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韩国政府自1986年开始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在政策、法律和资金的支持下,逐渐成为韩国的第二大经济支柱,同时民众的文化自信度也在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模式和成果都很显著。《安重根》是由韩国信韩大学师生创作并演出,具有浓郁跆拳道风格的校园音乐剧。本文首先针对这部作品进行定位,捕捉作品中“武舞相融,道道结合”的文化传承特点;其次研究作品的文化传承方式,分别在跆拳道和舞蹈两方面;最后研究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传承,强调校园音乐剧在人物塑造、事件呈现和精神传播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音乐剧;跆拳道;民族精神;《安重根》
提到韩国文化,大家会想到韩服、高丽参、泡菜和跆拳道等。韩国政府自1986年开始制定了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化的政策;1998年,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战略的支柱性产业优先发展,随即出台《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2001年,在原有文化产业局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政府持续在政策、立法和资金的大力推动下,促使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第二大经济支柱。经过30多年的发展,韩國民众心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即使是舶来的文化形式也能逐渐转化成既具有韩国文化特点,又具备传承功能的文化形态。经过持续发展,韩国在文化产品的制作、教育和推广等方面所形成的产业链条衔接合理,成果显著。截至2018年,位于韩国音乐剧演出票房和观众喜爱度前列的都是韩国原创作品,其作品主题和呈现方式都有浓郁的韩国文化特点。
1 作品定位
《安重根》是韩国信韩大学师生创作的音乐剧,以史实为蓝本,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安重根在亲历国家沦丧、同胞受辱之后,为了建立真正的大韩民国,为了让同胞能够有尊严地活着,不顾个人安危刺杀伊藤博文这一历史事件。《安重根》并非韩国首部以此为主题的音乐剧作品,2009年尹浩镇创作的《英雄》也展现的是这段历史,并且其制作水准、演员能力和呈现效果都比《安重根》精良,但《安重根》作为校园音乐剧,其在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创作者立足校园,通过音乐剧与跆拳道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风格独特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新作”。
“武舞相融,道(跆拳道)道(道理)”结合是这部音乐剧最大的亮点,同时兼顾“传道”的功效,借助音乐剧的形式使教育不再是传统的说教,而是通过戏剧的表现方式,引导观众感同身受,从被动接受的教育转化为主观感知的教育,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
2 文化传承方式
“武舞相融”中的“武”是指跆拳道,“舞”是指舞蹈,“武”与“舞”构成了这部作品的肢体表达方式,同时兼顾叙事和展现民族精神的双重作用。参演的演员都是信韩大学跆拳道专业的学生,部分学生曾代表韩国进行海外巡演,长期的专业训练让表演者的身体形成了“刚”性的特点,动作棱角分明,形成独具观赏性的动作特点。
2.1 跆拳道部分
跆拳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拳脚相结合的技艺,其中“脚法”占70%。跆拳道在韩国的普及率极高,是一项要求内外兼修,“礼始礼终”,磨炼谦逊、友好和忍让品质的运动,在动作上追求速度、力量和打击效果,加之对呼吸的要求所形成的呼喊,构成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安重根》中的跆拳道表演主要分为表演性动作和对抗性动作。
首先是表演类动作,表现为以单人或多人交替的方式,通过各种“脚法”踢击同伴手中的木板,飞舞的碎木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伴随踢打节奏和木板数量的增加,难度也逐步提升,例如在1次回旋踢中连续踢中3块木板;1次腾空后双脚快速踢中7块木板;在同伴的帮助下跃起4米的高度转身击打木板等。高难度的动作展现出演员们高超的跆拳道素养。炫技性的表演不仅可以激发观众的热情,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通常韩国青少年投身跆拳道训练不仅是因为兴趣或是特长,而是普遍认为这是必须学习的民族技艺,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磨炼品质。
其次是对抗性动作,跆拳道强调通过与人交流和切磋不断取得进步,通过切磋能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还能激发训练热情。剧中对抗虽不是实战,但能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例如日军挥舞棍棒打在每一位韩国民众身上所发出的“啪、啪”声,震撼现场的观众,声音与动作让观众感同身受,安重根在看到同胞受辱后,与日本武士搏斗,两人的动作快速而有力,颇为真实。对抗性动作展现出技击的价值,即使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也要敢于挑战,对抗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心理,看谁更有韧性。作品中的对抗虽然是套路演练,但所传递出来的精神风骨却很真实。
2.2 舞蹈部分
跆拳道中的“重根(??)”套路为了纪念安重根而命名,32个动作代表安重根的年龄。全剧舞蹈段落不多,且跆拳道风格明显。创作者大量采用跆拳道动作来编舞,将动作解构、重组、重复,加上丰富的空间变化,使舞蹈不仅好看,还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例如剧中韩国百姓在面对日军暴行时,展现出隐忍的精神,这段表演动作中大量抽取“重根”的动作作为元素,以递进的方式展现参与者的逐步增加,民族的命运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通过不断重复的动作展现训练时间的持续,而动作间的呼喊,亦是民族自强的呐喊和决心。
在一段表达压迫与被压迫的舞蹈中,日军的动作位于中、高部空间,与韩民的低空间动作形成对比,高高在上的日军展现出傲慢与蔑视,韩民则展现出隐忍和愤慨。借助舞蹈中的空间对比技法,将这一时期的生活状态通过视觉化的动作表达出来,加深了观众的感知。曾国藩曾说“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正如中华民族所具备的坚韧品格一样,坚定的信念是激发民族前进的动力,在忍辱负重时依靠坚定的信念自力更生,在信念的支撑下才能捍卫民族尊严。
在展现日军寻欢作乐的场景中,还出现了日本艺伎风格舞蹈,但形似的舞蹈中缺乏柔美,这与演员们长期进行跆拳道训练、追求速度和力量有关,全剧的舞蹈都缺少柔美感。 3 道与道结合的影响深远
跆拳道中的“道”包含宇宙运行之道和做人做事之道,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方法。跆拳道在韩国的普及程度很高,同时韩国民众普遍认为通过学习跆拳道能够学会3种方法:一是做人做事的方法,二是战胜自我的方法,三是走向成功的方法。《安重根》正是立足校园,讲人、讲事件、讲道理的作品。
3.1 安重根之道
作品的大时代背景是1905年日韩签订《乙巳条约》后,韩国沦为殖民地,在伊藤博文就任韩国统监后,加剧在经济上的打压。作品展现安重根本希望教育兴国,但在亲历“国债报偿运动”被镇压和“义兵”的失败后开始转变,剧中还原了安重根断指,在太极旗(韩国国旗)的四卦位置上用鲜血书写“大韩独立”这一真实事件,当年众人断指血书后的誓言再次响起,“汝必出力,复大韩独立。有渝此约,即雷火落于汝之頭上,焚烧汝之身体,且累及汝之五族”。持久的掌声说明观众读懂了安重根的坚决,读懂了为国为民的大义之“道”。当安重根在哈尔滨成功刺杀伊藤博文时,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这是一种被压抑后的掌声,是观众对舍己为国之“道”的礼赞。多年来在朝鲜和韩国有多部影视作品展现了这一段历史,在哈尔滨还建有安重根纪念馆,今时今日的人们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并以不同的形式来缅怀他们,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早已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正义之“道”。
3.2 跆拳道之道
跆拳道精神包括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传承跆拳道不仅需要身体传承,更需要精神传承,其中之“道”在于心理上不断克服障碍,在于反复练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作品中呈现出日军手拿武器不断击打韩国百姓的画面,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是一种惨遭奴役的欺凌,有的无法忍受屈辱而反抗,换来的是更加强烈的暴行或是惨遭杀害,这时有人开始提醒大家要多加忍耐,一边不断自我修炼,一边等待时机。忍耐是为了厚积薄发,是避其锋芒的智慧,作品中的百姓们减少了无谓的牺牲,潜心进行跆拳道训练。当反抗开始后,作用在日军身上的每一次拳脚仿佛都带着观众们的托付,而每一次的呐喊都是一次同仇敌忾的激励,通过音乐剧作品,可以将无形的精神化作有形的表达,使精神的传承更加深远。
音乐剧中展现出高难度的跆拳道技术,不仅是个人意志和技术的体现,更是团队精神与能力的展现。为准确完成高难度动作需要反复排练,这正是百折不屈这一精神的外化表现。在训练中会出现误打的情况,而克己精神则是对自身情绪的掌控。跆拳道中的“礼”与“道”相互伴随,“礼”表现在尊重上,对师长和前辈的敬重,对对手的尊重,对纪律的尊重,对国家、民族、文化、社会的尊重,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是通往“有用”的道路,更是明白何为“有用”的道理。因此,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修炼构成了跆拳道传承的核心。
3.3 校园音乐剧之道
校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校园音乐剧既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校园音乐剧的创作者和参与者主要来自学校,作品的创作和排演过程是对参与者的教育过程。排演时,首先要让每个参与者了解这段历史,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更要细致地分析人物和事件的背景,只有参与者先感染自己,才能通过作品感动观众。其次,主创人员和角色演员要想使人物更鲜活,需要思辨,在充分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之后,台词、语调、肢体动作的反复排练是将人物与演员合二为一的过程,也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演员是在人物的影响下加深对历史的认知。最后通过现场演出,将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观众会受到舞台效果、语言、情绪、动作以及作品节奏的影响,产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伴随剧情发展而产生不同体会。
校园音乐剧是建立在整合戏剧、音乐和舞蹈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更加立体的文化传播的方式,同时也促使教育和文化传承以更加丰富的方式传播。观众在欣赏音乐剧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感知人物,并能够比较往昔的苦难与现在的幸福生活,提升教育的质量。《安重根》体现出韩国校园音乐剧在创作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的民族特点,通过“武舞相融,道道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新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冮毅,男,韩国信韩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岭南师范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舞蹈学、舞蹈编导、西方舞蹈研究。
张碧,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舞蹈创作。
关键词:校园音乐剧;跆拳道;民族精神;《安重根》
提到韩国文化,大家会想到韩服、高丽参、泡菜和跆拳道等。韩国政府自1986年开始制定了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化的政策;1998年,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战略的支柱性产业优先发展,随即出台《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2001年,在原有文化产业局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政府持续在政策、立法和资金的大力推动下,促使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第二大经济支柱。经过30多年的发展,韩國民众心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即使是舶来的文化形式也能逐渐转化成既具有韩国文化特点,又具备传承功能的文化形态。经过持续发展,韩国在文化产品的制作、教育和推广等方面所形成的产业链条衔接合理,成果显著。截至2018年,位于韩国音乐剧演出票房和观众喜爱度前列的都是韩国原创作品,其作品主题和呈现方式都有浓郁的韩国文化特点。
1 作品定位
《安重根》是韩国信韩大学师生创作的音乐剧,以史实为蓝本,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安重根在亲历国家沦丧、同胞受辱之后,为了建立真正的大韩民国,为了让同胞能够有尊严地活着,不顾个人安危刺杀伊藤博文这一历史事件。《安重根》并非韩国首部以此为主题的音乐剧作品,2009年尹浩镇创作的《英雄》也展现的是这段历史,并且其制作水准、演员能力和呈现效果都比《安重根》精良,但《安重根》作为校园音乐剧,其在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创作者立足校园,通过音乐剧与跆拳道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风格独特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新作”。
“武舞相融,道(跆拳道)道(道理)”结合是这部音乐剧最大的亮点,同时兼顾“传道”的功效,借助音乐剧的形式使教育不再是传统的说教,而是通过戏剧的表现方式,引导观众感同身受,从被动接受的教育转化为主观感知的教育,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
2 文化传承方式
“武舞相融”中的“武”是指跆拳道,“舞”是指舞蹈,“武”与“舞”构成了这部作品的肢体表达方式,同时兼顾叙事和展现民族精神的双重作用。参演的演员都是信韩大学跆拳道专业的学生,部分学生曾代表韩国进行海外巡演,长期的专业训练让表演者的身体形成了“刚”性的特点,动作棱角分明,形成独具观赏性的动作特点。
2.1 跆拳道部分
跆拳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拳脚相结合的技艺,其中“脚法”占70%。跆拳道在韩国的普及率极高,是一项要求内外兼修,“礼始礼终”,磨炼谦逊、友好和忍让品质的运动,在动作上追求速度、力量和打击效果,加之对呼吸的要求所形成的呼喊,构成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安重根》中的跆拳道表演主要分为表演性动作和对抗性动作。
首先是表演类动作,表现为以单人或多人交替的方式,通过各种“脚法”踢击同伴手中的木板,飞舞的碎木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伴随踢打节奏和木板数量的增加,难度也逐步提升,例如在1次回旋踢中连续踢中3块木板;1次腾空后双脚快速踢中7块木板;在同伴的帮助下跃起4米的高度转身击打木板等。高难度的动作展现出演员们高超的跆拳道素养。炫技性的表演不仅可以激发观众的热情,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通常韩国青少年投身跆拳道训练不仅是因为兴趣或是特长,而是普遍认为这是必须学习的民族技艺,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磨炼品质。
其次是对抗性动作,跆拳道强调通过与人交流和切磋不断取得进步,通过切磋能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还能激发训练热情。剧中对抗虽不是实战,但能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例如日军挥舞棍棒打在每一位韩国民众身上所发出的“啪、啪”声,震撼现场的观众,声音与动作让观众感同身受,安重根在看到同胞受辱后,与日本武士搏斗,两人的动作快速而有力,颇为真实。对抗性动作展现出技击的价值,即使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也要敢于挑战,对抗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心理,看谁更有韧性。作品中的对抗虽然是套路演练,但所传递出来的精神风骨却很真实。
2.2 舞蹈部分
跆拳道中的“重根(??)”套路为了纪念安重根而命名,32个动作代表安重根的年龄。全剧舞蹈段落不多,且跆拳道风格明显。创作者大量采用跆拳道动作来编舞,将动作解构、重组、重复,加上丰富的空间变化,使舞蹈不仅好看,还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例如剧中韩国百姓在面对日军暴行时,展现出隐忍的精神,这段表演动作中大量抽取“重根”的动作作为元素,以递进的方式展现参与者的逐步增加,民族的命运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通过不断重复的动作展现训练时间的持续,而动作间的呼喊,亦是民族自强的呐喊和决心。
在一段表达压迫与被压迫的舞蹈中,日军的动作位于中、高部空间,与韩民的低空间动作形成对比,高高在上的日军展现出傲慢与蔑视,韩民则展现出隐忍和愤慨。借助舞蹈中的空间对比技法,将这一时期的生活状态通过视觉化的动作表达出来,加深了观众的感知。曾国藩曾说“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正如中华民族所具备的坚韧品格一样,坚定的信念是激发民族前进的动力,在忍辱负重时依靠坚定的信念自力更生,在信念的支撑下才能捍卫民族尊严。
在展现日军寻欢作乐的场景中,还出现了日本艺伎风格舞蹈,但形似的舞蹈中缺乏柔美,这与演员们长期进行跆拳道训练、追求速度和力量有关,全剧的舞蹈都缺少柔美感。 3 道与道结合的影响深远
跆拳道中的“道”包含宇宙运行之道和做人做事之道,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方法。跆拳道在韩国的普及程度很高,同时韩国民众普遍认为通过学习跆拳道能够学会3种方法:一是做人做事的方法,二是战胜自我的方法,三是走向成功的方法。《安重根》正是立足校园,讲人、讲事件、讲道理的作品。
3.1 安重根之道
作品的大时代背景是1905年日韩签订《乙巳条约》后,韩国沦为殖民地,在伊藤博文就任韩国统监后,加剧在经济上的打压。作品展现安重根本希望教育兴国,但在亲历“国债报偿运动”被镇压和“义兵”的失败后开始转变,剧中还原了安重根断指,在太极旗(韩国国旗)的四卦位置上用鲜血书写“大韩独立”这一真实事件,当年众人断指血书后的誓言再次响起,“汝必出力,复大韩独立。有渝此约,即雷火落于汝之頭上,焚烧汝之身体,且累及汝之五族”。持久的掌声说明观众读懂了安重根的坚决,读懂了为国为民的大义之“道”。当安重根在哈尔滨成功刺杀伊藤博文时,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这是一种被压抑后的掌声,是观众对舍己为国之“道”的礼赞。多年来在朝鲜和韩国有多部影视作品展现了这一段历史,在哈尔滨还建有安重根纪念馆,今时今日的人们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并以不同的形式来缅怀他们,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早已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正义之“道”。
3.2 跆拳道之道
跆拳道精神包括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传承跆拳道不仅需要身体传承,更需要精神传承,其中之“道”在于心理上不断克服障碍,在于反复练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作品中呈现出日军手拿武器不断击打韩国百姓的画面,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是一种惨遭奴役的欺凌,有的无法忍受屈辱而反抗,换来的是更加强烈的暴行或是惨遭杀害,这时有人开始提醒大家要多加忍耐,一边不断自我修炼,一边等待时机。忍耐是为了厚积薄发,是避其锋芒的智慧,作品中的百姓们减少了无谓的牺牲,潜心进行跆拳道训练。当反抗开始后,作用在日军身上的每一次拳脚仿佛都带着观众们的托付,而每一次的呐喊都是一次同仇敌忾的激励,通过音乐剧作品,可以将无形的精神化作有形的表达,使精神的传承更加深远。
音乐剧中展现出高难度的跆拳道技术,不仅是个人意志和技术的体现,更是团队精神与能力的展现。为准确完成高难度动作需要反复排练,这正是百折不屈这一精神的外化表现。在训练中会出现误打的情况,而克己精神则是对自身情绪的掌控。跆拳道中的“礼”与“道”相互伴随,“礼”表现在尊重上,对师长和前辈的敬重,对对手的尊重,对纪律的尊重,对国家、民族、文化、社会的尊重,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是通往“有用”的道路,更是明白何为“有用”的道理。因此,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修炼构成了跆拳道传承的核心。
3.3 校园音乐剧之道
校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校园音乐剧既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校园音乐剧的创作者和参与者主要来自学校,作品的创作和排演过程是对参与者的教育过程。排演时,首先要让每个参与者了解这段历史,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更要细致地分析人物和事件的背景,只有参与者先感染自己,才能通过作品感动观众。其次,主创人员和角色演员要想使人物更鲜活,需要思辨,在充分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之后,台词、语调、肢体动作的反复排练是将人物与演员合二为一的过程,也是二度创作的过程,演员是在人物的影响下加深对历史的认知。最后通过现场演出,将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观众会受到舞台效果、语言、情绪、动作以及作品节奏的影响,产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伴随剧情发展而产生不同体会。
校园音乐剧是建立在整合戏剧、音乐和舞蹈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更加立体的文化传播的方式,同时也促使教育和文化传承以更加丰富的方式传播。观众在欣赏音乐剧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感知人物,并能够比较往昔的苦难与现在的幸福生活,提升教育的质量。《安重根》体现出韩国校园音乐剧在创作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的民族特点,通过“武舞相融,道道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新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冮毅,男,韩国信韩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岭南师范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舞蹈学、舞蹈编导、西方舞蹈研究。
张碧,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