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医骨伤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骨伤专业实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高职高专作为骨科医学实用型人才重要的输出平台,更应该重担在肩,将培养中医骨伤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来抓。要因人制宜,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双师型的培养模式;从兴趣入手,丰富课堂开展的形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医骨伤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00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等,骨伤已成为交通意外、老人不慎摔伤以及工作生活中磕碰等引发的常见疾病之一。而患者在承受巨大的伤病痛苦时,更需要专业型实用型骨伤类人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因此,高职院校要对中医骨伤专业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1.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人才培养模式依旧难以摆脱传统的桎梏
   中医骨伤专业人才的培养讲究的是传承与创新,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传统骨伤治疗技艺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在创新教学方面却没有出新,难以摆脱传统的桎梏。对于一些常见的骨伤治疗如正骨、骨折纠正等,虽然一些传统手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一些先进的治疗手段,一些高职高专教师则有所抵触,对学生的授课也依旧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并且对于新的骨伤康复治疗方法和设备等缺乏必要的探索与剖析。这样,会使部分学生在具体的骨伤治疗中,常常因循守旧,难以突破常规。尤其对一些棘手的骨伤治疗,一些学生往往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或者采用的骨伤康复治疗方法周期过长,使病人承受过多的痛苦等。
   2.理論与实践相脱节,部分高职高专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欠缺
   当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还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能够清晰地应用内科学、解剖学、中医学、骨科学、诊断学等学科知识,并准确说出病人的病症。但是在具体操作上,部分学生存在着实践能力差,不能正确对病人进行正骨、手术、敷药等实践性操作,或者在操作方面存在着流程不对、操作细节不严谨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实行“双师制”,侧重于低成本的理论教学,而对于一些实验器材、实验设备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资金和师资方面的投入。还有就是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课时安排上不合理,大部分课时用于理论授课,少部分课时用于教学实践。这样,会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法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偏差等。这些问题和偏差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难以直接上手,不仅极大地耗费了公共教育资源,也容易造成一定的人才浪费。
   3.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
   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特别是中医骨伤专业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成才,就必须全方位地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精细化地对课程进行改革,建立适合学生长期发展和兴趣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医骨伤专业涉及学科种类多,不仅涉及中医学、经络腧穴学、内经学等,还涉及基础药学、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中医骨伤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让他们触类旁通,还要从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将传统的课程理论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等相统一进行授课。授课方式要因人而异,要因课程而异,打造适合学生长久发展的精品课程和高效课堂。当前,部分高职高专对于人才的培养缺乏长期意识和精品意识,依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中医骨伤专业学科的独特性。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形成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课程建设存在着一成不变等现象。
   二、高职院校中医骨伤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1.因人制宜,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方案
   中医骨伤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方案。对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选择,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充分的论证,对理论教学中涉及的课程教材,进行必要的筛选和统编,要结合当前新的治疗方法推陈出新,建立健全理论课程体系。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作为重要的参考目标,突出课程的特色,以便培养出理论水平、创新素质较高的实用型人才。在理论课程选择上,还要紧紧围绕中医骨伤专业核心,创新一批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以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等为主,统筹编写中医理论学、药剂学、骨科学、针灸学、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等课程。在打造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过程中,既要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根据临床医学的基本要求,按照中医理论中关于金匮、温病、伤寒、内经等基础理论体系,科学地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因材施教。首先,高职高专院校的中高层领导要根据本校实际,合理引进师资,对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进行必要的完善,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动手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职高专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相应的培养。中医骨伤专业学生面对的是一些伤筋动骨类的病人,需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压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病情并安抚病人及亲属,严格遵守医德和医疗流程,正确处置一些危机事件。这些临床要求也是实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实践中融会贯融。
   2.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双师型的培养模式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进行深度剖析,并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高职高专要根据新课改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要求,将学校、实训实验室、实训单位串联起来,构建校企合作培养的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夯实中医骨伤专业理论基础;在实验实训课程中,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而对于顶岗实习或在实习医院见习的学生,可以采取师徒制度,让学生与实习单位结成师徒关系,在具体实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医骨伤的实际应用及临床中一些复杂问题。“双师制”的建立和推进,可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有助于他们快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3.从兴趣入手,丰富课堂开展的形式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授课。而兴趣的培养,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建立和丰富课堂的开展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如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授课,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非常有利。此外,教师也可采用信息化授课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一些案例视频、经验帖等分享给学生,从多方面刺激学生,加深他们对中医骨伤知识体系的印象。
   三、结语
   总之,中医骨伤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中医骨伤专业实用型人才时,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的建立和完善,从学生的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入手,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华.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01).
  [2]吴兆国,赵忠,申小年.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建立一套更适合当下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辅导员的考核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从考核目标、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指标设置、考核方式和周期、考核反馈和考核结果等方面对当前辅导员考核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期望能帮助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考核机制。   关键词:二级管理;高职院校;辅导员;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G645
摘 要: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党建工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如何将二者融合,促使二者协同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文章简述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指出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从树立正确的协同发展意识、注重优化协同发展工作体系、积极创新思政与党建协同发展内容、优化思政与党建工作
摘 要:校长领导力是学校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自变量,是决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时代高职院校校长领导力面临“互联网 教育”、人才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导向、教师专业成长导向的挑战。作为高职院校校长要善于学习和研究新的科学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掌握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艺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从多方面加强领导能力建设,以发展的眼光和前瞻性的视角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
摘 要:学术能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章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并从注重夯实研究生专业理论基础、培育研究生学术规范能力、完善研究生科研组织管理制度三个维度,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术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
摘 要: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高校应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保质保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审时度势,强化组织领导,打造全员参与工作格局;攻坚克难,狠抓贯彻落实,构建“三心 三精”工作体系;锐意进取,坚持自我提升,创设特色工作品牌。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G473.8 文献
摘 要:部分高校数学教师难以发挥“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影响了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文章简述高等数学“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点,并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提前完成各项准备、合理优化教学环节、引入线上线下多维评价几个方面,探讨高等数学“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等数学;“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摘 要: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平台,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调查学生网民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及个体价值,高校可将这三大价值维度作为考量因素,通过教育理念创新、建设多维度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及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途径开展思政教育。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维度;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考虑其职业性、实用性和文化差异性等特征,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教育体系三要素作用之外,还应当注重兼顾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的内生动力,注重课程教学因时而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摘 要:大学生群体在校学习期间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综合在一起之后还可能造成大学生出现轻生的念头或行为。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并做到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对生命教育的含义、必要性及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必要性;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