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0 例中职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云南财经学校男女生在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几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达35.1%,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PHI各因子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女、生源地三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
关键词 中专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中职生是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学习方式的调整,需要独立处理各种生活问题。但他们年龄比大学生小,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学能力问题、自我实现感的增强、恋爱的挫折和对性的困惑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构成了紧张性心理刺激,进而影响其身体和心理健康[1]。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与高中生的对比,困扰中专生和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基本一致,排在前几位的都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倾向、这表明同处于青春发育中晚期的中专生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由于受其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的制约表现出共性[2]。蓝瑞等调查显示,中职生存在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和同龄中学生常模,在性别、生源地、出生类别等变量上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差异。[3]据调查[4-7],我国中职生有1 0%-30%出现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各种形式的身心症状。因此,本研究对昆明市1030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做了科学的调查与分析,这对中专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昆明市1030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造成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而探讨解决的办法与措施,进而有助于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此外,通过对此的研究,为昆明市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和建议,同时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加强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进而为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共随机抽取云南财经学校三个年级,十四个自然班,1030名中专生,其中男生272人,占26.5%,女生757人,占73.5%,年龄均为16-20岁。
1.2方法。采用宋维真等编制修订的PHI问卷, 对云南财经学校1030名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统一指导语,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采用纸笔答题的形式对整个班级测量。本次发出调查表1030 份, 回收1030 份, 回收率100%。
1.3工具。采用宋维真等编制修订的PHI问卷,PHI具有以下七个临床量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病态人格(PSD)、疑心(HYP)、脱离现实(UNR)、兴奋状态(HMA)和三个效度量表:Q(无法回答的题目数)、(说谎分数、)(诈病或装坏分数)。根据临床检验以及常模团体与病人人群的分数分布情况,将T分60作为临界点,以区分健全个性和偏离健全个性,达到或者超过T分70分,如果不是受试者不合作或对题目解释错误,就认为是明显病态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心理测评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PH各因子分均值与国内常模比较
PH各因子分均值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几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女生在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3.2 PHI各因子筛查结果
PHI各因子筛查结果显示,呈阳性的因子中,60分以上的依次为以躯体化、兴奋状态、病态人格、焦虑、抑郁、脱离现实、疑病;70分以上的依次为躯体化、病态人格、焦虑、疑病、兴奋状态、抑郁、脱离现实。由此可知,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分别是躯体化、病态人格、焦虑。各因子70分以上的高达5.1%—10.0%。如果按任何一项因子≥60分为存在心里问题的话,1030名中专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5.1%,如果按任何一项因子≥70分为严重心里问题的话,检出率高达10%。
3.3对性别、独生子女、民族、城乡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通过对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结果表明PHI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女、生源地三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变量上差异不显著。具体为:女生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在兴奋状态这一因子得分上显著广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焦虑这一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焦虑、病态人格两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LSD检验得出,农村学生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和城市学生,城镇和城市学生差异不显著你,在病态人格这一因子上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城镇与城市、城镇与农村学生之间五显著差异。
4 分析与讨论
4.1对昆明市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市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水平。1030名中职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5.1%,这和以往的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显示昆明市中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堪忧,需要引起校方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4.2 对昆明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征的分析。从对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可知,女生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女生较男生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男生较女生更多表现出疑心、退缩、冲动等心理行为特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采取措施,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独生子女在兴奋状态这一因子得分上显著广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焦虑这一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说明,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加善交际、外露、精力过度充沛,但同时也可能表现出情绪紊乱、反复无常、行为冲动等,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更多表现为焦虑、强迫等行为。应针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不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不同心理健康辅导。农村学生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和城市学生,城镇和城市学生差异不显著你,在病态人格这一因子上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城镇与城市、城镇与农村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学生往往在个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来自农村的孩子往往在情绪上存在一定得问题,表现出更多的 不适应行为,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
5 意见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针对农村学生不适应城市校园生活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指导他们进行心理调试,帮助他们顺利适应中专生活。针对男女生心理行为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心理健康课程,为女生设立情绪调节类的专题,教授她们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学会调节控制个人情绪,疏解心理压力;针对部分男生疑心、退缩、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展开针对性的工作,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加强体质,增加与同学、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走出自己封闭的圈子,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针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市与农村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灵活多样的针对性心理辅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陶芳标,汪宏珊,曾广玉,等.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校医,1 998,l 2(1):10-14
[2]胡芸,李文虎,邓稳根,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21-23
[3]蓝瑞琼,理工中专生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2006.3
[4]葛玲.623名医学中专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2,1 8(4): 8—9
关键词 中专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中职生是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学习方式的调整,需要独立处理各种生活问题。但他们年龄比大学生小,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学能力问题、自我实现感的增强、恋爱的挫折和对性的困惑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构成了紧张性心理刺激,进而影响其身体和心理健康[1]。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与高中生的对比,困扰中专生和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基本一致,排在前几位的都是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倾向、这表明同处于青春发育中晚期的中专生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由于受其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的制约表现出共性[2]。蓝瑞等调查显示,中职生存在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和同龄中学生常模,在性别、生源地、出生类别等变量上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差异。[3]据调查[4-7],我国中职生有1 0%-30%出现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各种形式的身心症状。因此,本研究对昆明市1030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做了科学的调查与分析,这对中专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昆明市1030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造成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而探讨解决的办法与措施,进而有助于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此外,通过对此的研究,为昆明市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和建议,同时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加强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进而为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共随机抽取云南财经学校三个年级,十四个自然班,1030名中专生,其中男生272人,占26.5%,女生757人,占73.5%,年龄均为16-20岁。
1.2方法。采用宋维真等编制修订的PHI问卷, 对云南财经学校1030名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统一指导语,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采用纸笔答题的形式对整个班级测量。本次发出调查表1030 份, 回收1030 份, 回收率100%。
1.3工具。采用宋维真等编制修订的PHI问卷,PHI具有以下七个临床量表:躯体化(SOM)、抑郁(DEP)、焦虑(ANX)、病态人格(PSD)、疑心(HYP)、脱离现实(UNR)、兴奋状态(HMA)和三个效度量表:Q(无法回答的题目数)、(说谎分数、)(诈病或装坏分数)。根据临床检验以及常模团体与病人人群的分数分布情况,将T分60作为临界点,以区分健全个性和偏离健全个性,达到或者超过T分70分,如果不是受试者不合作或对题目解释错误,就认为是明显病态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心理测评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PH各因子分均值与国内常模比较
PH各因子分均值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几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女生在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3.2 PHI各因子筛查结果
PHI各因子筛查结果显示,呈阳性的因子中,60分以上的依次为以躯体化、兴奋状态、病态人格、焦虑、抑郁、脱离现实、疑病;70分以上的依次为躯体化、病态人格、焦虑、疑病、兴奋状态、抑郁、脱离现实。由此可知,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分别是躯体化、病态人格、焦虑。各因子70分以上的高达5.1%—10.0%。如果按任何一项因子≥60分为存在心里问题的话,1030名中专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5.1%,如果按任何一项因子≥70分为严重心里问题的话,检出率高达10%。
3.3对性别、独生子女、民族、城乡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通过对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结果表明PHI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女、生源地三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变量上差异不显著。具体为:女生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在兴奋状态这一因子得分上显著广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焦虑这一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焦虑、病态人格两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LSD检验得出,农村学生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和城市学生,城镇和城市学生差异不显著你,在病态人格这一因子上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城镇与城市、城镇与农村学生之间五显著差异。
4 分析与讨论
4.1对昆明市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市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水平。1030名中职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5.1%,这和以往的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显示昆明市中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堪忧,需要引起校方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4.2 对昆明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征的分析。从对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可知,女生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女生较男生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男生较女生更多表现出疑心、退缩、冲动等心理行为特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采取措施,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独生子女在兴奋状态这一因子得分上显著广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焦虑这一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说明,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加善交际、外露、精力过度充沛,但同时也可能表现出情绪紊乱、反复无常、行为冲动等,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更多表现为焦虑、强迫等行为。应针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不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不同心理健康辅导。农村学生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和城市学生,城镇和城市学生差异不显著你,在病态人格这一因子上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城镇与城市、城镇与农村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学生往往在个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来自农村的孩子往往在情绪上存在一定得问题,表现出更多的 不适应行为,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
5 意见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针对农村学生不适应城市校园生活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指导他们进行心理调试,帮助他们顺利适应中专生活。针对男女生心理行为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心理健康课程,为女生设立情绪调节类的专题,教授她们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学会调节控制个人情绪,疏解心理压力;针对部分男生疑心、退缩、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展开针对性的工作,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加强体质,增加与同学、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走出自己封闭的圈子,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针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市与农村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灵活多样的针对性心理辅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陶芳标,汪宏珊,曾广玉,等.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校医,1 998,l 2(1):10-14
[2]胡芸,李文虎,邓稳根,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21-23
[3]蓝瑞琼,理工中专生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2006.3
[4]葛玲.623名医学中专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2,1 8(4):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