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象”跨越“台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是对知识形象的展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实验的展示功能,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演示实验 思维障碍
  物理学科因其具有庞大的理论体系而著称,但理论源于实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时时要表现出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归理论的过渡,且在这一过程中极易产生思维障碍。针对教学实践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障碍,教师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化成为直观的实践形态,用形象的实验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笔者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实验进行了探索。
  1.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主要特点
  研究高中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教师会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多种多样。这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遇到的学习障碍并不相同。但梳理发现,高中生的思维障碍表现有一定规律,总体来说,这种规律表现出了三个特点。
  第一,因相异构想导致的思维障碍。高中生学习思维中的“相异构想”是教师不可忽略的一个现象,所谓“相异构想”,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产生感性认识而得出的结果,或由此掌握的学习方法。这种结果或学习方法因偏离科学本质,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相背离,因此被很多教师称为相异构想。相异构想能让学生在错误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会让学生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因思维迟缓导致的思维障碍。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较大学习压力,每天都需被动接收来自各学科的大量信息,这势必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迟缓。思维迟缓的具体表现是难以了解和掌握知识发生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由此导致他们难以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因思维贫乏导致的思维障碍。思维贫乏是一种病态的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是长期接受模式化的课堂教育或长期在固定模式下学习导致的精神发育迟滞和反应迟钝。思维贫乏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联想数量减少,思维呆滞,难以灵活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降低学习效率。
  2.用实验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针对高中生思维障碍的表现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用课堂实验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针对学生的相异构想,教师在设计实验时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应将更多实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准备、设计、完成、体验,让学生切实体验物理在现实中的真实反应。如学习“单摆”时,可以在切入新知识之前先为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学习完本节课后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关于“重力加速度测定”的实验。由于是“自行设计”,因此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兴趣,在听课期间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集中,积极为自己的实验设计铺垫。在了解了单摆及其规律后,可以鼓励学生“跳”出课堂,进入实验室在真实的实验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让实验从设计到完成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真正形成过程与事实。这种实验可以说是对学生物理认知的一种综合考量,更是对他们物理能力的一种质的提升。
  这类实验突出了其中蕴藏的隐含条件会包含于某些特定的物理含义或者情景中,如果学生不用心推敲,那么得到的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文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识文断字”,从文字中挖掘出这些宝贵的“线索”,从而培养学生灵动的思维,消除思维障碍。
  针对学生因思维迟缓导致的思维障碍,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调动学生思维。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课堂开篇,此时通过课前自学和实验材料采集,学生对这一课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各自小组内复习自学内容,再一次确立通过自学了解的本课的课题内容和知识点;继而利用问题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①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②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回答问题后,再次以问题引入实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质量及受力之间存在哪些关联?同学们能否用实验解答?随即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而笔者也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比,得出客观结论。
  3.结语
  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一味良药,而关键是“对症”。因此,教师组织课堂实验时必须结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实验除了优化知识发生之外,还具有消除思维障碍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将教学融入生活,采用各种手段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最小的精力与最少的时间,换取最好的教学成果,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生活化 小学语文 教育方式  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回归生活,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没有了生活实践,教育就是纸上谈兵。如何将教育生活化,生活化
摘 要: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学风的兴起,使得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强化当代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诵读与欣赏是初中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美,会使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关键词: 诵读 欣赏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来讲,古诗词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更是初中语文教
摘 要: 历史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历史、感知历史、融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想要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就要使学生能够感知历史的存在,了解历史带给现代人类的智慧和启发,进而融入历史、探究历史,从而产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本文从丰富形式,回看历史;体验穿越,增强互动;学通古今,还原历史三个方面谈了如何提高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探究题正引起广泛关注。江苏省从2006年开始在高考政治中采用了探究题这一新题型,与传统的题型相比,探究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探究题这一题型在经历了8年时间的发展后正渐趋成熟,在2014年的命题中更有了创新的突破,更加凸显了江苏高考政治探究题命制的个性化特点。  关键词: 江苏高考 政治探究题 创新  自从2006年江苏高考政治学科中设
摘 要: 阅读是增长见闻、扩大自身知识容量的重要途径,阅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只有让中学生快乐地读,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阅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阅读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读懂课文,其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时,就可以对文章的构思、立意、写作技
摘 要: 为了使得刚步入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特别是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语调,作者开展了第二语言习得中关于态度和动机的研究。通过研究,能够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及他们通过对语音知识的学习,通过何种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在动机,取得相应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以及对英语语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于促进英语学习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英语语音学 态度 动机 英语学
摘 要: 当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补、互动和双赢,对于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互融 双赢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纵观教育长河,现在的高职院校已然占有高等教育的半
摘 要: 作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写,无事可讲。语文教师应该从最基础的作文训练做起,把学生领进作文之门,授之作文之法,创造快乐、有趣的写作环境,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要写。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有话要写  “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更难”,这是语文老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达成的共识。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
摘 要: 本文针对v-t和x-t图像的专题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以“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新课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归纳和总结了v-t和x-t图像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v-t和x-t图像 问题教学法 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其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全过
语文阅读教学以朗读为主线,学习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广大普通学校老师的共识。而在聋校,由于客观原因,长久以来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是很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靠教师一个词语一个词语支离破碎地讲解和反复操练获得的。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完整性、正确性,感受的独特性。耳聋学生除听音器官受损外,大脑语言机制的发育和健听学生完全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完全可以借助语言的另外一种物质形式——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