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学生习作中习惯套用模式,观点立意俗套或内容空洞,文章矫情做作,也违背了文学创作“真实性”原则。为此,我们一定要推行个性化作文教学,用个性化作文教学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找回原来就存在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启发学生构思新巧,拓展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内容,让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积累个性化的语言,使其能在作文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也是探索个性化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个性化 激活 拓展 启发 体验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缺点:主题单一落套,缺乏深意;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这与时代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格格不入,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要想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关键的是打破传统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地发展,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写作空间,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积累个性化的语言,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中,我觉得要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思想
在这一点上,教师的鼓励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老师所受的教育背景与当今学生所受的教育背景有很大差异,价值观与道德观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的一些看法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挑战。这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光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使他们乐于表达,形成“人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浓郁写作氛围。既要使他们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又要让他们勇于正视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只有这样,作文的主题才会远离单一落套,抛弃虚浮和华丽,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有生命力。
其次,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不拘一格就是包容,对学生作文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当然也不是提倡怪异。我们提倡的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但在写作时学生的观点可能会有些偏激,甚至和叛逆还会有“血缘关系”,尽管如此,老师宽大为怀的话,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否则就很有可能被教师封杀。
记得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自己看到的社会现象或现实生活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切合实际经历写出学习生活阳光的一面,并体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但是,仍有小数学生思想较为偏激,对社会存在的个别不合理的现象无法接受,以致不满、怨愤充斥思想。如今还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名学生写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父母离异,父亲娶了继母后对他缺少关怀与照顾,继母的唠叨又让他觉得是“敌视”,这位学生再也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唯有孤独颓废的情绪,甚至对成人的世界产生怀疑。学生文章里有一句这样的话:“我恨,我恨这个家庭,我恨这个社会,如果可以,让我毁灭这一切!”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学生的思想既偏激又脆弱。我想: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好的,不能扼杀他的情感,但这种由于对家庭生活不满产生的厌世情绪要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以免酿成悲剧。后来,我在文章后面写上这样的评语:“这篇文章,让老师觉得你已经长大了,但人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些事情的,或是困难或是挫折,我们不能因为处在逆境中,就悲观厌世,甚至钻‘死胡同’,如果你能凡事都往好的一面去思考或换一个角度思考,那么,继母对你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另外,老师也很谢谢你的信任。”之后的习作,我都能读到这位学生真实大胆的文字表白,也能读到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健康、开朗以及对家庭生活重新理解的情感,这令我倍感欣慰。如果当时我对学生那一句“让我毁灭这一切”耿耿于怀,或是提出批评与训斥,学生一定难以接受,甚至会让他觉得身边的师长无一可信任的,无疑也扼杀了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就无法得到拓展。
因此,我认为:个性化的文章离不开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正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困扰学生习作的陈腐、模式化的现状,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开发智慧的目的。
二、拓展学生的习作内容,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教师在选题时,必须找准切入點,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的作文命题,有一些是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一直写到初中甚至高中,如《令人感动的一刻》《难忘的一件事》《某某,我想对你说》,这类作文命题充斥着作文教学课堂。年年月月,循环往复,学生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然情感在训练中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内容有什么个性可言?因此,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或拟作文要求时,须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选择,如:从看新闻到写新闻小评论,从看奥运会到讴歌奥运精神,从议喜爱的明星到对影视作品评价,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显示个性光彩的环境。
下面,请大家看我们课堂的一道作文题:
当今社会,“速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的,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乃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已俨然成为一个主题词,高速增长、火车提速、速成、速记、速递、速配、快餐、快读、快捷……对此,你有何感想和认识?请以“速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以简单的词语作为话题的作文,一方面限制写作范围;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词语的具体解释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挖掘写作角度,将限制与开放融为一体。而“速度”一词,又将时代性与生活性有机统一,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契合时代背景。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目,学生既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又可以从国家大事切入。选择类似于此的作文,学生有话可说,不怕找不到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素材。像我的学生就能够以“神舟飞船”为例,写了普通的人类在相当的速度下,可以循着航天员的足迹遨游太空;也能够引用米兰·昆德拉的感叹:“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无所事事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并且不断寻找他所缺少的动力”,提出了适当放慢人生速度未必是坏事的鲜明观点;更有学生能就“三聚氰胺”掺入牛奶事件,谈到某些人或企业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的做法。这些都是我平常在作文选题上以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为目的做出努力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对习作内容进行指导或评价时,切勿坚持一言堂,唱独角戏。师生之间应多讨论、多协商,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以拓宽习作内容的层面与角度,哪怕有个别学生的作文跑题了,但其内容具有个性化色彩,老师也应适当地给予肯定,更要在评语中激发其写作的热情。假如用“主题不明确、选材不恰当”等词来评价这类学生的习作,无疑把他们打入“冷宫”了。
只有懂得拓宽学生个性化习作内容的老师,他才能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而学生习作的内容新颖,情感真实自然,他们不仅不会生搬硬套古旧材料和厌恶作文,反而会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三、启发学生构思新巧,体现鲜明的个性特点
“构思新巧”是结构的创新要求,文章的结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有个性。比如说用日记的形式结构作文,用对话的形式、戏剧的形式结构作文……内容也因形式而增彩。但形式必须依据内容而存在,如果只求外在的新巧,而不注重夯实文章的内在质量,创新就会失去了它的“魂”。一篇文章,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切不可将“新八股”的紧箍咒套在学生头上,更不要刻意要求学生在文体上选择某一类文体进行作文。现在有些老师还喜好教学生“瞄准文体”写作,还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有甚者,喜欢叫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材料,一到考试就将之拼凑起来。殊不知,这样简直在扼杀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学生的思路都具有个性特点,教师千万不要扼杀这些具有闪光性的东西。相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路,以体现鲜明的个性特点。
四、让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积累个性化的语言
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的习惯呢?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观察周期,也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环境进行一个周期的观察。诸如给学生一个题目“关注”,让学生以此为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作几篇文章,形成一个系列。我有一个学生结合自身的观察,从关注蜗牛到关注生命、从关注细节到关注生活、从关注历史到关注时事,无所不谈。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强,学生就会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细细的体验,创作出内容新颖、有个性的文章来。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的语言,句式的选用,修辞格的运用,逻辑上的顺序,词汇的丰富性,风格的多样性等等。教师在课堂讲授古文、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记忆一些经典句子,诸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些写景或抒情的名句,让学生亲自观察或体验。此景此情,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深深感受诗人的情怀,再让学生对语言进行锤炼,明确诗人语言丰富的内涵,包括句子的句式、修辞格等,也让学生明白类似于这样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诗人们如何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诗篇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一些富有深意的个性化语言,也学会恰如其分地在作文中抒情达意。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再以富有深意的個性化语言表达之,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有血有肉。
总而言之,教师希望学生的作文能挥洒自如,写出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和见解构思新颖的文章,并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就是说,必须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呈现蓬勃的生机,才能使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饱满、思想敏锐活跃、人生境界崇高和谐的世纪新人的人文学科。
【参考文献】
[1]刘孟宇,诸孝正.写作大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2]徐永平.语文教学通讯[J].山西:语文报社,2006:40-47.
[3]李焱.语文世界[J].北京:语文世界杂志社,2007:22-34.
【关键词】个性化 激活 拓展 启发 体验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缺点:主题单一落套,缺乏深意;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这与时代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格格不入,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要想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关键的是打破传统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地发展,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写作空间,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积累个性化的语言,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中,我觉得要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思想
在这一点上,教师的鼓励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老师所受的教育背景与当今学生所受的教育背景有很大差异,价值观与道德观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的一些看法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挑战。这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光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使他们乐于表达,形成“人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浓郁写作氛围。既要使他们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又要让他们勇于正视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只有这样,作文的主题才会远离单一落套,抛弃虚浮和华丽,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有生命力。
其次,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不拘一格就是包容,对学生作文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当然也不是提倡怪异。我们提倡的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但在写作时学生的观点可能会有些偏激,甚至和叛逆还会有“血缘关系”,尽管如此,老师宽大为怀的话,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否则就很有可能被教师封杀。
记得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自己看到的社会现象或现实生活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切合实际经历写出学习生活阳光的一面,并体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但是,仍有小数学生思想较为偏激,对社会存在的个别不合理的现象无法接受,以致不满、怨愤充斥思想。如今还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名学生写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父母离异,父亲娶了继母后对他缺少关怀与照顾,继母的唠叨又让他觉得是“敌视”,这位学生再也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唯有孤独颓废的情绪,甚至对成人的世界产生怀疑。学生文章里有一句这样的话:“我恨,我恨这个家庭,我恨这个社会,如果可以,让我毁灭这一切!”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学生的思想既偏激又脆弱。我想: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好的,不能扼杀他的情感,但这种由于对家庭生活不满产生的厌世情绪要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以免酿成悲剧。后来,我在文章后面写上这样的评语:“这篇文章,让老师觉得你已经长大了,但人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些事情的,或是困难或是挫折,我们不能因为处在逆境中,就悲观厌世,甚至钻‘死胡同’,如果你能凡事都往好的一面去思考或换一个角度思考,那么,继母对你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另外,老师也很谢谢你的信任。”之后的习作,我都能读到这位学生真实大胆的文字表白,也能读到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健康、开朗以及对家庭生活重新理解的情感,这令我倍感欣慰。如果当时我对学生那一句“让我毁灭这一切”耿耿于怀,或是提出批评与训斥,学生一定难以接受,甚至会让他觉得身边的师长无一可信任的,无疑也扼杀了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就无法得到拓展。
因此,我认为:个性化的文章离不开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正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困扰学生习作的陈腐、模式化的现状,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开发智慧的目的。
二、拓展学生的习作内容,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教师在选题时,必须找准切入點,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的作文命题,有一些是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一直写到初中甚至高中,如《令人感动的一刻》《难忘的一件事》《某某,我想对你说》,这类作文命题充斥着作文教学课堂。年年月月,循环往复,学生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然情感在训练中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内容有什么个性可言?因此,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或拟作文要求时,须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选择,如:从看新闻到写新闻小评论,从看奥运会到讴歌奥运精神,从议喜爱的明星到对影视作品评价,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显示个性光彩的环境。
下面,请大家看我们课堂的一道作文题:
当今社会,“速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的,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乃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已俨然成为一个主题词,高速增长、火车提速、速成、速记、速递、速配、快餐、快读、快捷……对此,你有何感想和认识?请以“速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以简单的词语作为话题的作文,一方面限制写作范围;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词语的具体解释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挖掘写作角度,将限制与开放融为一体。而“速度”一词,又将时代性与生活性有机统一,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契合时代背景。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目,学生既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又可以从国家大事切入。选择类似于此的作文,学生有话可说,不怕找不到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素材。像我的学生就能够以“神舟飞船”为例,写了普通的人类在相当的速度下,可以循着航天员的足迹遨游太空;也能够引用米兰·昆德拉的感叹:“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无所事事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并且不断寻找他所缺少的动力”,提出了适当放慢人生速度未必是坏事的鲜明观点;更有学生能就“三聚氰胺”掺入牛奶事件,谈到某些人或企业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的做法。这些都是我平常在作文选题上以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为目的做出努力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对习作内容进行指导或评价时,切勿坚持一言堂,唱独角戏。师生之间应多讨论、多协商,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以拓宽习作内容的层面与角度,哪怕有个别学生的作文跑题了,但其内容具有个性化色彩,老师也应适当地给予肯定,更要在评语中激发其写作的热情。假如用“主题不明确、选材不恰当”等词来评价这类学生的习作,无疑把他们打入“冷宫”了。
只有懂得拓宽学生个性化习作内容的老师,他才能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而学生习作的内容新颖,情感真实自然,他们不仅不会生搬硬套古旧材料和厌恶作文,反而会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三、启发学生构思新巧,体现鲜明的个性特点
“构思新巧”是结构的创新要求,文章的结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有个性。比如说用日记的形式结构作文,用对话的形式、戏剧的形式结构作文……内容也因形式而增彩。但形式必须依据内容而存在,如果只求外在的新巧,而不注重夯实文章的内在质量,创新就会失去了它的“魂”。一篇文章,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切不可将“新八股”的紧箍咒套在学生头上,更不要刻意要求学生在文体上选择某一类文体进行作文。现在有些老师还喜好教学生“瞄准文体”写作,还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有甚者,喜欢叫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材料,一到考试就将之拼凑起来。殊不知,这样简直在扼杀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学生的思路都具有个性特点,教师千万不要扼杀这些具有闪光性的东西。相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路,以体现鲜明的个性特点。
四、让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积累个性化的语言
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的习惯呢?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观察周期,也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环境进行一个周期的观察。诸如给学生一个题目“关注”,让学生以此为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作几篇文章,形成一个系列。我有一个学生结合自身的观察,从关注蜗牛到关注生命、从关注细节到关注生活、从关注历史到关注时事,无所不谈。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强,学生就会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细细的体验,创作出内容新颖、有个性的文章来。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的语言,句式的选用,修辞格的运用,逻辑上的顺序,词汇的丰富性,风格的多样性等等。教师在课堂讲授古文、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记忆一些经典句子,诸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些写景或抒情的名句,让学生亲自观察或体验。此景此情,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深深感受诗人的情怀,再让学生对语言进行锤炼,明确诗人语言丰富的内涵,包括句子的句式、修辞格等,也让学生明白类似于这样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诗人们如何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诗篇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一些富有深意的个性化语言,也学会恰如其分地在作文中抒情达意。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再以富有深意的個性化语言表达之,写出来的文章肯定有血有肉。
总而言之,教师希望学生的作文能挥洒自如,写出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和见解构思新颖的文章,并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就是说,必须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呈现蓬勃的生机,才能使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饱满、思想敏锐活跃、人生境界崇高和谐的世纪新人的人文学科。
【参考文献】
[1]刘孟宇,诸孝正.写作大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2]徐永平.语文教学通讯[J].山西:语文报社,2006:40-47.
[3]李焱.语文世界[J].北京:语文世界杂志社,2007: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