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以至于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难度较大,再加上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沉闷,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在不断改革的教育体制大环境下,必然影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数学学科也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则从充分利用数学资源、唤起学生问题意识、渗透多种学科知识等方面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教育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对于小学数学这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更应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即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数学习惯、意识、技能、方法等多方面素质,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下,不应将教学资源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要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安全范围内研究主体活动,例如可以研究家庭成员读书情况,统计家庭成员每日看书情况,之后以条形统计图方式展现统计结果,并让学生思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书现象的原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学在教学中也应寓教于乐,力求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和具体化,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感悟数学知识魅力。以“年、月、日”一课为例,教师就可提出问题:“大家都喜欢过生日吗?”这个问题立即引来学生一致答案:喜欢。此时再挑选几名学生询问:“你几岁了?”“过了多少个生日?”当学生依次回答后就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几岁就过几次生日,但小明今年8岁,只过了两个生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瞬间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热情高涨。
二、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简单数学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以“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就设计了以下问题:某果园里,苹果树占全部桃树的1/3,梨树则占据整个果园的2/9,苹果树则占据整个果园果树的1/4,根据上述已有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如桃树和苹果树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几?苹果树和桃树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几?梨树和桃树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分?桃树、苹果树、梨树一共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几?之后数学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共同分析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此外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例如以下问题:出租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某城市出租车起步价是5元,起步2千米以后则按照1.2元每千米计费,乘客要前往的地方距离上车点有20千米,问需要多少车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起步价 1.2元計价出租车费=需要付的费用。顺利得出答案后可以继续提问:“大家还可怎么算?”瞬间调动学生潜在的解题热情,愿意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展开讨论,最终得出按照20千米按照1.2元费用计算 少算的2.6元则等于一共付的费用,无形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渗透多种学科知识,扩大学生认知层面
现代不仅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是知识激进的时代,不断变化的知识结构使数学知识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数学学科也不断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补充其他学科知识,发挥学生潜在的无意识记忆作用,促使各个学科相互促进和渗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结合数学教学进度和各个学科知识数据编成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数的整除”一课为例,教师就可设计以下习题:“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年份是四位数,最高位的数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百位上的数则是阿拉伯数字中最大的一位,十位数上则是最小的数,各位上的数则是自然数单位,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这种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和社会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再以“比例”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如果500万平方米森林在4个月内可以制造262478克氧气,按照此思路计算,2公顷森林在半年时间内可以制造多少吨氧气?”此问题既能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了解自然知识。事实上,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教育有着紧密联系,通过渗透的方式可以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事实上,数学素养也可看作文化素养,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唤起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渗透多种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魅力,从而调动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荔浦县新坪镇中心学校 广西】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教育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对于小学数学这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更应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即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数学习惯、意识、技能、方法等多方面素质,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下,不应将教学资源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要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安全范围内研究主体活动,例如可以研究家庭成员读书情况,统计家庭成员每日看书情况,之后以条形统计图方式展现统计结果,并让学生思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书现象的原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学在教学中也应寓教于乐,力求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和具体化,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感悟数学知识魅力。以“年、月、日”一课为例,教师就可提出问题:“大家都喜欢过生日吗?”这个问题立即引来学生一致答案:喜欢。此时再挑选几名学生询问:“你几岁了?”“过了多少个生日?”当学生依次回答后就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几岁就过几次生日,但小明今年8岁,只过了两个生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瞬间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热情高涨。
二、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简单数学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以“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就设计了以下问题:某果园里,苹果树占全部桃树的1/3,梨树则占据整个果园的2/9,苹果树则占据整个果园果树的1/4,根据上述已有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如桃树和苹果树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几?苹果树和桃树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几?梨树和桃树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分?桃树、苹果树、梨树一共占整个果园果树的几分之几?之后数学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共同分析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此外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例如以下问题:出租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某城市出租车起步价是5元,起步2千米以后则按照1.2元每千米计费,乘客要前往的地方距离上车点有20千米,问需要多少车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起步价 1.2元計价出租车费=需要付的费用。顺利得出答案后可以继续提问:“大家还可怎么算?”瞬间调动学生潜在的解题热情,愿意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展开讨论,最终得出按照20千米按照1.2元费用计算 少算的2.6元则等于一共付的费用,无形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渗透多种学科知识,扩大学生认知层面
现代不仅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是知识激进的时代,不断变化的知识结构使数学知识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数学学科也不断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补充其他学科知识,发挥学生潜在的无意识记忆作用,促使各个学科相互促进和渗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结合数学教学进度和各个学科知识数据编成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数的整除”一课为例,教师就可设计以下习题:“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年份是四位数,最高位的数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百位上的数则是阿拉伯数字中最大的一位,十位数上则是最小的数,各位上的数则是自然数单位,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这种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和社会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再以“比例”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如果500万平方米森林在4个月内可以制造262478克氧气,按照此思路计算,2公顷森林在半年时间内可以制造多少吨氧气?”此问题既能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了解自然知识。事实上,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教育有着紧密联系,通过渗透的方式可以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事实上,数学素养也可看作文化素养,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唤起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渗透多种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魅力,从而调动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荔浦县新坪镇中心学校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