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北极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厚厚的冰原、漂浮的冰山以及刺骨的寒风和连续几个月的黑暗,使那里成了人类活动的禁区。然而经过近百年的科学考察,北极已不再是冰天雪地的代名词,而是地球上仅存的极具开发价值且未得到利用的多彩世界。有专家预测,在北冰洋冰盖下,除了巨大的渔业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黄金和白金等重要矿藏,仅石油储量就多达近百亿吨。
面对这样一个“聚宝盆”,美国、俄罗斯以及同处北极圈的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等,都在密切觊觎着,并采取了各自的行动。争夺北极的大幕已经拉开。地球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水域,自然也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
提起北极,人们立刻会想到天寒地冻,一望无际的冰上雪地,然而经过科学考察,这片人类早先极少涉足的冰雪地带不仅带给探索地球奥秘的人类无数的科学议题,而且还蕴藏着难以估量和有待发现的自然宝藏,一些国家对北极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正逐渐走向白热化。美国《未来学家》杂志在2007年9-10月号发表的题为“北极的未来:设想2040年”的文章指出,北极将在21世纪初经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将影响全球。还有媒体发出了这样的提问:北极地区如何走过整个21世纪?
对北极的争夺早已开始
有报道说,自1909年美国探险家彼利向世界宣布他踏上北极点以来,这片凶险莫测的冰雪世界不仅成为西方各国探险家和航海家频繁光顾的地方,而且逐渐成为许多大国觊觎的一块战略要地。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曾签署《美国的北极政策》议案,强调“美国在北极地区有独特的关键性利益”,北极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资源及能源开发、科学调查和环境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还正式通过了《北极考察和政策法》,把美国对北极的科学研究、经济利益和战略意图三者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宣布拥有北极主权,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进入21世纪,对北极的争夺开始激化。2003年,丹麦宣布对被称为汉斯的北极小岛拥有主权,遭到加拿大的抗议。2004年8月,加拿大刻意在北极有争议地区举行了“独角兽行动”军事演习,强化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同年9月,丹麦又宣布北极水下一条1240公里长的山脉与其国土相连,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丹麦对北极资源享有权益。
今年3月20日至4月20日,英国和美国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美国“亚历山大”号核攻击潜艇和英国皇家海军的“特拉法尔加”级潜艇“不懈”号。潜艇部队司令部明确表示,演习目的是“检验北冰洋水域潜艇性能与战术”。但国际观察家认为,这是美英为北极利益而进行的秘密军事准备。
俄罗斯更有自己考虑
面对美加等国在北极的活动,作为北极国家的俄罗斯自然也不甘示弱。俄罗斯宣布,深入北极的罗蒙诺夫海岭是俄罗斯大陆的自然延伸,北极地区的120万平方公里面积属于俄罗斯,并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4000米深的北极点海底。因为早在1948年,原苏联科学家在北冰洋洋底发现了一条绵延1995公里的海岭,并以俄罗斯18世纪著名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姓氏命名为罗蒙诺索夫海岭,该海岭连贯丹麦所属的格陵兰与西伯利亚。2001年,俄罗斯向监督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联合国大陆架界限专门委员会申请,将本国专属经济区扩展到罗蒙诺索夫海岭水域,后因证据不足遭驳回。
今年7月24日,由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北极专家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率领配备有“和平”号深海潜水装置的“费奥多罗夫院士”科学考察船,在“俄罗斯”号核动力破冰船引领下,从俄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出发,到北极点附近地区进行代号为“北极—2007”的北极深海考察。8月2日,“和平号”下潜到42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科学家们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了收集土壤和深层海水样本等科学考察;他们还在水底插上了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左右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并留下了一个密封舱,里面存有考察队给后人的信件。8月7日,科考队返回莫斯科,顺利完成了整个科考任务。据报道,此次科考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搜集证据,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板块的自然延伸。通过这次考察,如果俄罗斯能从科学角度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其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就将为俄罗斯2009年再度向联合国机构申请扩展本国专属经济区增加重要砝码。一旦联合国认可,俄罗斯将对12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水域拥有权益,其专属经济区将得到极大延伸。
俄罗斯的行动立即引起北极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加拿大政府严辞进行指责,“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到处插上自己的国旗,就声称‘我们拥有这片领土'”。另外,加拿大总理斯蒂芬8月8日前往北极巡视了3天,以凸显加国对北极的主权,一名高级官员说。“俄国人的潜艇去插了一面国旗,我们则送总理去重申加拿大的主权。”12日,丹麦的一支科考队启程前往北极考察,加入了北极争夺战。美国在表示强烈不满的同时也开始了新的行动,8月17日,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艘破冰船驶往北极进行绘图工作,以确定北极部分地区是否可以被视为美国领土。这一系列最新事态表明,围绕北极地区归属问题,一场激烈的争夺正在进行。
利益之争
人们通常说的北极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以内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及岛屿、北极苔原带和泰加林带,总面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约800万平方公里,中心点是北极点。水域主要是地球上最小的洋——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有700万平方公里终年被冰雪覆盖,平均厚度2。5米到4米,夏季也达1。5米到3米。北极地区居民有700多万,与无人居住的南极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从周边国家目前掌握的资料,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亿到2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到80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25%。当地储藏的煤炭资源,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指出,人类目前尚未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大约有1/4分布在北极地区,数量高达100亿吨左右,北极地区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中东。有人估计,西伯利亚的煤炭储量有7000亿吨或者更多,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在喀拉半岛有世界级大铁矿,还有大量的铜—镍—钚复合矿,以及金、金刚石、铀等矿藏。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报告显示,仅在俄罗斯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所蕴 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因此,这片长期被人忽视的地区忽然之间成了无价之宝。
除了油气资源外,北极还可能成为国际航运的热门海域。据报道,在过去30年,北极地区气温每10年上升0.5摄氏度,北极圈内永久冻土也已开始解冻。科学家估计北冰洋上的冰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也就是说,在50年到100年期间,北冰洋的冰山屏蔽可能会完全消失,航运、渔业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将畅通无阻。有人认为北冰洋是一条重要的战略线。飞越北冰洋的航空线是联系亚、欧和北美3块大陆的捷径。从莫斯科到纽约,经北冰洋比横跨大西洋缩短了近1000公里的航程。从东京到伦敦沿北极圈飞行比经莫斯科飞行缩短了近1100公里。在海上航运方面,北冰洋航路也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最短路线。从圣彼得堡到海参崴走北冰洋航线为1﹒428万公里,走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一印度洋-太平洋航线的路程为2﹒32万公里。为此,北极航线很可能会对目前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形成挑战,欧洲到亚洲的水运航程会缩短一半。由于距离更短,通过这条航线的运输成本要比传统航线低四成。随着北极资源以及渔业的开发,一些北冰洋沿岸港口之间的短途航线不久便会兴盛。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北极地区气候变暖以及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军事技术水平的提高,北极地区不仅在亚、欧和北美三块大陆沟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战略地位也在日益上升。国际观察家认为,主导了北极地区也就主导了世界军事舞台的制高点。冷战时期,北极地区是苏美斗争地区之一,冷战结束了,美俄在北极的争斗并没有停止,在北冰洋水下的斗争反而更加激烈。美、俄核潜艇先后进行了冰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利用北冰洋特殊地理位置和冰层覆盖对潜艇的隐蔽作用进行各种军事活动。从地理上看,世界大国都集中在北半球。可以说,控制了北极就意味着能够对大国进行有效“瞰制”。尤其是随着俄罗斯超级大国心理重新复活,如果俄罗斯的核潜艇控制了北极地区,其导弹在10分钟内就可能落到美国头上,如果俄罗斯的领土再延伸到北极,那对美国及西方社会来说如同噩运临头。
另外,随着气候变暖,去北极地区的成本会降低,而北极地区将可能成为旅游景点和人类消夏的好去处。北极的美景独特,空气冰冷而清新,同时北极地区非常空旷、美丽而特别,这一点在如今这个拥挤的世界显得非常可贵。
一些国家在钻法律空子
人们知道,对南极有个《南极条约》,该条约于1959年12月1日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共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中国于1983年6月加入该条约,1985年10月成为该条约协商国。条约规定,南极只能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地区采取任何军事性质的措施和活动;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核爆炸以及弃置放射性废物;缔约各方有权指派观察员进行“视察”;在条约有效期内,冻结对南极的任何领土要求,从而结束了一些国家对南极的争夺。
有关北极问题目前尚无类似条约,因此,各国依据国际海洋法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及公海利用等事宜。1982年12月,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第七十六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哪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一带被视为国际范围,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属于国际海域,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监督管理。北极海外围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只拥有领海外围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然而在有些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的海区,沿海国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远远超出200海里。如果沿海国认为本国的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超过了200海里,需要在2009年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线的申请,并提供相关科学证据,证明自己的权利主张。委员会在对申请和所附证据进行审查后提出建议。提出申请的国家需要在委员会建议基础上最终确定其200海里之外的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这样确定的大陆架外部界限才是最终的和有约束力的。这说明国际海洋法存在空挡和盲点,从而也怂恿了一些国家的冲动。俄罗斯要寻找扩张大陆架范围的理论根据,就必须证明该区域与其陆地领土的地质结构相似,而俄罗斯进行的科学考察就是在寻找有利于自己的结论。很显然,俄罗斯一切活动是冲着国际法的盲点而来。北极周遍其他国家也在利用国际海洋法的盲点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实现自己在北极的梦想。
观察家指出,根据联合国法律,南北极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不能据为己有。一些国家钻联合国法律空子,欲使北极成为自家的舞台,这种现象是国际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势必给纷乱不已的世界再增加新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在关注局势的发展。
争夺还不会引发新的冷战
有报道评论说,尽管北极资源相当丰富,一些国家正加紧准备对北极主权提出要求,但从目前看,对北极的争夺还不会导致大国之间新的冷战。因为到目前为止,各国还是在海洋法公约框架内活动,另外,还有一个1925年生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北极地区不得用于战争目的,缔约国国民有权自由进入,并在遵守当地法律的条件下平等从事海洋、工业、矿业和商业等活动。如果各国就北极主权的争夺升级,争端会在联合国下属的法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过从长远看,北极这片区域最终还是会被周围国家瓜分,或者至少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进行瓜分。因为只要有科学证据证明某部分海域下的海床是某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那么该海域就应该成为该国的领海。
也有媒体强调,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针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因北冰洋插旗事件而加快步伐,不仅北冰洋地区的战略争夺会更趋白热化、公开化,甚至美、日、澳等国在邻近北冰洋的东北亚地区的部署也会随着朝核问题的软化而加快。这种战略态势的演进会对我国目前相对于南极科考较弱的北极科考产生影响,而且对我国东北亚的安全环境、振兴东北和环渤海经济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连带影响。还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争夺北极主权,事实上侵犯了中国利益,因为北极是地球留给所有国家的公有遗产,中国也有份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所以,中国政府应该有所行动,不能隔岸观火。
今年5月,由外交部牵头,中国驻挪威使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派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作为特别观察员,出席了在挪威特隆姆瑟市举行的国际北极理事会高官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阐述了中国关于北极合作的立场,强调北极与其他地区在自然和社会方面相互作用,北极问题既是区域问题,也是全球问题。中国重视北极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支持北极理事会的宗旨与目标,愿积极参与理事会各项工作,与理事会及有关各方加强合作。另外,我国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正在充分利用该条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着眼于民族的长远利益,加强对北极地区科学考察与研究,进行矿产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将对增强我国在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和维护我国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赵忠范)
面对这样一个“聚宝盆”,美国、俄罗斯以及同处北极圈的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等,都在密切觊觎着,并采取了各自的行动。争夺北极的大幕已经拉开。地球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水域,自然也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
提起北极,人们立刻会想到天寒地冻,一望无际的冰上雪地,然而经过科学考察,这片人类早先极少涉足的冰雪地带不仅带给探索地球奥秘的人类无数的科学议题,而且还蕴藏着难以估量和有待发现的自然宝藏,一些国家对北极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正逐渐走向白热化。美国《未来学家》杂志在2007年9-10月号发表的题为“北极的未来:设想2040年”的文章指出,北极将在21世纪初经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将影响全球。还有媒体发出了这样的提问:北极地区如何走过整个21世纪?
对北极的争夺早已开始
有报道说,自1909年美国探险家彼利向世界宣布他踏上北极点以来,这片凶险莫测的冰雪世界不仅成为西方各国探险家和航海家频繁光顾的地方,而且逐渐成为许多大国觊觎的一块战略要地。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曾签署《美国的北极政策》议案,强调“美国在北极地区有独特的关键性利益”,北极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资源及能源开发、科学调查和环境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还正式通过了《北极考察和政策法》,把美国对北极的科学研究、经济利益和战略意图三者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宣布拥有北极主权,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进入21世纪,对北极的争夺开始激化。2003年,丹麦宣布对被称为汉斯的北极小岛拥有主权,遭到加拿大的抗议。2004年8月,加拿大刻意在北极有争议地区举行了“独角兽行动”军事演习,强化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同年9月,丹麦又宣布北极水下一条1240公里长的山脉与其国土相连,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丹麦对北极资源享有权益。
今年3月20日至4月20日,英国和美国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美国“亚历山大”号核攻击潜艇和英国皇家海军的“特拉法尔加”级潜艇“不懈”号。潜艇部队司令部明确表示,演习目的是“检验北冰洋水域潜艇性能与战术”。但国际观察家认为,这是美英为北极利益而进行的秘密军事准备。
俄罗斯更有自己考虑
面对美加等国在北极的活动,作为北极国家的俄罗斯自然也不甘示弱。俄罗斯宣布,深入北极的罗蒙诺夫海岭是俄罗斯大陆的自然延伸,北极地区的120万平方公里面积属于俄罗斯,并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4000米深的北极点海底。因为早在1948年,原苏联科学家在北冰洋洋底发现了一条绵延1995公里的海岭,并以俄罗斯18世纪著名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姓氏命名为罗蒙诺索夫海岭,该海岭连贯丹麦所属的格陵兰与西伯利亚。2001年,俄罗斯向监督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联合国大陆架界限专门委员会申请,将本国专属经济区扩展到罗蒙诺索夫海岭水域,后因证据不足遭驳回。
今年7月24日,由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北极专家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率领配备有“和平”号深海潜水装置的“费奥多罗夫院士”科学考察船,在“俄罗斯”号核动力破冰船引领下,从俄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出发,到北极点附近地区进行代号为“北极—2007”的北极深海考察。8月2日,“和平号”下潜到42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科学家们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了收集土壤和深层海水样本等科学考察;他们还在水底插上了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左右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并留下了一个密封舱,里面存有考察队给后人的信件。8月7日,科考队返回莫斯科,顺利完成了整个科考任务。据报道,此次科考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搜集证据,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板块的自然延伸。通过这次考察,如果俄罗斯能从科学角度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其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就将为俄罗斯2009年再度向联合国机构申请扩展本国专属经济区增加重要砝码。一旦联合国认可,俄罗斯将对12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水域拥有权益,其专属经济区将得到极大延伸。
俄罗斯的行动立即引起北极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加拿大政府严辞进行指责,“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到处插上自己的国旗,就声称‘我们拥有这片领土'”。另外,加拿大总理斯蒂芬8月8日前往北极巡视了3天,以凸显加国对北极的主权,一名高级官员说。“俄国人的潜艇去插了一面国旗,我们则送总理去重申加拿大的主权。”12日,丹麦的一支科考队启程前往北极考察,加入了北极争夺战。美国在表示强烈不满的同时也开始了新的行动,8月17日,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艘破冰船驶往北极进行绘图工作,以确定北极部分地区是否可以被视为美国领土。这一系列最新事态表明,围绕北极地区归属问题,一场激烈的争夺正在进行。
利益之争
人们通常说的北极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度33分)以内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及岛屿、北极苔原带和泰加林带,总面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约800万平方公里,中心点是北极点。水域主要是地球上最小的洋——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有700万平方公里终年被冰雪覆盖,平均厚度2。5米到4米,夏季也达1。5米到3米。北极地区居民有700多万,与无人居住的南极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从周边国家目前掌握的资料,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亿到2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到80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25%。当地储藏的煤炭资源,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指出,人类目前尚未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大约有1/4分布在北极地区,数量高达100亿吨左右,北极地区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中东。有人估计,西伯利亚的煤炭储量有7000亿吨或者更多,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在喀拉半岛有世界级大铁矿,还有大量的铜—镍—钚复合矿,以及金、金刚石、铀等矿藏。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报告显示,仅在俄罗斯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所蕴 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因此,这片长期被人忽视的地区忽然之间成了无价之宝。
除了油气资源外,北极还可能成为国际航运的热门海域。据报道,在过去30年,北极地区气温每10年上升0.5摄氏度,北极圈内永久冻土也已开始解冻。科学家估计北冰洋上的冰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也就是说,在50年到100年期间,北冰洋的冰山屏蔽可能会完全消失,航运、渔业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将畅通无阻。有人认为北冰洋是一条重要的战略线。飞越北冰洋的航空线是联系亚、欧和北美3块大陆的捷径。从莫斯科到纽约,经北冰洋比横跨大西洋缩短了近1000公里的航程。从东京到伦敦沿北极圈飞行比经莫斯科飞行缩短了近1100公里。在海上航运方面,北冰洋航路也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最短路线。从圣彼得堡到海参崴走北冰洋航线为1﹒428万公里,走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一印度洋-太平洋航线的路程为2﹒32万公里。为此,北极航线很可能会对目前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形成挑战,欧洲到亚洲的水运航程会缩短一半。由于距离更短,通过这条航线的运输成本要比传统航线低四成。随着北极资源以及渔业的开发,一些北冰洋沿岸港口之间的短途航线不久便会兴盛。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北极地区气候变暖以及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军事技术水平的提高,北极地区不仅在亚、欧和北美三块大陆沟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战略地位也在日益上升。国际观察家认为,主导了北极地区也就主导了世界军事舞台的制高点。冷战时期,北极地区是苏美斗争地区之一,冷战结束了,美俄在北极的争斗并没有停止,在北冰洋水下的斗争反而更加激烈。美、俄核潜艇先后进行了冰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利用北冰洋特殊地理位置和冰层覆盖对潜艇的隐蔽作用进行各种军事活动。从地理上看,世界大国都集中在北半球。可以说,控制了北极就意味着能够对大国进行有效“瞰制”。尤其是随着俄罗斯超级大国心理重新复活,如果俄罗斯的核潜艇控制了北极地区,其导弹在10分钟内就可能落到美国头上,如果俄罗斯的领土再延伸到北极,那对美国及西方社会来说如同噩运临头。
另外,随着气候变暖,去北极地区的成本会降低,而北极地区将可能成为旅游景点和人类消夏的好去处。北极的美景独特,空气冰冷而清新,同时北极地区非常空旷、美丽而特别,这一点在如今这个拥挤的世界显得非常可贵。
一些国家在钻法律空子
人们知道,对南极有个《南极条约》,该条约于1959年12月1日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共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中国于1983年6月加入该条约,1985年10月成为该条约协商国。条约规定,南极只能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地区采取任何军事性质的措施和活动;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核爆炸以及弃置放射性废物;缔约各方有权指派观察员进行“视察”;在条约有效期内,冻结对南极的任何领土要求,从而结束了一些国家对南极的争夺。
有关北极问题目前尚无类似条约,因此,各国依据国际海洋法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及公海利用等事宜。1982年12月,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第七十六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哪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一带被视为国际范围,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属于国际海域,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监督管理。北极海外围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只拥有领海外围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然而在有些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的海区,沿海国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远远超出200海里。如果沿海国认为本国的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超过了200海里,需要在2009年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线的申请,并提供相关科学证据,证明自己的权利主张。委员会在对申请和所附证据进行审查后提出建议。提出申请的国家需要在委员会建议基础上最终确定其200海里之外的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这样确定的大陆架外部界限才是最终的和有约束力的。这说明国际海洋法存在空挡和盲点,从而也怂恿了一些国家的冲动。俄罗斯要寻找扩张大陆架范围的理论根据,就必须证明该区域与其陆地领土的地质结构相似,而俄罗斯进行的科学考察就是在寻找有利于自己的结论。很显然,俄罗斯一切活动是冲着国际法的盲点而来。北极周遍其他国家也在利用国际海洋法的盲点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实现自己在北极的梦想。
观察家指出,根据联合国法律,南北极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不能据为己有。一些国家钻联合国法律空子,欲使北极成为自家的舞台,这种现象是国际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势必给纷乱不已的世界再增加新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在关注局势的发展。
争夺还不会引发新的冷战
有报道评论说,尽管北极资源相当丰富,一些国家正加紧准备对北极主权提出要求,但从目前看,对北极的争夺还不会导致大国之间新的冷战。因为到目前为止,各国还是在海洋法公约框架内活动,另外,还有一个1925年生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北极地区不得用于战争目的,缔约国国民有权自由进入,并在遵守当地法律的条件下平等从事海洋、工业、矿业和商业等活动。如果各国就北极主权的争夺升级,争端会在联合国下属的法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过从长远看,北极这片区域最终还是会被周围国家瓜分,或者至少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进行瓜分。因为只要有科学证据证明某部分海域下的海床是某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那么该海域就应该成为该国的领海。
也有媒体强调,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针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因北冰洋插旗事件而加快步伐,不仅北冰洋地区的战略争夺会更趋白热化、公开化,甚至美、日、澳等国在邻近北冰洋的东北亚地区的部署也会随着朝核问题的软化而加快。这种战略态势的演进会对我国目前相对于南极科考较弱的北极科考产生影响,而且对我国东北亚的安全环境、振兴东北和环渤海经济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连带影响。还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争夺北极主权,事实上侵犯了中国利益,因为北极是地球留给所有国家的公有遗产,中国也有份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所以,中国政府应该有所行动,不能隔岸观火。
今年5月,由外交部牵头,中国驻挪威使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派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作为特别观察员,出席了在挪威特隆姆瑟市举行的国际北极理事会高官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阐述了中国关于北极合作的立场,强调北极与其他地区在自然和社会方面相互作用,北极问题既是区域问题,也是全球问题。中国重视北极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支持北极理事会的宗旨与目标,愿积极参与理事会各项工作,与理事会及有关各方加强合作。另外,我国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正在充分利用该条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着眼于民族的长远利益,加强对北极地区科学考察与研究,进行矿产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将对增强我国在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和维护我国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