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一片神奇的热土。位于深圳市南山脚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深大附中”),是一所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学府。而深大附中的胡兴松老师可谓一个不断跋涉的“追梦人”。
胡兴松,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他头上拥有众多桂冠:广东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和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等等。
面对诸多荣誉,胡老师总感肩上的担子沉重,更不敢懈怠。他虽然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但从不服老,总是在新的征途上不断跋涉。他说:“人总是在风雨之中不断跋涉,追求与实现自己的梦想!”
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广东省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一。面对新课改,胡老师积极实践,并总结自己实践课改的心路历程。(1)迷茫——面对课改:恰似雾里看花;(2)适应——职责所在:戴着镣铐跳舞;(3)研究——兴趣使然:提高生命质量。他还明确提出面对课改,必须“务虚求实”。所谓“务虚”,就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要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基点,要以书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教学目标,要从偏重“知识传授”向“三维目标”转变;教学内容,要从文本化向生活化转变;教学模式,要从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教学方法,要从注入式向启发式转变;师生关系,要从师道尊严向民主平等转变;教学评价,要以“分数”标准向“素质”标准转变;培养目标,要从否定差异的“单一化”向张扬个性的“多元化”转变。所谓“求实”,就是要吃透教材,优化课堂,落实训练。
教学艺术的追求者
胡老师将教学视为一门艺术,对教学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成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或缺教学艺术。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且完全可以成为一名教学艺术家。
1986年,他发表了《谈谈设计教案的艺术》一文。在该文中,他明确提出了教案设计不仅要设计“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设计“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
此后,他编拟过《教育艺术论》一书的提纲,撰写了近6万字的书稿。1994年至1997年,他发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十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续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2000年,胡老师撰写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由广东省优秀教育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部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铎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胡兴松将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付梓出版,是对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的重要贡献。”
在该书中,胡老师将教学艺术划分为:(1)课前准备艺术,主要包括标准把握艺术、教材钻研艺术、学生研究艺术、教案编写艺术。(2)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宏观教学艺术和微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宏观艺术主要有:系统优化艺术、信息交换艺术、教学控制艺术、目标制定艺术、结构构建艺术、模式选择艺术、方法组合艺术、媒体应用艺术、教学评价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机智应变艺术、教学幽默艺术、节奏调谐艺术、气氛烘托艺术、思想教育艺术、创新教学艺术、思维启迪艺术、情感交流艺术、心理疏导艺术。课堂教学微观艺术主要有:新课导入艺术、高潮创设艺术、教学小结艺术、课堂练习艺术、启发讲解艺术、课堂提问艺术、板书设计艺术、讨论组织艺术。(3)课后延伸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课后辅导艺术、测试命题艺术、活动组织艺术、后记书写艺术、教学研究艺术。
教学方法的改革者
有人就“中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进行过调查,得到的答案是:政治课。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教师也感到力不从心,政治课难教。
面对这样的现实,胡兴松老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调整心态,主动适应,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他以“鲜活的哲学”为主题进行了哲学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扩展。他探讨的内容有:兴旺的哲学家族、纷争的哲学前沿、风趣的哲学大师、捣鬼的哲学悖论、深邃的哲学命题等。这些内容,有的可拓宽教师的宏观视野,有的可直接运用于教学。这一组系列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他还编著了有关哲理和经济学故事品读的《寻找智慧鸟》和《经营自己的油田》等书籍。
胡老师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难在创新。他针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状况,将古今中外著名的教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探讨与实践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陆续发表诸多论著。
胡老师的学生说:“每堂课的‘课前5分钟演讲’,胡老师的点评精辟、精彩,一上课就令人兴味盎然。”“胡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有时还结合教学将自己写的哲理诗、哲理散文与我们一起欣赏,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胡老师知识渊博,思维敏捷,一次上课时,我们同学提了许多怪问题,如‘生活总在别处’‘麦田里捉乌龟’的说法包含什么哲理?胡老师对答如流,教室里掌声不断。”“以前初中上思品课总感到枯燥乏味,现在上胡老师的课则是一种享受。”
教学手段的创新者
在人们的印象中,政治教师好像全凭一张嘴,只要会讲就行了。但胡老师则认为,当今社会,教学手段创新应该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没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似乎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胡老师刻苦钻研,从一个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门外汉发展到了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运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自行设计和制作的“高二哲学‘前言’教学积件”,参加广东省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课件展评,荣获设计与制作两个一等奖。
为了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他主持了深圳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研究”以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研究,他提出:教学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处理策略的教学软件系统或工作平台。教学积件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它是在一个固定的平台内,以模块的形式,将资源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策略库等内容嵌入其中,教师在教学时只需在现有的平台内,进行不同的选择运用。教学积件便于教师进行组合运用和学生自由、自主学习,可活化教学过程,实化教师施教的创造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胡老师还在新浪网开辟“胡兴松—教育博客”,博客访问人数达140多万,登上了“新浪草根名博”的“时评类新人榜”。对于开博的价值和意义,他回答是:“让思想在这里起航!”
求知的欢愉和自我实现的快意,是成就名师的内在动力!让我们为这位不断跋涉的“追梦人”而喝彩!
(责任编辑:林静)
胡兴松,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他头上拥有众多桂冠:广东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和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等等。
面对诸多荣誉,胡老师总感肩上的担子沉重,更不敢懈怠。他虽然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但从不服老,总是在新的征途上不断跋涉。他说:“人总是在风雨之中不断跋涉,追求与实现自己的梦想!”
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广东省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一。面对新课改,胡老师积极实践,并总结自己实践课改的心路历程。(1)迷茫——面对课改:恰似雾里看花;(2)适应——职责所在:戴着镣铐跳舞;(3)研究——兴趣使然:提高生命质量。他还明确提出面对课改,必须“务虚求实”。所谓“务虚”,就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要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基点,要以书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教学目标,要从偏重“知识传授”向“三维目标”转变;教学内容,要从文本化向生活化转变;教学模式,要从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教学方法,要从注入式向启发式转变;师生关系,要从师道尊严向民主平等转变;教学评价,要以“分数”标准向“素质”标准转变;培养目标,要从否定差异的“单一化”向张扬个性的“多元化”转变。所谓“求实”,就是要吃透教材,优化课堂,落实训练。
教学艺术的追求者
胡老师将教学视为一门艺术,对教学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成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或缺教学艺术。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且完全可以成为一名教学艺术家。
1986年,他发表了《谈谈设计教案的艺术》一文。在该文中,他明确提出了教案设计不仅要设计“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设计“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
此后,他编拟过《教育艺术论》一书的提纲,撰写了近6万字的书稿。1994年至1997年,他发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十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续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2000年,胡老师撰写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由广东省优秀教育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部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铎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胡兴松将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付梓出版,是对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的重要贡献。”
在该书中,胡老师将教学艺术划分为:(1)课前准备艺术,主要包括标准把握艺术、教材钻研艺术、学生研究艺术、教案编写艺术。(2)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宏观教学艺术和微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宏观艺术主要有:系统优化艺术、信息交换艺术、教学控制艺术、目标制定艺术、结构构建艺术、模式选择艺术、方法组合艺术、媒体应用艺术、教学评价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机智应变艺术、教学幽默艺术、节奏调谐艺术、气氛烘托艺术、思想教育艺术、创新教学艺术、思维启迪艺术、情感交流艺术、心理疏导艺术。课堂教学微观艺术主要有:新课导入艺术、高潮创设艺术、教学小结艺术、课堂练习艺术、启发讲解艺术、课堂提问艺术、板书设计艺术、讨论组织艺术。(3)课后延伸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课后辅导艺术、测试命题艺术、活动组织艺术、后记书写艺术、教学研究艺术。
教学方法的改革者
有人就“中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进行过调查,得到的答案是:政治课。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教师也感到力不从心,政治课难教。
面对这样的现实,胡兴松老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调整心态,主动适应,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他以“鲜活的哲学”为主题进行了哲学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扩展。他探讨的内容有:兴旺的哲学家族、纷争的哲学前沿、风趣的哲学大师、捣鬼的哲学悖论、深邃的哲学命题等。这些内容,有的可拓宽教师的宏观视野,有的可直接运用于教学。这一组系列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他还编著了有关哲理和经济学故事品读的《寻找智慧鸟》和《经营自己的油田》等书籍。
胡老师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难在创新。他针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状况,将古今中外著名的教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探讨与实践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陆续发表诸多论著。
胡老师的学生说:“每堂课的‘课前5分钟演讲’,胡老师的点评精辟、精彩,一上课就令人兴味盎然。”“胡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有时还结合教学将自己写的哲理诗、哲理散文与我们一起欣赏,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胡老师知识渊博,思维敏捷,一次上课时,我们同学提了许多怪问题,如‘生活总在别处’‘麦田里捉乌龟’的说法包含什么哲理?胡老师对答如流,教室里掌声不断。”“以前初中上思品课总感到枯燥乏味,现在上胡老师的课则是一种享受。”
教学手段的创新者
在人们的印象中,政治教师好像全凭一张嘴,只要会讲就行了。但胡老师则认为,当今社会,教学手段创新应该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没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似乎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胡老师刻苦钻研,从一个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门外汉发展到了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运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自行设计和制作的“高二哲学‘前言’教学积件”,参加广东省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课件展评,荣获设计与制作两个一等奖。
为了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他主持了深圳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研究”以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研究,他提出:教学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处理策略的教学软件系统或工作平台。教学积件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它是在一个固定的平台内,以模块的形式,将资源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策略库等内容嵌入其中,教师在教学时只需在现有的平台内,进行不同的选择运用。教学积件便于教师进行组合运用和学生自由、自主学习,可活化教学过程,实化教师施教的创造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胡老师还在新浪网开辟“胡兴松—教育博客”,博客访问人数达140多万,登上了“新浪草根名博”的“时评类新人榜”。对于开博的价值和意义,他回答是:“让思想在这里起航!”
求知的欢愉和自我实现的快意,是成就名师的内在动力!让我们为这位不断跋涉的“追梦人”而喝彩!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