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投掷在体育考试中是考生的普遍难题,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让学生的自身能力发挥到最大化是一线教师帮助考生取得最好成绩的钥匙。本文中作者就把物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广大同仁进行分享。希望能够以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找到最优化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投掷,实心球,体育实践
近年来国家为了改善初中生身体素质水平,设立了中招体育考试。双手头后前掷实心球技术是体育考试的内容之一,它对学生的身體力量及协调用力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今年我作为初三体育教师,第一次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教学。第一节课我就依照教材给学生作了讲解和示范并反复强调:要想投的远,出手时的初速度和角度很重要。初速度小,球就不能“飞”的远;角度不当,球就会只向上去不向远“飞”或者一路下坡的冲向地面。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再加上自身的好胜心理,课堂上练习的很起劲儿。下课后,不远处传来“老师,老师”的召唤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级的体委。我说:“怎么了?”他说:“老师您上课时一直在强调出手初速度和投掷角度的重要性,投掷角度通过您的讲解我们都已理解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于出手的初速度全班同学都想问:怎样才能提高?。”我不禁一愣,然后对他说:“大家提的问题很好,这样你们课后自己先想一想、练一练,后面的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找答案。”就这样我对学生的问题做了充分的思考并且写下这篇教育随笔。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出手的初速度是对投掷距离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那么,怎样让理论展现在学生的肢体实践上并且能够让学生取得成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物理力学的角度谈一谈。依据物理公式:V=Wr(V代表出手线速度、W代表出手角速度、r代表身体的动力半径)可知:出手瞬间的速度与出手时的角速度和身体的动力半径成直接关系。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出手的线速度V,我们就要全面提高出手时的角速度W和身体的动力半径r。那么如何提高出手时的角速度和身体的动力半径就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让我们来一一看一下:
首先出手的角速度W,我认为它是一个绝对力量值,与学生的爆发力及肢体力量(腿部、腰腹、背部、肩部、手臂)成直接决定关系。至于学生的身体力量最终能作用于器械上多少,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协调转换能力,也就是其身体的协调性。那么为了提高角速度W,体育教师就要加强以上几方面的力量训练和身体协调性练习。选择适宜的练习内容,长此以往定会对提高运动员出手时的角速度W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身体的动力半径r。说到r,首先要确定圆心。我认为所谓的圆心就是技术动作中发力的支点所在。出手瞬间,它与球心的距离即为我们此时做功的动力臂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谓的r。解释之后,我认为大家已经对我提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最适宜的“支点”应该在哪里?因为动力臂的远端我们已经确定在球心,那么其另外一端我们有如下几个“支点”可供选择: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说到这里,相信大家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学生平时练习的相应动作。为了延长动力臂的长度,我们当然会选择以髋关节作为支点。这样动力臂(即身体的动力半径r)就得以确定,同时一个符合物理动力学的投掷动作也随即衍生而成。应该是:掷球时,首先保持挺髋动作前移重心,在后脚尖即将离地时,迅速有力的完成蹬地、收腹、顶肩、甩臂、翻腕拨指的连贯动作。这样在完成动作时就最大化的利用了身体的动力半径,效果自然是最佳的。
我的思考有了成果,课堂上我首先表扬了学生的提问精神然后为他们做了简明扼要的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学生也许不能直接理解,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超强。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学习一些知识概念,当时并不能够理解只能机械记忆,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突然有一天我们会说:“哦,原来如此。”经过一个月的练习,学生的动作基本定型,我给他们做了统计,成绩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问题的克服,能让我们有这样的提高。那么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态度继续去做,我想一定还有大大的提升空间。此时此刻我才理解“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的用意所在。在身体素质各异的条件下,我们希望能让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作以指导,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参考文献:
唐志, 唐雪梅, 马方波. 如何提高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成绩[J]. 中国学校体育, 2008(5):50-51.
黄建雷.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教学之我见[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8, 000(009):196-197.
辽宁省大连市127中学 116103 程付
关键词:投掷,实心球,体育实践
近年来国家为了改善初中生身体素质水平,设立了中招体育考试。双手头后前掷实心球技术是体育考试的内容之一,它对学生的身體力量及协调用力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今年我作为初三体育教师,第一次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教学。第一节课我就依照教材给学生作了讲解和示范并反复强调:要想投的远,出手时的初速度和角度很重要。初速度小,球就不能“飞”的远;角度不当,球就会只向上去不向远“飞”或者一路下坡的冲向地面。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再加上自身的好胜心理,课堂上练习的很起劲儿。下课后,不远处传来“老师,老师”的召唤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级的体委。我说:“怎么了?”他说:“老师您上课时一直在强调出手初速度和投掷角度的重要性,投掷角度通过您的讲解我们都已理解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于出手的初速度全班同学都想问:怎样才能提高?。”我不禁一愣,然后对他说:“大家提的问题很好,这样你们课后自己先想一想、练一练,后面的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找答案。”就这样我对学生的问题做了充分的思考并且写下这篇教育随笔。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出手的初速度是对投掷距离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那么,怎样让理论展现在学生的肢体实践上并且能够让学生取得成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物理力学的角度谈一谈。依据物理公式:V=Wr(V代表出手线速度、W代表出手角速度、r代表身体的动力半径)可知:出手瞬间的速度与出手时的角速度和身体的动力半径成直接关系。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出手的线速度V,我们就要全面提高出手时的角速度W和身体的动力半径r。那么如何提高出手时的角速度和身体的动力半径就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让我们来一一看一下:
首先出手的角速度W,我认为它是一个绝对力量值,与学生的爆发力及肢体力量(腿部、腰腹、背部、肩部、手臂)成直接决定关系。至于学生的身体力量最终能作用于器械上多少,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协调转换能力,也就是其身体的协调性。那么为了提高角速度W,体育教师就要加强以上几方面的力量训练和身体协调性练习。选择适宜的练习内容,长此以往定会对提高运动员出手时的角速度W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身体的动力半径r。说到r,首先要确定圆心。我认为所谓的圆心就是技术动作中发力的支点所在。出手瞬间,它与球心的距离即为我们此时做功的动力臂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谓的r。解释之后,我认为大家已经对我提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最适宜的“支点”应该在哪里?因为动力臂的远端我们已经确定在球心,那么其另外一端我们有如下几个“支点”可供选择: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说到这里,相信大家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学生平时练习的相应动作。为了延长动力臂的长度,我们当然会选择以髋关节作为支点。这样动力臂(即身体的动力半径r)就得以确定,同时一个符合物理动力学的投掷动作也随即衍生而成。应该是:掷球时,首先保持挺髋动作前移重心,在后脚尖即将离地时,迅速有力的完成蹬地、收腹、顶肩、甩臂、翻腕拨指的连贯动作。这样在完成动作时就最大化的利用了身体的动力半径,效果自然是最佳的。
我的思考有了成果,课堂上我首先表扬了学生的提问精神然后为他们做了简明扼要的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学生也许不能直接理解,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超强。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学习一些知识概念,当时并不能够理解只能机械记忆,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突然有一天我们会说:“哦,原来如此。”经过一个月的练习,学生的动作基本定型,我给他们做了统计,成绩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问题的克服,能让我们有这样的提高。那么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态度继续去做,我想一定还有大大的提升空间。此时此刻我才理解“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的用意所在。在身体素质各异的条件下,我们希望能让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作以指导,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参考文献:
唐志, 唐雪梅, 马方波. 如何提高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成绩[J]. 中国学校体育, 2008(5):50-51.
黄建雷.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教学之我见[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8, 000(009):196-197.
辽宁省大连市127中学 116103 程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