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经典百年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人书,又名连环画。连环画,顾名思义,是以连续的、环环相扣的图画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艺术样式。中国的连环画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明清时期,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推广。上个世纪,连环画经历了它的发展和鼎盛时期,并最终退出大众图书的历史舞台。
  
  20世纪初-1949年:战乱中的发展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之中,两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国家体制被打破,国家处于分裂和战乱,人们也需要在纷乱而疲惫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精神的安慰与乐趣,连环画恰是以这样的社会条件为机遇,适时而出。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短小有趣,使其一经出现,便迅速地流行于都市小市民阶层之间,成为早期的文化商品。二十世纪初的上海,繁华多姿,太平一方,有着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又兼各方才士云集于此,因此为连环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早期连环画的重镇。在这里,连环画的发展完成了从石印画报到“小人书”出版的飞跃。
  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是以图画新闻形式的连幅图画。最早发行的时候,仅仅只是作为《申报》的附送赠品,其内容是“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甫一上市,就因其贴近社会生活的故事卖点,以及精美的印刷和中西合璧的创新绘画技法,赢得了普通市民的喜爱。再加上它包罗诸般事物的可看性和时效性,将社会热点、政治时局、列强侵略、民俗奇闻等统统网尽,因而风靡一方。
  《点石斋画报》在1898年停刊,总共发行了五百二十八期,单是描绘时事的连环画应有四千余幅,深受当时读者的欢迎。至光绪末年,曾由《申报》馆出过合集,售价昂贵,每部二十大洋,现成稀世珍本,在民间很难觅到它的踪影。其绘画上乘,印刷精美,内容广泛,既是学习勾线人物画的范本,又是重温晚清时事珍闻的珍贵史料。
  自《点石斋画报》以后,石印画报得以风行。到1899年,上海文益书局出版了朱芝轩编绘的《三国志》,印有200多幅画,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连环画。这套图画为后来的“小人书”开辟了道路。
  1916年前后,著名的《潮报》首先将单张画报印成折子的样式,后又装订成册,制作成便于携带的袖珍读本。这种具有特色的小型本,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的连环画创作和出版发行中,虽格式不一,但无大异。这样,称之为“小人书”的连环画就此诞生了。
  早期画报的写实派画家们在绘画创作上的创新在于,他们在继承了中国人物线描画传统,以繁复工整的构图描摹市井风俗的同时,在建筑物和交通器具上又吸取了西方的焦点透视技法。这是一种典型的吸收融合,实际上是受到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整个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虽然这种画风受到当时的多方非议,但却因拓宽了中国绘画的写实功能而深入人心,其尝试正是后来派文化的起点。
  
  1950-1965年:建国后的鼎盛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宣部和文化部即对连环出版机构进行了改制与重组,把社会上遗留下来的一大批连环画创作人员重新安排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从事连环画创作。1951年9月15日,全国第一家中央直属的美术专业出版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周恩来为人民美术出版社题写了社名,他对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任社长的萨空了说,要尽快多出为青少年和劳动人民服务的好书好画,占领文化阵地。
  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后,把原来专门出版连环画、年画等美术普及读物为主的大众图画出版社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同年,《连环画报》(半月刊)创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连环画刊物,它在日后对连环画创作及整个发展产生广泛影响。195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又组建了连环画编辑室和创作组,把组织编创出版连环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连环画创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整个连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大批年轻优秀的连环画家成长起来。他们不仅开创了新的创作题材,形式风格也趋向多样化。仅在1951年到1956年的五年间,全国就出版连环画一万余种,累计印数达二亿六千余万册。其题材之广泛,表现手法之多样,实为我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涵盖了从古典文学名著、戏剧电影,到外国文学、童话、神话,从当代革命先烈故事,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形象。连环画的表现手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线描、素描、皴法、钢笔复线、水墨、水彩、木刻、剪纸等绘画技法都被不同程度地使用,连环画家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创作出了各种形式新颖的连环画,并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家和作品,如刘继卣的《鸡毛信》、《东郭先生》,顾炳鑫的《蓝壁毯》、《渡江侦察记》、李琦、伍必端编创的连环画《新儿女英雄传》,顾生岳、娄世棠创作的《赵百万》,王绪阳、贲庆余编绘的《童工》、《我要读书》等等。
  连环画艺术的辉煌局面在60年代初期达到了它的最高峰,当时除了一些知名的老一辈连环画家以外,还涌现出一大批各具鲜明特色的新连环画家,他们在各自所擅长的创作领域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贺友直的成名作《山乡巨变》成为这个时期时代的作品,获得了1963年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一等奖。但是,在6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原因的制约,中国连环画出现了虚夸、矫饰的创作倾向,内容贫乏,形式单调,整体艺术水平已不如前期。
  
  1966-1976年:“文革”时期的狂飙
  
  1966年,中国大地进入了漫长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文艺工作遭到来自政治运动的极大冲击,文化出版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也被纳入政治范畴,连环画的创作出版也受些影响,从此进入了长达十年的政治主导创作的狂飙时期。
  “文革”开始后,连环画出版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大批优秀的连环画读物被认为是“毒草”而付之一炬,许多优秀的画家、编辑被扣上了封修资帽子,成为运动斗争的对象。从1966年至1970年的五年间,全国几乎没有连环画作品问世,甚至也没有新的文学作品出版,广大青少年缺乏能够满足精神需要的文化读物,于是社会上开始盛传手抄本,一本文学水准相当一般的手抄本却能够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抄上好几万份。
  正当连环画出版陷入绝境之时,政治形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1970年和1971年,周总理先后两次接见国务院出版口领导组,重点询问青少年图书出版状况。当他得知广大青少年无书可读的情况后,即指示:出版单位必须尽快恢复生产业务,并强调把小人书工作抓起来。
  这一期间会议结束后,出版口又成立了一个小组来专门研究拟订“全国重点出版图书选题”,连环画选题也被纳入工作范围。最后经过反复的比较、讨论,初步定下了150余种连环画选题。在这批选题中,除少数因为当时的政治气候限制未能达到预期社会效应外,大部分选题都满足了当时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整个“文革”时期的一些知名作品主要有:《焦裕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和王杰》、《挺进报》、《誓死捍卫毛泽东的革命道路》、《万岁毛泽东》、《反帝怒潮》、《毛泽东挥手我前进》,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来被誉为“文革”时期的代表作品。受到时代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批连环画作品中还有不少是表现英雄模范的题材,如张思德、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王铁人、雷锋、王二小等人物及《红旗渠》、《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事迹。虽然是刻画英雄人物,但由于其中不少作者属于业余创作,比较熟悉生活,因此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十分耐看。
  到“文革”末期的1975年和1976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多达1000余种,总印数2亿余本。这一批连环画极大地丰富了“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连环画成为全国书店最为热门的图书。当时读者们抢购新书的画面,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独有景象。“文革”时期的连环画出版伴随着中国多难的命运,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坎坷的历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为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977-1985年:“黄金”时代的来临
  
  “文革”刚结束时,一些连环画作品虽说主题变了,但在表达方式上仍带有浓烈的“火药味”。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一批控诉“四人帮”罪行的连环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著名的有陈宜明、刘宇廉、李斌的《伤痕》、《枫》,白敬周的《草原小路》等,它们的问世意味着“文革”连环画形式的真正结束。与此同时,一批老画家也投入到了新创作,贺友直的水墨连环画《白光》、赵延年的木刻连环画《阿Q正传》都是表现鲁迅作品的。连环画创作的丛书化、系列化倾向此时加重,《东周列国志》、《红楼梦故事》、《李自成》、《西游记》、《雨台烈士故事画库》、《成语故事》等均是成套的画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社会生活重新回到正轨,文化艺术方面的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连环画领域的创作和出版重现生机,且在短短几年间就得以复兴,并很快焕发出使它茁长发展的生命力。
  连环画在八十年代初期真正达到了鼎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画家们所追求的题材是多为表现人性、人道、人格和人的价值观、幸福观、自由观等主题,在绘画的语言上也力求新的表现和突破。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如《白光》(贺友直)、《白毛女》(华三川)、《五十贯》(贺友直)、《东进 东进》(侯德剑)、《药》(陈逸飞)、《海的女儿》(张千一、张恢)、《海瑞罢官》(黄全昌)、《清兵入塞》(王亦秋、施大畏)等公认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再次活跃于文化市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但是历史的规律就是这么不可抗拒——盛极必衰,随着“跑马书”的出现,历史积累下来的弊端一并爆发,最终结束了小人书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时代。在八十年代中期这一新事物不断出现、思想不断变化、追求不断翻新的年代,连环画的历史也开始进入暮年。
  纵观20世纪80年代初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连环画,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发展。中青年连环画家基本功扎实,艺术起点高,思想观念活跃,敢于借鉴,富于创造性。他们勇于打破单线勾勒或黑白素描式等传统的表现方法,在画法、构图、处理时空关系、塑造形象、刻画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并有了新的突破。题材上反映人道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多。连环画成为各种绘画艺术争奇斗艳的大舞台,人民大众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绘画艺术熏陶。
  此时期的连环画题材更加丰富多样,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高尔基、马克·吐温、安徒生等中外名家的作品,都先后被改编成连环画。介绍科学、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连环画作品也大量出现。
  1986年至现在:艰难求索的二十年
  80年代后期,以电影、电视为前导的娱乐方式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极大地开阔了封闭多年的中国观众的视野,彻底打碎了一元文化的格局,使中国文化市场从此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代。进入90年代之后,看电视剧、租VCD、唱卡拉OK、打游戏机、听流行音乐、上电影院已然成为普通市民文化消费的主题。
  80年代末,日本动画片接着中国家庭普及电视的新风,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登陆。1990年前后,日本漫画也纷纷大举涌入中国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就占到了中国连环画市场的95%以上。中国“小人书”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书店已经看不到“小人书”的销售。
  面对生存压力,国内一些主流出版社开始了新的探索。在结合国外卡通优点的基础上融合传统连环画的技法特点,也尝试推出了一些新的连环画作品。但结果并不理想,这类尝试在市场的检验下最终宣告失败。面对接连的打击和失利,国内许多责任心强的连环画编辑和画家怀着对连环画事业的高度使命感,在重重困难下,仍然努力创作了一批质量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尽力挽回败局。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为鼓励连环画的发展,新闻出版署、中国美协、中国出版协会在1991年举办了第四次全国连环画评奖活动。此后的几届全国美展,又陆续诞生了不少优秀连环画作品。可以说,这一时期创作的连环画,在艺术水准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这只能算是艺术领域内的小范围交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连环画坛仍然持续低迷,直至完全丢失市场。不久,《连环画报》也因销售情况不佳而停刊。至此,“小人书”被彻底挤进了博物馆。
  进入2000年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普及,“网络时代”开始取代“电视时代”。日、韩和欧美卡通纷纷抢占“网络”制高点,在网络上争相推出互动形式的动漫作品,将卡通产品进一步深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科技的进步也为“小人书”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提供了契机,多年前的优秀作品在网上以电子书的形式得以与读者们见面。基于连环画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的特殊作用和巨大的收藏价值,“小人书”几年来也成为众多收藏者竞相关注的目标。每年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都会开展“小人书”的交流和拍卖活动。
  目前,国内几家传统的连环画出版机构也开始不失时机地有计划再版建国后各个时期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借机重新打开销售市场,恢复连环画的创作工作。虽然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连环画的中心崛起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上确实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小人书”热潮,消逝多年的连环画仿佛又看到了一线生机。
其他文献
皇帝面前的每个大臣,几乎都知道“明哲”才能“保身”,也大都想明哲保身免于被逆向淘汰,然而明什么“哲”才能保身?就未必每个人都有到位的悟性。  就拿被当代历史剧热捧的纪晓岚来说,这个被当代编导誉为“智慧化身”的大清国家图书馆馆长,一度在皇帝面前摆不正位置,被皇帝大骂一顿后,方才对号入座,找到了“哲”之所在,遂固宠三十余年,成为朝堂之下的不倒翁。    史书记载一次纪晓岚为好友向皇帝求情,内容涉及国家
期刊
为师之道,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搞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中国,谈到教师问题,常常援引韩愈的《师说》。韩愈为什么撰写这样一篇千古不朽的名作呢?因为他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到底多久?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称:“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其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足见师道之不传,自魏晋至韩
期刊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  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
期刊
壹。    鱼山,即吾山,也叫柳舒城,是泰岱余脉延伸到鲁西北后的又一次跳跃。这座在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的小山,孤兀地独立在山东东阿县的黄土地上。   鱼山不高,海拔只有八十二点一米,也真的很小,占地只有一千二百多亩,但像内画壶那样精致。山下有黄河和小清河缠绕,河像两条窄窄长长的彩绸依山飘逸。攒峰拥翠的山与流动的河使辽阔的平原顿生立体和生动,勾勒出一幅古朴的金堤绵延、空旷博远的丹青图。   山不在高,有
期刊
唐朝的安史之乱是每个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的历史事件,其中的核心人物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均出于丝绸之路上的胡族,不仅好武,而且擅长经商,在喜好用胡人为将的唐朝,靠的是武功起家,但心机却一点也不少。安禄山攀上“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为此,老大不小他居然拜杨贵妃为母,进宫来,故意做戏式的先拜贵妃,后拜皇帝,说是胡俗重母,其实是变着法地讨皇帝的欢心。史思明没有这等软功夫,但也曾让唐玄宗抚背长叹,感慨良
期刊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这座被称作是“共和国长子”的城市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大都市的繁华。从某种角度来说,沈阳的命运,也是东北的命运。从这座城市中走出的名人,很多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逐鹿中原的抱负    沈阳这座城市被看作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当年将后金的都城迁到沈阳的是努尔哈赤,但是对整个沈阳城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却是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明天启六年(
期刊
多媒体视听邮票《昆曲》在扬州市首发。该套邮票一共三枚,内容分别为《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据悉,昆曲源于苏州昆山,兴于扬州,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昆曲》邮票中的三部戏和扬州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有的甚至密不可分。  《牡丹亭》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
期刊
寓言的力量,就在于让人对种种社会现象,产生更深刻的领悟。    在《晏子春秋》中,有许多看来专门是讲给皇帝听的寓言。这部古代寓言作品集,显然是战国时期的人,假托晏婴的名义,实际是采集他的言行而编辑成书的。  这位矮个子的晏子,别看身材不高,智慧却很高,所以要用这种方式来规劝,来启发,来诱导,来针砭最高当局,就是因为对自以为至尊至贵、至知至明的君主来说,哪怕他是个白痴,是个混账,是个糊涂蛋,臣下也是
期刊
人的千差万别,关键就是心智发育的程度不同。本质上,人类的心智发育史,就是寻求宁静、回归自我的漫漫行道。“无欲则为圣,少欲则为贤,多欲则为凡,徇欲则为狂。”其实何须外求?真心大我本来囊括宇宙万象,世界就在你心中。    戏本子成了他的生命导演    现在人们讲环保,但危及自身最大的污染是精神污染,学识污染。心智发育不良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智慧从何而来,常为外物所惑,时时着相。什么是“相”呢?佛说,凡
期刊
贞观年间,长安坊间流传着手抄本的《秘记》,书中预言说:“唐(朝)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此后又接连出现了几次异常天象,太史官卜卦竟然是“女主昌(盏)”,恰恰与谶语相吻合,唐太宗知道后异常忧虑。   一天,唐太宗召见预言家、太史令李淳风,李淳风说:“这个人就在皇宫之内,是陛下的眷属,不超过30年她就会据有天下,掌权后几乎要把李姓子孙诛杀殆尽。”   唐太宗问李淳风:“把宫中可疑的人统统杀掉,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