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存在拖泥带水,耗时低效的现状。读读写写占据了语文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学生学到了语文基础知识,却难以具备准确把握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有力的提升,兴趣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语文的人文性工具得不到合理的发挥。我认为,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效课堂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要想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首先要“活”起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共通的艺术。只有让学生活起来,课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火花碰撞的舞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清醒的头脑,先进的理念,放手的胆量,主导的艺术。
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善于打破常规的顺序性教学,提倡发散性教学,即找准一个切入点,依此向全文内容发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省时而高效的作用。如执教三年级《山村的早晨》一课时,以“水墨丹青”一词作为切入点,一下子就带出了小溪,露珠,晨风,彩蝶,风儿等,而对于后半部分,带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则引导他们仿说,仿写,让学生的思维充分的活了起来,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是要活用文本,善于投石,以激起课堂上的千层浪。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认识:文本,只是一个基础,犹如一片丰沃的土地,具备着众多的可能性。一个主张高效的教师,必定会抓住一切机会提升学生潜在的可能性。如《自然之道》一课,我这样引导学生:“夜晚来临了,这个血色的黄昏逐渐消失在夜幕的笼罩里,但注定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包括绿龟,食肉鸟和我们,在这个夜晚,他们各会怎样度过呢?”“那些失去生命的绿龟,它们的灵魂到了天国,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班里涌现出了一大批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绿龟的控诉》、《食肉鸟的篝火晚会》、《发生在天国里的事》、《今日说法》、《食肉鸟日记》等,甚至还有几个人写成了剧本。这些都是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也是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可见,投下合适的“石”,不仅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知识,还能激荡学生的思维,带动写作教学,可谓一举多得。
二、让课内与课外齐飞,学习共运用一色
当前农村的语文教学大多还是以课本为重。然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册课本所选的仅仅是几十篇文章,可谓浮光掠影,九牛一毛。如果不注重课外知识的补充,学生只能成为所见有限的“井底之蛙”。
1.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推向课外
我提倡学生,无论是写字还是作文,先由学生互换批改,要求正确运用修改符号,合理中肯下好评语,然后才是教师批阅。凡是作文得够三个“甲”或是批改得够三个“甲”的同学,都奖励到图书角选两本书。另外还有好书推荐,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学生推荐,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向一个良性的轨道。
2.课外知识的展示与运用
对于涉猎到的课外知识,除了做好笔记之外。我更提倡通过各种活动使其展示出来,并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在学习童话一单元时,我鼓励学生多读童话,尝试创作童话,并根据创作的先后顺序分期装订成册,成为班级的第一本书。学习诗歌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创作诗歌,并出版班级诗集。此外,还有背古诗比赛,背诵段落比赛,说成语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社会调查等。这样,由课内学习到课外阅读,到课内展示,再到课外阅读,生生不息的循环模式,有力地刺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远比传授给学生知识要有用的多。具体操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会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效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尽量多的教学任务,课堂高效的前提是课前预习的高效,也就是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听说读写各种感官,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好圈点和批注,留下疑问和感想,自己完成近反义词,多音字,形近字等基础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用40分钟学完一课,完全是唾手可得的事。对于多课时的文章,就可以利用余出的时间或巩固,或发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语言感受及表现能力
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深入文本,把握学情,以情激情,以爱升华,使学生感受到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美之所在,从而激发他们读的欲望。其次是朗读与演说的有效指导,可以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或是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进行指导。也可以运用“错误替换法”来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3.提倡“绿色学习”
这里所谓的“绿色学习”,就是把学生从大量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出一份测试题,然后择优粘贴在教室墙壁上,以供随时复习及检测。这样,学生就无需再做大量的测试卷,并且还保证了学习效果。
高效,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追逐高效的过程中,教師既要求新,更要求实。用简约有效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搞好语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创造性,超越性,进一步绽放语文的魅力,从而达到快快乐乐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效果。
一、要想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首先要“活”起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共通的艺术。只有让学生活起来,课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火花碰撞的舞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清醒的头脑,先进的理念,放手的胆量,主导的艺术。
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善于打破常规的顺序性教学,提倡发散性教学,即找准一个切入点,依此向全文内容发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省时而高效的作用。如执教三年级《山村的早晨》一课时,以“水墨丹青”一词作为切入点,一下子就带出了小溪,露珠,晨风,彩蝶,风儿等,而对于后半部分,带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则引导他们仿说,仿写,让学生的思维充分的活了起来,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是要活用文本,善于投石,以激起课堂上的千层浪。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认识:文本,只是一个基础,犹如一片丰沃的土地,具备着众多的可能性。一个主张高效的教师,必定会抓住一切机会提升学生潜在的可能性。如《自然之道》一课,我这样引导学生:“夜晚来临了,这个血色的黄昏逐渐消失在夜幕的笼罩里,但注定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包括绿龟,食肉鸟和我们,在这个夜晚,他们各会怎样度过呢?”“那些失去生命的绿龟,它们的灵魂到了天国,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班里涌现出了一大批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绿龟的控诉》、《食肉鸟的篝火晚会》、《发生在天国里的事》、《今日说法》、《食肉鸟日记》等,甚至还有几个人写成了剧本。这些都是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也是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可见,投下合适的“石”,不仅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知识,还能激荡学生的思维,带动写作教学,可谓一举多得。
二、让课内与课外齐飞,学习共运用一色
当前农村的语文教学大多还是以课本为重。然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册课本所选的仅仅是几十篇文章,可谓浮光掠影,九牛一毛。如果不注重课外知识的补充,学生只能成为所见有限的“井底之蛙”。
1.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推向课外
我提倡学生,无论是写字还是作文,先由学生互换批改,要求正确运用修改符号,合理中肯下好评语,然后才是教师批阅。凡是作文得够三个“甲”或是批改得够三个“甲”的同学,都奖励到图书角选两本书。另外还有好书推荐,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学生推荐,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向一个良性的轨道。
2.课外知识的展示与运用
对于涉猎到的课外知识,除了做好笔记之外。我更提倡通过各种活动使其展示出来,并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在学习童话一单元时,我鼓励学生多读童话,尝试创作童话,并根据创作的先后顺序分期装订成册,成为班级的第一本书。学习诗歌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创作诗歌,并出版班级诗集。此外,还有背古诗比赛,背诵段落比赛,说成语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社会调查等。这样,由课内学习到课外阅读,到课内展示,再到课外阅读,生生不息的循环模式,有力地刺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远比传授给学生知识要有用的多。具体操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会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效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尽量多的教学任务,课堂高效的前提是课前预习的高效,也就是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听说读写各种感官,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好圈点和批注,留下疑问和感想,自己完成近反义词,多音字,形近字等基础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用40分钟学完一课,完全是唾手可得的事。对于多课时的文章,就可以利用余出的时间或巩固,或发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语言感受及表现能力
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深入文本,把握学情,以情激情,以爱升华,使学生感受到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美之所在,从而激发他们读的欲望。其次是朗读与演说的有效指导,可以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或是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进行指导。也可以运用“错误替换法”来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3.提倡“绿色学习”
这里所谓的“绿色学习”,就是把学生从大量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出一份测试题,然后择优粘贴在教室墙壁上,以供随时复习及检测。这样,学生就无需再做大量的测试卷,并且还保证了学习效果。
高效,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追逐高效的过程中,教師既要求新,更要求实。用简约有效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搞好语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创造性,超越性,进一步绽放语文的魅力,从而达到快快乐乐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