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夏布,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被大众所忽视,但已悄悄地踏上了国际化舞台,并在日本、韩国得到发展,为服饰文化添加了神秘的元素,同时它还发挥了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因此,文章主要探析夏布的历史渊源以及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情况,以更好地传承夏布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有助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大。而夏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有着千年的历史,在当今被继承与发展。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张义超于2017年11月3日,举行了以“文化为底、非遗为魂、夏布为容”的荣昌夏布·张义超创意作品发布会。这一发布会使夏布登上了当代的国际化文化舞台,演绎了夏布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掀起了高潮,如江西万载、重庆荣昌和四川隆昌等地的夏布最为知名,并分别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从对夏布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对这些地方的夏布织造技术有所研究,但是只是以摄影记录与现场描述夏布技艺,而对夏布的工艺技术细节的揭示不够详细。但是也有少部分研究记录得比较清晰,如余强老师在所著的《织机声声:川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的历史与传承》,他通过多次走访拍摄了荣昌与隆昌的夏布制作过程,在书中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当地夏布制作工艺。相对于其他对夏布的研究,余强的书可以说完整地记载了夏布织造技艺。
一、夏布的历史渊源
夏布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从狭义的概念界定,夏布是比较精细的手工苎麻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夏布工艺技术也在发展,因而夏布的概念定义也不断延伸拓展。广义上,夏布则指适宜于夏季穿着的具备手工布一些特性的麻类面料,由于具有透气性好、轻盈的特点,特别适用制作夏天的服饰,所以就有了“夏布”之称。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夏布工艺一直在传承发展着。在《诗经》中有一句诗词“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它所表现的是青年男女一起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的场景,由此可见夏布的出现时间非常早。但是随着宋元时期的到来,棉花的出现导致夏布逐渐受到冲击,棉花便于生产,所以很多人都选择种植棉花,棉布就成为了制作衣服的主要面料。目前,夏布主要是在湖南、江西、重庆生产,夏布织造工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对于这样的瑰宝我们不能丢弃,要将它传承给世世代代并传播至全世界。
二、夏布的传承与发展
(一)夏布在国内的传承与发展
夏布并非只是做服饰的简简单单的一块布而已,从历史发展来看,它代表着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它是人民的劳动技术与精神文化的结晶,体现的是人们“天人合一”的造物精神,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夏布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非遗”,一直在中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除了可以作服饰原料以外,它也可以与国画、折扇、音乐结合在一起,完美地诠释了自身的艺术之美。
被称为“草根画家”的刘海石一直以来以夏布作画,将夏布与国画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如他的作品《峨眉金顶图》就是一幅大型的夏布画,完全展示了峨眉金顶的巍峨矗立,将夏布与中国水墨画相结合,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的空白。刘海石被民间称为“中国夏布画第一人”,他的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艺术品中心收藏,在这之后,很多人前来求购刘海石的画,包括在美国的华侨。可以看出,荣昌夏布画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夏布神歌
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绩麻,
三天麻篮满,四天崩了架。
幺妹赶紧挽芋子,请的机匠就编麻。
请个机匠二跛跛,长打羊角短打滑,
几天才把麻编好,编好才能把浆刷。
染好麻布做衣衫,青蓝白色有配搭,
幺妹穿起像天仙,扭动腰身乐哈哈。
这首看似简单的织布谣,语言平实而不华丽,通俗易懂,描述了用夏布做衣服的过程,同时也不难让人感觉出其中的复杂性,织布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但是可以看出人们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技术是娴熟的,歌谣描绘的是一幅农家乐的情景。《夏布神歌》根据方言的不同形成了几个版本,比如有重庆话版、客家话版。中国的历史是漫长的、艰辛的,但是以传承人颜坤吉为代表的荣昌的客家人即使受到了无数磨难,也坚韧不拔,保持着他们客家的语言、文化以及初心。这样的《夏布神歌》,当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管是否专职从事织造夏布工作都能唱上两句,成为生活中大家休闲的一种精神娱乐形式。同时,《夏布神歌》的传唱,给夏布这门古老的织造技艺增添了许多传奇的色彩,也成了夏布文化的一个传承部分。
荣昌折扇制扇技艺是荣昌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陈子福是夏布折扇的创始人。他将夏布与折扇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珠联璧合,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夏布折扇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这是一种创新,让夏布得到了传承与创新性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夏布不论是与绘画、音乐,还是与折扇都可以完美结合,体现更高的艺术价值,这是夏布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发挥了夏布的文化价值。夏布不单单可以与服饰文化结合,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二)夏布在国外的传承与发展
夏布不仅仅在国内得到传承发展,在民国时期,夏布已经走向了世界,如今在日本与韩国,夏布文化依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有民族服饰,以及婚嫁、丧葬礼仪文化。
从民族服饰方面来说,夏布是制作和服与韩服的极佳选择,原因有二:第一,众所周知,韩国的民族服饰是韩服,日本民族服饰是和服,比较隆重,同时所需的布料也比较多,是一些正式场所的高级礼仪服饰代表,而夏布具有透气性好的特征,在夏天时,穿起来比较舒适,不容易粘到身上。因此,夏布是制作和服和韩服的不错选择。第二,夏布还具有轻盈且精致的特点,对于女性来说,民族服饰选择的面料不能粗糙,因此夏布非常适合制作女性民族服饰,再加上夏布织造者工艺技术高超,制作出来的服饰女子穿上之后展现了韩国与日本女性的端莊与秀美的气质,深得当地人民的喜爱。
在婚嫁与丧葬礼仪方面,日本与韩国民众出席婚嫁和丧葬这样一类的正式场合时,会穿上和服或韩服,表达对新婚夫妇或逝者的尊重。这样的传统文化习俗至今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使得夏布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此外,在民族气质层面,夏布也与亚洲文化强调质朴、素淡、平和、低调的精神内涵相契合。最典型的如日本的无印良品,该品牌的理念以纯朴、简洁、环保等为主,提倡生活方式上的自然、简约、质朴,以人为本,而夏布看似粗糙陈旧,但触感轻薄细腻,内涵纯粹质朴,与亚洲东方气质相契合。
由此来看,日本和韩国高端的技术和夏布结合,使夏布完美融合在他们民族服饰文化中,这是夏布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我们国人所要深思的是如何将夏布与科技相结合进行创新,让其他国家认可夏布的工艺技术,使夏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流。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加上2019年提出的“让文物说话”,这些都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而夏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各个时代都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更是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成为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在夏布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利用夏布创新出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无论是夏布画还是夏布折扇,都是夏布发挥其独一无二作用的充分体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不仅代表着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民族文化,还反映世界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余强.织机声声:川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的历史及传承[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5-0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有助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大。而夏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有着千年的历史,在当今被继承与发展。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张义超于2017年11月3日,举行了以“文化为底、非遗为魂、夏布为容”的荣昌夏布·张义超创意作品发布会。这一发布会使夏布登上了当代的国际化文化舞台,演绎了夏布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掀起了高潮,如江西万载、重庆荣昌和四川隆昌等地的夏布最为知名,并分别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从对夏布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对这些地方的夏布织造技术有所研究,但是只是以摄影记录与现场描述夏布技艺,而对夏布的工艺技术细节的揭示不够详细。但是也有少部分研究记录得比较清晰,如余强老师在所著的《织机声声:川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的历史与传承》,他通过多次走访拍摄了荣昌与隆昌的夏布制作过程,在书中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当地夏布制作工艺。相对于其他对夏布的研究,余强的书可以说完整地记载了夏布织造技艺。
一、夏布的历史渊源
夏布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从狭义的概念界定,夏布是比较精细的手工苎麻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夏布工艺技术也在发展,因而夏布的概念定义也不断延伸拓展。广义上,夏布则指适宜于夏季穿着的具备手工布一些特性的麻类面料,由于具有透气性好、轻盈的特点,特别适用制作夏天的服饰,所以就有了“夏布”之称。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夏布工艺一直在传承发展着。在《诗经》中有一句诗词“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它所表现的是青年男女一起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的场景,由此可见夏布的出现时间非常早。但是随着宋元时期的到来,棉花的出现导致夏布逐渐受到冲击,棉花便于生产,所以很多人都选择种植棉花,棉布就成为了制作衣服的主要面料。目前,夏布主要是在湖南、江西、重庆生产,夏布织造工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对于这样的瑰宝我们不能丢弃,要将它传承给世世代代并传播至全世界。
二、夏布的传承与发展
(一)夏布在国内的传承与发展
夏布并非只是做服饰的简简单单的一块布而已,从历史发展来看,它代表着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它是人民的劳动技术与精神文化的结晶,体现的是人们“天人合一”的造物精神,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夏布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非遗”,一直在中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除了可以作服饰原料以外,它也可以与国画、折扇、音乐结合在一起,完美地诠释了自身的艺术之美。
被称为“草根画家”的刘海石一直以来以夏布作画,将夏布与国画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如他的作品《峨眉金顶图》就是一幅大型的夏布画,完全展示了峨眉金顶的巍峨矗立,将夏布与中国水墨画相结合,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的空白。刘海石被民间称为“中国夏布画第一人”,他的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艺术品中心收藏,在这之后,很多人前来求购刘海石的画,包括在美国的华侨。可以看出,荣昌夏布画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夏布神歌
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绩麻,
三天麻篮满,四天崩了架。
幺妹赶紧挽芋子,请的机匠就编麻。
请个机匠二跛跛,长打羊角短打滑,
几天才把麻编好,编好才能把浆刷。
染好麻布做衣衫,青蓝白色有配搭,
幺妹穿起像天仙,扭动腰身乐哈哈。
这首看似简单的织布谣,语言平实而不华丽,通俗易懂,描述了用夏布做衣服的过程,同时也不难让人感觉出其中的复杂性,织布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但是可以看出人们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技术是娴熟的,歌谣描绘的是一幅农家乐的情景。《夏布神歌》根据方言的不同形成了几个版本,比如有重庆话版、客家话版。中国的历史是漫长的、艰辛的,但是以传承人颜坤吉为代表的荣昌的客家人即使受到了无数磨难,也坚韧不拔,保持着他们客家的语言、文化以及初心。这样的《夏布神歌》,当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管是否专职从事织造夏布工作都能唱上两句,成为生活中大家休闲的一种精神娱乐形式。同时,《夏布神歌》的传唱,给夏布这门古老的织造技艺增添了许多传奇的色彩,也成了夏布文化的一个传承部分。
荣昌折扇制扇技艺是荣昌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陈子福是夏布折扇的创始人。他将夏布与折扇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珠联璧合,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夏布折扇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这是一种创新,让夏布得到了传承与创新性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夏布不论是与绘画、音乐,还是与折扇都可以完美结合,体现更高的艺术价值,这是夏布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发挥了夏布的文化价值。夏布不单单可以与服饰文化结合,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二)夏布在国外的传承与发展
夏布不仅仅在国内得到传承发展,在民国时期,夏布已经走向了世界,如今在日本与韩国,夏布文化依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有民族服饰,以及婚嫁、丧葬礼仪文化。
从民族服饰方面来说,夏布是制作和服与韩服的极佳选择,原因有二:第一,众所周知,韩国的民族服饰是韩服,日本民族服饰是和服,比较隆重,同时所需的布料也比较多,是一些正式场所的高级礼仪服饰代表,而夏布具有透气性好的特征,在夏天时,穿起来比较舒适,不容易粘到身上。因此,夏布是制作和服和韩服的不错选择。第二,夏布还具有轻盈且精致的特点,对于女性来说,民族服饰选择的面料不能粗糙,因此夏布非常适合制作女性民族服饰,再加上夏布织造者工艺技术高超,制作出来的服饰女子穿上之后展现了韩国与日本女性的端莊与秀美的气质,深得当地人民的喜爱。
在婚嫁与丧葬礼仪方面,日本与韩国民众出席婚嫁和丧葬这样一类的正式场合时,会穿上和服或韩服,表达对新婚夫妇或逝者的尊重。这样的传统文化习俗至今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使得夏布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此外,在民族气质层面,夏布也与亚洲文化强调质朴、素淡、平和、低调的精神内涵相契合。最典型的如日本的无印良品,该品牌的理念以纯朴、简洁、环保等为主,提倡生活方式上的自然、简约、质朴,以人为本,而夏布看似粗糙陈旧,但触感轻薄细腻,内涵纯粹质朴,与亚洲东方气质相契合。
由此来看,日本和韩国高端的技术和夏布结合,使夏布完美融合在他们民族服饰文化中,这是夏布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我们国人所要深思的是如何将夏布与科技相结合进行创新,让其他国家认可夏布的工艺技术,使夏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流。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加上2019年提出的“让文物说话”,这些都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而夏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各个时代都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更是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成为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在夏布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利用夏布创新出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无论是夏布画还是夏布折扇,都是夏布发挥其独一无二作用的充分体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不仅代表着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民族文化,还反映世界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余强.织机声声:川渝荣隆地区夏布工艺的历史及传承[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5-0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