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许多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都会用到范文。范文的含义,范文的弊端,范文的作用,范文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原因,正确地使用范文,范文使用的数量,这些都值得探寻。
【关键词】
范文 利用 弊端 选择
许多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都会用到范文,如何利用好范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是值得探寻的。
首先,先了解范文的含义。“范文”指“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①在教学中,选取的文章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如古代的诗文著作,李白、杜甫的诗作是典范著作,李清照、辛弃疾的词是典范著作,现代文坛上,鲁迅的小说、杂文,朱自清的散文亦是。是不是典著作,可以参考以上作品。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得进步,在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影响下,典范著作也在特定的时期倍受垢病,弊端也不容小觑。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教师教学用书》②中有几句话:“父亲买橘子爬月台得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的最强烈的一刻”。但时下,有人提到: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显然,文章也没有避开嫌疑。
可见,经典著作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读者的推敲。经过了这两关,就是典范著作。
以下几点,要阐述范文的作用。
一、范文多在语言上有特色,写作技巧上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以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在《语文教学用书》③上就提到了:“形容写得逼真,我们常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形容写得生动,我们常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鲁迅描写阿长,确是这样。④“鲁迅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是绘声绘色。”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吸收范文中的养料,给作品增色。
二、范文在情感的表达上和语言的选择上及写作技巧的选择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以鲁迅的散文著作《风筝》为例,结尾的一些文句特别地触动人心。《语文教学用书》⑤上也有论述:“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范文能陶冶情操,训练思维,这不容质疑。
虽然说,范文的作用显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起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以下两点。
第一是范文的选择上,没有慎重地对待。
电影、电视剧带来了视听的盛宴,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审美倾向。选择范文只考虑感官上的刺激,忽视教育功能,这是不可取的。
第二是选取了文质兼美的范文,过于注重范文的功效,急功近利,效果适得其反。
就以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典范著作为例,学生由于受到阅读量不大,人生阅历浅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理解作品上难免有欠缺。教师忽视了这点,不给学生搭桥和“反刍”的时间,长期以往,难免消化不良。
鉴于以上几点,笔者以为,要正确地使用范文,须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一、选择范文,须给学生一定的甑别权
学生的兴趣,心里接受能力不容忽视,时下的畅销的儿童读物,如杨红樱、郑渊洁的著作,学生阅读,不丢失“赤子心”,值得推崇。
二、选择范文,须给教师一定的发语权
教师利用范文,离不开对范文的理解,由于受所处时代的限制,阅读兴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选择的范文超越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往往会得不偿失。
三、用好范文,不过分肢解、引申,给学生自主學习的时间
范文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要让学生品读和领会。教师在这个环节只充当领路人,引导、点拔,提供阅读材料,交代创作背景,交流读书方法,探究读书心得,不代替学生分析。
这一点,可借鉴孔子的做法,学生问他:“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即注重学习兴趣、态度的引导。
关于范文的数量问题,尚无定论。
著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曾提出要用到的范文的数量问题,他认为至少要用到三篇。这在一线教师行列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可供参考。
总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学生读范文的独特感受,不要求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范文,在成长中读范文,也为有效地剔除范文的弊端,活用范文提供了正确的途径。
注释:①摘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出版社;②③④⑤摘自《语文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007年3月第2版,2007年7月第9次印刷。
许多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都会用到范文。范文的含义,范文的弊端,范文的作用,范文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原因,正确地使用范文,范文使用的数量,这些都值得探寻。
【关键词】
范文 利用 弊端 选择
许多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都会用到范文,如何利用好范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是值得探寻的。
首先,先了解范文的含义。“范文”指“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①在教学中,选取的文章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如古代的诗文著作,李白、杜甫的诗作是典范著作,李清照、辛弃疾的词是典范著作,现代文坛上,鲁迅的小说、杂文,朱自清的散文亦是。是不是典著作,可以参考以上作品。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得进步,在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影响下,典范著作也在特定的时期倍受垢病,弊端也不容小觑。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教师教学用书》②中有几句话:“父亲买橘子爬月台得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的最强烈的一刻”。但时下,有人提到: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显然,文章也没有避开嫌疑。
可见,经典著作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读者的推敲。经过了这两关,就是典范著作。
以下几点,要阐述范文的作用。
一、范文多在语言上有特色,写作技巧上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以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在《语文教学用书》③上就提到了:“形容写得逼真,我们常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形容写得生动,我们常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鲁迅描写阿长,确是这样。④“鲁迅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是绘声绘色。”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吸收范文中的养料,给作品增色。
二、范文在情感的表达上和语言的选择上及写作技巧的选择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以鲁迅的散文著作《风筝》为例,结尾的一些文句特别地触动人心。《语文教学用书》⑤上也有论述:“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范文能陶冶情操,训练思维,这不容质疑。
虽然说,范文的作用显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起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以下两点。
第一是范文的选择上,没有慎重地对待。
电影、电视剧带来了视听的盛宴,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审美倾向。选择范文只考虑感官上的刺激,忽视教育功能,这是不可取的。
第二是选取了文质兼美的范文,过于注重范文的功效,急功近利,效果适得其反。
就以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典范著作为例,学生由于受到阅读量不大,人生阅历浅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理解作品上难免有欠缺。教师忽视了这点,不给学生搭桥和“反刍”的时间,长期以往,难免消化不良。
鉴于以上几点,笔者以为,要正确地使用范文,须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一、选择范文,须给学生一定的甑别权
学生的兴趣,心里接受能力不容忽视,时下的畅销的儿童读物,如杨红樱、郑渊洁的著作,学生阅读,不丢失“赤子心”,值得推崇。
二、选择范文,须给教师一定的发语权
教师利用范文,离不开对范文的理解,由于受所处时代的限制,阅读兴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选择的范文超越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往往会得不偿失。
三、用好范文,不过分肢解、引申,给学生自主學习的时间
范文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要让学生品读和领会。教师在这个环节只充当领路人,引导、点拔,提供阅读材料,交代创作背景,交流读书方法,探究读书心得,不代替学生分析。
这一点,可借鉴孔子的做法,学生问他:“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即注重学习兴趣、态度的引导。
关于范文的数量问题,尚无定论。
著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曾提出要用到的范文的数量问题,他认为至少要用到三篇。这在一线教师行列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可供参考。
总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学生读范文的独特感受,不要求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范文,在成长中读范文,也为有效地剔除范文的弊端,活用范文提供了正确的途径。
注释:①摘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出版社;②③④⑤摘自《语文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007年3月第2版,2007年7月第9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