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东阿县中草药种植情况,总结了发展地黄产业、甜叶菊产业的优势和思路,以期为东阿县发展道地药材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中药材;地黄;甜叶菊;发展优势;发展思路;山东东阿
中图分类号 S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02-01
按照县委要求,为推动和发展东阿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县农业局赴东阿阿胶、天道木本等医药企业和鱼山、姚寨等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东阿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分析
阿胶集团每年需要的中药材有熟地黄、党参、红参和山楂,年总需求量2 770 t。其中,需求量大的是熟地黄和党参,每年采购量均在1 100 t左右;红参和山楂的需求量较少,分别为120 t和450 t左右。目前,该4味中药材进货途径均是在道地产区收购。当前,在这4类中药材中,阿胶集团对山楂、红参的需求量太小,对党参的需求量较大。但因党参适宜生长在北方海拔1 560~3 100 m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并不适合在东阿县种植,综合生长环境和阿胶产业需求,在东阿县只有熟地黄有种植價值。
阿胶集团曾经发展地黄生产基地53.33 hm2左右,但因为3个重要原因放弃了地黄生产基地的运作。一是地黄需要轮种,土地问题突出。地黄的轮种期是7~10年,即一块地上当年种植地黄后,需等7~10年后才能在这块地上再次种植地黄。如不轮种,土壤中会不断累积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地黄的自身“中毒”,并加重对地黄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等。在东阿县种植地黄,每年更换土地难度较大。二是种植技术根底薄弱,严重限制产业发展。以河南省焦作等地黄主产区为例,该市有上百年的地黄种植传统,家家户户种地黄,人人都是技术员,轮作土地很容易,也不存在种植技术上的障碍。其种植优势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东阿县很难复制。三是阿胶集团对地黄的品质要求高。阿胶集团采购标准是需要正宗优品的道地熟地黄,不是道地中药材、达不到品质要求的,均不予采购。焦作是全国最好的地黄产区,其温县产区的熟地加工又是独有技术,九蒸九晒,直至内外漆黑、发亮、味微酸甜。地黄品质的高低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东阿当地地黄种植短时间很难与道地产区形成竞争力。
2 发展地黄产业的优势和思路
2.1 优势
2.1.1 地理环境优势。东阿县沿黄57 km,沿黄一带有着大量的砂壤土地。铜城、牛角店、刘集、鱼山、大桥、姜楼等乡镇的沿黄地带、沉沙池区,是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排水防涝及时的砂壤土质地区,最适宜栽植地黄[1-2]。将这部分砂壤土地规划管理好后种植地黄,不失为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好路子。
2.1.2 地黄自身优势。地黄用量大,价格相对稳定,抗风险能力相对强。由于地黄具有用量大且不能重茬种植(7~10年间隔期)等特性,致使产品种植户和种子育种户(4~5年)每年都要寻找新的生茬土地,这制约了生地种植面积的扩大,也是近30年来价格稳健提高的主要因素所在。近30年来,各地因地价、人工等因素,总成本达3.00万~5.25万元/hm2(其中种子投入平均为4 500~9 000元/hm2),产量因管理而异,因地而异,因天而异。鲜货平均产量在52.5~75.0 t/hm2之间,市场价格为1.6~2.0元/kg,净收入为4.5万~9.0万元/hm2。在药材行业里地黄的价格变化幅度和用量相当大,抗风险能力当属中药材市场之首。
2.2 思路
一是立足县情,科学规划。东阿县地黄的种植,要立足全县环境实际,科学做好规划。建议只在沿黄一带的砂壤土质地区种植,既可以避开砂壤土质种植粮食效益相对较低的劣势,又可以提高“百里黄河”沿线的观赏价值。种植区要做好轮作土地的长期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二是做好宣传,强化技术。地黄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群众的认可。发展地黄种植的乡、镇、村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老百姓认可地黄种植,避免出现“今年效益低,明年就不种”的现象。同时,要做好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要让地黄种植区形成“家家户户会种地黄,人人都是技术员”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长期发展下去,才会形成产业带,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成为道地中药材产区。
3 发展甜叶菊产业的优势和思路
3.1 优势
东阿县种植甜叶菊已有逾10年的历史,由于农民分散种植,组织化程度低,种植规模难以扩大,导致规模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从甜叶菊中精提的甜菊糖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天然甜味剂,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成为我国继蔗糖、甜菜糖之后的“第三糖源”,在国际上被誉为“植物糖王”。
东阿县种植甜叶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甜叶菊的种植周期短,易栽好管。正常生长周期为3个月,甜叶菊是短日照异花授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属于喜温、喜水作物,耐干旱、易栽种、好管理,既可粗放栽培,又具有精细培育的价值。东阿县的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非常适宜甜叶菊生长。二是种植技术简单,易掌握。通常就是除草、施肥、浇水、收叶等劳作程序。三是可在甜叶菊种植田地中套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增加收入。没有特别技术要求,不与其他农作物争农时。四是受害率低。甜叶菊种植过程中很少发生病虫害,而且鸡、鸭、羊、牛等禽畜都不吃甜叶菊[3-4]。因此,东阿县完全可以把甜叶菊产业列为全县长期主抓的特色产业。五是种植效益高。2017年全县种植甜叶菊面积约86.67 hm2,平均产量在3 750 kg/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了6 525 kg/hm2,2017年全县甜叶菊收购保护价约为16元/kg,优质甜叶菊售价高达20元/kg,种植甜叶菊平均产值可达到6万~12万元/hm2,纯收入可达3万元/hm2以上,几乎2倍于种植小麦的收益,效益非常可观。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甜叶菊在东阿县的销售渠道非常好,只要不出现病害,种出的甜叶菊都可以出售。2017年东阿县建设育苗棚3.33 hm2,力争到2018年发展甜叶菊面积266.67 hm2。
3.2 思路
3.2.1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识到甜叶菊的种植效益,种植热情很高,建议政府借此机会制定种植甜叶菊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农民规模化种植甜叶菊。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种业公司在东阿县建立更大规模的种苗培育基地,降低种苗成本,让利于民。
3.2.2 指导农民科学种菊。甜叶菊种植受到季节、气候、自然环境、种植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东阿县应进一步加大对甜叶菊种植技术的指导培训力度,积极做好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安排,防范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3.2.3 实行保护价措施。鼓励收购企业在产前与农民签订甜叶菊种植产销合同,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放心种菊,另一方面可以杜绝不良商家恶意竞争。另外,因甜叶菊收割后必须当天烘干,因而建议产区所在的乡镇(街道)统一设点烘干、收购,为菊农提供便利。
4 结语
东阿县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良好。县农业局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适合东阿县的道地药材,把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力争早日实现“东阿处处有道地的药材,处处闻到药香”的目标。
5 参考文献
[1] 李放,魏建林,徐洪明,等.东阿县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6):125-135.
[2] 李洪军,庞 梅.地黄栽培技术要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5-03-02.
[3] 卢清会.明光市甜叶菊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8(9):15-17.
[4] 郭际.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甜叶菊绿色生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J].老区建设,2009(12):10-12.
关键词 中药材;地黄;甜叶菊;发展优势;发展思路;山东东阿
中图分类号 S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02-01
按照县委要求,为推动和发展东阿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县农业局赴东阿阿胶、天道木本等医药企业和鱼山、姚寨等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东阿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分析
阿胶集团每年需要的中药材有熟地黄、党参、红参和山楂,年总需求量2 770 t。其中,需求量大的是熟地黄和党参,每年采购量均在1 100 t左右;红参和山楂的需求量较少,分别为120 t和450 t左右。目前,该4味中药材进货途径均是在道地产区收购。当前,在这4类中药材中,阿胶集团对山楂、红参的需求量太小,对党参的需求量较大。但因党参适宜生长在北方海拔1 560~3 100 m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并不适合在东阿县种植,综合生长环境和阿胶产业需求,在东阿县只有熟地黄有种植價值。
阿胶集团曾经发展地黄生产基地53.33 hm2左右,但因为3个重要原因放弃了地黄生产基地的运作。一是地黄需要轮种,土地问题突出。地黄的轮种期是7~10年,即一块地上当年种植地黄后,需等7~10年后才能在这块地上再次种植地黄。如不轮种,土壤中会不断累积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地黄的自身“中毒”,并加重对地黄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等。在东阿县种植地黄,每年更换土地难度较大。二是种植技术根底薄弱,严重限制产业发展。以河南省焦作等地黄主产区为例,该市有上百年的地黄种植传统,家家户户种地黄,人人都是技术员,轮作土地很容易,也不存在种植技术上的障碍。其种植优势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东阿县很难复制。三是阿胶集团对地黄的品质要求高。阿胶集团采购标准是需要正宗优品的道地熟地黄,不是道地中药材、达不到品质要求的,均不予采购。焦作是全国最好的地黄产区,其温县产区的熟地加工又是独有技术,九蒸九晒,直至内外漆黑、发亮、味微酸甜。地黄品质的高低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东阿当地地黄种植短时间很难与道地产区形成竞争力。
2 发展地黄产业的优势和思路
2.1 优势
2.1.1 地理环境优势。东阿县沿黄57 km,沿黄一带有着大量的砂壤土地。铜城、牛角店、刘集、鱼山、大桥、姜楼等乡镇的沿黄地带、沉沙池区,是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排水防涝及时的砂壤土质地区,最适宜栽植地黄[1-2]。将这部分砂壤土地规划管理好后种植地黄,不失为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好路子。
2.1.2 地黄自身优势。地黄用量大,价格相对稳定,抗风险能力相对强。由于地黄具有用量大且不能重茬种植(7~10年间隔期)等特性,致使产品种植户和种子育种户(4~5年)每年都要寻找新的生茬土地,这制约了生地种植面积的扩大,也是近30年来价格稳健提高的主要因素所在。近30年来,各地因地价、人工等因素,总成本达3.00万~5.25万元/hm2(其中种子投入平均为4 500~9 000元/hm2),产量因管理而异,因地而异,因天而异。鲜货平均产量在52.5~75.0 t/hm2之间,市场价格为1.6~2.0元/kg,净收入为4.5万~9.0万元/hm2。在药材行业里地黄的价格变化幅度和用量相当大,抗风险能力当属中药材市场之首。
2.2 思路
一是立足县情,科学规划。东阿县地黄的种植,要立足全县环境实际,科学做好规划。建议只在沿黄一带的砂壤土质地区种植,既可以避开砂壤土质种植粮食效益相对较低的劣势,又可以提高“百里黄河”沿线的观赏价值。种植区要做好轮作土地的长期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二是做好宣传,强化技术。地黄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群众的认可。发展地黄种植的乡、镇、村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老百姓认可地黄种植,避免出现“今年效益低,明年就不种”的现象。同时,要做好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要让地黄种植区形成“家家户户会种地黄,人人都是技术员”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长期发展下去,才会形成产业带,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成为道地中药材产区。
3 发展甜叶菊产业的优势和思路
3.1 优势
东阿县种植甜叶菊已有逾10年的历史,由于农民分散种植,组织化程度低,种植规模难以扩大,导致规模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从甜叶菊中精提的甜菊糖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天然甜味剂,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成为我国继蔗糖、甜菜糖之后的“第三糖源”,在国际上被誉为“植物糖王”。
东阿县种植甜叶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甜叶菊的种植周期短,易栽好管。正常生长周期为3个月,甜叶菊是短日照异花授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属于喜温、喜水作物,耐干旱、易栽种、好管理,既可粗放栽培,又具有精细培育的价值。东阿县的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非常适宜甜叶菊生长。二是种植技术简单,易掌握。通常就是除草、施肥、浇水、收叶等劳作程序。三是可在甜叶菊种植田地中套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增加收入。没有特别技术要求,不与其他农作物争农时。四是受害率低。甜叶菊种植过程中很少发生病虫害,而且鸡、鸭、羊、牛等禽畜都不吃甜叶菊[3-4]。因此,东阿县完全可以把甜叶菊产业列为全县长期主抓的特色产业。五是种植效益高。2017年全县种植甜叶菊面积约86.67 hm2,平均产量在3 750 kg/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了6 525 kg/hm2,2017年全县甜叶菊收购保护价约为16元/kg,优质甜叶菊售价高达20元/kg,种植甜叶菊平均产值可达到6万~12万元/hm2,纯收入可达3万元/hm2以上,几乎2倍于种植小麦的收益,效益非常可观。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甜叶菊在东阿县的销售渠道非常好,只要不出现病害,种出的甜叶菊都可以出售。2017年东阿县建设育苗棚3.33 hm2,力争到2018年发展甜叶菊面积266.67 hm2。
3.2 思路
3.2.1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识到甜叶菊的种植效益,种植热情很高,建议政府借此机会制定种植甜叶菊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农民规模化种植甜叶菊。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种业公司在东阿县建立更大规模的种苗培育基地,降低种苗成本,让利于民。
3.2.2 指导农民科学种菊。甜叶菊种植受到季节、气候、自然环境、种植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东阿县应进一步加大对甜叶菊种植技术的指导培训力度,积极做好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安排,防范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3.2.3 实行保护价措施。鼓励收购企业在产前与农民签订甜叶菊种植产销合同,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放心种菊,另一方面可以杜绝不良商家恶意竞争。另外,因甜叶菊收割后必须当天烘干,因而建议产区所在的乡镇(街道)统一设点烘干、收购,为菊农提供便利。
4 结语
东阿县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良好。县农业局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适合东阿县的道地药材,把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力争早日实现“东阿处处有道地的药材,处处闻到药香”的目标。
5 参考文献
[1] 李放,魏建林,徐洪明,等.东阿县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6):125-135.
[2] 李洪军,庞 梅.地黄栽培技术要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5-03-02.
[3] 卢清会.明光市甜叶菊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8(9):15-17.
[4] 郭际.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甜叶菊绿色生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J].老区建设,2009(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