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问题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差或品行不良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学习成绩和品行两个方面都有问题的学生。一般来说,“问题生”常受到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小瞧,被人冷落或歧视,因而他们自卑感严重,缺乏自信心;有的悲观厌世,自暴自弃;有的对教师存有戒心、敌意,甚至误认为教师有意对他“整治或迫害”,常与老师情绪对立,采取回避躲藏方式,抱以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等心理特点,固而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致使师生情感相悖,教育教学受阻。为使教育教学能井然有序地进行,我想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应给予“问题生”以热情真挚的爱。
1 教师的爱是“问题生”的转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催化剂
常言道“爱是教育的基础,入情方能入理”。据了解,其大部分“问题生”都是“留守学生”,由于他们缺少父母应有的关怀和真正的爱,而心灵上留下无人呵护,无人关心的痛苦阴影,因而丧失了前进的热情、信心,甚至形成了变态心理,若老师能把深厚纯真的爱及时地奉献给他们,用爱的暖流去感化他们,就会逐步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戒心、对立情绪,从而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感情上就会愿意接近老师,喜欢老师的教诲,行动上乐于执行老师的要求,并把老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正如古人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有爱敬之诚,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无数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感情,态度冷漠,缺乏高尚纯洁的爱,那么学生也会反感教师,不信任老师,一方面,学生也就“恶其师,而疏其道”,甚至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诲;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对老师说心理话。
2 教师的爱是“问题生”自信和成才的动力
“问题生”并不是无积极因素和智力低常,更不是“毫无希望”或“无可救药”,在他们心灵深处还埋藏着良好的品质,他们的头脑中还蕴含着天才成份,他们同样存在着一种被自卑感所掩盖的渴望老师能一视同仁,求得平等,甚至有的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笨,有信心跻身于先进行列的美好愿望。实际情况也表明,“问题生”不是在任何方面都很差的,有的在某些学科成绩较差,但在另一学科成绩却比较优秀,或在劳动方面比较积极,或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的在校学习期间成绩虽差,但走入社会,却干得非常出色,就连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曾在读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而遭留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学生时被认为是个“智力不佳,反应迟钝”,给有的教师留下“笨头笨脑”的印象。所以教师如果对“问题生”没有给予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而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有着强烈的爱生之心,就会产生很强的感召力和推动力,“问题生”就会觉得自己没被遗弃,而会克服自卑,发挥特长,点燃自信的火花,增强勇气,努力奋进。在这里打个小小的比方,同样一幅画,如果让人们专门来“挑刺”,缺点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专门让人们来评价优点,结果处处皆精彩。这不就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换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问题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亮点,给以肯定,这也许就是他们人生转变的开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其意义不也在于这方面吗?
总之,“问题生”比一般学生甚至好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爱,但这种爱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偏袒,更应体现在对他们各方面的关爱和树立自尊自信上。这样爱就可以化解矛盾,使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因此,教师应对“问题生”持正确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向“问题生”倾注真挚浓厚的爱,相信“问题生”转好的时刻很快就会到来!
1 教师的爱是“问题生”的转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催化剂
常言道“爱是教育的基础,入情方能入理”。据了解,其大部分“问题生”都是“留守学生”,由于他们缺少父母应有的关怀和真正的爱,而心灵上留下无人呵护,无人关心的痛苦阴影,因而丧失了前进的热情、信心,甚至形成了变态心理,若老师能把深厚纯真的爱及时地奉献给他们,用爱的暖流去感化他们,就会逐步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戒心、对立情绪,从而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感情上就会愿意接近老师,喜欢老师的教诲,行动上乐于执行老师的要求,并把老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正如古人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有爱敬之诚,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无数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感情,态度冷漠,缺乏高尚纯洁的爱,那么学生也会反感教师,不信任老师,一方面,学生也就“恶其师,而疏其道”,甚至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诲;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对老师说心理话。
2 教师的爱是“问题生”自信和成才的动力
“问题生”并不是无积极因素和智力低常,更不是“毫无希望”或“无可救药”,在他们心灵深处还埋藏着良好的品质,他们的头脑中还蕴含着天才成份,他们同样存在着一种被自卑感所掩盖的渴望老师能一视同仁,求得平等,甚至有的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笨,有信心跻身于先进行列的美好愿望。实际情况也表明,“问题生”不是在任何方面都很差的,有的在某些学科成绩较差,但在另一学科成绩却比较优秀,或在劳动方面比较积极,或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的在校学习期间成绩虽差,但走入社会,却干得非常出色,就连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曾在读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而遭留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学生时被认为是个“智力不佳,反应迟钝”,给有的教师留下“笨头笨脑”的印象。所以教师如果对“问题生”没有给予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而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有着强烈的爱生之心,就会产生很强的感召力和推动力,“问题生”就会觉得自己没被遗弃,而会克服自卑,发挥特长,点燃自信的火花,增强勇气,努力奋进。在这里打个小小的比方,同样一幅画,如果让人们专门来“挑刺”,缺点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专门让人们来评价优点,结果处处皆精彩。这不就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换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问题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亮点,给以肯定,这也许就是他们人生转变的开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其意义不也在于这方面吗?
总之,“问题生”比一般学生甚至好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爱,但这种爱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偏袒,更应体现在对他们各方面的关爱和树立自尊自信上。这样爱就可以化解矛盾,使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因此,教师应对“问题生”持正确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向“问题生”倾注真挚浓厚的爱,相信“问题生”转好的时刻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