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有着自由自主的特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得经验,获得发展,让主动性得到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文章以一线新手教师的视角,从中班区域排序材料入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观察分析幼儿区域的活动情况,从而判断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发展的水平,同时反思探讨如何及时有效地调整区域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的学习成长,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区;区域活动;排序;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15
作者简介:汪晓敏(1988—),女,福建泉州人,二级教师,本科。
对一线新手教师而言,对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把握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中班数学排序学习是幼儿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幼儿园数学排序学习旨在合理有效地投放操作材料,从而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本文结合我在中班数学排序的一次教学实例,以分析如何有效地观察分析幼儿区域的活动情况,通过这次教学判断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发展的水平以及如何及时有效地调整区域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学习成长。
一、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案例
在一次科学活动课程“熊先生开超市”结束后,我将课程中的排序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动区域中,以观察该组材料设计的适宜性。该组材料为雨伞,雨伞有五个维度,分为伞的开合、花纹、颜色、大小、伞柄直弯,我采用了影像记录的方式对两名幼儿的情况进行了记录,具体情况如下:
观察实况一
A小朋友选择了该份材料,并进行了操作。观察完材料,A小朋友开始排序,她选择了一个红色、一个蓝色进行排序,先是伞的一个开、一个合进行排序,再是花纹的一个点点、一个条纹进行排序,然后是伞柄的一个直、一个弯进行排序,最后是一个大、一个小进行排序,所有方法都进行了尝试;接下来A小朋友开始加入了数字这一维度,一个红色、两个蓝色进行排序,再接两个大的蓝色、一个小的红色,进行排序,排了几次A小朋友好像开始不满足这样的排法。突然她停了下,想了一会,开始排一个看似无规律的序,教师进行了询问,原来她排的是两个条纹、两个点点,两个弯伞柄三个维度同时进行排序,在跟教师叙述出这个与众不同的序时,明显地看出她非常的骄傲,但是由于材料投放不够,都以这个序没办法完成,A小朋友再观察一下,觉得没办法进行接下来的排序,想了想就换了操作材料。
观察实况二
B小朋友选择了该份材料,并进行了操作。将材料拿出信封后,B小朋友观察了一下材料,开始选择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两个维度的规律排序,排完后,收起;开始进行第二次排序,选择了两个红色、两个蓝色规律排序;然后是第三次,三个红色、三个蓝色的规律排序;第四次,四个红色、四个蓝色排序;第五次,他又进行了五个红色、五个蓝色的排序,但是他发现材料不够,序列没办法完整,想了想还是没有停下来,继续将剩下的材料进行排序。于是就变成了五个红色、五个蓝色、三个红色、三个蓝色排列的情况,他又继续排了六个红色、六个蓝色,一样是没办法成序的。于是教师进行了干预:“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排序方法?”B小朋友停顿了一会,又选择了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两个维度的规律排序,排完后,收起,开始进行一个红色、两个蓝色的规律排序,然后是一个红色、三个蓝色,收起后,又是一个红色四个蓝色的排序,又是一个红色、五个蓝色的排序。后面他发现蓝色又不够,他想了想又没有停下来,继续将剩下的材料进行堆叠,然后区域活动结束。
二、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教学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区域游戏材料观察目的是要看小朋友能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份排序材料进行活动,排序的掌握情况如何。很明显的,如果按照笔者预设的几种排序方法,两个幼儿的完成情况是不够完美的,尤其是第二个幼儿,但是能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该幼儿的排序能力比较弱,逻辑性比较差呢?我就有点茫然,于是请教了潘老师,潘老师直接否定了我的想法,她认为首先这份材料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例如材料数量的问题、材料维度的问题、排序条长度的问题;另外,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比较,无法全面地站在幼儿个体差异的角度进行指导,不够耐心观察,比较注重最后的结果。为此,潘老师认为第二个幼儿其实对数字是非常敏感的,而且从他的排序情况可以看出,他已经能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同时进行颜色和数量两个维度的排序,他只是观察能力比较弱,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对该幼儿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经过潘老师的点拨,我觉得静心对幼儿观察是很重要的,但是观察后的分析是更重要的,不要因为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活动,就轻易地对幼儿下结论,教师不妨改变观念,认同幼儿的独特思维方式,关注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擦亮自己的眼睛,抓住观察的重点,全面地进行分析与反思,多请教多学习,才不会让观察适得其反。
三、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教学诊断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通过对两个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教师们不难发现该组排序操作材料还是比较吸引幼儿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都能坚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由于有五种预设的维度,外加数量这一维度,幼儿有了更多维的空间,能不断地变换出不同的排序方式。然而其中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首先,通过对幼儿操作的观察,不难发现只投放16把雨伞是不够的,如果加入了数量这一维度,幼儿就会需要比较多的操作材料。其次,在观察时投放的材料与维度比较多,不利于那些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操作,容易导致排序的花样较少,同时颜色这一排序规律明显较为简单,可以适当地改变。最后,排序的条不够长,又没有箭头的指示,幼儿有时候会把序排到条的后面,绕来绕去,不利于幼儿自己观察验证序列的完整性,也不利于幼儿排序顺序的养成。
针对上面的诊断分析,教师可以对区域操作材料的适宜性给出如下四点改进措施:第一,多投放一组雨伞操作材料,满足幼儿更多数量的要求,又不至于让操作材料过多,干涉幼儿的观察。第二,投放材料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减少维度,满足能力弱的幼儿的需求,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比如减少颜色这一明显的不同,引导幼儿从别的方面进行观察,从而进行多样的排序。而针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还是投放了五个维度的操作材料,并标上最难的五颗星。通过观察发现,能力强的幼儿更愿意选择五个维度的操作材料,并且能变换出更多的排序花样。第三,改进排序条的长度,还设计了弯曲的排序条,让排序更有意思,增加了箭头的提醒,引导幼儿学习从左往右的排序顺序,更加有条理性,而且沿着不同形状排序条的排列,间接地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一举多得。第四,加强幼儿排序的学习,如序列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在此次观察活动中,经过区域活动的觀察以及观察后与指导教师的讨论,加上及时有效的反思与内化,我对区域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观察分析幼儿区域的活动情况,从而判断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发展的水平,并如何及时有效地调整区域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的学习成长有了比较明确清晰的一个方向。在幼儿观察活动中,不要让幼儿跟着教师走,而是教师要跟着幼儿成长的脚步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绪凤.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226.
[3]王 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分析策略的研究——发挥教师教育机制,深挖活动材料内涵,实施动态有效评价[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249.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区;区域活动;排序;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15
作者简介:汪晓敏(1988—),女,福建泉州人,二级教师,本科。
对一线新手教师而言,对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把握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中班数学排序学习是幼儿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幼儿园数学排序学习旨在合理有效地投放操作材料,从而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本文结合我在中班数学排序的一次教学实例,以分析如何有效地观察分析幼儿区域的活动情况,通过这次教学判断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发展的水平以及如何及时有效地调整区域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学习成长。
一、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案例
在一次科学活动课程“熊先生开超市”结束后,我将课程中的排序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动区域中,以观察该组材料设计的适宜性。该组材料为雨伞,雨伞有五个维度,分为伞的开合、花纹、颜色、大小、伞柄直弯,我采用了影像记录的方式对两名幼儿的情况进行了记录,具体情况如下:
观察实况一
A小朋友选择了该份材料,并进行了操作。观察完材料,A小朋友开始排序,她选择了一个红色、一个蓝色进行排序,先是伞的一个开、一个合进行排序,再是花纹的一个点点、一个条纹进行排序,然后是伞柄的一个直、一个弯进行排序,最后是一个大、一个小进行排序,所有方法都进行了尝试;接下来A小朋友开始加入了数字这一维度,一个红色、两个蓝色进行排序,再接两个大的蓝色、一个小的红色,进行排序,排了几次A小朋友好像开始不满足这样的排法。突然她停了下,想了一会,开始排一个看似无规律的序,教师进行了询问,原来她排的是两个条纹、两个点点,两个弯伞柄三个维度同时进行排序,在跟教师叙述出这个与众不同的序时,明显地看出她非常的骄傲,但是由于材料投放不够,都以这个序没办法完成,A小朋友再观察一下,觉得没办法进行接下来的排序,想了想就换了操作材料。
观察实况二
B小朋友选择了该份材料,并进行了操作。将材料拿出信封后,B小朋友观察了一下材料,开始选择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两个维度的规律排序,排完后,收起;开始进行第二次排序,选择了两个红色、两个蓝色规律排序;然后是第三次,三个红色、三个蓝色的规律排序;第四次,四个红色、四个蓝色排序;第五次,他又进行了五个红色、五个蓝色的排序,但是他发现材料不够,序列没办法完整,想了想还是没有停下来,继续将剩下的材料进行排序。于是就变成了五个红色、五个蓝色、三个红色、三个蓝色排列的情况,他又继续排了六个红色、六个蓝色,一样是没办法成序的。于是教师进行了干预:“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排序方法?”B小朋友停顿了一会,又选择了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两个维度的规律排序,排完后,收起,开始进行一个红色、两个蓝色的规律排序,然后是一个红色、三个蓝色,收起后,又是一个红色四个蓝色的排序,又是一个红色、五个蓝色的排序。后面他发现蓝色又不够,他想了想又没有停下来,继续将剩下的材料进行堆叠,然后区域活动结束。
二、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教学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区域游戏材料观察目的是要看小朋友能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份排序材料进行活动,排序的掌握情况如何。很明显的,如果按照笔者预设的几种排序方法,两个幼儿的完成情况是不够完美的,尤其是第二个幼儿,但是能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该幼儿的排序能力比较弱,逻辑性比较差呢?我就有点茫然,于是请教了潘老师,潘老师直接否定了我的想法,她认为首先这份材料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例如材料数量的问题、材料维度的问题、排序条长度的问题;另外,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比较,无法全面地站在幼儿个体差异的角度进行指导,不够耐心观察,比较注重最后的结果。为此,潘老师认为第二个幼儿其实对数字是非常敏感的,而且从他的排序情况可以看出,他已经能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同时进行颜色和数量两个维度的排序,他只是观察能力比较弱,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对该幼儿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经过潘老师的点拨,我觉得静心对幼儿观察是很重要的,但是观察后的分析是更重要的,不要因为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活动,就轻易地对幼儿下结论,教师不妨改变观念,认同幼儿的独特思维方式,关注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擦亮自己的眼睛,抓住观察的重点,全面地进行分析与反思,多请教多学习,才不会让观察适得其反。
三、区域操作材料适宜性教学诊断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通过对两个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教师们不难发现该组排序操作材料还是比较吸引幼儿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都能坚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由于有五种预设的维度,外加数量这一维度,幼儿有了更多维的空间,能不断地变换出不同的排序方式。然而其中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首先,通过对幼儿操作的观察,不难发现只投放16把雨伞是不够的,如果加入了数量这一维度,幼儿就会需要比较多的操作材料。其次,在观察时投放的材料与维度比较多,不利于那些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操作,容易导致排序的花样较少,同时颜色这一排序规律明显较为简单,可以适当地改变。最后,排序的条不够长,又没有箭头的指示,幼儿有时候会把序排到条的后面,绕来绕去,不利于幼儿自己观察验证序列的完整性,也不利于幼儿排序顺序的养成。
针对上面的诊断分析,教师可以对区域操作材料的适宜性给出如下四点改进措施:第一,多投放一组雨伞操作材料,满足幼儿更多数量的要求,又不至于让操作材料过多,干涉幼儿的观察。第二,投放材料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减少维度,满足能力弱的幼儿的需求,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比如减少颜色这一明显的不同,引导幼儿从别的方面进行观察,从而进行多样的排序。而针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还是投放了五个维度的操作材料,并标上最难的五颗星。通过观察发现,能力强的幼儿更愿意选择五个维度的操作材料,并且能变换出更多的排序花样。第三,改进排序条的长度,还设计了弯曲的排序条,让排序更有意思,增加了箭头的提醒,引导幼儿学习从左往右的排序顺序,更加有条理性,而且沿着不同形状排序条的排列,间接地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一举多得。第四,加强幼儿排序的学习,如序列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在此次观察活动中,经过区域活动的觀察以及观察后与指导教师的讨论,加上及时有效的反思与内化,我对区域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观察分析幼儿区域的活动情况,从而判断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发展的水平,并如何及时有效地调整区域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的学习成长有了比较明确清晰的一个方向。在幼儿观察活动中,不要让幼儿跟着教师走,而是教师要跟着幼儿成长的脚步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绪凤.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226.
[3]王 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分析策略的研究——发挥教师教育机制,深挖活动材料内涵,实施动态有效评价[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