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再次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现在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必要预习。因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了解了解题方法,知道了结论的推导过程,使课堂失去悬念和新奇,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二是认为预习很有必要。预习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心理准备过程。随着学生年段的升高,所学知识难度加大,学生思维水平也有了发展,教师正确地引导和组织学生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今年我区的科研课题确立为小学数学课的预习的研究。
  二、数学课预习的意义
  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预习是很有必要的,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自主探究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并且学生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学习内化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样就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定的弊端:一是为赶时间,学生自主探究走过场,课堂是优等生的舞台,一部分后进学生跟不上;二是由于自主探究活动花费时间多了,学生课上巩固、练习的时间就少了,学生练习不到位,知识掌握不扎实。而课前预习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习时学生按照自已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此时学生作为活动的独立体自主地探索新内容,对所学内容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
  (二)预习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
  预习主要是通过自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内容,思考难点,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对思维的一种有效锻炼。有效的预习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对自己不懂的相应内容会特别注意。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明朗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长期训练,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锻造一把“金钥匙”。
  我们的就学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多少知识的层面上,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学习。而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与训练,正好可以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三)预习是教师以“学”定“教”的需要。
  以“学”定“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这里的学情:一是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二是指课堂中学生学习现状。对学生已有学习起点的把握,一般教师只是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以往教学时的经验积累,有经验的老教师可能就比较容易正确把握,一些新上岗的教师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但不同的学生课堂上会有不同的学情,所以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也不能完全到位,这样以“学”定“教”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但是通过预习和预习后教师对每个学生预习作业的批阅,就可以使老师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心中有数,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真正使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三、如何进行预习和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
  在全校老师达成统一的认识后,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以及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怎样组织。所以本学期我们紧紧围绕这两点开展教学研讨。为了确保研究的质量,我们提出了五个必须:①预习设计必须集体讨论而定;②预习作业必须提前一天布置完成;③每个老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作业及时进行批阅、反馈;④备课组必须针对学生预习情况再次进行集体备课;⑤刚开始老师必须带着学生预习,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题目。
  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强,为此我们认为预习的内容既要帮助学生勾起对旧知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又要精心设计好学生探究新知的学案。预习设计要具有导学、导思的功能,帮助学生寻着问题一步步建构新知。如何来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一工作,我们首先设计预习提纲,期望学生借助提纲独立完成预习工作。
  新授课的预习设计。一般分两步走,首先是“旧知链接”或“知识链接”环节,主要是设计一些建构新知所需的旧知练习,或者是与新知识点相关的知识背景。
  计算课的新知探究题一般模仿例题出,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请教书本后解决问题就不会失去兴趣,同时便于学生对自学内容的消化。
  如果是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性强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能看懂的,此类课的预习一般就设计阅读提纲,提示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的获取;对于探究性、体验性很强的内容,一般不安排看书任务,而是设计一些对相关知识、学习经验的回忆和探究活动所需的准备。
  (二)预习后的课堂如何演绎。
  (1)预习后的课堂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起点,重视知识的迁移,才有利于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而且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补充、重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预习后的教材就更不能照搬硬套,这样预习后的学生就没有了兴趣对于预习后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新鲜感”的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尽可能设计能引起学生“兴奋点”的情境。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例题的出示上更需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学生的预习所得,创设介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预习中学生对“旧知”重新整理,唤醒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提前调用“经验”,起到现行组织者的作用。
  例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舍弃的教材中比赛的情境,而是结合学校环保月,环保小组搜集矿泉水瓶子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这个月是我校的环保月,我校的两个环保小组来到公园里,他们集了被人们遗留在公园内的矿泉水瓶。第一小组的3个人共捡了18个瓶子,第二小组的4人共捡了20个瓶子,我就认为第一小组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更出色一些,同意我的观点吗?学生既觉得情景和熟悉,又感到自己可以运用预习的知识来反驳老师的观点,学习兴趣很高。更有利于学生真正体验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2)预习后的课堂组织。预习反馈,教师点拨到位。
  学生课前对即学内容的预习是个性化行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课程内容的体验虽存在差异,但仍不乏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的共识,这些是教师可以预设的。其实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及“超前”问题,多数应在预料之中。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除“详案”外,应设计供“应急”的预案,多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并根据知识内容的结构,设想一些学生预习后可能产生的“超前”问题。大体确定教学方案,减少“措手不及”的尴尬。
  学生间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预习后面临的学习差异会更大。因此,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组织,必须建立在预习生成的基础上。这里关键要组织好两个交流。一是预习后的小组交流。学生个体自主研究学习后,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伴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二是预习后的集体探究活动。仍以平面图形的复习为例,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围绕预习提纲中罗列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组交流,交流自己的已知和未知,每组中先让学困生提一提自己的疑问,再由其他同学帮助他们解决未知。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再组间解决。在学生对平面图形知识已有回顾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小组讨论和集体反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认识,又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感觉。然后是组间交流反馈。各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教师围绕“疑问”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补充,自我总结,自我梳理。
  这里关键要组织预习后的课堂反馈。一是预习后的课堂反馈。学生个体自主研究学习后,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伴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二是预习后的集体探究活动。仍以平均数的认识一课,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围绕用什么方法球平均数进行交流,交流自己的已知以多补少的方法合先合后分的方法,在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已有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资助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研究怎样用这两种方法求出环保小组的平均数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掌握球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全班组织交流求出的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此时,教师应该是一个顾问,一位合作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提供现成结论的人。在必要时,给学生以三言两语的帮助、点拨,为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创造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方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实现成果共享。在点拨时,教师的“点拨”要“点”在点子上,“拨”在关键处,应该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三)预习中对学困生的关注。
  老师们在实施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学困生的预习不到位,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很有可能会像有的老师担心的那样: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要避免这个问题,我们的策略是:①给学困生“开小灶”。我们把班里的学困生组织在一起,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预习,不懂的地方老师及时辅导,搀着学困生一步一步地走。②课上给予学困生舞台。通过老师引领下的预习,学困生的学习起点提高了,我们发现他们也能举出自信的手,于是老师就充分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③评价调整,培养习惯。学生一旦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自发地对预习工作产生兴趣,教师要抓住契机大力表扬,不但校内表扬,还可以通过校信通借家长之口给予表扬,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当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魅力无穷的艺术,教与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地学才能更好地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重要所在。也只有这样我們的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才能有出路。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一、以读为主,淡化讲解  诵读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感悟诗歌情意的最佳方法。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首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阅读作品,沉潜其中,涵咏品味作品意蕴。然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由语言到内容,感悟诗文的情意。读的目的是为了体悟作品内在的情感,而对作品内在情感的体会又会反过来促进诵读的效果。因此诵读应该建立在对作品意蕴理解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感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  
期刊
摘要: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重,课堂教学若长期单调固化,孩子们易产生厌腻情绪。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各有利因素,活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读文品字,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激活;提高  上学期本人接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使用教材为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我根据课标要求,在课文的教学上以完成识字教学,阅读教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谈了自主學习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法;特点;程序  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能
期刊
语言的学习基础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怎样才能显现呢?  一、利用读音规则,掌握单词拼写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形联系起来,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对应的一定的音联系起来,通过反复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起来一类一类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寬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
期刊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高中物理学科是学生反映学习最吃力的学科,针对这种情况,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经过二十年来一线授课得到一些经验和感悟,从指导学生学法的角度来阐述一下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期待对指导学生高效学习能有所帮助。  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识  我把学生学习效果分为“懂——会——真会”三个层次,其中:  “懂”:听得懂,说明智力可以。  “会”:能独立,一次性完成所学内容,并讲给别人。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低效或无效的操作,对教学只能起着事倍功半的作用。本文从盲目开展活动,操作目标不明;学具准备不当,操作流于形式两种现象进行透视分析,从中找出对策。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操作;透视与思考  “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趣的操作,成了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这些操作有的只是表面活跃,教学实效低下,有的甚至属无效操作。笔者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机。新课程改革对农村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对农村初中课程改革在实施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改善农村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对策研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虽
期刊
初中文言文,既是经典,又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此,我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初探。即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自主阅读教学。所谓自主阅读教学,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文言文中很多的语法以及字词的意义和现代文有很大的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