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z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为了提高小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课堂进行科学、精心的设计。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课堂调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它的主要形式是参与、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设计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呢?
  一、投入情感,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投入情感到课堂教学之中,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非常近,那么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
  首先是师生互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有些学生就可能出现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也就不可能达到组内全员合作学习的效果。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个别同学或几个同学就可能不按老师要求去办,这样组内其它成员或组长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发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影响合作学习。
  其次是生生互爱。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最后是教学民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之外,对许多争论性的、假说性的、未有定论的、尚有分歧的各种观点,应持开放性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民主,而且是一种科学态度,它能让儿童从小适应各种不同观点及争论环境,激发他们追求真知的欲望,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学习内容
  合理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识背景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務。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的内容可选择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如教学“统计初步”时,教师可设计“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的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速度比较快,各种车辆目不暇接地从学生眼前通过,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到要寻求合作,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学生分工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而写字太慢的学生就画“正”字来表示车辆通过数,如此等等,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三、加强调控,注意学生的参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课堂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相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为其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教学模式可设计为合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点讲。但无论是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教师都要巧妙设计,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当然,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和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供保障。
  总之,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设计得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如果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符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了。
其他文献
孝顺,是中华民族古老而又世代传承的美德。孝道教育从来都是社会道德教育的首要和核心。中国古代五大圣人之一的曾子认为,孝是一种柔美和谐的思想境界,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和源泉。在当今的和谐社会,孝顺更是彰显出极其独特的内涵魅力。和谐的社会大家庭是由若干和谐的小家庭组成,小家庭和睦孝顺,大家庭和谐安定。纵观古今,凡在事业上有大成者,无不是德的模范,孝的先锋。但是,到了现代物质高度文明的今天,孝顺二字却在悄然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引导者;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很可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在我送走的毕业班当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也有着失败的烦恼与自责。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做学生的好榜样  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班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大致经历“理论知识实践化——操作性知识的获得”“实践知识理论化——高级知识的获得”“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互动——专家知识的获得”“转识为智——实践智慧的获得”四个阶段。幼儿园教师要提高实践智慧,应该进行全面、科学、适宜的知识学习,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层次的自主实践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知识发展;实践智
期刊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
期刊
生活中细节的美丽,常常容易被人忽略。善良的心,总是会被细节打动。而教师的魅力,也就在于有了细节奉献的魅力。我是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从教以来,每天都有无数个细节,虽不惊天动地,但却弥足珍贵,拾起笔来,将记忆的串珠穿起,温馨,感人……  一、课堂,是一曲迷人的歌  我热爱课堂,喜欢课堂上发生的那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喜欢故事中折射出的教育真谛和思维碰撞出的光芒。这不,我和孩子们的心一同在《揠苗助长》的寓言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启蒙教育应具有开放性和活动性,这就要求教学不能局限于校内、课堂和书本,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应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的实践活动,探索途径和方法等均可以灵活多样,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而信息时代的产物——Internet,则凭借其快捷、便宜、先进、大量的优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佳载体。它的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有機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言语交际情景,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即多媒体,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精彩。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听说能力;自学能力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
期刊
摘 要: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数学被列为当前小学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小学发展的未来。本文将重点阐述反思教学法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学;反思教学法;构建;小学生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今天,小学数学工作的过程与小学自身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期刊
摘 要:油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以来無论是在我国还是欧洲国家都受到画家们的喜爱和追捧,由于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之间的风格存在差异较大,因此,近年来不断地有画家以及学者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结合多年经验累积,从内容、笔法以及写意特点三方面来分析一下19世纪末至今中西油画风格的特点和异同。  关键词:中国油画;欧洲油画;风格;关系  在我国,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观念是与人的道德伦理观念相互联
期刊
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人的身体
期刊