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文始》的成书与版本考

来源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后,先后完成考察方言本字的《新方言》(1907-1909)和考求文献本字的《小学答问》(1909),此后,章太炎逐步形成了追根溯源的学术追求,完善和明确编纂体例,以二十三部、二十一纽的古音系统为纲,以初文、准初文为起点,以孳乳、变易为基本条例,以前期的考据为基础,着手撰写同源词研究的专著《文始》.1911年初,《文始》最终写定.1911年6月起,《文始》在《学林》“名言部”连载,仅刊载《文始叙例》及卷一歌部、泰部后即停刊.1913年,章太炎《文始》手稿经钱玄同、龚宝铨等浙江弟子之助,以浙江图书馆为名,由康宝忠在上海石印出版.1915年,由康宝忠等弟子校勘的右文社本《章氏丛书》出版,其中收录的《文始》,以手稿石印本为底本排印,惜多改用今字,另有排印错误.1919年,由章太炎女婿龚宝铨、章太炎兄长章箴等人负责的浙江图书馆本《章氏丛书》出版,其中收录的《文始》,以右文社本为底本,并校改了一些讹误,校勘较为精审.这一版本,也是后来通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始》版本.
其他文献
章太炎所撰《春秋左传读》是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所参考和引用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春秋左传注》征引《春秋左传读》的条目较多,包括正式征引和其他形式的参考,或引
章太炎以《新方言》沟通古代文献雅言和方俗口语时,不但承继前代训诂成果,也加入其自身对古今词语意义引申规律的认识.解析《新方言》词义引申类型发现,状所引申、理性引申和
黄侃的“训诂”界定与前人不同,具有高度的学理自觉.在他看来,“诂”为语言之本来,“训”为语言之引申,他对“诂—训”的辨析中体现出对语言源流演变的认识,对“用语言解释语
本文通过穷尽式调查《黄侃手批说文解字》中批注的古文字形体的情况,总结黄季刚先生利用古文字研究《说文解字》的实践成果.其批注的字体主要包括石经文字和金文两种:所批注
本源义滞留是指,在实词的词义发展过程中,其原初的语义特征会滞留在后起的引申义中,并制约着词语在引申义上的搭配限制.本文以同义词为观察范围,将本源义滞留概括为本义语义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孔子创造儒学经典,同时启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一次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字现代化的序幕.了解这两次文化革命,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特
《抱冰庐选集》所选论文大致能反映何九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路.何先生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学
文章针对当前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选取学风建设、继承传统、注意研究的系统性、努力做好材料工作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的若干缺陷,批评了研究
在中国传统的小儿保育过程中,寄名佛寺道观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习俗,在今天的许多地方仍然流行;寄名习俗也有许多变种,如嵌名神佛、起贱名、认干亲、偷名等;寄名习俗可以追溯
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章太炎先生既是传统词源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科学的汉语词源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一方面批判地继承清代“右文说”“音近义通”等传统词源学理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