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国内外英语语法教学与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英语语法教学,其语法体系和内容方法都受到当时语言学派理论的影响。为此,结合不同时期的语言学派及其理论进行研究,才能对不同时期的语法教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对当前英语语法教学应该处于什么地位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关键词:语法教学;理论学派;评析
一、 传统语法和语法翻译法
我国早期使用的英语语法,是18、19世纪盛行于欧美的规定语法。它是以拉丁语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但是这种把拉丁语法规则生搬硬套到英语上的做法,显然有许多弊端。首先,拉丁语是典型的综合性语言,其语法体系注重词法和词的曲折变化;而英语此时已演变为分析性语言,曲折变化大多已消失,以词汇的曲折变化作为它的重要语法内容显然不妥,与英语语言本身的语法规律不相符。其次,规定语法以过去的语言现象为依据,以书面语言和书写系统为研究对象,不能真实反映人们日常交际中适用的口头语。规定语法体系,反映在语法教材上也是过时的、不切实际的语法规则,无助于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当时语法教学主要采取语法翻译法,课堂教学以语法为纲,语法知识的传授占主导地位,重视定义规则的讲解和形式分析,很少考虑句子的真正涵义和使用场合。即便学生把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使用地道的英语与人交流,阅读时代的报刊杂志,写出通顺的文章,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受到质疑。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描述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主的描写语法在欧美兴起。作为描写语法的代表人物,斯威特(H. Sweet)、克鲁辛珈(E. Kruisinga)、叶斯柏森(O. Jesperson)等重视语言现象的描述,把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统一于语法研究的课题中,试图找出语言的普遍规律。他们的研究表现在句法和词法方面,以及各个语法项目的安排和处理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建树,对后期的一些语法学家如Bloomfield,乃至现代的Quirk,Chomsky等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虽然他们的研究对象还是局限在书面语上。描写语法对我国的语法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学者林语堂编著的《开明英文法》和吕叔湘的《开明新编中等英文法》就是受了叶斯柏森(Jesperson)的启示和影响,但这两本语法用书并未在国内普遍使用。直到50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甘希娜(M. Ganshina)的语法书,而后我国学者张道珍、薄冰也先后出版了符合中国语言学习者的语法教材,描写语法才开始对我国的语法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但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语法讲解的时候大致是采用演绎法,先下定义,讲解语法规则,给出语言实例,然后语言练习。迄今为止,规定语法和描写语法在我国的公共外语教学中仍占有主要的位置,二者被后者居上的结构主义学派统称为传统语法。
二、 结构主义理论与听说法
在描写语法之后,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引进结构主义语法。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在20世纪的20、30年代诞生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Bloomfield, Sapir, Boas等。结构语法是对传统语法的革命,主张从形式出发描写语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口语而非书面语,语法教学以句型为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教人们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的习惯主要靠模仿、类推、刺激和反应等来养成。这种语法体系确立了口语训练在语言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把语音语调教学放到了引人注目的位置(顾绍熹,1984.9)。结构主义的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上,便产生了“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等。从教学效果上看,机械的句型操练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初学者开口讲英语成效显著,但由于操作上脱离语境,过分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创造性的一面,其结果是长效差。“听说为先,句型操练”的方法在中国外语界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原因是中国绝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语法翻译法的训练,到70年代,随着这种外语教学法受到不少外语教学法家的抨击,中国的外语教师也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到句型操练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使学习者习惯成自然地掌握外语,于是很自然地接受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口号”,尝试把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结合起来为教学所用(陆锦林,1992.1)。
三、 转换生成语法与认知法
6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乔姆斯基(Chomsky)为首的生成语言学派,它的产生是对行为主义的结构学派的反动。Chomsky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心理创作活动,人们学习外语,不是靠重复、模仿来获得语言习惯,而是靠大脑的思维活动,以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创造数量无限的新的句子并进行解释。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的语言能力。Chomsky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借助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采用演绎和内省的方法来研究语法,其目的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现象和语言结构,解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试图找到普遍语法,探得人类语言习得机制,用于解释语言的生成性和创造性等问题。这種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上,被称为“认知法”。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一种假设形成和规则习得的过程,而不是习惯形成过程(周国强,1993)。强调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建议根据学习者的选择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演示规则。语法错误被认为是正常的语言发展过程,不是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的第一语言的迁移所致,教师鼓励学生在正常的课堂活动中互相纠正或自我发现和改正错误。转换生成语法由于过于强调认知科学,偏重于语言的逻辑形式,对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的处理过于抽象、呆板、笼统。使用在外语教学上,更多的是教会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而非对语言的使用(顾绍熹,1984)。
四、 系统功能语法与交际法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于7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它的理论基础包括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理论。二者都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这种观念被Widdowson和Wilkins应用于语言教学,把交际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认为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以实际意义的内容为中心,以情境化的语篇而不是句子为基础。交际教学语法不但注重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而且特别强调语言的用途和使用场合。但是在实践教学上,“交际教学法更多地注重意义的交流,而交流意义又使人无法注意语言形式”(阳志清等,2002),造成忽略句法,牺牲语法为代价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在短期看,当学习者从事真正的交际时,明显是有益的。从长期看,长期忽略句法,对语言的发展和提高有负面影响”(刘伯茹等,2003)。因为交际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能力,对语法准确性,表达的可理解性,语境恰当性及流利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交际教学语法尚需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发展完善。
五、 结语
以上分析看出,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从主导到辅助,几经起落,但是,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有它合理的位置,这在学界已达成共识。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语法体系,笔者认为:没必要拘于一家之言,应该对不同的语法流派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凡是能够正确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语法内容,不论它属于哪个流派,我们都可以吸收到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来,为我所用,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绍熹.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过去和现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4(4):7-11.
[3]刘伯茹,邓天中.大学英语动态语法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3(1):53-56.
[4]陆锦林.探求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恰当位置[J].国外外语教学,1992(1):1-4.
[5]廖美珍.语言学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周国强.语法教学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的地位[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993(1):1-6.
作者简介:徐梦溪,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大学。
关键词:语法教学;理论学派;评析
一、 传统语法和语法翻译法
我国早期使用的英语语法,是18、19世纪盛行于欧美的规定语法。它是以拉丁语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但是这种把拉丁语法规则生搬硬套到英语上的做法,显然有许多弊端。首先,拉丁语是典型的综合性语言,其语法体系注重词法和词的曲折变化;而英语此时已演变为分析性语言,曲折变化大多已消失,以词汇的曲折变化作为它的重要语法内容显然不妥,与英语语言本身的语法规律不相符。其次,规定语法以过去的语言现象为依据,以书面语言和书写系统为研究对象,不能真实反映人们日常交际中适用的口头语。规定语法体系,反映在语法教材上也是过时的、不切实际的语法规则,无助于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当时语法教学主要采取语法翻译法,课堂教学以语法为纲,语法知识的传授占主导地位,重视定义规则的讲解和形式分析,很少考虑句子的真正涵义和使用场合。即便学生把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使用地道的英语与人交流,阅读时代的报刊杂志,写出通顺的文章,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受到质疑。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描述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主的描写语法在欧美兴起。作为描写语法的代表人物,斯威特(H. Sweet)、克鲁辛珈(E. Kruisinga)、叶斯柏森(O. Jesperson)等重视语言现象的描述,把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统一于语法研究的课题中,试图找出语言的普遍规律。他们的研究表现在句法和词法方面,以及各个语法项目的安排和处理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建树,对后期的一些语法学家如Bloomfield,乃至现代的Quirk,Chomsky等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虽然他们的研究对象还是局限在书面语上。描写语法对我国的语法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学者林语堂编著的《开明英文法》和吕叔湘的《开明新编中等英文法》就是受了叶斯柏森(Jesperson)的启示和影响,但这两本语法用书并未在国内普遍使用。直到50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甘希娜(M. Ganshina)的语法书,而后我国学者张道珍、薄冰也先后出版了符合中国语言学习者的语法教材,描写语法才开始对我国的语法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但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语法讲解的时候大致是采用演绎法,先下定义,讲解语法规则,给出语言实例,然后语言练习。迄今为止,规定语法和描写语法在我国的公共外语教学中仍占有主要的位置,二者被后者居上的结构主义学派统称为传统语法。
二、 结构主义理论与听说法
在描写语法之后,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引进结构主义语法。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在20世纪的20、30年代诞生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Bloomfield, Sapir, Boas等。结构语法是对传统语法的革命,主张从形式出发描写语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口语而非书面语,语法教学以句型为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教人们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的习惯主要靠模仿、类推、刺激和反应等来养成。这种语法体系确立了口语训练在语言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把语音语调教学放到了引人注目的位置(顾绍熹,1984.9)。结构主义的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上,便产生了“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等。从教学效果上看,机械的句型操练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初学者开口讲英语成效显著,但由于操作上脱离语境,过分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创造性的一面,其结果是长效差。“听说为先,句型操练”的方法在中国外语界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原因是中国绝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语法翻译法的训练,到70年代,随着这种外语教学法受到不少外语教学法家的抨击,中国的外语教师也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到句型操练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使学习者习惯成自然地掌握外语,于是很自然地接受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口号”,尝试把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结合起来为教学所用(陆锦林,1992.1)。
三、 转换生成语法与认知法
6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乔姆斯基(Chomsky)为首的生成语言学派,它的产生是对行为主义的结构学派的反动。Chomsky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心理创作活动,人们学习外语,不是靠重复、模仿来获得语言习惯,而是靠大脑的思维活动,以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创造数量无限的新的句子并进行解释。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的语言能力。Chomsky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借助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采用演绎和内省的方法来研究语法,其目的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现象和语言结构,解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试图找到普遍语法,探得人类语言习得机制,用于解释语言的生成性和创造性等问题。这種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上,被称为“认知法”。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一种假设形成和规则习得的过程,而不是习惯形成过程(周国强,1993)。强调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建议根据学习者的选择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演示规则。语法错误被认为是正常的语言发展过程,不是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的第一语言的迁移所致,教师鼓励学生在正常的课堂活动中互相纠正或自我发现和改正错误。转换生成语法由于过于强调认知科学,偏重于语言的逻辑形式,对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的处理过于抽象、呆板、笼统。使用在外语教学上,更多的是教会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而非对语言的使用(顾绍熹,1984)。
四、 系统功能语法与交际法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于7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它的理论基础包括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理论。二者都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这种观念被Widdowson和Wilkins应用于语言教学,把交际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认为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以实际意义的内容为中心,以情境化的语篇而不是句子为基础。交际教学语法不但注重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而且特别强调语言的用途和使用场合。但是在实践教学上,“交际教学法更多地注重意义的交流,而交流意义又使人无法注意语言形式”(阳志清等,2002),造成忽略句法,牺牲语法为代价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在短期看,当学习者从事真正的交际时,明显是有益的。从长期看,长期忽略句法,对语言的发展和提高有负面影响”(刘伯茹等,2003)。因为交际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能力,对语法准确性,表达的可理解性,语境恰当性及流利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交际教学语法尚需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发展完善。
五、 结语
以上分析看出,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从主导到辅助,几经起落,但是,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有它合理的位置,这在学界已达成共识。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语法体系,笔者认为:没必要拘于一家之言,应该对不同的语法流派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凡是能够正确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语法内容,不论它属于哪个流派,我们都可以吸收到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来,为我所用,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绍熹.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过去和现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4(4):7-11.
[3]刘伯茹,邓天中.大学英语动态语法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3(1):53-56.
[4]陆锦林.探求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恰当位置[J].国外外语教学,1992(1):1-4.
[5]廖美珍.语言学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周国强.语法教学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的地位[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993(1):1-6.
作者简介:徐梦溪,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