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大幅调整,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十分普遍。促成许多学生“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父母直接监护人,使孩子处于监管无力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的特殊群体——“留守少年”。“生活上照料不周,思想上得不到正确引导,在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问题上缺少疏导,行为纠正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缺失,已成为“留守少年”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
关键词:留守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农村
一、“留守少年”问题分析
(一)由于父母关爱缺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少年儿童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经广泛进入国民视线。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少年思想教育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在调查报告数据中显示,82.1%的外出务工父母半年或三个月与孩子联系两三次,仍有10.3%的父母多半年以上才能联系一次,还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甚至两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在一年的时间里大部分的外出父母难得有机会返家探亲一次,有一部分甚至几年难得回家一次,近45%的留守少年与父母通话、通信机会月均不足1次。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少年缺少关爱,家庭教育对外出父母完成,导致以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和学校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很难及时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少年其身心健康,容易出现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大部分留守少年性格软弱无助,逐渐产生自卑封闭、、出现逆反心理,情绪起伏异常,沟通交流困难,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了隔阂,疏远和陌生。
(二)隔代教育力所不及,监护严重缺失
数据显示,有67%的“留守少年”与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由于祖父或外祖父是隔代抚养,一般只能在物质、生活上提供基本保障,对于留守少年精神和道德缺乏有效管束与引导。其次,由于年龄相差悬殊,存在无形的“代沟”,难以有效沟通。爷爷奶奶一般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一部分部分是文盲。所以,从精力还是精神上都没有能力难地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在调查“留守少年”的祖辈教育养护“留守少年”的情况时,大多数人认为教育管理无能为力,有一部分人放任自流。从数据来看,因为监护不力,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也难上完。据数据显示,“留守少年”学习成绩及初级教育的在学率都远远低于正常家庭,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初级中学阶段,“留守少年”在读率大幅度下降,年满13周岁“留守少年”的在校率仅为76%左右。
(三)大多数学校对“留守少年”缺乏有效管理
学校教育和社会一定要与家庭密切配合才能对留守少年全面管理,老师对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仅受几节课,应该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留守少年”家庭教育缺失,老师应该及时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由于管理漏洞,有一部分孩子抓住这个机会,在学校蒙骗老师,隐瞒真实情况不予父母及委托的监护人沟通,学校难以对“留守少年”有效管理。
二、“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留守少年”的出现,是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是城乡就业出现的社会问题。为了使“留守少年”更好、更健康地学习,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少年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简称《意见》),指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少年问题的方案措施和长效机制,农村留守少年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为培育好广大留守少年找到切实可行管理的路径,解决广大留守少年问题,促进广大留守少年健康生活。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学校对“留守少年”的教育政策:
(一)创建相应班级机制,有效管理“留守少年”
鼓励“留守学生”在校寄宿,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资料。班主任为责任人,教师与“留守少年”结对,成为孩子的“家长”。“家长”的责任是:与“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让孩子生活有余钱、学习绝不少钱;辅导“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少年”因材施教。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少年”给予表彰。
(二)建立应急机制,关爱“留守学生”
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高水平心理教师,对留守少年进行心理疏导,进行针对性地心理问题矫正;利用互联网为留守少年建立亲情港湾,定时与父母通话,沟通亲情;组织一些有益活动让广大农村留守少年认知社会、走近自然,享受美好,促进留守少年健康心理的成长。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社会力量加入到对广大农村留守少年关爱队伍中来,形成浓厚的关爱氛围。共青团、妇联要配合学校做好农村留守少年管理工作,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孩子在校读书安心;定期沟通交流,加強教育管理。
(三)用爱守护用心激励学生
国家应制定出较为完善、有效的制度、政策,政府要积极去执行,学校应做到有效落实,家长与教师也应积极关注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农村高中留守学生教育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J].杨存政.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2]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初探[J].林国安.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3).
[3]关爱是给留守学生的最好礼物[J].卞宏生.基础教育研究.2012(01).
[4]关注留守学生心灵协力营造和谐校园——桐城市第七中学留守学生工作之路[J].周遵峰.才智.2012(09).
[5]四种方法矫正留守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不良行为[J].李顺安,詹焰平.青少年体育.2012(01).
关键词:留守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农村
一、“留守少年”问题分析
(一)由于父母关爱缺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少年儿童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经广泛进入国民视线。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少年思想教育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在调查报告数据中显示,82.1%的外出务工父母半年或三个月与孩子联系两三次,仍有10.3%的父母多半年以上才能联系一次,还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甚至两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在一年的时间里大部分的外出父母难得有机会返家探亲一次,有一部分甚至几年难得回家一次,近45%的留守少年与父母通话、通信机会月均不足1次。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少年缺少关爱,家庭教育对外出父母完成,导致以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和学校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很难及时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少年其身心健康,容易出现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大部分留守少年性格软弱无助,逐渐产生自卑封闭、、出现逆反心理,情绪起伏异常,沟通交流困难,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了隔阂,疏远和陌生。
(二)隔代教育力所不及,监护严重缺失
数据显示,有67%的“留守少年”与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由于祖父或外祖父是隔代抚养,一般只能在物质、生活上提供基本保障,对于留守少年精神和道德缺乏有效管束与引导。其次,由于年龄相差悬殊,存在无形的“代沟”,难以有效沟通。爷爷奶奶一般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一部分部分是文盲。所以,从精力还是精神上都没有能力难地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在调查“留守少年”的祖辈教育养护“留守少年”的情况时,大多数人认为教育管理无能为力,有一部分人放任自流。从数据来看,因为监护不力,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也难上完。据数据显示,“留守少年”学习成绩及初级教育的在学率都远远低于正常家庭,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初级中学阶段,“留守少年”在读率大幅度下降,年满13周岁“留守少年”的在校率仅为76%左右。
(三)大多数学校对“留守少年”缺乏有效管理
学校教育和社会一定要与家庭密切配合才能对留守少年全面管理,老师对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仅受几节课,应该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留守少年”家庭教育缺失,老师应该及时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由于管理漏洞,有一部分孩子抓住这个机会,在学校蒙骗老师,隐瞒真实情况不予父母及委托的监护人沟通,学校难以对“留守少年”有效管理。
二、“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留守少年”的出现,是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是城乡就业出现的社会问题。为了使“留守少年”更好、更健康地学习,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少年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简称《意见》),指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少年问题的方案措施和长效机制,农村留守少年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为培育好广大留守少年找到切实可行管理的路径,解决广大留守少年问题,促进广大留守少年健康生活。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学校对“留守少年”的教育政策:
(一)创建相应班级机制,有效管理“留守少年”
鼓励“留守学生”在校寄宿,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资料。班主任为责任人,教师与“留守少年”结对,成为孩子的“家长”。“家长”的责任是:与“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让孩子生活有余钱、学习绝不少钱;辅导“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少年”因材施教。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少年”给予表彰。
(二)建立应急机制,关爱“留守学生”
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高水平心理教师,对留守少年进行心理疏导,进行针对性地心理问题矫正;利用互联网为留守少年建立亲情港湾,定时与父母通话,沟通亲情;组织一些有益活动让广大农村留守少年认知社会、走近自然,享受美好,促进留守少年健康心理的成长。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社会力量加入到对广大农村留守少年关爱队伍中来,形成浓厚的关爱氛围。共青团、妇联要配合学校做好农村留守少年管理工作,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孩子在校读书安心;定期沟通交流,加強教育管理。
(三)用爱守护用心激励学生
国家应制定出较为完善、有效的制度、政策,政府要积极去执行,学校应做到有效落实,家长与教师也应积极关注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农村高中留守学生教育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J].杨存政.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2]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初探[J].林国安.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3).
[3]关爱是给留守学生的最好礼物[J].卞宏生.基础教育研究.2012(01).
[4]关注留守学生心灵协力营造和谐校园——桐城市第七中学留守学生工作之路[J].周遵峰.才智.2012(09).
[5]四种方法矫正留守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不良行为[J].李顺安,詹焰平.青少年体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