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饰构造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文字多,图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笔者从儿童玩积木的游戏中得到启发,以墙体砌式这个章节为案例,把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将学生带入到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同时笔者又吸取了德国职业教育中推行的行动导向法,把课堂由传统的“教师的课”转变成“学生的课”。
关键词:装饰构造;纸上谈兵;学生的课;行动导向法
谈起建筑类的构造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讲授,用粉笔在黑板上绘制构造图,不仅教师自己费时费力,学生在下面是毫无兴趣,不知所云。很多老师都很头痛。后来有部分年青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几年观察下来发现有些课件并不能完全跟的上教材,而且部分内容仍然以文字为主,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完全的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怎样让这些不喜欢文字太多的学生们从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主动的去探究。成为时下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要怎么上?作为中职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来支撑现在的课堂?其实,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师教育教学艺术不该是讲的如何,是否精彩,而应该体现在如何调动,唤醒学生的学习上。
一、从百句到仿真模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童趣
装饰构造课程中有一章节是介绍墙体,墙体的砌式是本章节中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砖的规格和几种砌筑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导入图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几种砌式的定义,百分八十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这种念百句式的传授让学生没有任何印象,经常是下课铃响,基本忘光。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主动去学?笔者观察到自己的女儿照着图玩积木时可以安静的玩上几个小时,成功了就兴奋的拉着父母来欣赏,孩子的“好奇心”和“展示欲”的两大天性在这里展现无遗。中职的学生虽然已经不再是儿童,但终究还是孩子,“玩”是孩子的天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甚至扩展成是人的天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观”,教师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自主,主动和创造。抓住学生们的特点,如果把儿时玩积木的情境搬到我们的构造课堂中,把积木做成按比例缩小的仿真砖,让学生自己动手把砖墙砌筑起来,一定能够唤起学生儿时的记忆,激发起内心的童趣,让课堂真正动起来。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先按照砖的规格准备好不同大小的仿真积木砖,班级学生分好组别(积木砖可以定制或淘宝购买,有石膏材料的,也有木质的)
2.同学们,我们三人一组按照老师发下的图来摆仿真积木砖,最后的展示成果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墙体(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砌式的图)
3.各组分工合作堆砌墙体,教师旁站观察
4.展示成果,按照图纸,组间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穿梭在教室里的旁观者,用眼去看而不是传统的用嘴去说,教室里只有学生的讨论声,这节课变成了“学生的课”而非“教师的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这个任务中去,因为学生不再把它当成上课,而完全沉浸在“玩”的乐趣中了。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新知。
二、从仿真模具到现场实训,创设实景提高学生实操性
职业教育就是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仿真模具虽然让理论教学部分生动起来,真正现场砌筑的墙体又会有什么问题呢?中间的灰缝到底怎么处理的?现实工地上和在学校课堂里摆的仿真模具一样吗?同时,这门课程又是施工课程的基础,怎样联系起来?很显然,如果教学只停留在摆模具这一步,还不能完全从纸上谈兵上摆脱出来。必须走到现实的工作场景中,才能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让学生明白此时的所学是和现场一致的。在完成上一步的课堂教学后,教师就应该立即带学生来到实训工厂的砌筑场地,让学生把手上的仿真砖变成真正的砖。
1.由实训老师介绍并操作现场预摆砖步骤。(同时交代灰缝宽度)
2.学生根据第一步的分组按照教师给的任务图并依据实训教师的步骤预摆墙体。(如下图所示,由砖模具变成实物)
3.各组完工进行评价,组间评价和实训教师评价相结合。
4.实训教师选择最好的一组进行现场实砌墙体,学生可以小试牛刀。(为后续墙体施工实训课打基础,同时加深灰缝印象)
三、从现场实训到总结成图,创设任务提高学生知识归纳能力
学生在第一,第二环节中所有的任务都在手中完成了,那么教师为此章节所精心导演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呢?怎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把自己本组砌的墙绘制成图,这个绘图任务完成的正确与否直接回答了教师以上两个问题,反馈了教学效果。同时所绘的图与在实操过程中老师发的图(下课 前已经收回)内容是重复的,这也符合了中职学生需要知识点重复再重复的特点。同时绘图过程也是实操性的,强调身心统一和手脑并用,是心智与活动,经验与思维同时并进的身心统一活动,我想这就是“做中学”吧。
1.各组讨论把实训室里自己砌的墙体图绘制出来
2.各组计算出自己砌的墙的总尺寸,并标注在图纸上
3.成图后各组把自己的图纸展示在黑板上
4.组间评价结合教师评价
四、从总结成图到构件设计,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前面三个环节已经把构造课程中墙体构造的内容基本掌握了,怎样让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拓展,在装饰设计上能够学以致用呢?笔者再一次让学生回到仿真模具上。教师提出若干个不同长度的室内墙设计任务
1.各组抽签各得一任务,讨论方案
2.在仿真砖模具上进行堆砌墙体,检验方案
3.绘制墙体设计草图
4.各组交叉评价,互相学习
5.教师总结
五、结语
装饰构造课程的特点是图多,文字多,每一个构件的形成都是一个知识点,课堂,实训工厂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如何让学生在这两个立足点上能够游刃有余,教师需要把全部的身心花在“认识学生”上,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然后任由学生去“体验”和交换“体验”,再慢慢在“经验”中感受“成长”。好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自学——展示——反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从主走向辅,这也正体现了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法的精髓所在。得课堂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探讨——课堂教学与学生评价模式改革 胡君.
[2]让克隆不再纸上谈兵.陈艳华.
[3]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王芯.
[4]实践者思考者的博客——得课堂者得天下.无名.
[5]浅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河北博才.
关键词:装饰构造;纸上谈兵;学生的课;行动导向法
谈起建筑类的构造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讲授,用粉笔在黑板上绘制构造图,不仅教师自己费时费力,学生在下面是毫无兴趣,不知所云。很多老师都很头痛。后来有部分年青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几年观察下来发现有些课件并不能完全跟的上教材,而且部分内容仍然以文字为主,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完全的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怎样让这些不喜欢文字太多的学生们从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主动的去探究。成为时下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要怎么上?作为中职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来支撑现在的课堂?其实,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师教育教学艺术不该是讲的如何,是否精彩,而应该体现在如何调动,唤醒学生的学习上。
一、从百句到仿真模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童趣
装饰构造课程中有一章节是介绍墙体,墙体的砌式是本章节中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砖的规格和几种砌筑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导入图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几种砌式的定义,百分八十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这种念百句式的传授让学生没有任何印象,经常是下课铃响,基本忘光。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主动去学?笔者观察到自己的女儿照着图玩积木时可以安静的玩上几个小时,成功了就兴奋的拉着父母来欣赏,孩子的“好奇心”和“展示欲”的两大天性在这里展现无遗。中职的学生虽然已经不再是儿童,但终究还是孩子,“玩”是孩子的天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甚至扩展成是人的天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观”,教师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自主,主动和创造。抓住学生们的特点,如果把儿时玩积木的情境搬到我们的构造课堂中,把积木做成按比例缩小的仿真砖,让学生自己动手把砖墙砌筑起来,一定能够唤起学生儿时的记忆,激发起内心的童趣,让课堂真正动起来。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先按照砖的规格准备好不同大小的仿真积木砖,班级学生分好组别(积木砖可以定制或淘宝购买,有石膏材料的,也有木质的)
2.同学们,我们三人一组按照老师发下的图来摆仿真积木砖,最后的展示成果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墙体(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砌式的图)
3.各组分工合作堆砌墙体,教师旁站观察
4.展示成果,按照图纸,组间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穿梭在教室里的旁观者,用眼去看而不是传统的用嘴去说,教室里只有学生的讨论声,这节课变成了“学生的课”而非“教师的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这个任务中去,因为学生不再把它当成上课,而完全沉浸在“玩”的乐趣中了。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新知。
二、从仿真模具到现场实训,创设实景提高学生实操性
职业教育就是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仿真模具虽然让理论教学部分生动起来,真正现场砌筑的墙体又会有什么问题呢?中间的灰缝到底怎么处理的?现实工地上和在学校课堂里摆的仿真模具一样吗?同时,这门课程又是施工课程的基础,怎样联系起来?很显然,如果教学只停留在摆模具这一步,还不能完全从纸上谈兵上摆脱出来。必须走到现实的工作场景中,才能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让学生明白此时的所学是和现场一致的。在完成上一步的课堂教学后,教师就应该立即带学生来到实训工厂的砌筑场地,让学生把手上的仿真砖变成真正的砖。
1.由实训老师介绍并操作现场预摆砖步骤。(同时交代灰缝宽度)
2.学生根据第一步的分组按照教师给的任务图并依据实训教师的步骤预摆墙体。(如下图所示,由砖模具变成实物)
3.各组完工进行评价,组间评价和实训教师评价相结合。
4.实训教师选择最好的一组进行现场实砌墙体,学生可以小试牛刀。(为后续墙体施工实训课打基础,同时加深灰缝印象)
三、从现场实训到总结成图,创设任务提高学生知识归纳能力
学生在第一,第二环节中所有的任务都在手中完成了,那么教师为此章节所精心导演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呢?怎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把自己本组砌的墙绘制成图,这个绘图任务完成的正确与否直接回答了教师以上两个问题,反馈了教学效果。同时所绘的图与在实操过程中老师发的图(下课 前已经收回)内容是重复的,这也符合了中职学生需要知识点重复再重复的特点。同时绘图过程也是实操性的,强调身心统一和手脑并用,是心智与活动,经验与思维同时并进的身心统一活动,我想这就是“做中学”吧。
1.各组讨论把实训室里自己砌的墙体图绘制出来
2.各组计算出自己砌的墙的总尺寸,并标注在图纸上
3.成图后各组把自己的图纸展示在黑板上
4.组间评价结合教师评价
四、从总结成图到构件设计,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前面三个环节已经把构造课程中墙体构造的内容基本掌握了,怎样让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拓展,在装饰设计上能够学以致用呢?笔者再一次让学生回到仿真模具上。教师提出若干个不同长度的室内墙设计任务
1.各组抽签各得一任务,讨论方案
2.在仿真砖模具上进行堆砌墙体,检验方案
3.绘制墙体设计草图
4.各组交叉评价,互相学习
5.教师总结
五、结语
装饰构造课程的特点是图多,文字多,每一个构件的形成都是一个知识点,课堂,实训工厂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如何让学生在这两个立足点上能够游刃有余,教师需要把全部的身心花在“认识学生”上,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然后任由学生去“体验”和交换“体验”,再慢慢在“经验”中感受“成长”。好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自学——展示——反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从主走向辅,这也正体现了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法的精髓所在。得课堂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探讨——课堂教学与学生评价模式改革 胡君.
[2]让克隆不再纸上谈兵.陈艳华.
[3]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王芯.
[4]实践者思考者的博客——得课堂者得天下.无名.
[5]浅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河北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