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桥规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变化及使用建议

来源 :华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归纳总结了现行桥规在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内容中,抗剪承载力公式的变化;抗剪强度上、下限值规定的特点;斜截面承载力验算位置的规定。着重探讨了变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内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斜截面承载力 有效高度 剪力配筋设计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41-0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修订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规范》JTG D62(以下简称现行桥规)给出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的通用公式为:
  γ0Vd≤Vcs+Vsb+Vpd(1)
  式中
  Vcs=α1α2α30.45×10-3bn0(2+0.6p)fcu.kρsvfsd.v(kN)(2)
  Vsb=0.75×10-3fsd.b∑Asbsinθ(kN)(3)
  Vpd=0.75×10-3fpd∑Apdsinθ(kN)(4)
  现行桥规给出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剪压破坏形态的受力特征为基础建立的。采用了与原《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以下简称旧版桥规)基本相同的表达形式。现仅就主要变化和改进意义作以介绍。
  一、抗剪承载力公式的变化
  箍筋和混凝土共同的抗剪承载力Vcs仍采用了两项积的表达形式,公式(2)是按箍筋和混凝土共同的承载力为最小的条件导出的,并根据近年来的设计实践和科研成果,将系数0.4调整为0.45,将(2+p)调整为(2+0.6p)。
  此外,公式(2)引入了α1、α2、α3三个系数分别考虑承受异号弯矩、预加力和受压翼缘对混凝土抗剪承载力的影响。α1为异号弯矩影响系数,计算连续梁和悬臂梁近中间支点梁段的抗剪承载力时,取α1=0.9。试验研究表明,连续梁近中间支点梁段承受异号弯矩,其反弯点附近区段,斜截面受力状态及裂缝分析情况与承受单号弯矩的简支梁有很大不同,其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与剪跨比有关,现行桥规根据同济大学的试验资料,推荐α1=0.9。α2为预应力提高系数,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α2=1.25;但当由钢筋合力引起的截面弯矩与外弯矩的方向相反,或允许出现裂缝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B类受弯构件,取α2=1.0。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预加应力可以提高梁的抗剪能力。这主要是轴压力能阻滞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增加了混凝土剪压区高度,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所承担的抗剪能力;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斜裂缝长度比钢筋混凝土梁有所增长,也提高了斜裂缝内箍筋的抗剪能力。α3为受压翼缘的影响系数,现行桥规推荐取α3=1.1。
  二、抗剪强度限值的规定
  现行桥规对抗剪强度上、下限值的规定,与旧版桥规达到大体相当的水平,并考虑了预加力对抗剪强度下限值的有利影响。
  计算截面的剪力组合设计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α20.5×10-3ftdbh0≤γ0Vd≤0.51×10-3fcu•kbh0(5)
  若不满足公式(5)的要求,当γ0Vd≥0.51×10-3fcu•kbh0时,则需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当γ0Vd≤α20.51×10-3ftdbh0时,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应注意的是:现行桥规明确指出了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及抗剪强度上、下限复核时,梁的有效高度h0为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重心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即在计算h0时不应考虑弯起钢筋的影响。对在支点处所有预应力均弯起的情况,验算支点附近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和复核抗剪强度上、下限值时,h0可从跨中截面钢筋重心,或底排纵向普通钢筋重心算起。
  三、斜截面承载力的验算
  现行桥规中斜截面承载力的验算位置的规定与旧版桥规相同。现行桥规进行剪力配筋设计时,混凝土与箍筋及弯起钢筋各自应承担的剪力图的划分方法与旧版桥规基本相同,但是加大了箍筋承担剪力的比重,即将混凝土与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值V′cs=0.6Vd改为V′cs≥0.6Vd,其中Vd为距支点h/2处的剪力组合设计值。
  近年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认为,箍筋的抗剪作用比弯起钢筋要好一些,其理由如下:
  (1)弯起钢筋的承载范围较大,对约束裂缝的作用差;
  (2)弯起钢筋会使弯起点处的混凝土压碎或产生水平撕裂裂缝,而箍筋却能箍紧纵向钢筋防止撕裂;
  (3)箍筋对受压区混凝土能起套箍作用,可以提高其抗剪能力;
  (4)箍筋连接受压区混凝土与梁腹板共同工作效果比弯起钢筋好。因此很多国家的规范都主张适当增大箍筋承担剪力的比例。现行桥规吸取了这些意见,加大了箍筋承担剪力的比重,并规定了箍筋最小配筋率的限制。
  应该指出,旧版桥规规定,抗剪承载力复核时,式中的剪力组合值Vd应取验算斜截面顶端的数值(即从斜截面验算位置量取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c=0.6mh0处的剪力值)。但在设计斜筋时,旧版桥规规定: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时,取用距支点中心h/2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计算以后各排弯起钢筋时,取用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这相当于取用了可能通过该排弯起钢筋的斜截面起点的剪力设计值,这样处理显然是偏于安全的。
  本文建议在设计弯起钢筋时,设计剪力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计算第1排(从支座向跨中计算)弯起钢筋时,取用距支座中心h/2处(对连续梁为支点上横隔梁边缘处),应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设计值;
  2)计算以后各排弯起钢筋时,取用计算前排弯起钢筋时的剪力设计值的截面加一倍有效梁高处,应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设计值。
  四、变高度钢筋混凝土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在桥梁工程中,经常遇到变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梁,例如连续梁、悬臂梁及刚架横梁等。目前国内外关于变高度梁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研究较少,特别是有说服力的试验研究资料不多。以往遇到这类问题,只能参照交通部1975年颁布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用以弹性理论分析为基础的容许应力法计算。
  现行桥规借助于变高度梁的弹性分析方法,考虑了弯矩引起的附加剪力的作用,将过去针对等高度梁导出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广应用于变高度梁。即将等高度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1)中,不等号左侧的最大剪力组合设计值Vd,按公式(6)计算,并计入相应的作用(或荷载)分项系数。
  Vcd=Vd-Mdh0tgα(6)
  式中Vcd——考虑截面变高度影响后的合成剪力组合设计值;
  Vd——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处由作用(或荷载)产生的最大剪力组合设计值;
  Vd=1.2VGK+1.4VQ1K+1.1VQ2K
  式中VGK——永久作用(恒载)标准值产生的剪力值;
  VQ1K——汽车荷载标准值(包括冲击力)产生的剪力值;
  VQ2K——人群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剪力值;
  Md相应于最大剪力组合值时的弯矩设计值,采用下列简化值:
  在支点截面处Md=1.2MGK+12(1.4MQ1K+1.1MQ2K);在跨径内截面处Md=1.2MGK
  h0——计算截面处梁的有效高度;
  α——计算截面处梁下缘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对梁高随弯矩绝对值增加而减小的情况,公式(6)中的“-”应改为“+”。
  这样,变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可写为下列形式:
  γ0Vcs≤Vcs+Vsb+Vpd
  γ0(Vd-Mdh0tgα)≤Vcs+Vsb+Vpd(7)
  在应用上述公式进行变高度钢筋混凝土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见下图):
  (1)斜截面计算位置的确定和h0的取值
  按公式(6)进行变高度梁的斜截面承载能力复核时,计算斜截面位置建议按下列方法确定:
  图 变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图式
  1)首先计算以悬臂根部为斜裂缝顶端受压区(底边)的第一条斜裂缝通过的斜截面。计算该斜截面时,梁的有效高度h0应以悬臂根部截面的有效高度h00代入。该斜截面的起点位于距悬臂根部截面的水平距离C1=0.6mh00≈h00的截面顶面。
  2)计算以第一个计算斜截面起点位置对应的截面下边缘作为斜裂缝顶端受压区的第二条斜裂缝通过的斜截面。计算该斜截面时,梁的有效高度取前一条斜裂缝起点处截面的有效高度h01。该斜截面的起点位于距悬臂根部截面的水平距离为C1+C2=0.6mh00+0.6mh01≈h00+01的截面顶面。
  3)根据需要依次计算第三、第四个斜截面。
  (2)剪力配筋设计
  变高度梁的剪力配筋设计,应按可能出现的斜裂缝位置分段设计,分段进行抗剪强度上、下限复核,截面尺寸应满足(8)要求。
  γ0(Vd-Mdh0tgα)≤0.51×10-3fcu•kbh0(kN)(8)
  γ0(Vd-Mdh0tgα)≤α20.5×10-3ftdbh0(kN)(9)
  对于满足公式(9)要求的区段,可不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仅需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在各区段内混凝土、箍筋和弯起钢筋应分担的合成剪力设计值,参照图的规定划分。为此,首先沿梁长方向,按可能出现的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C1=0.6mh0≈h00,C2=0.6mh0≈h01,C3=0.6mh02≈h02,将合成剪力设计图划分若干段,求得各段斜截面顶端受压区处对应的合成剪力设计值γ0Vcd•i。
  在第一段范围内,按混凝土与箍筋承担0.6γ0Vcd•0,弯起钢筋承担0.4γ0Vcd•0计算,其中γ0Vcd•0为第一个计算斜截面受压区顶端处,即悬臂根部截面的合成剪力设计值。第一段范围内箍筋配筋率由公式(3)求得:
  ρsv•1=(α1α30.6γ0Vcd•00.45×10-3bh00)2
  (2+0.6hP)fcu•kfsd•v≥ρsv•min
  若已知每排箍筋的截面面积为Asv,则箍筋间距为
  Sv1=Asvρsv1•b(mm)
  第一排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由公式(3)求得
  Asb1=0.4γ0Vcd•00.75×10-3fsdsinθs(mm2)
  设计第二段时,亦可按第一段已选择确定的箍筋间距布置箍筋,并按第二个斜截面顶端受压区处梁的有效高度h01,计算第二段范围内混凝土与箍筋承担的剪力设计值为
  V′cs•2=α1α2α30.45×10-3bh01(2+0.6P)fcu•kρsvffd•v(kN)
  应由第二排弯起钢筋承担的合成剪力设计值为(γ0Vcd•1-V′cs•2),其中Vcd•1为第二个斜截面顶端受压处对应的合成剪力设计值。第二排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由公式(3)求得。
  A′sb•2=γ0Vcd•1-V′cs•20.75×10-3sdsinθ(mm2)
  根据设计需要,依次计算以后各段的箍筋和弯起钢筋数量。
  五、结论与建议
  (1)现行桥规抗剪承载力公式仍采用了两项积的表达形式,公式中各系数依据试验研究进行了相应调整,使用时应明确各系数的物理意义。
  (2)现行桥规对抗剪强度上、下限值的规定,与旧版桥规达到大体相当的水平,并考虑了预加力对抗剪强度下限值的有利影响,使用中要注意梁有效高度h0的取值。
  (3)在斜截面承载力验算内容中,现行桥规依据国内外试验数据,加大了箍筋承担剪力的比重,并规定了箍筋的最小配筋率。进行抗剪承载力复核和设计弯起钢筋时可参考本文建议方法。
  (4)变截面梁斜截面计算位置的确定和剪力配筋设计可参考本文建议方法。
  
  [参考文献]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M].北京: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2004.
  [2]郑绍珪,刘敬云.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3]马亮.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及程序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收稿日期]2010年3月28日
  [作者简介]陈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马亮: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主动找领导汇报的官兵,其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找哪位领导谈?在什么场所谈?谈些什么?怎样谈?都是经过反复思考和思想准备之后才确定的。作为一名领导,对此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是通过领导的解释和答复。得到一定的心理平衡。和蔼的态度、高超的艺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工作 合理解决    随着部队内部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和民主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部队一些
期刊
由卷曲的磁矩组成的涡旋态是软磁材料的一个基本平衡态,它广泛的存在于方形或者圆形的纳米材料中,并产生了丰富的物理现象。2000年,T.Shinjo首次通过磁力显微镜观测到磁性纳米点中涡旋态的存在,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STT效应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操纵纳米级磁性孤子的方法。使得涡旋在电流诱导开关的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直流驱动的微波震荡器等领域的应用成为现实。这种由极化电流诱导的开关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场致开关,极大的降低了器件功耗,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
  涡旋态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面内磁各向异性材料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体验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场境(即情境)的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启发情感感悟,引导情感理解并产生情感、深化体验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现实生活。体验性学习策略就是这种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
期刊
[摘要]: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好的导入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新课导入 求知欲 学习兴趣 情感共鸣 知行统一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
期刊
教育被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所谓“教书育人”,就是其形象的概括总结。它是指除专业技术教育外,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同时蕴含着的定向的思想道德教育,数学教学同样如此。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住专业内容贺德育教育两种功能,使之统一到“教书育人”上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功效。笔者认为要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抓好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环节    在高
期刊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指导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把握以人为本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关系    学校办学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学校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对学生培养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规格或标准;学校管理目标是指学校的管理
期刊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的时代,中学德育创新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关键词]:中学德育 创新 思路    一、引言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和我国各项事业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学德育
期刊
[摘 要]论述了各种转换层类型和功能,阐述了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点,最后给出了在转换层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 高层建筑结构 转换层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60-02    一、概述  近几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上部是住宅、旅馆,中部为办公用房,下部用作商场、餐馆等,多功能及综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山区地震勘探测量中建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作业要求及成果解算和检核等问题,介绍了卫星图片影像在偏移测量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应用EXCEL表格进行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地震勘探 控制网 物理点 卫星图片 偏移测量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144-02    测量工作是地震勘探的第一道工序,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施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同时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自2002年开始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这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这一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未来必将对中国经济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