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翻译,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电影字幕翻译也不例外。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创作,有得亦会有失。本文从称呼语、功夫文化、幽默元素三个方面,对电影《太极张三丰》的字幕翻译加以评析,旨在为这类武侠动作影片的字幕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 称呼语 功夫文化 幽默元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有得有失的创作
德国功能派中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功能目的理论有两条基本原则: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策略,也就是说,目的决定方式。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对片中人物对白提供同步说明的翻译过程,除了将影片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传递给译入语观众之外,还要让译入语观众体味源语对话的效果,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感受片中各场景所带来的愉悦和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字幕翻译算是译者为了满足以上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创作。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有很多成功的作品,语言准确流畅,文化传承到位,风格彰显突出,很好地满足了字幕翻译的交际需求,可称之为“得”。例如,电影《非诚勿扰I、II》字幕翻译,遵循“连贯”和“忠实”的翻译原则,以译文情境和目的语观众为中心,通过翻译策略的选择,充分实现了电影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目的,不仅为目的语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传达了电影的内涵与思想,还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情感,有效地传递了电影所承载的特有的文化信息,确保了目的语观众与电影交际的流畅。但是,这种“得”并非十全十美,也就是说,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很难做到让所有译文在语言、文化信息传递和实现交际功能上都十分到位。相反,电影字幕翻译中有些译文存在明显的误译、漏译,或者表达欠妥,有待商榷,可称之为“失”。这种“失”,会严重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成为译入语观众理解影片的障碍。但是,如果译文符合关联原则,译文中的意义损失又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有一种“失”并非主观失误,而是合情合理的,译者要在翻译实践中注意分辨,灵活对待。
电影字幕翻译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既要考虑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还要顾及剧情、人物、场景、风格等诸多因素,更取决于译者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和对剧情的了解程度,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做为一种创作,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得”与“失”亦属正常。本文以电影《太极张三丰》为例,从称呼语、功夫文化、幽默元素三个方面,对其字幕翻译加以评析,旨在为这类武侠动作影片的字幕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二 电影《太极张三丰》字幕翻译评析
香港武侠动作片《太极张三丰》是20世纪90年代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情节曲折动人,武打精彩纷呈,节奏张弛有度。为了迎合国外观众的需求,片中的繁体中文字幕配有英文翻译,这也是当时香港电影界的习惯做法。在香港,中西语言和文化高度融合,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准确、地道,且有不少独到之处,往往让人非常“放心”。但是,通过对《太极张三丰》中涉及称呼语、功夫文化和幽默元素的中英字幕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片的字幕翻译既有值得效仿的“得分”之笔,也有需要注意的“失分”之处。
1 称呼语
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称呼语的使用十分广泛,既标志着说话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性格和情感。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汉语中的称呼语更是纷繁芜杂。电影字幕中,称呼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各场景中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直接体现。《太极张三丰》中人物众多,各种称呼五花八门,有些具有明显的古代武侠特征,对译者是个不小的挑战。
对片中一般性称呼语,如“天宝”、“董天宝”、“君宝”、“秋雪”、“觉远”、“慕容白”、“先生”、“小姐”、“姑娘”、“老板”、“大人”,译者采取了直译的方法,语言规范,简单明了。对有特殊意义的称呼语,译者采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并融入一些情感色彩,符合剧情要求,如将“死狗官”译为“You killer”。
在武打片中,“师父”、“师伯”、“师叔”、“师母”、“师兄”、“师弟”是经常出现的称呼语。片中将“师父”、“师兄”、“师弟”译为“Master”、“Senior”、“Junior”,符合英语习惯。但是,在处理“师伯”、“师叔”、“师母”时,由于称呼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对称性,译者显得力不从心。先是将“师叔”减译为“Master”,遇到“师伯,弟子不敢”时,直接省掉“师伯”不译,而“师母”的译文“Godmother”实属误译。更有甚者,在翻译“刘三爷”、“八爷”、“刘公公”时,译者通通借用“Master”一词,势必给观众造成混淆,至少有损“师父”在汉语中的高尊内涵。
该片称呼语翻译的一大亮点就是对“三疯”和“三丰”的处理。影片中,君宝和天宝师兄弟二人被迫离开少林寺之后,在小镇中的佛笑楼结识一批义士,从此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君宝决意与义士们联手,共同反抗残暴当局,而天宝却投身军营,为了升官发财出卖了义士和兄弟。君宝因此大受刺激,一度神志不清,每日必癫狂三次,被人戏称“三疯”。君宝恢复神志之后,自语“三丰?张三丰?蛮好听的”。张三丰,史载确有其人,但片中虚构的由“三疯”到“三丰”的称呼实在难译。译者通过拼音加英语注释的方法,将“三疯”和“三丰”分别译为“Sanfeng(Thrice crazy)”和“Sanfeng(Triple richness)”。译文虽然过于侧重字面直译,但不失为一种颇具新意的创作。
2 功夫文化
中国功夫,名扬天下。中国功夫影片中的字幕翻译肩负传承中国功夫文化的重任,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翻译策略和翻译态度。笔者认为,功夫元素中难译的地方(如门派和招式)往往是值得一译的地方,不但不能通过意译敷衍了事,而且要不厌其烦地通过直译,把原作信息充分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传承功夫文化的目的。这样做,虽然让国外观众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功夫文化,但却在语言上很难做到通俗和地道,而相比而言,前者胜过后者。 电影《太极张三丰》中武打场面贯穿始终,功夫元素比比皆是,其字幕翻译在传递功夫文化信息时,大多采用意译、异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虽然有助于译入语观众了解剧情,但有些功夫文化的精髓并未得到传承,“得”少而“失”多。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盛大的道家圣地,一曲《随缘》悟出太极至高至上的境界:“刀光剑影不是我门派,天空海阔自有我风采。双手一推,非黑也非白。不好也不坏,没有胜又何来败。没有去,哪有来。没有动,哪有静。手中无剑心中无尘,才是我胸怀。随缘而去乘风而来,才是我胸怀。”译者主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这是翻译歌词的常用方法。从效果来看,译入语观众虽然能理解大意,但体味不到歌词中的功夫文化。最后两句译文中,“not be aggressive(不要打打杀杀)”和“out of mortal world(远离尘世)”与“手中无剑”和“心中无尘”在内涵上并不对应,而且“Merciless is mercy(仁慈中暗藏杀机)”也未必是太极中真正的“胸怀”。
另外,影片对白中出现的“少林拳法三十六式”和“气功心法”是很重要的功夫元素,译者竟一带而过,简单译为“The Hands”和“Qi”,如果直译成“Thirty-six Moves of Shaolin Boxing”和“Understandings of Qigong”,效果会更好些。在翻译其中的具体招法时,译者很难顾及语言、文化、风格的方方面面,往往“顾此”而“失彼”。例如,“丹凤朝阳”、“金鸡独立”、“雁落沙滩”、“豹子穿崖”、“八卦蛇形”是“少林拳法三十六式”中的部分招法,译者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无论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在传承中国功夫文化上方面,基本到位,值得肯定,但在风格上略有缺失,可以在语言结构上做些文章,统一以动词为核心,突出每招每式的动作特点。又如,面对片中字幕中出现的部分棍法“仙人指路”、“盘龙摆尾”和“横扫千军”,译者还是选择了简单的意译,放弃了传承功夫文化的翻译目的。再如,针对有关少林拳法的字幕“少林拳打一条线”、“拳有形,打之无形”、“动如风,站如针”和“马步要稳,出拳要猛”,译者依然以意译为主,功夫元素在译文中就显得缺失严重。
在最后的打斗中,君宝所说的“无根无极,万法自然,太极”,字字铿锵有力,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译文“Nature is the origin of everything.Tai Chi”以意译为主,虽然表达上没有问题,但气势不够,若能处理成“No origin!No extreme!Only nature!Tai Chi!”是否会更好呢?
3 幽默元素
在影片中导入幽默元素,是香港武侠动作片的一大特色,也算是一种风格。幽默元素可以突出人物个性,调节紧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太极张三丰》在人物对白和武打动作中融入了许多幽默元素,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感受影片的魅力。特别是片中的人物对白,所含的幽默元素并不局限于一般的嬉笑,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对译者的语言功底是个考验。
影片一开始就有一组天宝与师父之间的对白:
师父:以后你就是出家人啦,要守戒律,不杀生不吃肉。
天宝:师父,弟子从小到现在都未有吃过肉。
师父:你还真有佛性。
天宝:其实是我们家穷买不起,我也很想试一试。
师父:啊?(只有声音,没有中英文字幕)
译文遵循“忠实”的翻译原则,准确而地道,特别是“你还真有佛性”的译文“You’re born to be a monk”耐人寻味。对白中真正的幽默元素出现在最后师父的“啊”,可惜片中只有声音,没有任何字幕。其实,这里的“啊”所表达的不是一般的反问,而是一种惊讶,是前面幽默的延续,若有字幕可译为“Really”。
紧接着是一组师父与君宝之间风趣幽默的对白:
师父:这个是刚刚剃度的天宝,他就是你师兄君宝,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问师兄。少林寺凡事讲规矩,你要听师兄的话。君宝,待会你叫他背一段经文。
君宝:背哪一段呀?
师父:你好像只会一段。
这组对白很简短,幽默之处在师父的一句“你好像只会一段”。原译“I thought you know only one part”十分到位,很好地满足了翻译的目的。
在功夫影片中,幽默元素可以起到慰籍情感和缓冲暴力的特殊作用。当正面人物遇到磨难、动作场面过于血腥的时候,一两句幽默的台词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片中佛笑楼义士惨遭暗算,场面血腥至极,打铁佬一句“来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多少缓冲了些许暴力,但译者对“一个够本”和“两个有赚”置之不理,无疑是种缺失。
其实,译者在处理功夫影片中的幽默元素时,不管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只要能在译文中准确表达原作的语言信息,就基本能够让译入语观众感受到原作的幽默之处。
三 结语
翻译,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电影字幕翻译也不例外。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创作,得失现象在所难免。从功能和目的来说,电影字幕翻译一方面是为了传递语言信息,让译入语观众了解剧情,另一方面是传递文化信息,让译入语观众在异域文化的熏陶中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素养。除此之外,电影字幕翻译还要顾及影片的风格,让译入语观众在欣赏每个精彩的场景中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中国功夫影片中文化元素繁多,风格也不尽相同,译者不但要在语言方面尽量“得”而不“失”,还要在文化和风格方面力求“得”而少“失”,最大程度实现字幕翻译的交际功能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年版。
[2] 方梦之:《译学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龚文静:《目的论下〈非诚勿扰I、II〉字幕翻译》,《电影文学》,2012年第22期。
[4] 陈学斌:《〈鸿门宴〉字幕翻译损失的关联解析》,《电影文学》,2012年第21期。
[5] 王代强、李旭曜:《浅析幽默元素在武侠电影中的导入——以电影〈太极张三丰〉为例》,《电影评介》,2011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谷青松,男,1967—,湖南耒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 称呼语 功夫文化 幽默元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有得有失的创作
德国功能派中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功能目的理论有两条基本原则: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策略,也就是说,目的决定方式。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对片中人物对白提供同步说明的翻译过程,除了将影片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传递给译入语观众之外,还要让译入语观众体味源语对话的效果,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感受片中各场景所带来的愉悦和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字幕翻译算是译者为了满足以上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创作。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有很多成功的作品,语言准确流畅,文化传承到位,风格彰显突出,很好地满足了字幕翻译的交际需求,可称之为“得”。例如,电影《非诚勿扰I、II》字幕翻译,遵循“连贯”和“忠实”的翻译原则,以译文情境和目的语观众为中心,通过翻译策略的选择,充分实现了电影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目的,不仅为目的语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传达了电影的内涵与思想,还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情感,有效地传递了电影所承载的特有的文化信息,确保了目的语观众与电影交际的流畅。但是,这种“得”并非十全十美,也就是说,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很难做到让所有译文在语言、文化信息传递和实现交际功能上都十分到位。相反,电影字幕翻译中有些译文存在明显的误译、漏译,或者表达欠妥,有待商榷,可称之为“失”。这种“失”,会严重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成为译入语观众理解影片的障碍。但是,如果译文符合关联原则,译文中的意义损失又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有一种“失”并非主观失误,而是合情合理的,译者要在翻译实践中注意分辨,灵活对待。
电影字幕翻译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本翻译,既要考虑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还要顾及剧情、人物、场景、风格等诸多因素,更取决于译者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和对剧情的了解程度,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做为一种创作,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得”与“失”亦属正常。本文以电影《太极张三丰》为例,从称呼语、功夫文化、幽默元素三个方面,对其字幕翻译加以评析,旨在为这类武侠动作影片的字幕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二 电影《太极张三丰》字幕翻译评析
香港武侠动作片《太极张三丰》是20世纪90年代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情节曲折动人,武打精彩纷呈,节奏张弛有度。为了迎合国外观众的需求,片中的繁体中文字幕配有英文翻译,这也是当时香港电影界的习惯做法。在香港,中西语言和文化高度融合,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准确、地道,且有不少独到之处,往往让人非常“放心”。但是,通过对《太极张三丰》中涉及称呼语、功夫文化和幽默元素的中英字幕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片的字幕翻译既有值得效仿的“得分”之笔,也有需要注意的“失分”之处。
1 称呼语
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称呼语的使用十分广泛,既标志着说话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性格和情感。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汉语中的称呼语更是纷繁芜杂。电影字幕中,称呼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各场景中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直接体现。《太极张三丰》中人物众多,各种称呼五花八门,有些具有明显的古代武侠特征,对译者是个不小的挑战。
对片中一般性称呼语,如“天宝”、“董天宝”、“君宝”、“秋雪”、“觉远”、“慕容白”、“先生”、“小姐”、“姑娘”、“老板”、“大人”,译者采取了直译的方法,语言规范,简单明了。对有特殊意义的称呼语,译者采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并融入一些情感色彩,符合剧情要求,如将“死狗官”译为“You killer”。
在武打片中,“师父”、“师伯”、“师叔”、“师母”、“师兄”、“师弟”是经常出现的称呼语。片中将“师父”、“师兄”、“师弟”译为“Master”、“Senior”、“Junior”,符合英语习惯。但是,在处理“师伯”、“师叔”、“师母”时,由于称呼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对称性,译者显得力不从心。先是将“师叔”减译为“Master”,遇到“师伯,弟子不敢”时,直接省掉“师伯”不译,而“师母”的译文“Godmother”实属误译。更有甚者,在翻译“刘三爷”、“八爷”、“刘公公”时,译者通通借用“Master”一词,势必给观众造成混淆,至少有损“师父”在汉语中的高尊内涵。
该片称呼语翻译的一大亮点就是对“三疯”和“三丰”的处理。影片中,君宝和天宝师兄弟二人被迫离开少林寺之后,在小镇中的佛笑楼结识一批义士,从此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君宝决意与义士们联手,共同反抗残暴当局,而天宝却投身军营,为了升官发财出卖了义士和兄弟。君宝因此大受刺激,一度神志不清,每日必癫狂三次,被人戏称“三疯”。君宝恢复神志之后,自语“三丰?张三丰?蛮好听的”。张三丰,史载确有其人,但片中虚构的由“三疯”到“三丰”的称呼实在难译。译者通过拼音加英语注释的方法,将“三疯”和“三丰”分别译为“Sanfeng(Thrice crazy)”和“Sanfeng(Triple richness)”。译文虽然过于侧重字面直译,但不失为一种颇具新意的创作。
2 功夫文化
中国功夫,名扬天下。中国功夫影片中的字幕翻译肩负传承中国功夫文化的重任,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翻译策略和翻译态度。笔者认为,功夫元素中难译的地方(如门派和招式)往往是值得一译的地方,不但不能通过意译敷衍了事,而且要不厌其烦地通过直译,把原作信息充分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传承功夫文化的目的。这样做,虽然让国外观众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功夫文化,但却在语言上很难做到通俗和地道,而相比而言,前者胜过后者。 电影《太极张三丰》中武打场面贯穿始终,功夫元素比比皆是,其字幕翻译在传递功夫文化信息时,大多采用意译、异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虽然有助于译入语观众了解剧情,但有些功夫文化的精髓并未得到传承,“得”少而“失”多。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盛大的道家圣地,一曲《随缘》悟出太极至高至上的境界:“刀光剑影不是我门派,天空海阔自有我风采。双手一推,非黑也非白。不好也不坏,没有胜又何来败。没有去,哪有来。没有动,哪有静。手中无剑心中无尘,才是我胸怀。随缘而去乘风而来,才是我胸怀。”译者主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这是翻译歌词的常用方法。从效果来看,译入语观众虽然能理解大意,但体味不到歌词中的功夫文化。最后两句译文中,“not be aggressive(不要打打杀杀)”和“out of mortal world(远离尘世)”与“手中无剑”和“心中无尘”在内涵上并不对应,而且“Merciless is mercy(仁慈中暗藏杀机)”也未必是太极中真正的“胸怀”。
另外,影片对白中出现的“少林拳法三十六式”和“气功心法”是很重要的功夫元素,译者竟一带而过,简单译为“The Hands”和“Qi”,如果直译成“Thirty-six Moves of Shaolin Boxing”和“Understandings of Qigong”,效果会更好些。在翻译其中的具体招法时,译者很难顾及语言、文化、风格的方方面面,往往“顾此”而“失彼”。例如,“丹凤朝阳”、“金鸡独立”、“雁落沙滩”、“豹子穿崖”、“八卦蛇形”是“少林拳法三十六式”中的部分招法,译者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无论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在传承中国功夫文化上方面,基本到位,值得肯定,但在风格上略有缺失,可以在语言结构上做些文章,统一以动词为核心,突出每招每式的动作特点。又如,面对片中字幕中出现的部分棍法“仙人指路”、“盘龙摆尾”和“横扫千军”,译者还是选择了简单的意译,放弃了传承功夫文化的翻译目的。再如,针对有关少林拳法的字幕“少林拳打一条线”、“拳有形,打之无形”、“动如风,站如针”和“马步要稳,出拳要猛”,译者依然以意译为主,功夫元素在译文中就显得缺失严重。
在最后的打斗中,君宝所说的“无根无极,万法自然,太极”,字字铿锵有力,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译文“Nature is the origin of everything.Tai Chi”以意译为主,虽然表达上没有问题,但气势不够,若能处理成“No origin!No extreme!Only nature!Tai Chi!”是否会更好呢?
3 幽默元素
在影片中导入幽默元素,是香港武侠动作片的一大特色,也算是一种风格。幽默元素可以突出人物个性,调节紧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太极张三丰》在人物对白和武打动作中融入了许多幽默元素,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感受影片的魅力。特别是片中的人物对白,所含的幽默元素并不局限于一般的嬉笑,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对译者的语言功底是个考验。
影片一开始就有一组天宝与师父之间的对白:
师父:以后你就是出家人啦,要守戒律,不杀生不吃肉。
天宝:师父,弟子从小到现在都未有吃过肉。
师父:你还真有佛性。
天宝:其实是我们家穷买不起,我也很想试一试。
师父:啊?(只有声音,没有中英文字幕)
译文遵循“忠实”的翻译原则,准确而地道,特别是“你还真有佛性”的译文“You’re born to be a monk”耐人寻味。对白中真正的幽默元素出现在最后师父的“啊”,可惜片中只有声音,没有任何字幕。其实,这里的“啊”所表达的不是一般的反问,而是一种惊讶,是前面幽默的延续,若有字幕可译为“Really”。
紧接着是一组师父与君宝之间风趣幽默的对白:
师父:这个是刚刚剃度的天宝,他就是你师兄君宝,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问师兄。少林寺凡事讲规矩,你要听师兄的话。君宝,待会你叫他背一段经文。
君宝:背哪一段呀?
师父:你好像只会一段。
这组对白很简短,幽默之处在师父的一句“你好像只会一段”。原译“I thought you know only one part”十分到位,很好地满足了翻译的目的。
在功夫影片中,幽默元素可以起到慰籍情感和缓冲暴力的特殊作用。当正面人物遇到磨难、动作场面过于血腥的时候,一两句幽默的台词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片中佛笑楼义士惨遭暗算,场面血腥至极,打铁佬一句“来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多少缓冲了些许暴力,但译者对“一个够本”和“两个有赚”置之不理,无疑是种缺失。
其实,译者在处理功夫影片中的幽默元素时,不管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只要能在译文中准确表达原作的语言信息,就基本能够让译入语观众感受到原作的幽默之处。
三 结语
翻译,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电影字幕翻译也不例外。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创作,得失现象在所难免。从功能和目的来说,电影字幕翻译一方面是为了传递语言信息,让译入语观众了解剧情,另一方面是传递文化信息,让译入语观众在异域文化的熏陶中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素养。除此之外,电影字幕翻译还要顾及影片的风格,让译入语观众在欣赏每个精彩的场景中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中国功夫影片中文化元素繁多,风格也不尽相同,译者不但要在语言方面尽量“得”而不“失”,还要在文化和风格方面力求“得”而少“失”,最大程度实现字幕翻译的交际功能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年版。
[2] 方梦之:《译学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龚文静:《目的论下〈非诚勿扰I、II〉字幕翻译》,《电影文学》,2012年第22期。
[4] 陈学斌:《〈鸿门宴〉字幕翻译损失的关联解析》,《电影文学》,2012年第21期。
[5] 王代强、李旭曜:《浅析幽默元素在武侠电影中的导入——以电影〈太极张三丰〉为例》,《电影评介》,2011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谷青松,男,1967—,湖南耒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