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厚重历史文化走进知用新时代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拥有丰富而深厚历史文化的广州市知用中学不断发展、再创佳绩的根源在哪里?当然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本期《深度报道》将为您介绍广州市知用中学的文化建设工作,探寻校长杨卫国的文化治校之道。
  2009年3月28日,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旅居海外的广州市知用中学(以下简称“知用中学”)校友及知用中学的国内校友近千人,在广州汇聚一堂,欢庆知用中学建校85周年,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叙昔日理想情谊,话今日辉煌成就,感母校培育之恩——这场“全球知用校友大联欢”彰显了知用中学厚重的历史文化及强烈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知用中学不断发展的根源,而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知用中学再创佳绩依靠的是什么?仍然是文化!用校长杨卫国的话说:“学校文化是打造学校品牌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接下来,我们将循着杨卫国的教育理念,探寻他的文化治校之道。
  一、挖掘历史文化的崭新内涵
  知用中学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2008年之前,知用中学经历过一个低迷而彷徨的发展困惑期。2008年9月,杨卫国成为知用中学校长,在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走上振兴发展之路。杨卫国指出,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建设学校文化,用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对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打造学校文化的根基。要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就必须深刻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并赋予其全新的内涵,使其成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学校文化。
  1.历史文化的钩沉
  1922年11月,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一些优秀毕业生以“先归纳以求知,复演绎以致用,求知致用并重”为宗旨,组织知用学社,以“求知致用”为办学理念。1924年,知用学社向广东大学借用三间课室正式创办知用中学,推举唐富言为校长,并以其宗旨要义“知用”为校名,以“格物求知,穷理致用”为校训。接着,知用中学成为激进青年和进步人士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鲁迅、茅盾和欧阳予倩等都曾在知用中学授课。后来,由于战争的原因,知用学社在多地(中国的香港、澳门和越南的西贡等地)创办知用中学,为海外华侨子弟教授国文。因为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在那时局多变的年代,知用中学培养了大批投身革命的仁人志士。
  知用中学自创办(1924年)到正式改为公办学校(1956年),三十多年始终坚持“推进中国教育,致力救国报国”的教育理想,在风雨飘摇的艰难时局中昂然前行。生生不息的办学精神和教育信念已成为知用中学的学校文化,代代传承。
  2.学校文化的断层
  1956年,知用中学成为公办学校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再次焕发生机,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知用中学的文化建设未能很好地推进,以致学校文化出现断层。尤其在21世纪初期,由于学校领导的频繁更换,学校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教育的发展极不协调,学校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文化与教育相互掣肘的状况。2008年,杨卫国成为知用中学校长,他面对严重断层的学校文化开始了审慎思考,并意识到重建学校文化和重塑学校品牌的重要意义。
  3.学校文化再定位
  杨卫国对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面对知用中学学校文化的严重断层,通过挖掘和思考学校的历史文化,并结合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杨卫国对知用中学的学校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在秉承“求知致用”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把“格物求知,穷理致用”这一当年创办知用学社时的校训作为当今知用中学的校训,并赋予其崭新的文化内涵。
  二、把环境文化建成学校名片
  杨卫国认为,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思想和理念的重要体现,就知用中学而言,其本身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想打造学校品牌,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建设。经过调查、研究和思考,杨卫国决定,首先着手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即对学校环境中的硬件设施进行文化的软包装。
  在2008年之前,知用中学进行了全面的硬件建设,并成功升格为广东省一级学校。遗憾的是,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感受不到学校的文化气息。为此,杨卫国和全体师生一起,凝聚智慧,身体力行,在学校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学校的文化建设。具体包括三点。
  1.凸显教育文化建设
  按照杨卫国的思路,凝聚全体师生的智慧,把学校各处原有的名称改为既有传统色彩又有现代气息,既带教育色彩又具个性特征的名称,以此凸显学校的教育文化特色。例如,将高中校区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和办公楼等分别命名为“求知楼”“致用楼”“弘志楼”和“鲁迅楼”等。又如,在各班级门前和室内利用空白墙体打造“会说话的德育”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各班的文化园地。
  2.彰显历史名校特征
  知用中学整合、弘扬并发展学校历史文化,以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历史名校特征。2009年,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设想,知用中学把整合与弘扬鲁迅的读书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杨卫国说,鲁迅先生倡导的读书文化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不仅曾在知用中学讲学,更留下著名的《读书杂谈》讲稿,弘扬他的读书精神,这对倡导学校的读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学校通过鲁迅塑像、鲁迅楼和鲁迅生平沙画墙等形式充分展示鲁迅的读书精神,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学校还在校园网站建立“鲁迅文化”专栏,以扩大宣传途径和范围,增强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3.精心定位学校文化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需求,按照杨卫国文化治校的思路,知用中学邀请文化设计的专业机构,对学校文化进行全方位包装。例如:修建沙画墙、文化走廊,设置独特的校园读书角等。
  通过几年的环境文化建设,知用中学独特的文化品位已经形成——古朴幽深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优雅清新的现代文化韵味已成为知用中学学校品牌的显性特征。其实,环境文化建设只是杨卫国文化治校办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德育文化共同构成杨卫国文化治校的思想体系。   三、把教师文化建成学校文化的灵魂
  杨卫国说:“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代表学校育人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教师文化来自学校文化的驱动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专业发展和教育智慧是教师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如果环境文化只是塑造学校品牌的外在体现,那么教师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内涵。
  2008年底,杨卫国提出“以德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治校、质量强校”的十六字办学方针,明确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并将“文化治校”的办学宗旨提升到崭新高度,还把教师文化置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要求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文化建设体系。
  针对教师文化建设,杨卫国提出“三精教育管理模式”,即提倡教师在治校、治教和治学中实施“精致管理班级、精准备课教学和精心育人成才”的教育模式。针对教学工作,杨卫国强调“四要”:一是形成敬业、爱生、严谨、务实和拼搏的教风;二是形成团结、奉献、廉洁和高效的工作作风;三是具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和求实创新的实干精神;四是打造一支具有爱岗敬业、敢为人先、格物求知和求知致用精神的教师团队。针对教师培养,杨卫国制定了“献身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品德;教育观念先进,治学态度严谨;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真诚热爱学生,不断开拓创新”的培养目标。
  当然,教师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按照杨卫国的教师文化建设思路和总体建设目标,根据越秀区委、区政府的“人才工程”战略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知用中学首先落实“两个基本途径”和“三大主要内容”,以推动教师文化建设的实施,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化发展。“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院校继续教育专题学习和校本教研、校本岗位培训为途径;二是以校本教研、校本岗位培训为主,院校继续教育专题学习为辅的教师学习途径。“三大主要内容”:一是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二是教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技术手段。
  为了更好地落实“两个基本途径”和“三大主要内容”,其具体做法有四点。其一,抓好师德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其二,抓好校本教研。一是开展专家专题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讲座和辅导;二是做好学校教学公开课、教学研讨课的点评和评价以及优秀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的评比;三是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学科组教研活动。其三,抓好校本培训。一是成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专题学习与理论辅导;二是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标准、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的学习;三是狠抓教师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学习、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以及教师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学习。其四,抓好教师培养工程。一是从科、级组长和高级教师中培养出在市、区内有影响,在校内有示范作用的教师:二是培养一批在区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三是对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提出和落实青年教师成长的目标要求(“一年站稳讲坛”“三年独当一面”和“六年成为学校名师”);四是开展青年教师的“青蓝人才工程”上岗培训,鼓励在职培训和开展教学百花奖的评比活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此外,学校结合教师培养工程,既不断推进教师教研文化建设,又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为全校教师专门设立“教学百花奖”,并要求每位教师定期参加每年一次的全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教学百花奖”以起始年级入学成绩或第一学期的摸底测验成绩为起点,每学期以本学科在区内超均率为评价目标,再与每学期的教学绩效奖金挂钩,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知用中学着力构建教师文化,“以全面的教育促进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的“三全”办学思想,有效地引领学校以“办一所校风优良、师资优化、教育优质和文化治校特色鲜明的广州市历史名校”为办学目标,牢固树立“教以生本、学为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索“启发、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科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最终整体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教师文化建设的引领下,知用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卓有成效,一支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以及越秀区人民政府嘉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然形成。
  四、把德育文化建成学校文化的血和肉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知用中学的文化建设始终围绕“文化育人”这一核心展开,而“文化育人”的根本在于德育文化。杨卫国认为,德育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爱国、明礼、求实、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务实、拼搏”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进取、创新”的学风,以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是搞好德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更是建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文化的重要前提。
  遵循“小赢在智、大赢在德”的教育理念,知用中学将德育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设定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育人”,把育人的目标设定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培养和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此,学校的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四完善”“五坚持”和“六构建”推进。“四完善”:一是完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德育管理机制,二是完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和“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的措施,三是完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制度,四是完善学校、社区和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五坚持”即坚持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实践体验,坚持潜移默化和全面育人。“六构建”:~是工作机制与育人环境的构建,二是“十大主题”系列教育的构建,三是“知用文化”与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四是德育课题实验与特色的探索和构建,五是团队、学生会与“三结合”德育管理网络的构建,六是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校在全校师生中树立大德育观,结合青少年思想、身心发展和教育的客观规律,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各年级德育工作的主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系统设计、分步实施,抓住重点、全面管理,探索特色、追求实效。各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初一年级即“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初二年级——“健康心理、人格养成”,初三年级——“加强责任、提高能力”;高一年级——“自主意识、科学精神”,高二年级——“自我完善、健全人格”,高三年级——“社会责任、价值取向”。
  学校要求德育工作做到目标明确、途径得当、内容丰富和方法有效,即通过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育人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领导,系统、科学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达到育人目的。
  在杨卫国看来,学校的品牌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文化建设。但学校文化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不仅包含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德育文化和学生文化,更包含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一系列文化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包容;既相互影响,又融会贯通。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方面、各环节都不能偏废,必须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知用中学的文化建设不仅树立学校品牌,重塑学校形象,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更展现杨卫国文化治校的独特之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知用中学会成为一座更加炫丽夺目的教育百花园。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高考刚结束,父母就逼考得不错的蒋晓嫁人,而且是嫁到阿根廷。之后蒋晓所经历的一切,让她五味杂陈……本文为采访所得,以第一人称写成。高考前夕,父母安排隔空相亲  蒋晓,1998年底出生在福建省内的一个半岛小镇上。该镇有三大奇:一是靠海不吃海。很多人家的男孩,往往未成年就跑去海外,扎堆在阿根廷、南非等偏远小国做生意;二是十七八岁当爹娘。古时,当地人常年出海,祸福无常,为留存血脉多早婚早孕。如今,十七八岁
深圳,一片神奇的热土。位于深圳市南山脚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深大附中”),是一所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学府。而深大附中的胡兴松老师可谓一个不断跋涉的“追梦人”。  胡兴松,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他头上拥有众多桂冠:广东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和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地方教材审定委员
一、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    最近,笔者仔细查阅了前几年在教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的教案。整个教学过程是:  1.教师由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 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来导入本节课;  2.教师拿教具给学生作演示并得出结论:符合题意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3.告诉学生如何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推导过程;讲解定义、标准方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本刊讯 2016年6月11—12日,由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和四川省阿坝州教育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召开。  会议由乡土文化教育和乡土教材的政策支持与宏观发展、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以及微课展示、其他各地乡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享、分组讨论四部分内容组成。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
在武威市天祝县南街社区,有一个4口之家,这个家里有3名党员,两名大学生。丈夫蒋海滨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妻子刘玉香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家庭,两个女儿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结婚多年来,蒋海滨夫妻二人一直很和睦,对孩子的教育也颇有成绩,是大家眼里的“模范家庭”。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不向对方红脸,凡事都是彼此体谅,和颜悦色地商量。作为妻子,刘玉香全力支持
我妈在饭桌上几乎是带着哭腔对我们说这句话的:“我跟你爸只有亲情,没有爱情了……”一副嫌弃我爸的样子。  这事都赖我,给我妈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她天天捧着手机看“头条”,特别爱看明星的八卦新闻。我爸嫌我妈晚上睡觉前捧着手机看影响他睡觉,两人在饭桌上拌起嘴來,我妈就把耍笑当真,自觉委屈不少。  为什么委屈呢?我爸这两年身体很弱,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住院,连陪我妈逛街散步的力气也没有,更不见当年扛着鱼竿跋山涉
禁止离婚的国家  ——只有死亡让我们分开   也许你没想到,在今天的世界上,竟然还有国家禁止离婚。  马耳他的法律规定,男女结婚后即不许离婚。男女结婚时需在教堂里互相承诺:“只有死亡让我们分开”,因此无论何种原因离婚(即使配偶去世也不例外),都视为违背誓言而不被允许。   除了马耳他,菲律宾、爱尔兰、巴拉圭、安道尔和圣马力诺5个国家的法律也不准离婚。与其他禁止离婚的国家不同,爱尔兰人以高度的智慧,
为了“贴娘家”,她做了爱情的逃兵  小玉是我的一位访谈对象,谈话时总爱反反复复地问我:“是找个年纪大的男人嫁掉呢,还是找个同龄人?我跟哪种男人结婚比较好?”  乍听之下,我以为她遇到了选择困难的问题。现代人普遍有选择困难,比如拖延症,就是在选A还是选B上犹豫不定,导致拖延的。她快三十岁了,条件不错,要迈入“剩女”行列,多半有选择困难。  我问她:“有什么人逼婚吗?”  她说:“那倒没有。不过,我有
刘东为了报答战友孙大庆的救命之恩,对孙的妻儿很是关照,尤其对恩人的儿子庆庆甚至好过对自己的亲儿子东东。东东不高興了,报恩是大人之间的事,是上代人的事,干吗要牺牲我的利益?东东的观点,得到了妈妈蒋玉兰的支持,家庭矛盾日益恶化。2017年11月2日,哈尔滨一起命案,带给我们关于报恩这个话题的沉重反思——读不懂大人恩情:爸爸总向着别人家孩子  “刘东,你给我回来!马上!”2017年11月2日上午,哈尔滨
《中国教师》:您对这次制定的《标准》在总体上有什么评价?   李烈:我觉得《标准》里所列的要求应该是对教师的一个底线要求,做不到的话就是不胜任教师职务。对于底线要求,无论到什么时候什么阶段都应该有,以使教师们自我警醒。我们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尽管有很多教师还达不到这个高度,但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还真得把教师当做从事特殊职业的优秀的人。《标准》可以使人不突破底线,但是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