好不时蹲在山路边喘息。
卢小燕的工作量非常重,她每天上6节课,上午从8点半到12点,下午从2点到5点,相当于一般老师工作量的两三倍。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卢小燕只能采取交叉上课的办法。她将黑板分成三份,每个年级占一份,二年级的学生上黑板做题,一年级的学生在座位上写作业,学前班的学生,则在她的指导下学写字。遇到读课文的时候,卢小燕先是将他们各带读多遍,然后让能够自行朗读的学生自己朗读,不会朗读的她再带读。
卢小燕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找来破旧的木板,叮叮当当地钉上了一扇大门,又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糊上窗户。从来没有上过房顶的她,竟还借来一架木梯,在孩子们的一再叮嘱下,战战兢兢地爬上屋顶去补漏……
山上小学没有操场,甚至连一块空余的开阔地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什么体育活动的设施了,孩子们没有条件像城里的小学生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可是在5名孩子的心目中,卢老师带领他们开展的课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同样舒心惬意、同样让他们流连忘返。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与老师捉迷藏,每到这时,欢笑嬉戏声不绝于耳,羡慕得山风停止了呼啸、嫉妒得鸟儿停止了鸣叫、吸引得上山割草的山民驻足观看,竟忘记了抡镰。
一次课间休息,一位山民走来,见卢老师不在,就问5个孩子:“去年的老师与今年的老师比,哪个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的老师好!”
“老师就像妈妈”
大箕铺镇教育组为了照顾山上小学,特免去了学校各种费用,规定学校代课老师除去书本等费用外,余下的作为老师的工资。但是,刚开始的这个学期,开学后两个多月,竟还有340元的学费没有收上来,但卢小燕毫无怨言,作为大山的女儿,她深知山里孩子求学的艰难。
山里的孩子爱读书,他们背诵课文时很投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琅琅的读书声,清脆而宏亮、悦耳而动听,它沁入到人们的耳朵里、渗入到人们的心坎上,人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卢小燕带着5个孩子,在山上栽下松、柏等“希望树”,盼望着有个好未来。
每到节日,卢小燕都要在教室前的小竹竿上升国旗。5个孩子一字儿排开立正,俨然是天安门城楼前的升旗卫士,大家举起了右手,虔诚庄严地仰视着国旗。
……
这所只有5个学生、一个老师、一间教室的学校,虽然简陋,什么都不缺。
17岁的卢小燕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在5名学生的眼里,她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保姆;既是他们的大姐姐,也是他们的妈妈。两个学前班的孩子,卢小燕还要给他们揩屁股。几个孩子常流鼻涕,卢小燕在上课前就提醒他们,让5个孩子在教室外一字儿排开,齐齐地擤完鼻涕再进教室。
残疾学生石浪和他弟弟石青青,是卢小燕的重点接送对象。在山里,晴天还好,一到下雨天,山路就变得泥泞不堪,又湿又滑,非常危险。护送他们,卢小燕感到肩上的担子好重好重。一天下午,天下起了雨,到放学时仍不见停。眼看夜幕就要降临,没办法,卢小燕只好冒雨领着兄弟俩回家。卢小燕在前面开路,兄弟俩跟在后面,石青青一个不小心,踩翻了路边的一块石头,随着“啊”的一声,石青青像滑雪运动员一样往山坡下滑去。卢小燕猛一回头,情急之下一伸手,幸好师生俩的手拉在了一起。但因为路滑,加上惯性,师生二人骨碌碌地往坡下滚去。滚到坡底后,师生二人一身泥一身水地爬起来,幸亏陡坡只有丈余深,除了卢小燕手肘及膝盖等几处擦破点皮外,二人都没有大伤。卢小燕抬头看时,石浪在路上哭得正欢,待二人爬上坡来,石浪才破涕为笑了。
卢小燕最怕的是天下雨,下大雨,尽管孩子们有雨伞,但因雨大风急,小小的雨伞根本不顶用,加上山上的羊肠小道两边的茅草有孩子们的个头高,到达学校时全身湿漉漉的。幸好学校有柴禾,那是卢小燕带着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拾回来贮存的,烧把火烤一烤,再上课。雨过天晴后,卢小燕带着孩子们把通往学校的小路两边的茅草割倒,晒干后还可以烧火烤衣服和取暖,可谓一举多得。
一天,暴雨来临,电闪雷鸣,山洪暴发,特矮特矮的天,群山像被一张巨大的黑幔罩住了一样。卢小燕到傅芬芬家接到傅芬芬后,就带上她顺路去石海自然村接石焱焱和石浪、石青青两兄弟。距石海约2里路,卢小燕在前,傅芬芬在后,两人手拉着手艰难地向前走。山上的小路是用小石子砌的,稍矮的地方都被山洪吞噬了,而且山洪还在一个劲地咆哮。她们在齐膝深的水中探索着向前移,突然,卢小燕一脚没踩稳,一个趔趄,眼看就要摔倒在水里,幸亏傅芬芬拼尽全力拉了老师一把,一拉抵千斤啊,她们才逃过了一劫,师生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彼此都能感觉得到对方的心跳。
因风雨太大,且持续的时间长,山路大都被山洪淹没。卢小燕想到几年前山上小学的一个学生上学,因抢夺被山风吹走的雨伞,一头栽进深水再也没有生还,她全身起鸡皮疙瘩,不寒而栗。她临时紧急决定,今天万万不能上学。她便周密、详细地给石焱焱和石浪兄弟俩布置了作业,旋即又冲进风雨中,往傅记竹家赶去……
为了美化教室,卢小燕领着孩子们采来野花,编成美丽的花环挂在墙上,于是花环成了教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孩子们还摘来一些野花,系成一束,献给大姐姐老师。有时孩子们早早地到了学校,见老师还没来,就赶到老师的家里,捧上带来的一些零食,一定要老师尝尝……
在卢小燕的言传身教下,5名孩子情同兄妹。碰到哪个同学的铅笔用完了,其余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铅笔主动送给他;哪个同学没有了橡皮擦,攥着橡皮擦的手就会伸过来……同学之间借东西时,彼此都要说声“谢谢”、“不客气”。孩子们互助互爱,简陋的教室里弥漫着家一般的温暖。
一次课间休息,石焱焱当着同学们的面对卢小燕说:“老师,我真想喊你一声‘妈’。”还没等卢小燕回过神来,傅记竹就一个劲地用右手食指一下一下刮着自己的小脸蛋:“羞、羞、羞,不怕丑……”石焱焱急得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解释说:“是……是真的,老师比……比我妈都……都好。”卢小燕也绯红了脸,红得像桃花,红得像映山红。她知道自己的眼里已盈满了泪水,她不敢眨眼,只怕一眨眼,泪水就会像山洪那样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望着眼前可爱纯真的孩子,卢小燕激动地说:“同学们,我愿意像妈妈一样爱护你们,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用打扮的美女孩
卢小燕,一个17岁的花季女孩,无私、无怨、无悔献身教育事业的事迹经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后,人们深深地震惊了,感动了。《大冶日报》、《大冶电视台》、《黄石日报》、《黄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大冶市人民政府及大箕铺镇的各级领导,多次上门慰问,看望卢小燕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给予了卢老师极高的评价和热情而诚挚的鼓励。《大冶电视台》的记者送给5个学生每人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4支铅笔等,还送了100元钱给卢小燕老师买些粉笔、辅导教材……
卢小燕自2001年春登上讲台到现在,已先后送走了十多名学生到山下的石家湾小学住读三年级,同样也迎来了十多名新生到山上小学。教书几年来,她的亲戚朋友不止一次地邀约她到城里打工,说那里的条件好、工资高,又能见世面,可都被卢小燕婉言谢绝了。她说,哪怕山上小学只剩下一名学生,她都会在这儿教下去。
只有初中文化的卢小燕老师正在抓紧时间刻苦自学,给自己“充电”,她的愿望就是让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将来能比她强。如果说卢小燕当初毛遂自荐当老师,是出于好奇、想过一把“老师瘾”的话,那么现在,她不想、也不愿、更不忍心离开这些山里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华夏的希望。大山的宏大伟岸吸引着她,山里孩子们的淳朴可爱与勤奋好学更是让她无法割舍。卢小燕深知自己已与山上小学、小学里的孩子们连成了一个整体,任谁都不能分开。
正值青春妙龄,卢小燕老师也很爱美。但由于课业紧张,她一直很少有时间下山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其实,花季女孩——不用打扮你就美得无与伦比!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冶市陈贵港南文胜创作室)
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就发生在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龙塘村山上小学,花季女孩的芳名就叫卢小燕。
“老师,你好!”
山上小学坐落在海拔600多米高的山上,那里方圆几十里都是山,云雾浩渺、交通闭塞,生人进山没人指点是根本走不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山里人陆续迁到了山下,龙塘村下属的石海、白泉、傅家沟、皇坪、卢家山5个自然村,如今也只剩下不到130人了,且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山上小学就是为这5个自然村的学前班至二年级的儿童开设的。
然而,从1997年开始,山上小学面临着关门的危险。因为山高路远、工资太低,加之耐不住那种与世隔绝的寂寞,好几位民办教师或代课老师来小学没多久便都离开了。2001年临近开学时,龙塘村仍未找到新老师,5名学生也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卢家山自然村的卢小燕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山上小学的教学任务。
卢小燕是个17岁的小姑娘,圆圆的脸蛋,个子不高,扎着马尾辫。因家庭困难,卢小燕念完初三就告别了心爱的学校辍学在家。卢小燕在念书期间很尊敬老师,而且她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老师一样走上三尺讲台,过一把“老师瘾”。如今,这个愿望即将实现了,卢小燕兴奋得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
当卢小燕迈着轻盈的步伐、怀着兴奋而羞怯的心情、踏上熟悉而陌生的讲台时,5名学生齐刷刷地站起来朗声高喊:“老师,您好!”卢小燕脸蛋一红,双眼不由得热了起来。
“还是现在的老师好!”
教室里的情形,显得不伦不类。墙壁没有粉刷,大孔小洞的;地面没有抹水泥,有好几个被屋顶滴下的雨水砸成的小凼凼,旁边还有学生滑倒的痕迹;几张课桌,这哪里是课桌?分明是山里人家用的小桌子,有高有矮,有宽有窄,但相同之处都是破旧的,没有抽屉,有的连底板都没有;学生坐的有的是椅子,有的是高凳子,大都缺胳膊少腿的;教室的两个窗户,空空如也,大门也只有一扇。
卢小燕的5名学生中,最大的年龄11岁,最小的6岁,他们叫石青青、石焱焱、石浪、傅记竹、傅芬芬,分别上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中的傅记竹和傅芬芬是女生,石浪是一名残疾儿童。到开学时,没有一个学生拿得出学费。没有办法,卢小燕只好跑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然后再到山下的商店去买书本。上山下山一个来回有40多里,要五六个小时。那天她下山买书,偏偏下雨,大雨把小路冲得泥泞不堪。她孤身一人在几乎看不见路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衣服被山路两边茅草的水“亲吻”得透湿,裤脚口的水一个劲地往鞋内倾泻,每走一步,鞋内的水就像喷泉一样往上喷射。雨后沿途各种鸟兽的鸣叫声传入耳中,让卢小燕第一次感到了与世隔绝的荒凉与恐惧。回校时,虽然几个学生的书本分量并不重,但上山路爬得她汗流浃背,只好不时蹲在山路边喘息。
卢小燕的工作量非常重,她每天上6节课,上午从8点半到12点,下午从2点到5点,相当于一般老师工作量的两三倍。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卢小燕只能采取交叉上课的办法。她将黑板分成三份,每个年级占一份,二年级的学生上黑板做题,一年级的学生在座位上写作业,学前班的学生,则在她的指导下学写字。遇到读课文的时候,卢小燕先是将他们各带读多遍,然后让能够自行朗读的学生自己朗读,不会朗读的她再带读。
卢小燕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找来破旧的木板,叮叮当当地钉上了一扇大门,又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糊上窗户。从来没有上过房顶的她,竟还借来一架木梯,在孩子们的一再叮嘱下,战战兢兢地爬上屋顶去补漏……
山上小学没有操场,甚至连一块空余的开阔地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什么体育活动的设施了,孩子们没有条件像城里的小学生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可是在5名孩子的心目中,卢老师带领他们开展的课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同样舒心惬意、同样让他们流连忘返。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与老师捉迷藏,每到这时,欢笑嬉戏声不绝于耳,羡慕得山风停止了呼啸、嫉妒得鸟儿停止了鸣叫、吸引得上山割草的山民驻足观看,竟忘记了抡镰。
一次课间休息,一位山民走来,见卢老师不在,就问5个孩子:“去年的老师与今年的老师比,哪个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的老师好!”
“老师就像妈妈”
大箕铺镇教育组为了照顾山上小学,特免去了学校各种费用,规定学校代课老师除去书本等费用外,余下的作为老师的工资。但是,刚开始的这个学期,开学后两个多月,竟还有340元的学费没有收上来,但卢小燕毫无怨言,作为大山的女儿,她深知山里孩子求学的艰难。
山里的孩子爱读书,他们背诵课文时很投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琅琅的读书声,清脆而宏亮、悦耳而动听,它沁入到人们的耳朵里、渗入到人们的心坎上,人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卢小燕带着5个孩子,在山上栽下松、柏等“希望树”,盼望着有个好未来。
每到节日,卢小燕都要在教室前的小竹竿上升国旗。5个孩子一字儿排开立正,俨然是天安门城楼前的升旗卫士,大家举起了右手,虔诚庄严地仰视着国旗。
……
这所只有5个学生、一个老师、一间教室的学校,虽然简陋,什么都不缺。
17岁的卢小燕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在5名学生的眼里,她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保姆;既是他们的大姐姐,也是他们的妈妈。两个学前班的孩子,卢小燕还要给他们揩屁股。几个孩子常流鼻涕,卢小燕在上课前就提醒他们,让5个孩子在教室外一字儿排开,齐齐地擤完鼻涕再进教室。
残疾学生石浪和他弟弟石青青,是卢小燕的重点接送对象。在山里,晴天还好,一到下雨天,山路就变得泥泞不堪,又湿又滑,非常危险。护送他们,卢小燕感到肩上的担子好重好重。一天下午,天下起了雨,到放学时仍不见停。眼看夜幕就要降临,没办法,卢小燕只好冒雨领着兄弟俩回家。卢小燕在前面开路,兄弟俩跟在后面,石青青一个不小心,踩翻了路边的一块石头,随着“啊”的一声,石青青像滑雪运动员一样往山坡下滑去。卢小燕猛一回头,情急之下一伸手,幸好师生俩的手拉在了一起。但因为路滑,加上惯性,师生二人骨碌碌地往坡下滚去。滚到坡底后,师生二人一身泥一身水地爬起来,幸亏陡坡只有丈余深,除了卢小燕手肘及膝盖等几处擦破点皮外,二人都没有大伤。卢小燕抬头看时,石浪在路上哭得正欢,待二人爬上坡来,石浪才破涕为笑了。
卢小燕最怕的是天下雨,下大雨,尽管孩子们有雨伞,但因雨大风急,小小的雨伞根本不顶用,加上山上的羊肠小道两边的茅草有孩子们的个头高,到达学校时全身湿漉漉的。幸好学校有柴禾,那是卢小燕带着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拾回来贮存的,烧把火烤一烤,再上课。雨过天晴后,卢小燕带着孩子们把通往学校的小路两边的茅草割倒,晒干后还可以烧火烤衣服和取暖,可谓一举多得。
一天,暴雨来临,电闪雷鸣,山洪暴发,特矮特矮的天,群山像被一张巨大的黑幔罩住了一样。卢小燕到傅芬芬家接到傅芬芬后,就带上她顺路去石海自然村接石焱焱和石浪、石青青两兄弟。距石海约2里路,卢小燕在前,傅芬芬在后,两人手拉着手艰难地向前走。山上的小路是用小石子砌的,稍矮的地方都被山洪吞噬了,而且山洪还在一个劲地咆哮。她们在齐膝深的水中探索着向前移,突然,卢小燕一脚没踩稳,一个趔趄,眼看就要摔倒在水里,幸亏傅芬芬拼尽全力拉了老师一把,一拉抵千斤啊,她们才逃过了一劫,师生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彼此都能感觉得到对方的心跳。
因风雨太大,且持续的时间长,山路大都被山洪淹没。卢小燕想到几年前山上小学的一个学生上学,因抢夺被山风吹走的雨伞,一头栽进深水再也没有生还,她全身起鸡皮疙瘩,不寒而栗。她临时紧急决定,今天万万不能上学。她便周密、详细地给石焱焱和石浪兄弟俩布置了作业,旋即又冲进风雨中,往傅记竹家赶去……
为了美化教室,卢小燕领着孩子们采来野花,编成美丽的花环挂在墙上,于是花环成了教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孩子们还摘来一些野花,系成一束,献给大姐姐老师。有时孩子们早早地到了学校,见老师还没来,就赶到老师的家里,捧上带来的一些零食,一定要老师尝尝……
在卢小燕的言传身教下,5名孩子情同兄妹。碰到哪个同学的铅笔用完了,其余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铅笔主动送给他;哪个同学没有了橡皮擦,攥着橡皮擦的手就会伸过来……同学之间借东西时,彼此都要说声“谢谢”、“不客气”。孩子们互助互爱,简陋的教室里弥漫着家一般的温暖。
一次课间休息,石焱焱当着同学们的面对卢小燕说:“老师,我真想喊你一声‘妈’。”还没等卢小燕回过神来,傅记竹就一个劲地用右手食指一下一下刮着自己的小脸蛋:“羞、羞、羞,不怕丑……”石焱焱急得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解释说:“是……是真的,老师比……比我妈都……都好。”卢小燕也绯红了脸,红得像桃花,红得像映山红。她知道自己的眼里已盈满了泪水,她不敢眨眼,只怕一眨眼,泪水就会像山洪那样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望着眼前可爱纯真的孩子,卢小燕激动地说:“同学们,我愿意像妈妈一样爱护你们,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用打扮的美女孩
卢小燕,一个17岁的花季女孩,无私、无怨、无悔献身教育事业的事迹经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后,人们深深地震惊了,感动了。《大冶日报》、《大冶电视台》、《黄石日报》、《黄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大冶市人民政府及大箕铺镇的各级领导,多次上门慰问,看望卢小燕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给予了卢老师极高的评价和热情而诚挚的鼓励。《大冶电视台》的记者送给5个学生每人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4支铅笔等,还送了100元钱给卢小燕老师买些粉笔、辅导教材……
卢小燕自2001年春登上讲台到现在,已先后送走了十多名学生到山下的石家湾小学住读三年级,同样也迎来了十多名新生到山上小学。教书几年来,她的亲戚朋友不止一次地邀约她到城里打工,说那里的条件好、工资高,又能见世面,可都被卢小燕婉言谢绝了。她说,哪怕山上小学只剩下一名学生,她都会在这儿教下去。
只有初中文化的卢小燕老师正在抓紧时间刻苦自学,给自己“充电”,她的愿望就是让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将来能比她强。如果说卢小燕当初毛遂自荐当老师,是出于好奇、想过一把“老师瘾”的话,那么现在,她不想、也不愿、更不忍心离开这些山里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华夏的希望。大山的宏大伟岸吸引着她,山里孩子们的淳朴可爱与勤奋好学更是让她无法割舍。卢小燕深知自己已与山上小学、小学里的孩子们连成了一个整体,任谁都不能分开。
正值青春妙龄,卢小燕老师也很爱美。但由于课业紧张,她一直很少有时间下山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其实,花季女孩——不用打扮你就美得无与伦比!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冶市陈贵港南文胜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