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学好数学的关键时期,是初中数学的调高和深化。高中数学从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更接近于高等数学。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性 德育教育 审美能力 劳动观念
1.体现数学教学的文化性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如非欧几何的产生导致绝对真理的丧失;统计学的产生导致人们世界观的重大变化;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仅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起到巨大的作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降水概率、空气质量指数、经济运行景气指数等数学名词成为日常用语。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是重要的。
数学教学首先是文化的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如极限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若用学生熟知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永世不竭”来引入,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其变化趋势,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定义;若在极限概念给出后,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述,不仅能使学生用更开阔的眼光、更高的观点来理解极限,而且还能达到的美学欣赏的目的。这样适度营造文化氛围的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应是我们孜孜以求的。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引申运用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把一些解题规律和程式化的做法归纳提炼成思想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数学题,还要善于把数学思想类比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数学地思考问题,从而体现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比如在小学学习面积时,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矩形,把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这一思想又延伸到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时,把它补成规则图形面积,直到立体几何中的割补法。不仅如此,代数中进行恒等变形时的加一项减一项、乘一项除一项都可看作是割补法的运用。而“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便可看作是割补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进一步地说,社会上各企业间的合并、重组也可看成是割补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延伸,或者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数学中的割补思想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再如整体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加减法中的加减数合并到一起到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不等式)的换元法、各种代(变)换等,这种思想折射到电子技术中便有集成电路,折射到管理学中便有1+1>2,通俗地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些可看作是数学中整体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要求教师恰当的点拨与引导。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出现频率高、实用性强,教师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应做到鞭辟入里,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不失时机地将数学思想加以延伸,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成为会归纳、能抽象和善于类比的人。
3.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科内容丰富,能有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等我国古代的杰出数学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我国当代数学领先成就,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等进行理想教育;联系常量与变量,近似与精确,定点与动点,有限与无限的教学进行辨证法的教育;联系数学科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败而不馁的心理素质,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编撰、选用、讲评各种练习和检测中,也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周密严谨地思考,准确细致地操作,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善思善学善总结,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勤奋自信,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质。在教学中要留出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并给予鼓励。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想退却时,教师要及时加以点拨并给予鞭策;当学生有创新的解法或想法时,教师要给予褒扬;当学生解题常犯低级错误时,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4.发掘美学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需要去发现,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数学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她所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数学定义的精确美,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富美,变化的灵活美,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数形结合, 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数学之美不仅仅是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与和谐美等外在表现,更有数学的内在美,如圆锥曲线,当学生知道这几种曲线可以通过平面截圆锥而得,觉得不可思议,联系到它们的方程都是对称的二次式,这其中既有圆锥曲线的优美,又有数形结合的风采;既有二次型的数学底蕴,更有描摹天体运动的功能。数学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达到美妙的程度。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揭示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数学审美活动能力和评判能力。
5.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有十三章,章章都有重难点,要学好它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动脑,勤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等,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怕学数学,除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基础较差等原因外,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遇上难题就抄袭或考试作弊,这也是劳动观念不强的表现。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抄袭作弊、弄虚作假就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另一方面,又要深入了解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差生对教学目标也看得见,跳起来摸得到,进而激励他们动脑动手,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进步,获得好成绩。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为掌握好现代劳动技能,增强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本学科知识的机械讲授,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数学的思想教育功能,使学科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成为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的过程。
关键词:文化性 德育教育 审美能力 劳动观念
1.体现数学教学的文化性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如非欧几何的产生导致绝对真理的丧失;统计学的产生导致人们世界观的重大变化;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仅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起到巨大的作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降水概率、空气质量指数、经济运行景气指数等数学名词成为日常用语。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是重要的。
数学教学首先是文化的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如极限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若用学生熟知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永世不竭”来引入,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其变化趋势,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定义;若在极限概念给出后,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述,不仅能使学生用更开阔的眼光、更高的观点来理解极限,而且还能达到的美学欣赏的目的。这样适度营造文化氛围的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应是我们孜孜以求的。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引申运用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把一些解题规律和程式化的做法归纳提炼成思想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数学题,还要善于把数学思想类比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数学地思考问题,从而体现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比如在小学学习面积时,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矩形,把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这一思想又延伸到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时,把它补成规则图形面积,直到立体几何中的割补法。不仅如此,代数中进行恒等变形时的加一项减一项、乘一项除一项都可看作是割补法的运用。而“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便可看作是割补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进一步地说,社会上各企业间的合并、重组也可看成是割补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延伸,或者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数学中的割补思想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再如整体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加减法中的加减数合并到一起到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不等式)的换元法、各种代(变)换等,这种思想折射到电子技术中便有集成电路,折射到管理学中便有1+1>2,通俗地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些可看作是数学中整体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要求教师恰当的点拨与引导。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出现频率高、实用性强,教师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应做到鞭辟入里,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不失时机地将数学思想加以延伸,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成为会归纳、能抽象和善于类比的人。
3.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科内容丰富,能有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等我国古代的杰出数学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我国当代数学领先成就,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等进行理想教育;联系常量与变量,近似与精确,定点与动点,有限与无限的教学进行辨证法的教育;联系数学科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败而不馁的心理素质,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编撰、选用、讲评各种练习和检测中,也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周密严谨地思考,准确细致地操作,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善思善学善总结,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勤奋自信,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质。在教学中要留出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并给予鼓励。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想退却时,教师要及时加以点拨并给予鞭策;当学生有创新的解法或想法时,教师要给予褒扬;当学生解题常犯低级错误时,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4.发掘美学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需要去发现,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数学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她所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数学定义的精确美,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富美,变化的灵活美,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数形结合, 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数学之美不仅仅是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与和谐美等外在表现,更有数学的内在美,如圆锥曲线,当学生知道这几种曲线可以通过平面截圆锥而得,觉得不可思议,联系到它们的方程都是对称的二次式,这其中既有圆锥曲线的优美,又有数形结合的风采;既有二次型的数学底蕴,更有描摹天体运动的功能。数学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达到美妙的程度。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揭示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数学审美活动能力和评判能力。
5.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有十三章,章章都有重难点,要学好它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动脑,勤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等,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怕学数学,除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基础较差等原因外,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遇上难题就抄袭或考试作弊,这也是劳动观念不强的表现。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抄袭作弊、弄虚作假就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另一方面,又要深入了解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差生对教学目标也看得见,跳起来摸得到,进而激励他们动脑动手,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进步,获得好成绩。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为掌握好现代劳动技能,增强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本学科知识的机械讲授,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数学的思想教育功能,使学科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成为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