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许多初一新生沿袭着以往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一现象不仅给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也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因此,它促使初中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和研究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这个问题.除了查阅文献资料外,通过对初一新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数学教师的访谈,总结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内容上、教法上、学法上以及学习心理上的差异,以分析初一新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数学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方法 数学 台阶 衔接 教学进度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小学、初中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注重衔接教学。下面谈几点看法,供同行交流探讨:
1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方法
我们应树立数学素质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数学教育的功能与任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英才数学为大众数学,使学生具有如下数学素质,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能力。因此,小學、初中数学衔接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应纳入数学素质教育的范畴,并以数学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1.1 研究教材,抚平台阶。首先,注重小学、初中数学教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小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点需做好衔接工作,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其次,立足课程标准,注重课本,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为搞好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应严格按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善于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初中某些“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教师要认真加以研究备课,有些则要按新授课进行教学,以缩小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跨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最后,从实际出发,编拟适量习题,抚平小学、初中数学习题的台阶。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适当编拟一些习题,用以抚平课本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1.2 研究教法,培养能力。首先,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小学学生习惯于较慢的教学进度,但是从初一刚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初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其次,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初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的章节内容教学,可采取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以及自觉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最后,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桥梁,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应加强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渗透。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开端,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注重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此,衔接阶段,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的教学,力求语言通俗易通又科学准确。
1.3 研究学生,提高效率。搞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从数学管理的角度看,数学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首先,初中学生与小学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己钻研,所以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课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认识事物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因此,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值得思索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批判性。
再次,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从而,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在集体讨论问题时,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最后,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满怀信心,教师不宜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而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多地为各类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2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注意点
2.1 在小学、初中相关知识(新旧知识)的教学衔接中,对旧知识要认真复习,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出新知识,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中,完成同化过程,并且认真剖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提示新知识的本质特点;善于将问题转化为熟知的旧问题,发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强化和巩固新知识。
2.2 人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即思维定式。初一新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不知不觉地表现为因循守旧,不善于避繁就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对不同的思维方法、运算方法进行对比评讲,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惰性。
【关键词】 方法 数学 台阶 衔接 教学进度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小学、初中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注重衔接教学。下面谈几点看法,供同行交流探讨:
1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方法
我们应树立数学素质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数学教育的功能与任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英才数学为大众数学,使学生具有如下数学素质,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能力。因此,小學、初中数学衔接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应纳入数学素质教育的范畴,并以数学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1.1 研究教材,抚平台阶。首先,注重小学、初中数学教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小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点需做好衔接工作,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其次,立足课程标准,注重课本,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为搞好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应严格按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善于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初中某些“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教师要认真加以研究备课,有些则要按新授课进行教学,以缩小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跨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最后,从实际出发,编拟适量习题,抚平小学、初中数学习题的台阶。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适当编拟一些习题,用以抚平课本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1.2 研究教法,培养能力。首先,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小学学生习惯于较慢的教学进度,但是从初一刚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初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其次,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初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的章节内容教学,可采取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以及自觉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最后,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桥梁,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应加强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渗透。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开端,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注重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此,衔接阶段,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的教学,力求语言通俗易通又科学准确。
1.3 研究学生,提高效率。搞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从数学管理的角度看,数学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首先,初中学生与小学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己钻研,所以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课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认识事物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因此,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值得思索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批判性。
再次,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从而,在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在集体讨论问题时,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最后,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满怀信心,教师不宜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而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多地为各类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2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注意点
2.1 在小学、初中相关知识(新旧知识)的教学衔接中,对旧知识要认真复习,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出新知识,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中,完成同化过程,并且认真剖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提示新知识的本质特点;善于将问题转化为熟知的旧问题,发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强化和巩固新知识。
2.2 人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即思维定式。初一新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不知不觉地表现为因循守旧,不善于避繁就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对不同的思维方法、运算方法进行对比评讲,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