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前研究中国语言学必须坚持的四个原则

来源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针对当前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选取学风建设、继承传统、注意研究的系统性、努力做好材料工作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的若干缺陷,批评了研究中的不良倾向,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对中国语言学健康稳定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太炎先生《转注假借说》后文“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尽之矣”一句,学者句读不一,说解随之不同.本师陈先生以为当作“构造文字之耑在一,字者,指事、象形、形
汉字构件在构字时一般都体现一定的构意,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个构件所承担的构意存在泛化现象.构件构意泛化指构件由本用构意发展到表示与本用构意相似相关的其他构意的过程.许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3月在日本讲授《说文解字》的课堂实录,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等记录[1].它集中展示了太炎
章太炎所撰《春秋左传读》是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所参考和引用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春秋左传注》征引《春秋左传读》的条目较多,包括正式征引和其他形式的参考,或引
章太炎以《新方言》沟通古代文献雅言和方俗口语时,不但承继前代训诂成果,也加入其自身对古今词语意义引申规律的认识.解析《新方言》词义引申类型发现,状所引申、理性引申和
黄侃的“训诂”界定与前人不同,具有高度的学理自觉.在他看来,“诂”为语言之本来,“训”为语言之引申,他对“诂—训”的辨析中体现出对语言源流演变的认识,对“用语言解释语
本文通过穷尽式调查《黄侃手批说文解字》中批注的古文字形体的情况,总结黄季刚先生利用古文字研究《说文解字》的实践成果.其批注的字体主要包括石经文字和金文两种:所批注
本源义滞留是指,在实词的词义发展过程中,其原初的语义特征会滞留在后起的引申义中,并制约着词语在引申义上的搭配限制.本文以同义词为观察范围,将本源义滞留概括为本义语义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孔子创造儒学经典,同时启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一次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字现代化的序幕.了解这两次文化革命,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特
《抱冰庐选集》所选论文大致能反映何九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路.何先生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