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和学生真诚交谈,他们会告诉你许多苦恼。这些苦恼不少属于思想问题,性格问题或习惯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学习中越是想听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是想记住的越是忘得快;总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时,明知道该干什么,可就是不想着手;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也是“眼在黑板,心在窗外”,知道自己成绩下降,可还是看到课本就厌烦。作为教育工作着,我们了解和分析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以外,还要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达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学生心理; 疲劳现象;心理疲劳;透视;成绩下降;学习兴趣;消除
一般说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轻度的暂时的心理疲劳还是正常的,个体要以强调自身的心理潜能来维持功能的平衡。但是如果不注意及时消除,就会加重心理紧张,失调和絮乱会日渐明显。据我们初步调查,目前具有明显症状的中学生约占20%/以上,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中差生略多于优生,高年纪学生多于低年纪学生。陷如心理疲劳的学生,轻则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退步、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挫折,重则出现厌学,拖拉成性,好激动,抑郁多疑,甚至逃学,结伙对抗。过度的心理疲劳还会导致心理疾患。据现代医学统计,人体疾患中有30%/纯属心理因素造成。
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原因之一是过度的学习压力。大多数中学生长期处于单调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中,其辛苦程度是多数成人不及的。原因之二是某些理论和现实的反差现象。社会的某些不良状况和中学生接触社会的肤浅,使他们感觉不出刻苦学习的重要,体会不到遵从教诲的乐趣,产生了怀疑、厌倦。原因之三是由于现代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品质,如依赖性强,耐挫力差,孤芳自赏,宽以待己,严以责人等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了解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之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以外,还要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要,以维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肯定的需要
善于肯定别人是一种美德,希望别人肯定也是人之常情。中学生的自我发展仍处在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要受到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满足,带来愉快和欣喜,鼓舞着新的行为和新的期待。特别是中差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可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批评多于肯定,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差生的点滴努力,细微进步,使他们常常处在失望、孤独、自责之中。
二、自主的需要
别人的肯定与“自我”形成是相辅相成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的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等交往,自我的观念、主张、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点需要,絮絮叨叨,管头管脚,以居高临下之势喝道“谁听谁的”,这是最遭中学生反感,最易引起消极、烦躁、逆反心理。优秀的老师和家长总是采用“商量”的方式,体谅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在自主的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参与的需要
生理的剧变和心理的发展,使中学生从体格到意念都感觉到自己是最有强力的“新生的一代”,活跃自信,跃跃欲试。可我们老师不给予他们机会,或者没有精心选择机会,过高、过低的要求不适合他们的参与能力。我们家长对子女试图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尝试一概拒斥,喂恐耽误学业。其结果,有的将其深深锁闭,变得冷漠、挑剔,有的躲避家庭和学校,在不良行为中使参与欲获得满足。
四、轻松的需要
中学生的心理虽在发展,毕竟很不成熟,其乘受力远远不及成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因此,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因张弛有度,减轻精神劳乏;教学内容的要求应灵活一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者的情绪应松弛一点,切忌突然袭击。此外,集体活动要丰富,环境布置要美观,这都能促进轻松愉快心理的满足,使持久的学习成为可能。
五、亲善的需要
人需要集体,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会成倍增长,同时,良好的集体行为也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是这样的需要往往被老师忽视了。有的学生由于暂时落后而自卑,疏远集体,情绪低落。而老师常常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调整,有时连师生之间、父子之间情感的维系也极度脆弱。而当一些学生同集体、师长亲善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之后,产生逆反心理,种种疾患极快地弥散开来。
以上所列这些需要都是学生正当的发展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都能从满足这些需要出发,如果我们的思想工作都透过行为窥视到某一需要的匮乏,因势利导,那必将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陆踊、学生心理疲劳现象透视,《江苏教育》,1992年2月。
【关键词】学生心理; 疲劳现象;心理疲劳;透视;成绩下降;学习兴趣;消除
一般说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轻度的暂时的心理疲劳还是正常的,个体要以强调自身的心理潜能来维持功能的平衡。但是如果不注意及时消除,就会加重心理紧张,失调和絮乱会日渐明显。据我们初步调查,目前具有明显症状的中学生约占20%/以上,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中差生略多于优生,高年纪学生多于低年纪学生。陷如心理疲劳的学生,轻则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退步、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挫折,重则出现厌学,拖拉成性,好激动,抑郁多疑,甚至逃学,结伙对抗。过度的心理疲劳还会导致心理疾患。据现代医学统计,人体疾患中有30%/纯属心理因素造成。
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原因之一是过度的学习压力。大多数中学生长期处于单调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中,其辛苦程度是多数成人不及的。原因之二是某些理论和现实的反差现象。社会的某些不良状况和中学生接触社会的肤浅,使他们感觉不出刻苦学习的重要,体会不到遵从教诲的乐趣,产生了怀疑、厌倦。原因之三是由于现代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品质,如依赖性强,耐挫力差,孤芳自赏,宽以待己,严以责人等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了解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之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以外,还要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要,以维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肯定的需要
善于肯定别人是一种美德,希望别人肯定也是人之常情。中学生的自我发展仍处在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要受到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满足,带来愉快和欣喜,鼓舞着新的行为和新的期待。特别是中差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可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批评多于肯定,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差生的点滴努力,细微进步,使他们常常处在失望、孤独、自责之中。
二、自主的需要
别人的肯定与“自我”形成是相辅相成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的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等交往,自我的观念、主张、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点需要,絮絮叨叨,管头管脚,以居高临下之势喝道“谁听谁的”,这是最遭中学生反感,最易引起消极、烦躁、逆反心理。优秀的老师和家长总是采用“商量”的方式,体谅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在自主的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参与的需要
生理的剧变和心理的发展,使中学生从体格到意念都感觉到自己是最有强力的“新生的一代”,活跃自信,跃跃欲试。可我们老师不给予他们机会,或者没有精心选择机会,过高、过低的要求不适合他们的参与能力。我们家长对子女试图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尝试一概拒斥,喂恐耽误学业。其结果,有的将其深深锁闭,变得冷漠、挑剔,有的躲避家庭和学校,在不良行为中使参与欲获得满足。
四、轻松的需要
中学生的心理虽在发展,毕竟很不成熟,其乘受力远远不及成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因此,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因张弛有度,减轻精神劳乏;教学内容的要求应灵活一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者的情绪应松弛一点,切忌突然袭击。此外,集体活动要丰富,环境布置要美观,这都能促进轻松愉快心理的满足,使持久的学习成为可能。
五、亲善的需要
人需要集体,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会成倍增长,同时,良好的集体行为也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是这样的需要往往被老师忽视了。有的学生由于暂时落后而自卑,疏远集体,情绪低落。而老师常常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调整,有时连师生之间、父子之间情感的维系也极度脆弱。而当一些学生同集体、师长亲善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之后,产生逆反心理,种种疾患极快地弥散开来。
以上所列这些需要都是学生正当的发展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都能从满足这些需要出发,如果我们的思想工作都透过行为窥视到某一需要的匮乏,因势利导,那必将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陆踊、学生心理疲劳现象透视,《江苏教育》,199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