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学习不是靠教师找到一种传播知识的最佳教学方法,而是教师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引领,而知识则要靠学生自己自主构建。在探究式学习中,一个好的教师通过设计一种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教学活动,来创造意义建构、知识建构的领地。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并将学生带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收知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65-0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探究式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正确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项新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探索。
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活动和探究思考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2.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被动局面。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我们全体学生。要求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主角"变成探究式课堂中的"导演",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观众"变成探究式课堂中的"主角"。
2.2 明确知识目标,重视能力培养。探究式教学就如同放风筝,漂亮的风筝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辽阔的天空就如同为学生留出的思维活动空间,而教学目标则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紧紧抓住这根线,既要"放"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他们充分地进行讨论、思考、交流,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又要"收"及时地归纳重点知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更准、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
2.3 倡导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 在探究式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探究式学习不是靠教师找到一种传播知识的最佳教学方法,而是教师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引领,而知识则要靠学生自己自主构建。在探究式学习中,一个好的教师通过设计一种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教学活动,来创造意义建构、知识建构的领地。
3 应用探究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并将学生带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收知识。如在讲到"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能不能有一名同学来代表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来构建一个双链的DNA分子?如果能那么有什么来代表磷酸、什么代表脱氧核糖、什么代表含氮碱基?四种碱基怎样区分?反向平行怎样体现?引导大家讨论并要求学生进行表演。经过这样处理,优化了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一跃成为"演员",他们用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探究未知的情感。
3.2 设计问题,驱动思考。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以这些小问题来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找出答案。如在讲授《细胞膜-细胞的边界系统》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细胞真的有边界吗?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吗?细胞有膜,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拿出来看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提取细胞膜呢?用什么办法才能得到细胞膜?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哪些?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吃透教材,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3 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3.3.1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这样才会有思考、有探究、有钻研、有收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验证性试验,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绿叶中含有色素,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把它提取出来?要提取叶绿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选择什么物质作溶剂?提取出来后,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开?采用什么方法分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分小组选择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
3.3.2 充分利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一个失败的实验作为一个新的问题进行再实验、再探究。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效果不明显,教师不是找借口自圆其说,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一一罗列出来,提出假设,然后分小组对各种假设分别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交流结果,得出结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65-0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探究式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正确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项新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探索。
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活动和探究思考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2.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被动局面。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我们全体学生。要求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主角"变成探究式课堂中的"导演",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观众"变成探究式课堂中的"主角"。
2.2 明确知识目标,重视能力培养。探究式教学就如同放风筝,漂亮的风筝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辽阔的天空就如同为学生留出的思维活动空间,而教学目标则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紧紧抓住这根线,既要"放"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他们充分地进行讨论、思考、交流,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又要"收"及时地归纳重点知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更准、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
2.3 倡导自主探究,建构知识体系。 在探究式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探究式学习不是靠教师找到一种传播知识的最佳教学方法,而是教师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引领,而知识则要靠学生自己自主构建。在探究式学习中,一个好的教师通过设计一种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教学活动,来创造意义建构、知识建构的领地。
3 应用探究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并将学生带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收知识。如在讲到"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能不能有一名同学来代表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来构建一个双链的DNA分子?如果能那么有什么来代表磷酸、什么代表脱氧核糖、什么代表含氮碱基?四种碱基怎样区分?反向平行怎样体现?引导大家讨论并要求学生进行表演。经过这样处理,优化了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一跃成为"演员",他们用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探究未知的情感。
3.2 设计问题,驱动思考。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以这些小问题来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找出答案。如在讲授《细胞膜-细胞的边界系统》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细胞真的有边界吗?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吗?细胞有膜,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拿出来看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提取细胞膜呢?用什么办法才能得到细胞膜?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哪些?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吃透教材,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3 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3.3.1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这样才会有思考、有探究、有钻研、有收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验证性试验,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绿叶中含有色素,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把它提取出来?要提取叶绿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选择什么物质作溶剂?提取出来后,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开?采用什么方法分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分小组选择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
3.3.2 充分利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一个失败的实验作为一个新的问题进行再实验、再探究。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效果不明显,教师不是找借口自圆其说,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一一罗列出来,提出假设,然后分小组对各种假设分别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交流结果,得出结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