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思维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f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历史高考中的40题第一问:归纳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该题总分为10分,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归纳思维。近几年高考中的40题,几乎年年都考“特点”的归纳思维题,这也提示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
  一、归纳法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课程结构的重大变化为: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模块由若干专题组成教材以章为单位划分历史阶段,每章的标题基本上反映了这段历史的阶段特征,而把各章标题连起来看准确地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并较好地揭示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教材重视历史知识间的比较和联系。
  一是加强了中外联系。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史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教材力图将中国近现代历史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加以分析。二是加强比较。通过同类历史现象的纵横比较,可以认识历史的本质特点,拓展教材的深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高中阶段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需要教师有深度的引导,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因此,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运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归纳法,一是能对教材中有限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起立体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二是能揭示前后史实的内在联系,提炼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两大特征,决定了归纳法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主要的方法,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习历史,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
  二、如何用归纳法教学
  下面以《工业革命》一课为例探索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归纳法。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史学界有很多研究和争论,但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英国首先具备了政治制度、市场、资金、劳动力等条件促使了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二《工业革命》一课也采用此观点。并且工业革命的条件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准确掌握并运用上述条件呢?我认为可以使用归纳法:
  (1)通过呈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关于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论述的史料并就该史料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②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之前所学内容,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③阅读本课第一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的内容,除了上述材料呈现因素外教材还列举了哪些因素,英国通过哪些历史事件满足上述因素的。
  学生根据上述问题阅读史料和教材,通过讨论总结得出下列答案:
  材料中作者体现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教材还体现了下列两项因素:政治制度和技术因素;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工场手工业发展,积累了技术条件,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2)运用归纳法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内容总结工业革命(工业化)开展的一般的因素公式,并对各项因素的内涵进行理解补充,内容如下:①一个前提:政治前提(政权性质、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②六个条件:技术条件(技术积累或引进技术)、市场条件、资本条件、自由劳动力条件、能源条件、交通条件。
  (3)教师再根据演绎法把工业革命的因素公式推理运用到其他国家开展工业革命所需因素上,从而理解上述国家为什么在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领先世界或落后世界潮流。
  如可以运用该因素公式进行横向比较,思考如下问题: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正好是中国清朝时期,阅读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两课中有关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有关内容,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而不是同时代的中国,当时中国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开展工业革命?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明确了明清时期的中国也有进行工业革命的一些因素,如市场、劳动力等。主要是由于君主专制走向强化扼杀中国工业革命的可能,最终导致中国的落后。
  也可以纵向联系思考,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需要对外开放。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缺乏工业化的资金、技术等因素。培养学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从代表性的材料解析中归纳出思路,从三个方面着手: 历史因素、现实因素、主观因素。
  因此,用归纳法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和观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并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外语专业院校高年级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为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基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创建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专业英语;高级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27-02收稿日期:2016-01-26 
摘要: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此分析了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信息技术;整合  教育借助于信息技术得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及手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单纯的教材讲解难以产生强烈的促动效应,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效用不够明显。较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创新理念,立足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激起情感的共鸣,深化教育教学成效。    一、引导转变角色,迅速进入初中紧张生活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没有能够在尽快的时间之内完成角色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强化
摘 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商务英语、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等专业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比其他专业更高。为了全面提升这些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顺利考取公共英语二级证书,满足日后就业需求,本文介绍了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为教材的“五熟”技能训练法。  关键词:“五熟”技能训练;《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商务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
摘?要:为把握日资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该论文对企业的招聘广告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日企急需三类人才:日语精通人才、日语应用型人才、日语复合型人才,对学历、工作经验、资格证书也有高要求;对中日文写作能力及汉语水平、办公应用软件操作能力、第二外语和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及事物处理能力均有高要求。针对以上,本文对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及意欲进入日企的人员提出了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日语;岗位要求;任职资格要求
摘要:西藏大学是具有西藏高原少数民族特色的一所地方高校,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及管理水平上不断创新。大学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学校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中,西藏大学积极探索符合西藏地域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本科生专业导师制的教学案例已基本成熟。本文结合西藏大学的实际情况,阐述本科生实施专业导师制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希望能使其对西藏地区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从2007年至今,采用“六步四法”培训模式,不断总结完善,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为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六步四法”模式结构中的“六步”教学环节“六步”教学环节是由职业教育理论讲座、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操作训练、企业实践走岗、教学研讨演练、培训成果展示六个要素构成。六要素在“六步四
摘要:参与式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但如果缺乏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本文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介绍了作者摸索总结的一套参与式课堂教学辅以过程考核的模式,以期为高校类似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考核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过程考核;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  在经历高校“大扩招”之后,粗放式教学成为了各高校应对生师比过大的无奈之策,而在培养质量下滑与
摘 要:笔者所在的甘南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转型中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一直不受学生欢迎。但是,英语课作为文化基础课中的一门课程,中职英语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本,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职学生的“成才先成人”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90-02收稿日期:2016-03-15  一、引言  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1926年,至今已有90年历史。2005年前它是一所公办民助的全市重点小学,其师生都是“抬高门槛”后在全市进行挑选。自取消公办民助后,就近招生,加上留守儿童激增,学校的生源优势已是每况愈下,再加上全市挑选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