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雅趣文心赏石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传递庭园文化的梦想,一个分享文人生活雅趣的想象,籍由今季西泠春拍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成为现实。以“中国庭园”这一载体表达“生活的艺术”,去体味一种文明,一种历史,一种新意。此次专场共呈现100件拍品,涵盖了宋、元、明、清历代庭园石雕佳构,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为主体,亦汇聚了石狮、蓆镇、赏石等石艺术作品,在“叠山理水”的景境之外,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体现文人庭园生活的雅趣。
  庭园:寄托文人生活雅趣的理想之地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庭园,无一不沉淀着历代文化的精华。从建筑布局到石刻木雕,庭园主人的生活雅趣和美学品位一一呈现。庭园亦是一种文化,于自然是一叶人文风景,于人们是一种生活方式。
  庭园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存在,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脉络,由模仿自然山水向寄情文人山水的发展过程中,自宋代步入新的美学境界,到明、清进一步成熟。这时欧洲正在大量建造城市街区,以显示出城市的繁荣,而中国正热衷于独门独院,包容山水的庭园建设。江南和北京形成了一批充满书卷气和雅逸艺术格凋的庭园,留下许多不朽的佳作。值得称道的是,当时的文人、画家直接参与了造园,不少人成了造园大家。文人的庭院园林源于山水意识。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在庭园的实境上,除了以往的全景山水写意式缩移摹拟,还出现了更为深化的造境手法:在叠山理水上以局部代替整体,折射出文人画中以少总多的写意追求,在色彩上以白墙青瓦、栗色门窗表现淡雅心境,植物上以莲、梅、竹、兰包含象征意义……由此,庭园的意境更为深远,庭院艺术比以往更加密切地熔冶诗文、绘画趣味,从而赋予其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更主要的是,宋、明、清发展至今,庭院成为文人生活极为重要的一处所在,体现了文人容纳万有的胸怀。历代名家绘画尤其是明清绘画中常见描述庭园文人雅集的题材,园中赏玩,集置石、叠山、理水、莳花之实境和诗词、书画、琴茶、文玩之雅态为一体,这样的庭园,既是生活的,又是艺术的。
  “主人无俗志,筑圃见文心”。情趣高雅的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驰骋情思,庭园内的水石景致、一草一木,无不流溢出氤氲的文人气息,渗透着雅的情韵。位于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社址为典型的江南庭院,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而秉承西泠印社百年文脉的西泠拍卖亦于2009年末入驻晚清大学士府王文韶故居,院落内幽静典雅,物华文茂,呈现了中国庭院艺术的江南风格,也籍由此传递了西泠拍卖倡导“艺文并重,典藏生活”的理念。中国庭园艺术追求人文雅趣,融合山水、建筑、花草、书画、金石等多种创作元素,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境界,蕴含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致,代表了庭院主人的生活品味和文化修养。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我们知道,历史是不可以没有美学实体的。一个传递庭园文化的梦想,一个分享文人生活雅趣的想象,籍由今季西泠春拍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成为现实,以“中国庭园”这一载体表达“生活的艺术”,去体味一种文明,一种历史,一种新意。
  庭园石文化的魅力:以景富情,感物明志
  自古就有“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之说。历代庭园艺术中,石文化尤其值得关注。细细观察,庭园中用石表现的形式诸多,石桥、石岸、假山、石径、石阶、石桌、石椅、石台、石柱、石楼、石雕、石盆、石刻、石灯、石画、孤赏石等等。用不同的布局、造型将石与自然融合,相映成趣。特别是在文人庭园的语境里,石景、石韵与文人雅士在文化品性上存在着契合、共鸣。此次专场共呈现100件拍品,涵盖了宋、元、明、清历代庭园石雕佳构,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为主体,亦汇聚了石狮、蔗镇、赏石等石艺术作品,在“叠山理水”的景境之外,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体现文人庭园生活的雅趣。
  石盆之用,古时所见大多为皇家园囿、王府贵宅,“家无园圃”者无力为之。尤其是明清皇苑,盆石罗列,御题其上,是故石盆所用不可谓不珍。而今,私家庭园文化再度兴起,成为一种品位风尚,石盆作为庭园中的石雕艺术之一,无疑具有凝重的分量。古人云:“盆玩者,须古雅之盆,方惬心赏,然盆古为难”。本次专场中,多为宋、明、清之石盆,量多且精,殊为难得,识者若领其雅趣,幸甚矣。石之为盆,大多定制,样式繁多,形制独特,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减地平级、雕镂铭刻,记载植木赏石之心得。此次的石盆,石质以汉白玉为主,间或青石、柳叶石等,以长方形盆居多,其中一件明代汉白玉长方形盆,盆长88厘米、宽56厘米、高32厘米,四壁以“剔地起突”的方式雕刻花纹,品位高雅;而另一方清早期汉白玉长方形盆,盆长99厘米、宽50.5厘米、高25厘米,造型端庄、朴素无华,石质洁白,做工精致,正反映出养花赏石者清静的心境。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形制,包括葵形、梅形、六角形、椭圆形等,比如宋代梅形盆、元末明初葵口型盆、清早期椭圆形汉白玉盆,都堪称珍品。特别是其中一件宋代青石莲花盆,盆长9l厘米、宽91厘米、高47厘米,盆体所雕花叶阔大饱满,造型生动活泼,琢磨圆熟,轮廓清晰,具有强烈的浮雕效果。古有云:“燕地苦寒,江南群芳不易得”,故以石代之得享“庭中雅趣”,而奇石之立则非石盆莫属。本次专场呈献的石盆中亦有数件精工之作,太湖石立于盆中,古巧奇俊。
  明代是公认的中国园林、家具艺术以及庭园石雕文化的巅峰时期。明代曾勉之在《吴风录》中提道“至今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凿而嵌空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可见当时庭园生活已然成为上流社会雅士们的一种社会风尚。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仇英(约1494—1552年)的《人物故事图册页之竹院品古图》,描绘了文人在园中与石为伴的场景。三位文人在园中鉴赏古董古玩。两面大立屏布置园中,围成博古观书之处。屏风后可见太湖石及竹林,此图所画正是一处户外园林。屏风外,刹那中,存在永恒的不朽:一张石桌,三个石凳。厚石板的桌面上,一侍者正在准备围棋……明代画家尤求也曾以文人在庭园中鉴赏古玩为题材,绘就《品古图轴》,画中石桌,边平缘滑,腿坚足固。在明代书画作品中常见真实或想象中的“园乐”,令人体悟到寸石生情之妙,感受到文人的生活雅趣。其中的石桌、石凳大多在本次专场中亦多有实物写照,可在其上品茶、赏画、吟诗、听琴,皆具风雅意趣。
  清代藏石赏石之风更盛。乾隆对奇石、园林等自然美的东西十分崇尚。他将书画大家倪瓒设计的苏州“狮子林图”景观蓝本,照搬在北京故宫、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地建造。值得一提的是,在至今仍保存相对完好的古代园林石雕中,有一些就是圆明园的遗物。如保存在苏州拙政园内的汉白玉石台,雕刻精美,为放置花盆所用,均刻西洋蕃花图案,造型为两种,一种另一种为四方束腰形状。此次专场中,亦有一对皇家御用汉白玉石台,为四方直上直下形状,所雕西洋蕃花图案精美绝伦,是乾隆时代融合西洋风的典型之作。此外,本次专场中,亦有多件清代石雕作品,如石狮、赏石连盆、门鼓、水盆等,既有皇家精品,也荟萃了集石材和雕刻技艺为一体的佳作。
  庭园的石雕文化魅力究竟在哪里?是在其物质载体本身,如美石、文玩书画?抑或是赏石、品古、作画、弹琴等生活行为?还是更深远、形而上的什么?石雕与庭园空间的交相辉映,将生境升华为画境和意境,庭园中的石雕文化魅力,正在于“以景富情,感物明志”。
  


  


  


  那么,就在当下,怀着文人之心,在自家庭园一隅,或对石怀古,或小酌对饮,或焚香鼓琴,或寄情古画,一起寻找逝去的点点遗迹,探寻文化的风骨与神韵,感受季节的风物诗吧。
其他文献
一位让国王放弃王权与其终身厮守的女子,一对为现代首饰设计史、首饰赞助史上描下了重要一笔的夫妇——温莎公爵夫妇,他们留下了一批见证其爱情、熠熠生辉的珍藏首饰。这些首饰均是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为其所爱辛普森夫人所定制的,它们多为当时欧洲的顶级设计师所作,几乎每一件设计都有温莎公爵夫妇的参与,璀璨华贵外表下的珍宝包含的是两人的浓情蜜意。今年11月30日,苏富比将在伦敦再度拍卖20件温莎公爵夫人珍藏中的
期刊
日前,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了2010特纳奖入围展,展出4位2010特纳奖入围者作品。今年的4位特纳奖入围者分别是画家德克斯特·达尔伍德(DexterDalwood)、装置艺术家画家安吉拉·克鲁兹(Angelade la Cruz)、声音艺术家苏珊·菲利普斯(SusanPhilipsz)以及由两位艺术家组成的耳石组合(OtolisthGroup)。提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涉及不同媒介——从画布到雕塑,从影
期刊
经过五天激战,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部分总成交额38.58亿,两件作品过亿,60件作品超千万成交。中国嘉德2011秋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亦另于11月17日举槌。  本次嘉德秋拍现场人气积聚,众多拍品表现亮眼。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王雁南女士表示:“此次秋拍我们向广大藏家呈现了从海内外征集而来的艺术珍品,受到了藏家广泛关注和支持,很多专场
期刊
第38届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巴黎大皇宫中殿开幕,期间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168间画廊参加了本次艺术盛会。据组委会透露,今年为期5天的艺博会吸引了68000人次的参观者,和去年相比提高了6%。许多业内人士都说,今年的FIAC是38年来最为成功的一届。  巴黎对艺术很认真,收藏家也很认真  FIAC预展当天的参观情况充分的让笔者感受到法国人对于艺术的热情,这可能是
期刊
民营博物馆,这个乍一听就需要很多很多人民币的事情可能会吓到不少人,因为在中国的现实状况之下,它很难不成为一个“烧钱”的事业,那究竟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文化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还是其他?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呢?在中国这块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土地上,民营博物馆的先行者们勇敢地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那些最初的家庭博物馆还有企业自办博物馆经过不断摸索并借鉴国外先进美术馆的优秀理念,还有中国政府文
期刊
2009年10月,古根海姆基金会与雨果·博斯集团(HUGO BOSS AG)合作推出的雨果·博斯奖(THE HUGO BOSS PRIZE)以特别短片的形式公布了2010年的6位候选人名单。2010年11月4日最终获奖选手将对外公布,获此殊荣的艺术家除了赢得5万美元的金钱奖励外,还有机会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个展,而中国新生代艺术家曹斐也在候选之列。曹斐今年相继参加了第17届悉尼双年展,上海世博会举
期刊
2003年至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一直保持着不断坚持向上的走势。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了3600件,总成交额高达34.9亿港元,多个专场都出现了创最高总成交纪录的情况,成交率不少也高达90%以上,呈现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炽热之态势。然而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不少资深藏家已沦为看客,拍场成为投机资金的舞台,据行业人士分析未来数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持续火爆,“金元”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角。    中国艺术品市场
期刊
去年九月,我在纽约杨思胜医生的家里见到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主人公是大家熟悉的张学良将军。但是这不是一张正面照,而是两个人的背影:其时由纽约世界日报副董事长李厚维作东,张学良先生与他在纽约的诸位好友刚刚从位于皇后大道的纽约著名的中餐厅“鲤鱼门”席散出来,一旁搀扶的是李厚维的太太王友兰女士。月色朦胧,和煦的灯光映照在张学良略显佝偻的背脊上,一种意味令人感慨。杨医生触景生情,取出相机,从后面按下了快门……
期刊
目前,茅台酒拍卖可谓“风光无限”。各大拍卖公司陆续推出名酒专场,茅台酒成为拍场新贵,拍卖价格也被不断刷新,市场走势平稳。工商局也对酒品拍卖进行规范,拍卖公司必须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确保所拍酒品符合食品安全规定,这使得茅台酒的拍卖更加规范。酒品国内拍卖市场的兴起得溯源于荣宝第64期艺术品拍卖会上,首次推出陈年茅台,其中一瓶1959年1月4日出厂的“地方国营茅台酒”以28.56万元成交,成为全场标王。
期刊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烂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毛、鹧鸪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