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师应该掌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初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问目的不明确,实效不高
备课时未精心设计问题,上课时提问无目的,主次不分,随意发问,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
(二)提问缺乏思考价值
一是教师多以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为主进行提问,学生只需复述、记忆或背诵就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二是有些教师上课经常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有的已成了口头禅;三是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提问题思维跨度过大,学生经过努力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课堂出现“休克”状态。
(三)提问对象把握不当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有很多教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上,只顾优秀生,忽略后进生;二是教师提问对象无针对性,局限于前排和中间学生,或者按照学生花名册依次提问等。
(四)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过短。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的等待时间都不超过一秒,然后指定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一秒钟之内不能回答,教师就会自己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五)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往往就会叫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这种“惩罚式”提问虽然可以警告那些听课不专心的人,起到课堂管理的作用,但这样的提问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六)忽视了提问后的反馈和评价
主要表现为:一是注意力的忽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有时会目光游离,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注意其他学生的小动作。学生会很迅速地结束回答,也可能事先想好的要点都忘了回答。二是忽视了提问后的评价。有些教师并不是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都给予评价,仅对一部分学生的回答评价。有些教师虽然重视评价,但评价语言单调乏味。
(七)先点名后提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先叫起某位同学,然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回答。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站起来了,还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惶惶不安,其它学生则不集中注意思考所提问题。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掌握设计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目的性,问题的表述要明确
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为了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教师应将问题写在教案里。问题要清晰、简洁,不模棱两可,尽量避免反问,尽量避免重新表述。
(二)教师所提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具备三个特征:
1.教师的设疑必须具有思维容量
具有思维容量的问题能让学生保持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问题的难度控制是问题设置的关键因素。问题太难,导致课堂僵局,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问题太易,导致课堂无序。
3.具有适合的梯度
教学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难题简单化,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时,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下面这道题:多少千克尿素中的含氮量与132千克硫酸铵中的含氮量相当?学生会感到困难,不如转化成下面一组问题:
(1)硫酸铵、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2)132千克硫酸铵的含氮量是多少?
(3)多少千克尿素的含氮量是28千克?
这三个问题有一定的梯度,又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提问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注意照顾后进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活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要多问学困生。
(四)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要恰当
何时提问最有利呢?我国古代孔子认为,只有当学生“心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散”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好适当的知识点、能力点设疑提问,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若抓不住时机,即使提出问题,也会因提前或滞后而给教学带来损失。
(五)提问以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思考
当前,很多教师喜欢高密度的提问。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在1秒钟之内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做出反应。适当延长等待时间,不仅仅能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组织答案,而且也不会使部分学生因为时间紧张而放弃做出答案。
(六)给予及时的教师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总希望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即使自己的答案不对,也希望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善,教师不要包办代答,也不要轻易找别的学生进行补充,而应通过巧妙的启发、提示,化难为易,仍由原先被提问的同学答出,然后对其适当鼓励。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是十分有利的。
(七)课堂提问要注重情感,热爱学生
课堂中的提问,是师生进行的心灵接触。要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水平进行回答,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还要对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多给点期待的时间,为每一位学生的心中点亮一盏希望的灯,让他们充满信心。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不断提高。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初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问目的不明确,实效不高
备课时未精心设计问题,上课时提问无目的,主次不分,随意发问,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
(二)提问缺乏思考价值
一是教师多以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为主进行提问,学生只需复述、记忆或背诵就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二是有些教师上课经常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有的已成了口头禅;三是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提问题思维跨度过大,学生经过努力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课堂出现“休克”状态。
(三)提问对象把握不当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有很多教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上,只顾优秀生,忽略后进生;二是教师提问对象无针对性,局限于前排和中间学生,或者按照学生花名册依次提问等。
(四)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过短。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的等待时间都不超过一秒,然后指定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一秒钟之内不能回答,教师就会自己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五)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往往就会叫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这种“惩罚式”提问虽然可以警告那些听课不专心的人,起到课堂管理的作用,但这样的提问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六)忽视了提问后的反馈和评价
主要表现为:一是注意力的忽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有时会目光游离,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注意其他学生的小动作。学生会很迅速地结束回答,也可能事先想好的要点都忘了回答。二是忽视了提问后的评价。有些教师并不是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都给予评价,仅对一部分学生的回答评价。有些教师虽然重视评价,但评价语言单调乏味。
(七)先点名后提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先叫起某位同学,然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回答。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站起来了,还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惶惶不安,其它学生则不集中注意思考所提问题。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掌握设计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目的性,问题的表述要明确
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为了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教师应将问题写在教案里。问题要清晰、简洁,不模棱两可,尽量避免反问,尽量避免重新表述。
(二)教师所提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具备三个特征:
1.教师的设疑必须具有思维容量
具有思维容量的问题能让学生保持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问题的难度控制是问题设置的关键因素。问题太难,导致课堂僵局,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问题太易,导致课堂无序。
3.具有适合的梯度
教学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难题简单化,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时,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下面这道题:多少千克尿素中的含氮量与132千克硫酸铵中的含氮量相当?学生会感到困难,不如转化成下面一组问题:
(1)硫酸铵、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2)132千克硫酸铵的含氮量是多少?
(3)多少千克尿素的含氮量是28千克?
这三个问题有一定的梯度,又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提问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注意照顾后进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活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要多问学困生。
(四)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要恰当
何时提问最有利呢?我国古代孔子认为,只有当学生“心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散”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好适当的知识点、能力点设疑提问,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若抓不住时机,即使提出问题,也会因提前或滞后而给教学带来损失。
(五)提问以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思考
当前,很多教师喜欢高密度的提问。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在1秒钟之内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做出反应。适当延长等待时间,不仅仅能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组织答案,而且也不会使部分学生因为时间紧张而放弃做出答案。
(六)给予及时的教师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总希望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即使自己的答案不对,也希望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善,教师不要包办代答,也不要轻易找别的学生进行补充,而应通过巧妙的启发、提示,化难为易,仍由原先被提问的同学答出,然后对其适当鼓励。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是十分有利的。
(七)课堂提问要注重情感,热爱学生
课堂中的提问,是师生进行的心灵接触。要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水平进行回答,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还要对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多给点期待的时间,为每一位学生的心中点亮一盏希望的灯,让他们充满信心。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