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表达愁情的艺术手法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9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就像一颗颗明珠,熠熠闪光,每一首都散发出醉人心魄的光芒。他们有的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有的倾诉了亲朋好友间深刻的感情,有的说出了壮志未酬的愤懑,有的抒发了报国杀敌的豪情。而愁情也是古典诗词中经久传唱的永恒话题,各种愁绪浮现在心头,倾注在笔端。古往今来的诗人用他们的才华和深情演绎出了一首首写愁的千古名篇。下面笔者就对表现愁情的艺术手法略作分析。
  一、直接抒情
  中国古代诗人大多是含蓄蕴藉的,感情大多隐含在诗句中,当然也有诗人忍不住心中喷薄的情感,写就直接呐喊出来的诗句。李清照经历了国家破灭、家破人亡、南下漂泊等苦难后《声声慢》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抒发了家国之恨、漂泊之苦,让我们忍不住为身遭巨变的女词人掬一把辛酸之泪。
  二、以人体变化、感受等来写愁
  愁情使人倍感伤心痛苦,通常直接作用于人体,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相思之情使人形体消瘦,便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人比黄花瘦”;有家不能回的乡愁之痛令人肝肠寸断,便有了韦庄《菩萨蛮》的“还乡须断肠”和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怀人之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由眉间转移到心上,于是就有了范仲淹的“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和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环境烘托渲染愁情
  恰当的环境描写会使读者更容易体会到诗人所渲染的愁情。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蝉的鸣声凄凉,秋雨过后傍晚的景色更添几分寒凉,在这样朦胧暮霭中的长亭更显得萧索,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蕴含着离别时心痛难忍的愁情。张继《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营造了清幽寂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秦观《满庭芳》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渲染了诗人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愁恨。
  四、化虚为实
  愁是虚幻的,看不见摸不着,诗人便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愁写得具体可感。愁可以载,李清照《武陵春》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使词人身经离乱、物是人非的哀愁有了重量,变得异常沉重。愁可以量,庾信《秋愁(残)》“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使愁有了可以计量的形体。愁还以可抛,像白居易《题东楼前李使君所种樱桃花》的“惟留花向楼前看,故已抛愁与后人”,愁变成了可抛洒的物体,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1.比喻
  以物喻愁是诗人写愁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比喻使各种愁情变得生动形象。
  以水喻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和欧阳修《踏莎行》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都是用水来比喻愁情。亘古流淌,从不停歇的流水正是把愁的那种缠绵无尽、剪不断理还乱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把愁比作源源不断、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为国破家亡的愁恨赋予了一种奔放恣肆的气势。
  以花草喻愁。李煜《清平乐》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离别的愁绪比作春草,离人越走越远,而离愁别恨也像春草不断生长出来,越来越远,越来越多,好像缠绕着离人的脚步不舍他的远去。诗人还把愁比喻成漫天飘扬的柳絮,如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春天的柳絮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像极了离别时心中纷乱缠绕的愁绪。
  2.拟人
  诗人还善于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愁。如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用拟人的手法把无情物说成有情,把自己的愁情移入满川风月,人无情而物有愁绪,更深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再如辛弃疾《鹧鸪天》的“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直接赋予了愁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让它如影随形地跟着词人,写出了壮志难酬的愁绪无时无处不在。
  3.夸张
  当诗人的情感喷薄欲发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采用夸张的手法来一抒胸中块垒。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们通常说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已很是夸张,而李白抒发愁绪不仅愁白了头,而且还有三千丈之长,极尽夸张之能事,写出了李白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的愁绪之长之重。
  以上分析,只借用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古诗词中表现愁情的常用方法,其余手法不一一引举,读者可以在阅读鉴赏中自行总结。
  同样一个愁字,内涵却是多端的,表现手法也是变化多样的。同样的感情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他们妙笔生花,匠心独运,把愁情变抽象为具体,化無形为有形,让我们能够穿越历史的河流,透过美丽的诗篇来吟咏品味多样的诗情,体察他们丰富的内心。
  作者单位: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674400)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等德育方面的内容。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言文字学习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精神,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学生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和掌握,定能深受教育。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在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学会唱一首歌、画一幅画,而是让孩子们通过活动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教师要激发孩子的潜能,支持儿童的成长,将艺术教育
科技落后,国家就会落后;科技强大,国家才真正强大.“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要致力于教学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经常研究教学方法技巧,认真吸取最新的教改经验,这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有明显帮助。  一、精心设计教案  教学方案是教学的方向标、路线图,教案设计水平对整个教学工作影响较为深远。好的教学方案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将优化教学设计作为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广泛搜集其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