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牛根生,1958年生,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养过牛,刷过瓶子,当过车间主任,一步步做到伊利副总裁,1998年被伊利免职,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2004年蒙牛赴港上市,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短短几年,蒙牛从中国乳业的1116位上升至第2位,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获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处世箴言: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成功秘诀:容忍、刚强、独立、不屈不挠;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早年磨难
1958年,牛根生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生产队的小队长。那时候用现金代公粮,牛根生的父亲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怎么办呢?他的父亲想来想去,就把办法落在孩子身上。牛根生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出生还不到一个月,他的父亲狠狠心,把牛根生送了人,换来了50元钱。那时候50元钱不得了,城里人一个月5块钱生活费就够了,农村只要3元。
养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这个苦命的孩子取名为“根生”。养父姓牛,职业是养牛。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养父解放前被抓过壮丁,当过警察;养母当过国民党的官太太。这样两个特殊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文革期间,养父养母被拉去批斗,扫马路。养母病重,扫不了马路,就由牛根生替她扫。牛根生那时也就八九岁的样子。怕同学们看见后笑话,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替养母扫大街。
牛根生14岁的时候,养母去世了。孤独的牛根生,挨过饿,受过冻,遭过打。那时候,牛根生也申请过救济。后来牛根生回忆说:“可以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没有父老乡亲的关照,就没有我的今天。”
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
牛根生1978年继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洗瓶工开始干起,当过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在这个位置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八年。
1987年,工厂为新出的雪糕搞调研,牛根生拿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没有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理会,更何况消费者了。
从那时起,牛根生发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国第一!为了做出品牌,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划人。“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划人说,我虽然是卖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问:你表哥是谁?我说: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是卖汽水的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几年后,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区域销售额占到伊利总销售额的80%。
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职。有人称,这是一段充满个人恩怨同时夹杂着体制之痛的“草原公案”。如今,已是蒙牛集团董事长的牛根生不愿多加评论这段往事,只是感慨:“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1998年,被免职的牛根生带着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遗憾离开了伊利。
得人心者得天下
被老东家伊利夺了“兵权”的牛根生,人生之路又开始变幻莫测。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的一天,牛根生走到了呼和浩特人才市场的招聘柜台。“你多大了?”“40岁。”
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公司是属于安排下岗的。”对方笑着说。
“不要不等于我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知道我辞职后,老板马上找到我,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加盟。我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做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我后来对部下说:当时他们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啊。”
1999年,牛根生用100多万元注册了蒙牛。伊利传出话来,“一百万元能干什么!”牛根生对蒙牛的将来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牛根生出乎意料的是,郑俊怀(伊利老总)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一位中层干部说,“可以说大家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凑了一千多万元的“同心钱”。
——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2004年也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蒙牛先后遭受了新闻诽谤和来自犯罪分子的连环恐吓。身经百战的牛根生回首这些往事时置之一笑:“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看来我们被逼成了后者。”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团没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有人说,蒙牛的成功是个奇迹。牛根生否认“奇迹”的说法,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却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牛根生的人格魅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其秘密竟是牛根生喜欢“散财”。
牛根生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再造一个伊利”,就在于他的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的理念,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五赢格局
刚刚成立的蒙牛势头很猛,弱小容易受人欺负,牛根生又是从伊利出来的,两家企业的竞争不可避免,怎样才不两败俱伤呢?
牛根生是一个有着大胸襟大格局的企业家,他说,“蒙牛和伊利是兄弟,应相互促进,把统一战线做大了,行业内部规矩了,对自己的发展也有好处。”于是,他有一句名言:“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只有把这个行业的市场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饭吃。”抱着这样的心态,牛根生从蒙牛产品的宣传开始就与伊利联系在一起。他的第一批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这样既是谦虚,又可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在牛根生看来,一个品牌不单单是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一個地区的问题,内蒙古就是一个大品牌。所以蒙牛的广告牌上还频频使用“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的用语,几个品牌经常一起出现。尽管蒙牛和伊利两家企业时刻都在关心对方的增长曲线,但事实上是头三年,蒙牛的成长速度成为中国非上市企业的成长冠军,伊利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里高速发展。
牛根生说,蒙牛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看清楚了环境和自身的关系:“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想收入,合作伙伴为赚钱,顾客购买要实惠。我们做企业不能总想自己的赔和赚,首先应该想到别人的赔和赚。世界上没有傻子,今天你可以,他说:想发财就去万通商联找优质拖鞋供货商!以剥夺别人的利益,但后天你将得到苦果。所以创业之初,我就宣布了蒙牛的‘纲领’——以股东、银行、员工、伙伴、顾客五方的利益为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五赢格局’,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财富分配的和谐。”
牛根生经常说的“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等等一类的话已经成为蒙牛集团的理念,而他告诫世人的“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豁达的金钱观。
(策划完)
牛根生,1958年生,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养过牛,刷过瓶子,当过车间主任,一步步做到伊利副总裁,1998年被伊利免职,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2004年蒙牛赴港上市,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短短几年,蒙牛从中国乳业的1116位上升至第2位,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获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处世箴言: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成功秘诀:容忍、刚强、独立、不屈不挠;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早年磨难
1958年,牛根生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生产队的小队长。那时候用现金代公粮,牛根生的父亲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怎么办呢?他的父亲想来想去,就把办法落在孩子身上。牛根生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出生还不到一个月,他的父亲狠狠心,把牛根生送了人,换来了50元钱。那时候50元钱不得了,城里人一个月5块钱生活费就够了,农村只要3元。
养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这个苦命的孩子取名为“根生”。养父姓牛,职业是养牛。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养父解放前被抓过壮丁,当过警察;养母当过国民党的官太太。这样两个特殊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文革期间,养父养母被拉去批斗,扫马路。养母病重,扫不了马路,就由牛根生替她扫。牛根生那时也就八九岁的样子。怕同学们看见后笑话,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替养母扫大街。
牛根生14岁的时候,养母去世了。孤独的牛根生,挨过饿,受过冻,遭过打。那时候,牛根生也申请过救济。后来牛根生回忆说:“可以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没有父老乡亲的关照,就没有我的今天。”
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
牛根生1978年继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洗瓶工开始干起,当过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在这个位置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八年。
1987年,工厂为新出的雪糕搞调研,牛根生拿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没有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理会,更何况消费者了。
从那时起,牛根生发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国第一!为了做出品牌,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划人。“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划人说,我虽然是卖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问:你表哥是谁?我说: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是卖汽水的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几年后,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区域销售额占到伊利总销售额的80%。
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职。有人称,这是一段充满个人恩怨同时夹杂着体制之痛的“草原公案”。如今,已是蒙牛集团董事长的牛根生不愿多加评论这段往事,只是感慨:“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1998年,被免职的牛根生带着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遗憾离开了伊利。
得人心者得天下
被老东家伊利夺了“兵权”的牛根生,人生之路又开始变幻莫测。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的一天,牛根生走到了呼和浩特人才市场的招聘柜台。“你多大了?”“40岁。”
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公司是属于安排下岗的。”对方笑着说。
“不要不等于我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知道我辞职后,老板马上找到我,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加盟。我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做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我后来对部下说:当时他们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啊。”
1999年,牛根生用100多万元注册了蒙牛。伊利传出话来,“一百万元能干什么!”牛根生对蒙牛的将来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牛根生出乎意料的是,郑俊怀(伊利老总)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一位中层干部说,“可以说大家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凑了一千多万元的“同心钱”。
——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2004年也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蒙牛先后遭受了新闻诽谤和来自犯罪分子的连环恐吓。身经百战的牛根生回首这些往事时置之一笑:“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看来我们被逼成了后者。”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团没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有人说,蒙牛的成功是个奇迹。牛根生否认“奇迹”的说法,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却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牛根生的人格魅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其秘密竟是牛根生喜欢“散财”。
牛根生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再造一个伊利”,就在于他的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的理念,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五赢格局
刚刚成立的蒙牛势头很猛,弱小容易受人欺负,牛根生又是从伊利出来的,两家企业的竞争不可避免,怎样才不两败俱伤呢?
牛根生是一个有着大胸襟大格局的企业家,他说,“蒙牛和伊利是兄弟,应相互促进,把统一战线做大了,行业内部规矩了,对自己的发展也有好处。”于是,他有一句名言:“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只有把这个行业的市场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饭吃。”抱着这样的心态,牛根生从蒙牛产品的宣传开始就与伊利联系在一起。他的第一批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这样既是谦虚,又可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在牛根生看来,一个品牌不单单是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一個地区的问题,内蒙古就是一个大品牌。所以蒙牛的广告牌上还频频使用“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的用语,几个品牌经常一起出现。尽管蒙牛和伊利两家企业时刻都在关心对方的增长曲线,但事实上是头三年,蒙牛的成长速度成为中国非上市企业的成长冠军,伊利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里高速发展。
牛根生说,蒙牛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看清楚了环境和自身的关系:“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想收入,合作伙伴为赚钱,顾客购买要实惠。我们做企业不能总想自己的赔和赚,首先应该想到别人的赔和赚。世界上没有傻子,今天你可以,他说:想发财就去万通商联找优质拖鞋供货商!以剥夺别人的利益,但后天你将得到苦果。所以创业之初,我就宣布了蒙牛的‘纲领’——以股东、银行、员工、伙伴、顾客五方的利益为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五赢格局’,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财富分配的和谐。”
牛根生经常说的“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等等一类的话已经成为蒙牛集团的理念,而他告诫世人的“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豁达的金钱观。
(策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