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前的李汪引兰女士,娇小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使用不完的精力。她的身上散发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智者气质。
“女孩子要自强”
李汪引兰1939年9月26日出生在上海法租界,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了她的童年。1949年她随家人来到台湾,1950年考上了台北名校——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受教于著名女教育家、原江苏省立松江女中校长江学珠。1960年,李汪引兰在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远渡美国开始了她在美国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在李汪引兰女士的记忆里,江学珠女士对她的影响非常大,让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李汪引兰女士一直记得江校长的教导:“女孩子要自强,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比男孩子差。”也许正是这句话,激发她在日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李汪引兰女士是个忙碌的人,早年曾任美国马歇尔法学院副院长、中美图书馆协会(中西部)会长、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亚美法律图书馆分会主席;现在她担任着美国马歇尔法学院亚洲联盟顾问、芝加哥国际友好城市项目中国委员会法律政策分会主席、中美教授协会理事会成员以及大芝加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顾问等职务。她长年奔走于中美之间,致力于中美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中国政府在2007年授予她“友谊奖”这一给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
携手马歇尔法学院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取得如此成就,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巨大作用。李汪引兰女士就是为数不多的与我国较早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交流的国际人士中的代表人物。
上世纪 90 年代初,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国家专利局)局长高卢麟为了推动中国的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希望在吸收借鉴美国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的同时,找到一家能够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机构。时任全美最早设立知识产权中心并且在知识产权学界久负盛名的马歇尔法学院副院长的李汪引兰女士,得知这一消息后,提议并开始积极推动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培养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项目。当时的马歇尔法学院董事会成员对此颇有争议,她积极游说各方,力陈开展中美知识产权法律交流的重要性,最终促成学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谈起她的老朋友——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高卢麟,李汪引兰女士印象深刻:“高局长是个聪明且精明的人,工作做得很漂亮。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在最初的合作中,高局长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精打细算’的。1993年他首批派来的3个访问学者,一个是搞法律的、一个是搞人员培训的、一个是搞知识产权实务的,这3个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个个精明强干,而且人员构成很合理。高局长通过派来不同方面的人员,不但可以在几个方面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全面考察马歇尔法学院培养各种相关人才的能力。”经过最初的考察与合作,此后8年,马歇尔法学院为中国8批次赴美学员提供书籍、资料等诸多便利,资助金额超过30万美元。
在李汪引兰女士的积极推动下,从2001年起,马歇尔法学院又相继与国家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法院系统、部分高校法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始联合培养每年一届的法学硕士。截至2006年,仅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有66人获得美国马歇尔法学院的硕士学位,国内赴马歇尔法学院进修的人员达数百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各自机构的领导和骨干。“中国学生的勤奋好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们深知到马歇尔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在听李汪引兰女士介绍了严格的选拔过程后,我真正理解了“来之不易”的含义。这是一个3年的硕士课程,学员们首先要经过知识产权局的严格选拔,然后第一和第二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进行非脱产学习并通过全部课程的考试,接着还要通过马歇尔法学院设置的英语考试,之后才能参加由马歇尔法学院教授来华开设的2门课程,一门是美国法律的导论,另一门是美国法律的研究与写作。所有这些全都顺利通过后,学员才有资格踏入马歇尔法学院的大门,开始在美国为期1年的学习。李汪引兰女士在这个严格选拔的过程中,除了担当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方面交流联系人这一角色外,最主要的就是主持英语考试。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近50年的华裔、一个在法学上造诣颇深的教授,她深知语言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学习法律这门严谨的科学。如果过不了语言关,便无法与教授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过程中不能发问或回答,那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与要求,让如此难得的机会变成了浪费精力与金钱的事情。而在李汪引兰女士的考试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按照她的话来讲就是:“法律是一门‘说’的艺术,一个人的读与写再好,但说不了,那他是学不好法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歇尔法学院要自己设置英语考试,而不采纳托福成绩的缘故。
2005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与马歇尔法学院的合作更进一步,除了派出攻读硕士的学员,还设立了审查员的短期速成法律培训。这些审查员每人至少都拥有一个科技方面的硕士学位,具有比较高的知识层次。他们先在马歇尔法学院进行2周的密集培训学习,第3周则到美国的知识产权局和联邦知识产权法院进行交流。“我从这里看出中国政府在人员培养上是下了很大工夫的,他们希望能够尽快地让自己的年轻一代与国际接轨,这让人很欣慰。”
1993年到2002年期间的访问学者、2001年到今天的硕士学员、2005年开始的审查员培训,十几年来,在李汪引兰女士的努力下,马歇尔法学院已经为中国培养了很大一批知识产权人才,他们中间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员、有法官、有律师,遍布在各个行业,正在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爱心到山村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定点扶贫单位——湖南桑植县八大公山中的沟湾村,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土家族村落,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是因为经济的落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去上学是每个山村孩子的必修课。2001年,一直想回国普及教育的李汪引兰女士捐资6000美元,建起了300平方米的中美沟湾希望小学,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
2002年新校舍建成时,李汪引兰女士终于有机会来到山村,亲眼看看她一直挂念的孩子们。当看到原来的老校舍时,她感到的是心痛、是震撼。“我觉得老校舍只能用‘百孔千疮’来形容了。因为那里是山区,孩子们上学都要住校,原来那个作为孩子们宿舍的房子的屋顶全是洞。我问他们如果下雨怎么办,他们告诉我只能在被子上盖上一层塑料布来防雨,我知道中国淮河以南冬天是不生火的,非常冷。可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学习仍旧很刻苦,成绩都很不错。” 在参观新校舍时,李汪引兰女士发现新校舍里只有学生宿舍和老师的宿舍有电灯,教室没有电灯。询问后得知,是因为电很贵,而且上课都是在白天,所以教室不安电灯。于是李汪引兰女士毅然决定承担全部电费,并在她的监督下给教室安上了电灯。看着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新校舍里认真听讲的身影,听着孩子们充满稚气却琅琅动听的读书声,李汪引兰女士在心中更加坚定了将普及教育推行下去的决心。
普及教育一直是李汪引兰女士所关注的问题,不仅是针对孩子的普及教育,在她的专业——知识产权领域,她也在不懈地提倡着普及教育,一项面对全民推广的教育。而且这种普及教育应该是更加广义的,不单单是加强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中更重要的一项是要加强经营者创立、发展自主品牌的意识。采访中她告诉我,她所穿的衣服全都是欧美的名牌,但无一例外全是“中国制造”,既然国内的厂商可以生产质量如此上乘的衣服,就应该在为国外厂商生产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虽然创立品牌之路是艰苦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前景必然是光明的。这种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的形成就是知识产权教育的初步目的,也正是她这些年来一直为之努力的事情之一。
采访接近尾声,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李汪引兰女士一直在讲述工作,很少提及自己的成绩,但从这些工作产生的作用来看,我仍旧能够强烈地感觉到她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正是这让她实现了江学珠校长在她心中印下的那句话,让她取得了不让须眉的巨大成绩。
“美国有今天的成就用了近200年,可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才用了短短的五十几年,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去做,再过100多年后一切都会不一样的。”临别时李汪引兰女士这样对我说,我想,也许她没有意识到,在中国发展的丰碑上永远会刻着她的名字。
“女孩子要自强”
李汪引兰1939年9月26日出生在上海法租界,在战争的动荡中度过了她的童年。1949年她随家人来到台湾,1950年考上了台北名校——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受教于著名女教育家、原江苏省立松江女中校长江学珠。1960年,李汪引兰在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远渡美国开始了她在美国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在李汪引兰女士的记忆里,江学珠女士对她的影响非常大,让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李汪引兰女士一直记得江校长的教导:“女孩子要自强,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比男孩子差。”也许正是这句话,激发她在日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李汪引兰女士是个忙碌的人,早年曾任美国马歇尔法学院副院长、中美图书馆协会(中西部)会长、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亚美法律图书馆分会主席;现在她担任着美国马歇尔法学院亚洲联盟顾问、芝加哥国际友好城市项目中国委员会法律政策分会主席、中美教授协会理事会成员以及大芝加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顾问等职务。她长年奔走于中美之间,致力于中美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中国政府在2007年授予她“友谊奖”这一给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
携手马歇尔法学院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取得如此成就,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巨大作用。李汪引兰女士就是为数不多的与我国较早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交流的国际人士中的代表人物。
上世纪 90 年代初,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国家专利局)局长高卢麟为了推动中国的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希望在吸收借鉴美国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的同时,找到一家能够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机构。时任全美最早设立知识产权中心并且在知识产权学界久负盛名的马歇尔法学院副院长的李汪引兰女士,得知这一消息后,提议并开始积极推动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培养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项目。当时的马歇尔法学院董事会成员对此颇有争议,她积极游说各方,力陈开展中美知识产权法律交流的重要性,最终促成学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谈起她的老朋友——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高卢麟,李汪引兰女士印象深刻:“高局长是个聪明且精明的人,工作做得很漂亮。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在最初的合作中,高局长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精打细算’的。1993年他首批派来的3个访问学者,一个是搞法律的、一个是搞人员培训的、一个是搞知识产权实务的,这3个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个个精明强干,而且人员构成很合理。高局长通过派来不同方面的人员,不但可以在几个方面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全面考察马歇尔法学院培养各种相关人才的能力。”经过最初的考察与合作,此后8年,马歇尔法学院为中国8批次赴美学员提供书籍、资料等诸多便利,资助金额超过30万美元。
在李汪引兰女士的积极推动下,从2001年起,马歇尔法学院又相继与国家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法院系统、部分高校法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始联合培养每年一届的法学硕士。截至2006年,仅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有66人获得美国马歇尔法学院的硕士学位,国内赴马歇尔法学院进修的人员达数百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各自机构的领导和骨干。“中国学生的勤奋好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们深知到马歇尔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在听李汪引兰女士介绍了严格的选拔过程后,我真正理解了“来之不易”的含义。这是一个3年的硕士课程,学员们首先要经过知识产权局的严格选拔,然后第一和第二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进行非脱产学习并通过全部课程的考试,接着还要通过马歇尔法学院设置的英语考试,之后才能参加由马歇尔法学院教授来华开设的2门课程,一门是美国法律的导论,另一门是美国法律的研究与写作。所有这些全都顺利通过后,学员才有资格踏入马歇尔法学院的大门,开始在美国为期1年的学习。李汪引兰女士在这个严格选拔的过程中,除了担当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方面交流联系人这一角色外,最主要的就是主持英语考试。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近50年的华裔、一个在法学上造诣颇深的教授,她深知语言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学习法律这门严谨的科学。如果过不了语言关,便无法与教授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过程中不能发问或回答,那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与要求,让如此难得的机会变成了浪费精力与金钱的事情。而在李汪引兰女士的考试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按照她的话来讲就是:“法律是一门‘说’的艺术,一个人的读与写再好,但说不了,那他是学不好法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歇尔法学院要自己设置英语考试,而不采纳托福成绩的缘故。
2005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与马歇尔法学院的合作更进一步,除了派出攻读硕士的学员,还设立了审查员的短期速成法律培训。这些审查员每人至少都拥有一个科技方面的硕士学位,具有比较高的知识层次。他们先在马歇尔法学院进行2周的密集培训学习,第3周则到美国的知识产权局和联邦知识产权法院进行交流。“我从这里看出中国政府在人员培养上是下了很大工夫的,他们希望能够尽快地让自己的年轻一代与国际接轨,这让人很欣慰。”
1993年到2002年期间的访问学者、2001年到今天的硕士学员、2005年开始的审查员培训,十几年来,在李汪引兰女士的努力下,马歇尔法学院已经为中国培养了很大一批知识产权人才,他们中间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员、有法官、有律师,遍布在各个行业,正在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爱心到山村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定点扶贫单位——湖南桑植县八大公山中的沟湾村,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土家族村落,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是因为经济的落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去上学是每个山村孩子的必修课。2001年,一直想回国普及教育的李汪引兰女士捐资6000美元,建起了300平方米的中美沟湾希望小学,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
2002年新校舍建成时,李汪引兰女士终于有机会来到山村,亲眼看看她一直挂念的孩子们。当看到原来的老校舍时,她感到的是心痛、是震撼。“我觉得老校舍只能用‘百孔千疮’来形容了。因为那里是山区,孩子们上学都要住校,原来那个作为孩子们宿舍的房子的屋顶全是洞。我问他们如果下雨怎么办,他们告诉我只能在被子上盖上一层塑料布来防雨,我知道中国淮河以南冬天是不生火的,非常冷。可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学习仍旧很刻苦,成绩都很不错。” 在参观新校舍时,李汪引兰女士发现新校舍里只有学生宿舍和老师的宿舍有电灯,教室没有电灯。询问后得知,是因为电很贵,而且上课都是在白天,所以教室不安电灯。于是李汪引兰女士毅然决定承担全部电费,并在她的监督下给教室安上了电灯。看着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新校舍里认真听讲的身影,听着孩子们充满稚气却琅琅动听的读书声,李汪引兰女士在心中更加坚定了将普及教育推行下去的决心。
普及教育一直是李汪引兰女士所关注的问题,不仅是针对孩子的普及教育,在她的专业——知识产权领域,她也在不懈地提倡着普及教育,一项面对全民推广的教育。而且这种普及教育应该是更加广义的,不单单是加强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中更重要的一项是要加强经营者创立、发展自主品牌的意识。采访中她告诉我,她所穿的衣服全都是欧美的名牌,但无一例外全是“中国制造”,既然国内的厂商可以生产质量如此上乘的衣服,就应该在为国外厂商生产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虽然创立品牌之路是艰苦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前景必然是光明的。这种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的形成就是知识产权教育的初步目的,也正是她这些年来一直为之努力的事情之一。
采访接近尾声,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李汪引兰女士一直在讲述工作,很少提及自己的成绩,但从这些工作产生的作用来看,我仍旧能够强烈地感觉到她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正是这让她实现了江学珠校长在她心中印下的那句话,让她取得了不让须眉的巨大成绩。
“美国有今天的成就用了近200年,可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才用了短短的五十几年,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去做,再过100多年后一切都会不一样的。”临别时李汪引兰女士这样对我说,我想,也许她没有意识到,在中国发展的丰碑上永远会刻着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