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疲劳现象透析与消除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和学生真诚交谈,他们会告诉你许多苦恼。这些苦恼不少属于思想问题,性格问题或习惯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学习中越是想听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是想记住的越是忘得快;总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时,明知道该干什么,可就是不想着手;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也是“眼在黑板,心在窗外”,知道自己成绩下降,可还是看到课本就厌烦。作为教育工作着,我们了解和分析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以外,还要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达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学生心理; 疲劳现象;心理疲劳;透视;成绩下降;学习兴趣;消除
  一般说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轻度的暂时的心理疲劳还是正常的,个体要以强调自身的心理潜能来维持功能的平衡。但是如果不注意及时消除,就会加重心理紧张,失调和絮乱会日渐明显。据我们初步调查,目前具有明显症状的中学生约占20%/以上,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中差生略多于优生,高年纪学生多于低年纪学生。陷如心理疲劳的学生,轻则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退步、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挫折,重则出现厌学,拖拉成性,好激动,抑郁多疑,甚至逃学,结伙对抗。过度的心理疲劳还会导致心理疾患。据现代医学统计,人体疾患中有30%/纯属心理因素造成。
  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原因之一是过度的学习压力。大多数中学生长期处于单调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中,其辛苦程度是多数成人不及的。原因之二是某些理论和现实的反差现象。社会的某些不良状况和中学生接触社会的肤浅,使他们感觉不出刻苦学习的重要,体会不到遵从教诲的乐趣,产生了怀疑、厌倦。原因之三是由于现代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品质,如依赖性强,耐挫力差,孤芳自赏,宽以待己,严以责人等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了解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之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以外,还要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要,以维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肯定的需要
  善于肯定别人是一种美德,希望别人肯定也是人之常情。中学生的自我发展仍处在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要受到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满足,带来愉快和欣喜,鼓舞着新的行为和新的期待。特别是中差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可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批评多于肯定,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差生的点滴努力,细微进步,使他们常常处在失望、孤独、自责之中。
  二、自主的需要
  别人的肯定与“自我”形成是相辅相成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的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等交往,自我的观念、主张、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点需要,絮絮叨叨,管头管脚,以居高临下之势喝道“谁听谁的”,这是最遭中学生反感,最易引起消极、烦躁、逆反心理。优秀的老师和家长总是采用“商量”的方式,体谅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在自主的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参与的需要
  生理的剧变和心理的发展,使中学生从体格到意念都感觉到自己是最有强力的“新生的一代”,活跃自信,跃跃欲试。可我们老师不给予他们机会,或者没有精心选择机会,过高、过低的要求不适合他们的参与能力。我们家长对子女试图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尝试一概拒斥,喂恐耽误学业。其结果,有的将其深深锁闭,变得冷漠、挑剔,有的躲避家庭和学校,在不良行为中使参与欲获得满足。
  四、轻松的需要
  中学生的心理虽在发展,毕竟很不成熟,其乘受力远远不及成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因此,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因张弛有度,减轻精神劳乏;教学内容的要求应灵活一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者的情绪应松弛一点,切忌突然袭击。此外,集体活动要丰富,环境布置要美观,这都能促进轻松愉快心理的满足,使持久的学习成为可能。
  五、亲善的需要
  人需要集体,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会成倍增长,同时,良好的集体行为也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是这样的需要往往被老师忽视了。有的学生由于暂时落后而自卑,疏远集体,情绪低落。而老师常常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调整,有时连师生之间、父子之间情感的维系也极度脆弱。而当一些学生同集体、师长亲善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之后,产生逆反心理,种种疾患极快地弥散开来。
  以上所列这些需要都是学生正当的发展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都能从满足这些需要出发,如果我们的思想工作都透过行为窥视到某一需要的匮乏,因势利导,那必将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陆踊、学生心理疲劳现象透视,《江苏教育》,1992年2月。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愈来愈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指南,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纷纷引进了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 课程改革的这一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是亲自参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表达见闻和情感,语言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桥梁。幼儿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是让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将决定孩子一生驾驭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关键字】发音;交谈;创设环境;语言修养;语言教学  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将决定孩子一生驾驭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鲁迅先生曾说:“童年的
期刊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晓理、动情、施爱,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一直把这点放在工作的首位。把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并尝试了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变智育为重心的应试教育为以德育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积极研究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吸取各地德育、少先队工作先进经验,创造性、科研性地开拓鲜明特色的少先队工作,以“让每个孩子的笑容永远灿烂”为目标,以“创新工作理念
期刊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认为科学也是如此。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那么新奇,吸引着他们明亮的目光,他们会对周围环境中突然发生的一些科学现象、事物及有趣的情景产生好奇心和关注,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如果置之不理,盲目的干预或指责,将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进行恰当的引导、鼓励、支持,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还会使孩子产生积级的态度。如  何把科学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我有如下体会
期刊
从教以来,对形成高尚师德有些感悟。教师专业发展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生”是我们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灵。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作为教育者,作为知识和道德的指引者,我们付出的关怀甚至可以拯救一个灵魂,使它不会扭曲、变形;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笔者曾教过一学生学生张丽(化名),爱表现,日常打扮像个小大人,化妆、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说过:“爱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最好的教育。”的确,爱心是当好一个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先决的条件。“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深深的认识到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真挚的爱,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一扇扇心灵之窗,优化教育的效果。曾经有人这么说;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爱
期刊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靠感觉的,快乐是靠体验的,快乐应属于每个孩子、每位教师,快乐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要去寻找快乐、去创造快乐。孩子的快乐就是做游戏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和环境的主人。福禄贝尔称他的幼儿园为大花园,幼儿是花草树木,教师是园丁,他倡导不同地位、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融合在一起游戏、孩子是快乐的、教师是快乐的,幼儿园是提供快乐的花园。这里有花香,这里有鸟鸣,这里有涓涓溪水,这里有自由发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的自然与社会资源,化自然与社会资源为课程资源,形成可操作的活动主题与操作模式,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课程资源;本土资源 课程主题  我校地处全省闻名的“果蔬之乡”云台农场。农场盛产瓜果蔬菜和花卉种苗,是优质瓜果蔬菜、花卉种苗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
期刊
人常说:写作要有素材。这里所说的素材,就是指作者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经过集中、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即留存在作者记忆里和笔记中的、比较分散的、紊乱的原始材料。这些素材,经过作者匠心独运地提炼、加工,写成文章,便可成为生活的整体反映。当然,素材有直接素材与间接素材之分。  直接素材,就是作者在亲身经历的社会生活中直接遭遇、直接感受、直接观察体验所积累起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