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高层建筑体型复杂、庞大,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就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施工要点的质量控制也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及现状,较全面地归纳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施工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关注。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大、楼层多、功能多,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要求。高层建筑对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必须对整体的工程设计出完整、科学、系统的施工计划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平稳。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分析
我国建筑施工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结构形式向复杂结构形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建筑施工逐渐呈现出安全化与规模化、智能化与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高层建筑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形式相比,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首先,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程量大与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它对安全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密闭性与抗风性。其次,高层建筑施工的地基强度较大。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负荷量大,地基的承受力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安全,一旦承受力超负荷,那么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负荷。高层建筑的地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但要遵循两个原则:1)地基尽量在大气层能够影响的深度以下;2)地基要与建筑物设计相吻合。在实践中,建筑施工与地基强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物越高,其对地基强度的要求越高。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它的地基不仅面积大而且深度深,以此来妥善地解决施工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最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的特征。在现实中,高层建筑多为混合型结构,而且功能较为复杂,这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等特征。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工程在实际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有着主筋长及布置密、含钢量较大等特点,特别是在梁柱的节点位置处,其钢筋设置时非常密集的,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钢筋绑扎难度,因此,在钢筋工程施工中可以实施相应措施。
施工前钢筋翻样必须熟悉图纸,特别是对结构关键部位放大样。钢筋在绑扎前必须对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操作人员详细交底,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随时进行复核检查。要特别注意一些较复杂部位的钢筋位置,数量及规格。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特别检查直螺纹接头及悬臂结构的撑脚是否牢固可靠。严格控制柱插筋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
控制面板负筋的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的钢筋,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避免人为踩踏后落低,悬挑结构必须单独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工程结构上的钢筋不得任意代换,实际情况需调整时必须由技术部门与设计协商同意后方可施行,并办技术核定单。钢筋的绑扎搭接及锚固除规范要求外还须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如遇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须割断妨碍的钢筋,要按图纸要求留加强筋,严禁任意拆、移、割。浇捣混凝土时要派专人看管,随时随地对钢筋进行纠偏,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柱头、剪力墙插筋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在底板面筋上套一只箍筋,箍筋位置放正确后与底板面筋点焊,离面筋1m的范围内再套三只箍筋,插筋与箍筋绑扎牢固。剪力墙插筋根据面筋的轴线,用麻线拉出剪力墙的外边线,在底板面筋点焊剪力墙插筋的定位筋,根据定位筋插入钢筋,下端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上部与定位筋绑扎牢固,离定位筋1m高度范围内绑扎三道引铁,并设置板墙“S”拉筋。柱头、剪力墙的插筋长短应相互错开。
模板工程
由于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自身重量非常大,因此,确定建筑转换层支撑系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这就需要模板支撑具备有充足的承载能力来实现对上部楼层结构的有效承载。开展施工活动前应全面进行实地考察,计算出最准确的施工参数,将差异性最小化,使施工充分符合相应的技术研究要求,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画出模板排列图。必须对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顺序、拆装方法向班组人员作详细交底。对运到现场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定、数量逐次清点及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模板安装按排版图,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必须正确、模板不得扭曲、拱裂,模板拼缝要紧密。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0.2%。
(2)模板支撑承系统要横平竖直,支撑点必须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须拧紧。浇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支撑、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派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正确留置孔洞、埋件等,在翻样图上自行编号,防止漏放。安装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能封闭模板。每层模板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技术复核工作,达到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
(1)配合比。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转换厚板的实际厚度较大,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选用分层浇筑形式,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来说,尤其是浇筑到第二层及第三層时,其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化热,所以在选择及配比相应的原材料时需根据相关要求,掺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及矿渣、粉煤灰稍等,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目的。
(2)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充分满足建筑每层的整体连续性要求,选用由中心板开始逐渐向两侧实施的对称型的浇筑路线,同时要保证两侧有着同样的施工速度,使下部的脚手架可以实现对称受力,预防侧向位移现象的出现;在进行分层时可采取斜面分层的形式,实施薄层浇筑,让其可以自然地进行流淌,然后连续地采取浇筑措施,直至顶部位置。
(3)振捣。由于混凝土材料经常会存在塌落度大、斜坡摊铺比较长等问题,因此混凝土振捣时应当从坡脚与坡顶两个方向同时向坡中进行振捣,振捣棒插入浇层深度一般为5至10厘米,这样可以使层间不会出现混凝土缝隙,并使之可以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振动器的插点应当排列均匀,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插棒,一般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混乱而造成的漏振。每个点的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来的情况为准,一般是水平方向上不再有显著下沉现象、不出现气泡或泛出灰浆为最佳。
(3)养护。蓄热保温法、内降外保法和蓄水养护法是几种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在使用蓄热保温法时需注意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升温时注意保湿,需要降温时注意保温;内降外保法主要指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位置循环埋管通水,实施冷却降温措施,降低其水化热温度,有效实现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合理控制;蓄水养护法主要是在完成混凝土初凝后,首先进行2h的洒水养护,而后实施蓄水养护措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对各项施工技术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其次,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有一个准确地把握;最后,要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有一个科学地分析。同时也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在施工中要时刻注意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隐患,对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让人们住上放心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诸建新.试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J].科技向导.2012(14)
[2]曹占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向导.2012(30)
[3]李雪华.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2012(06)
[4]李戈,迟玉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J].建筑与工程.2012(15)
[5]续宪宏.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特点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14)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施工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关注。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大、楼层多、功能多,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要求。高层建筑对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必须对整体的工程设计出完整、科学、系统的施工计划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平稳。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分析
我国建筑施工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结构形式向复杂结构形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建筑施工逐渐呈现出安全化与规模化、智能化与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高层建筑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形式相比,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首先,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程量大与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它对安全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密闭性与抗风性。其次,高层建筑施工的地基强度较大。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负荷量大,地基的承受力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安全,一旦承受力超负荷,那么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负荷。高层建筑的地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但要遵循两个原则:1)地基尽量在大气层能够影响的深度以下;2)地基要与建筑物设计相吻合。在实践中,建筑施工与地基强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物越高,其对地基强度的要求越高。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它的地基不仅面积大而且深度深,以此来妥善地解决施工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最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的特征。在现实中,高层建筑多为混合型结构,而且功能较为复杂,这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等特征。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工程在实际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有着主筋长及布置密、含钢量较大等特点,特别是在梁柱的节点位置处,其钢筋设置时非常密集的,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钢筋绑扎难度,因此,在钢筋工程施工中可以实施相应措施。
施工前钢筋翻样必须熟悉图纸,特别是对结构关键部位放大样。钢筋在绑扎前必须对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操作人员详细交底,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随时进行复核检查。要特别注意一些较复杂部位的钢筋位置,数量及规格。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特别检查直螺纹接头及悬臂结构的撑脚是否牢固可靠。严格控制柱插筋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
控制面板负筋的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的钢筋,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避免人为踩踏后落低,悬挑结构必须单独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工程结构上的钢筋不得任意代换,实际情况需调整时必须由技术部门与设计协商同意后方可施行,并办技术核定单。钢筋的绑扎搭接及锚固除规范要求外还须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如遇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须割断妨碍的钢筋,要按图纸要求留加强筋,严禁任意拆、移、割。浇捣混凝土时要派专人看管,随时随地对钢筋进行纠偏,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柱头、剪力墙插筋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在底板面筋上套一只箍筋,箍筋位置放正确后与底板面筋点焊,离面筋1m的范围内再套三只箍筋,插筋与箍筋绑扎牢固。剪力墙插筋根据面筋的轴线,用麻线拉出剪力墙的外边线,在底板面筋点焊剪力墙插筋的定位筋,根据定位筋插入钢筋,下端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上部与定位筋绑扎牢固,离定位筋1m高度范围内绑扎三道引铁,并设置板墙“S”拉筋。柱头、剪力墙的插筋长短应相互错开。
模板工程
由于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自身重量非常大,因此,确定建筑转换层支撑系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这就需要模板支撑具备有充足的承载能力来实现对上部楼层结构的有效承载。开展施工活动前应全面进行实地考察,计算出最准确的施工参数,将差异性最小化,使施工充分符合相应的技术研究要求,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画出模板排列图。必须对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顺序、拆装方法向班组人员作详细交底。对运到现场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定、数量逐次清点及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模板安装按排版图,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必须正确、模板不得扭曲、拱裂,模板拼缝要紧密。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0.2%。
(2)模板支撑承系统要横平竖直,支撑点必须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须拧紧。浇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支撑、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派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正确留置孔洞、埋件等,在翻样图上自行编号,防止漏放。安装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能封闭模板。每层模板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技术复核工作,达到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
(1)配合比。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转换厚板的实际厚度较大,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选用分层浇筑形式,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来说,尤其是浇筑到第二层及第三層时,其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化热,所以在选择及配比相应的原材料时需根据相关要求,掺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及矿渣、粉煤灰稍等,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目的。
(2)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充分满足建筑每层的整体连续性要求,选用由中心板开始逐渐向两侧实施的对称型的浇筑路线,同时要保证两侧有着同样的施工速度,使下部的脚手架可以实现对称受力,预防侧向位移现象的出现;在进行分层时可采取斜面分层的形式,实施薄层浇筑,让其可以自然地进行流淌,然后连续地采取浇筑措施,直至顶部位置。
(3)振捣。由于混凝土材料经常会存在塌落度大、斜坡摊铺比较长等问题,因此混凝土振捣时应当从坡脚与坡顶两个方向同时向坡中进行振捣,振捣棒插入浇层深度一般为5至10厘米,这样可以使层间不会出现混凝土缝隙,并使之可以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振动器的插点应当排列均匀,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插棒,一般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混乱而造成的漏振。每个点的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来的情况为准,一般是水平方向上不再有显著下沉现象、不出现气泡或泛出灰浆为最佳。
(3)养护。蓄热保温法、内降外保法和蓄水养护法是几种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在使用蓄热保温法时需注意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升温时注意保湿,需要降温时注意保温;内降外保法主要指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位置循环埋管通水,实施冷却降温措施,降低其水化热温度,有效实现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合理控制;蓄水养护法主要是在完成混凝土初凝后,首先进行2h的洒水养护,而后实施蓄水养护措施。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对各项施工技术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其次,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有一个准确地把握;最后,要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有一个科学地分析。同时也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在施工中要时刻注意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隐患,对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让人们住上放心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诸建新.试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J].科技向导.2012(14)
[2]曹占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向导.2012(30)
[3]李雪华.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2012(06)
[4]李戈,迟玉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J].建筑与工程.2012(15)
[5]续宪宏.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特点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