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实验教学中的“度”就是一种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中,追求的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来把握教学,调控教学。教学中,要讲究方法,要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要注意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的关系。经过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摸索发现,我感觉到,教学中“度”的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铺垫应具有“高效度”。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所复习的知识内容不宜面面俱到,而是要在课始几分钟内平中见奇、快速切入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直接触及实验的实际需要。如高中《生物》中“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可在课始复习提问一下有关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情况,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课堂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2)实验教学的导入要有“磁力度”。实验伊始,教师可巧设导语,“磁石”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其内心的求知浪花,营造积极探索学习的大氛围。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下)中的“观察蚯蚓”的实验,在实验课开始即可联系生活实际设问:雨后蚯蚓为什么要钻出地面?蚯蚓是怎样运动的?你能辨认出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吗?短短的几句话可引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他们做起实验就格外认真,观察起来特别细致。
  (3)实验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应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在教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课堂教学安排上,从天竺葵的黑暗处理到叶片的遮光处理,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酒的观察都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可就一些现象及操作程序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4)实验教学的分析及设问应“多角度”。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探索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进行导“思”导“疑”。“疑”的提出既要有“质”的体现,又要有“量”的要求。并且“疑”的设置应全方位地切入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组织学生在短时间内去说理、讨论和操作,以获得较多的技能。如初中《生物》第二册“脊蛙的反射”实验,在完成观察脊蛙的搔扒反射实验后,让学生再进一步探索:撕下蛙的腹部皮肤,切断蛙的坐骨神经,破坏脊髓。在以上几种情况下对比观察脊蛙能否出现搔扒反射,从而让学生知道反射必须建立在反射弧完整的基础上,只要反射弧的任何一环节出现故障,反射都无法完成。
  (5)实验教学的课后小结应“高浓度”。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同样,实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后小结。因为小结,是对整节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提纲挈领地展现本节实验的过程及结构,其作用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初中《生物》(上)中“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可浓缩成一首打油诗来作为本节课的小结:左手托座,右手握臂;放在偏左,目物安备。转动转换,对光低倍;看准光孔,光圈正对。左眼看目,右眼要睁,转动反光,直到白亮。玻片安放,要在台上;压好玻片,标本对上。转动粗螺,镜筒下降;接近标本,千万别望。左眼看目,同时反向,转动粗螺,镜筒缓上。一直等到,看清物像,略调细螺,物像更棒。
  “导”是控制整个实验教学的“遥控器”。古语云,“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实验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在教师施“导”的操作下进行,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导”的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学生出现“厌学”时,应着手于“诱导”。有的实验内容枯燥乏味,过程复杂多变,目的及要求又有一定难度,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厌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适时诱导。如高中《生物》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的实验,由于研磨、过滤、剪纸条、划线等操作步骤的烦琐,一些药品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再加上最后的实验结果不易成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随时从实验方法、实验技巧等方面加以引导。告诉学生研磨动作要快;研磨后为了能得到一定量的滤液,可再向研钵中加少许的丙酮再过滤,每次用吸管划线时吸取的滤液要少,划滤液细线要保证又齐又细等。明确引导使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就会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实验的成功,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也就会变“厌学”为“乐学”,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当学生感到“难学”时,应及时“疏导”。学生在做实验时,会遇到思维受阻或偏差,此时教师应就疑解答,指点迷津,化难为易,使学生产生顿悟、顿解,以获取成功的喜悦。如遇到“显微镜使用”中的物像寻找,“玻片制作”中气泡的产生,“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中水浴温度的控制等难点时,教师应着力做好“疏导”工作,抓住要点变“难学”为“易学”,促进整个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3)当学生“死学”时,应给予“引导”。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往往机械地“照方抓药”,忙得不亦乐乎;但由于对现象的观察不详细,对结果分析不透彻,仍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对此,教师应避虚就实,依据实验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把实验进程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总结规律,从而获得真知,变“死学”为“活学”。如“观察小肠绒毛”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可设计如下的问题:小肠不仅长它的内壁是否光滑?(有皱襞和绒毛)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扩大消化吸收面积)食物必须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完成消化,小肠内有哪些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进入小肠的食物如何与这些消化液混匀?(小肠的蠕动)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哪些方面有利于吸收?(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薄)。(4)当学生认为“学会”后,应适时“指导”。实验中,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或学会有关操作技能后,应教育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设想,搞小发明,小创造。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活动中,教师可在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上给予指导,让学生真正从“学会”的乐园中走到“会学”的王国中去。
   (遵义市南舟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提出,明晰合同责任,有利于政府采购人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法律上采购人与其他政府采购当事人的责任划分、采购人的民事责任与其他责任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在适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对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湖北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很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正确分析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通过发展服务外包,"一
高中数学内容,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都比较强,可能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注重抓好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策划好新课导入,采用设计悬念、由史料介绍、巧设问题等方法引入新课,从教学过程的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把学生引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焕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应用数学是应用目的明确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总称,研究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到其他范畴数学的分支。包括微分方程、向量分析、矩阵、数值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控制理论
学习和记忆解决的是在人脑中贮存知识的问题。经过实验、研究所创造的新知识,必须用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布,才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表达能力是人才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大学生必
北京机电研究所主要专业建立于1956年,现作为锻压、热处理、锻模等专业行业学会、协会及标准委员会的秘书处所在地,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国家先后在北京机电研究所建立了“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精密冲裁技术服务中心”、“模糊控制生产力促进中心”、“热处理生产力促进中心”五个国家级工程中心。40年来,该所承担着国家及国防工业重点科技项目的应用研究,完成了大量具有国
目的:探究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两种不同术式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术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选择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方式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进行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9例(40眼),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A、B两组,A组18例(19眼)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
采用乙二胺动态修饰硅胶柱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了转基因烟草提取液中的糖.4种糖的峰面积标准曲线在100mg/L~1 500mg/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建立的方法对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